《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设计_岑晓婷.doc_第1页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设计_岑晓婷.doc_第2页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设计_岑晓婷.doc_第3页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设计_岑晓婷.doc_第4页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设计_岑晓婷.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语文教材五年级上册17课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设计广东恩平市恩城四小 岑晓婷一、 教案背景1面向学生:小学 2.学科:语文3课时:24学生课前准备:(1)熟读课文,划出自己不明白的地方。(2)搜集地震的相关知识及1994年美国洛杉矶大地震的相关资料。二、 教学课题 地震中的父与子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抓住重点词句联系上下文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感悟父与子的了不起。(3)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进行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2、过程与方法: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品读感悟,理解内容,体会情感。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父子亲情,理解伟大的父爱,并懂得感恩和回报。4、教学重、难点: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悟父与子的了不起。四、教材分析 地震中的父与子是小学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六组的第一篇精读课文,课文讲述的 是 1994 年美国洛杉矶大地震中,一位父亲不顾自己的生死,在废墟中经过38小时的苦苦挖掘,终于救出儿子和同学的感人肺腑的传奇故事,文章通过对人物外貌、语言和动作的具体刻画,歌颂了伟大的父爱,让读者感受到了深厚的父子情。文章最大的特点是以“情”贯穿全文,情真意切,感人至深。五、教学方法1加强朗读训练,引导学生披文入情,以读促思,在读中感悟。2创设情景,让学生触景生情,与文本产生情感共鸣。3、注重读写结合,联系生活实际,感受父爱的深沉与宽广。六、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激趣引入。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17课地震中的父与子。先来回顾一下地震刚发生时那恐怖的一幕,看完后说说你的感受。(播放地震场面)/programs/view/ssLKTZqiXec/?resourceId=0_06_05_99从画面中你感受到了什么?(生1:地震的破坏力太大了。生2:人们死伤无数。生3:人们很惊慌,很痛苦。当时,美国洛杉矶发生剧烈地震后,却有一对父子在这片废墟中共同创造了神话般的奇迹。(出示插图)/d/file/xiaoxuekejian/renjiaobanxiaoxueyuwenwunianjishangcekejian/2012-02-11/cd51bd215693e359cf86bcf26906b1ba.jpg看图,这是一对怎样的父子?(板书:了不起)为什么说他们了不起?今天我们再次走进这对父子,和他们做一次心与心的交流。(二)、自由朗读,合作探究。请四人小组合作学习,用你们小组喜欢的方式读课文524自然段,边读边画出表现父子了不起的语句,读完后说说你们小组是抓住哪些语句通过什么方法来感悟的,并从中体会到什么。(三)、汇报交流,品读感悟。刚才同学们读得很认真,有哪些小组是被父亲的了不起所打动的呢?下面谁先来汇报你们的学习结果?(1)小组汇报。我们小组觉得510自然段里人们与父子的对话太感人了,通过分角色朗读体会到父亲很无助和他对儿子深深的爱。(出示对话,四人分角色读)有哪个小组向他们挑战读一下,比他们读得更好的。人们根本不理解这位父亲,也没人来帮助他,都认为他精神失常了。然而这位父亲心中只有一个念头:(生齐读)儿子在等着我!(再读继续读)从这个句子中你读出了什么?(父亲坚定的信念;父亲对儿子深深的爱)板书:爱(2)父亲这样想的,他又是怎样做的?请下一个小组继续汇报。 我们小组觉得“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这个句子最震撼我们的心灵了。通过抓表示时间的词语,体会到这位父亲为了救儿子,足足熬了三十多个小时,他真是太伟大了!你们体会得多好啊!我们用心比较一下这两个句子,(出示两个句子)看看它们有什么不同第一句将时间分开写,第二句直接写时间。老师有个小小的疑问,这里为什么不直接写36小时,而是从8小时写起。 