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复习交流.ppt_第1页
高考复习交流.ppt_第2页
高考复习交流.ppt_第3页
高考复习交流.ppt_第4页
高考复习交流.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教版教材高考备考交流 一 适当显现新教材的主要线索 一 必修一政治文明模块包括 1 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2 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斗争 3 专制皇权的不断加强 二 中国古代经济的发展 1 中国古代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 2 农耕经济时代的手工业 3 农耕经济时代的商业和城市 4 农耕经济时代的重要经济政策 三 中国古代的思想文学艺术 1 中国古代思想的发展 2 中国古代的科技发展 3 中国古代的汉字与书法 4 中国古代的绘画 5 中国古代的文学 6 中国古代的戏剧 二 利用旧教材的长处 突出新教材的特点 一 对现有教材做适当调整 以突出重点 关于夏商周时期 一 夏商周的制度更替 1 夏朝的建立与王位世袭制度 2 商朝的建立 3 西周的建立与重要社会制度 习题 普天之下 莫非王土 率土之滨 莫非王臣 诗经 小雅 北山 对应的西周社会制度是 A 分封制和井田制B 井田制和分封制C 宗法制和礼乐制D 礼乐制和分封制 1 春秋时期的诸侯争霸 春秋前期的齐桓公首霸 春秋中期的晋楚争霸 春秋晚期的吴越争霸 2 战国时期的兼并战争 初期七雄格局的奠定 中期齐魏交战局面 晚期秦赵交战局面 二 春秋战国时期 二 新教材春秋战国时期突出的重点是 王畿之地不断缩小 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尊王攘夷 卿大夫政变 三家分晋和田氏代齐 诸侯国君纷纷改称王 三 社会经济方面 新教材突出的重点 重要前提条件 手工业的进步 块炼钢 1 农业 生产工具的进步 铁农具和牛耕 生产保障的表现 兴修水利工程灌溉工具的成就 生产模式的完善 精耕细作 经营模式的确立 男耕女织 小农经济 3 商业 商业市场的形成 商业中心的形成 商业结构的变化 商业高峰的形成 中原市场的形成各诸侯国的都城大批私商的崛起第一次商业高峰 工商食官 重农抑商 4 春秋战国时期的各国改革与变法 井田制 土地私有制 分封制 郡县制 世卿世禄制 军功授爵制 二 在把握好旧教材结构基础上 适当显现新教材风格思路 例1 日本有一批遣唐使和留学生准备来唐朝考察学习 假设你是唐朝礼部的一名官员 按照对方的意愿要求对此活动进行合理安排 并简单说明其安排的理由 对方有下列要求 选择来大唐最近登陆点 了解佛教传入渊源以及中国佛教艺术的辉煌成就 唐三彩的生产制作过程 唐朝的城市建筑的高超技术 考察大唐的先进农耕工具技术 在敦煌观看佛教艺术的辉煌成就 日本来唐在扬州登陆最近最方便 扬州 在扬州可考察该地区的曲辕犁和筒车 在巩县考察唐三彩的生产制作过程 在洛阳了解佛教传入中国的情况 在长安考察最高水平的城市建筑 巩县 洛阳 长安 敦煌 2 出使辽国在宋辽边境 今河北白沟一带 将看到怎样的情景 从辽南京到辽上京将受到怎样的官员接待 例2 假设在宋辽 宋夏和议后 北宋政府派你率使团出使辽国和西夏 1 自行准备三份代表北宋王朝科技文化 日常生活水平的礼物送给辽国君主 并说明你选择的理由 3 西夏仿唐宋政治制度最典型的边地政权 他最有可能想你了解哪方面的情况 就此需提前做哪方面的准备 活字印刷的书籍 景德镇出产瓷器 指南针 边境和平安定 先是受到南面官 后是受到北面官 中央机构设置情况 科举考试选拔官员 例3 背景材料 徽州与经济发达地区邻 农副产品又极为丰富 有商品流通的物质基础 徽商自明中叶至清中叶 活跃于大江南北 黄河两岸 乃至南洋东瀛 1 就材料看徽商经商范围的突出特点 2 结合徽商就近经商情况看江浙地区商业状况 区域间长途贩运 大量农副产品投放市场 南京成为全国性商业中心 江浙地区出现众多工商业城市 市镇在农村崛起 2 你若批发一批上等丝绸应该去哪里 去嘉兴 那里用 纱绸机 织造出的丝绸 擅决海内 3 你若批发一批上等棉白布它应该去哪里 去松江 因为那里是棉布生产中心 制造尚松江 4 你若批发一批上等花纹棉布应该去哪里 应该去芜湖 因为棉布 浆染尚芜湖 假如你是一名明朝中期的徽商 1 与洪武年间相比你的粮食品种有哪些改变 甘薯马铃薯和玉米 5 你去苏州路过一些小桥时 是否可能看到 无主者立桥以待 什百为群 延颈相望 该现象反映的历史实质是什么 6 