小组生1:这样更加突出挖的时间之漫长:(36小时,你算算,相当于一天一夜的时间啊)生2:这样还表现了挖掘艰难的过程;(孤身作战,又危险重重,真不容易啊)生3:这样更能体会父亲坚定的信念。(不吃不喝不睡,就为了快点救出儿子啊) 我们读第一个句子时里面四个时间词要读好,注意语调由低到高。请一个同学来试读一下(评读:他读出了时间的漫长谁又能读出挖掘的艰难和父亲的坚定带着这些感情齐读一遍)在漫长的36个小时里,父亲一直都在挖,他忍受了一般人不能忍受的长时间的疲劳。在这段话中,从哪句话可以感受到父亲的疲惫不堪?(生读,出示这句话,我们齐读这句话,想想这句话属于什么描写?(人物的外貌描写)为什么要这样描写父亲的外貌?生1:这样描写真实地再现了当时父亲的样子。生2:这样描写突出了父亲很长时间没有休息了,并且伤痕累累。生3:这样描写表现了父亲坚忍不拔,决不放弃的精神。 这样寥寥数语,就将一个了不起的父亲形象展现在我们面前,让我们再次有感情朗读这句话,体会父亲的了不起。在长达30多个小时里,儿子又是怎样熬过来?老师即兴作了一首诗,我们通过朗读诗歌来感受当时的情形。(先听老师师范读第一节第一组读第一节,两组读第二节,三组读第三节,四组读第四节。) 是什么让这对父子彼此心灵相通,都拥有如此坚定的信念?(生读,出示句子):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请你再读一次,这次你觉得比上一次读得怎么样?读出了坚定的语气。让我们带着坚定的语气齐读。这伟大的力量正是源于这句最真挚最朴实的话引读。这句话是父亲常对儿子说的一句话,你能说说平时父亲会怎样关心儿子,比如生1:当儿子伤心时,父亲会陪伴他。生2:当儿子生病时,父亲会无微不至地照顾他。总之,不管遇到了什么困难,父亲永远在你身边,永远保护你。 “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类似这样的话文中几次出现?(文中三次出现类似的话)读出这三句话全班读,想想为什么反复出现? 生1:因为它是父亲对儿子的承诺。(也就是答应儿子的话要说话算数啊,板书:承诺)还有别的原因吗? 生2:是儿子在绝境中满怀信心的力量源泉。(对,正是这句话点燃了儿子求生的希望之火) 生3:也是父亲坚持到底决不放弃的原因。(不管儿子是死是活,一定要见到儿子才心甘)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生1:这样反复出现,多次呼应,通过父亲的责任感充分表现了崇高的父爱生2:通过儿子对父亲诺言的深信不疑,说明了对父亲多么信赖。(3)、说得真好!父亲的了不起让人感动,儿子的了不起又表现在什么地方?哪个小组继续汇报? 我们小组觉得 “先让我的同学出去吧!”这个地方最令人感动,通过抓重点词“让”字体会到儿子在灾难面前先人后己,他真了不起!。(出示插图)/d/file/xiaoxuekejian/renjiaobanxiaoxueyuwenwunianjishangcekejian/2012-02-11/a23e1e9ccd399dc45966f5b4fab4d20f.jpg你们看,在危险面前,阿曼达让自己的同学全部出去了,他才最后一个走出漆黑的瓦砾堆,他是多么勇敢,多么无私! 大家想象一下,阿曼达在废墟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把你想到的说出来。 生1:他会想:“爸爸一定会来救我的!我一定要坚持住!” 生2:他会想:我要让小伙伴不要害怕,耐心等候人们来救援。生3:他会说:“同学们,不要害怕,只要我们活着就一定有人来救我们。”生4:他会说:“同学们,不要哭,我们要挺住,我爸爸会来救我们的。”当父亲发现儿子时,儿子有是如何对父亲说的呢?(出示句子)请一二组读第一段,三四组读第二段。从这段话中你感受到了什么?(儿子很无私;儿子为父亲感到骄傲;儿子对父亲很信赖。)对,儿子既让出了生命,还让出了对父亲的信赖。板书:信赖。多么了不起的儿子啊!我们一起朗读这两段话再次感受儿子的了不起。注意读出信赖和骄傲的语气一个是深爱儿子,实现对儿子承诺的父亲,一个是信赖父亲,先人后己的儿子。所以我们说,地震中的父与子都是了不起的。(板书:了不起)齐读再读)儿子得救了,最后(引读)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无比幸福地紧紧拥抱在一起。请同学们再一次深情地朗读这句话,享受这幸福难忘的时刻吧 。下面请男同学和女同学分角色朗读这一段父子重逢的精彩对话。男同学读父亲的话,女同学读儿子的话。注意读出父子父子激动兴奋幸福的语气我想请两位同学上来将这感人的一幕表演给大家看,谁来?(四)、课外延伸,升华情感。这是一个多么感人的故事!它歌颂了伟大的父爱,赞扬了深厚的父子之情。在今年5.12汶川大地震中,也出现了许多这样的感人场面,请看屏幕,一起感受这比山高、比海深的亲情吧!(播放画面)/p/20090202/20090202010716-873745329.jpg/p/20081021/20081021201239-970912311.jpg/v6WOHQ5RULySQ2Lfz2pkCg=/3280590853563036095.jpg/photo/crGUxpJn8HXo3ZKrcUPjmg=/5093008228603308344.jpg(五)、联系实际,拓展练习。在日常生活中,父亲虽然给我们的爱没有这位父亲那样惊天动地,但他对子女的爱是不求回报,无私奉献的。请把父亲关爱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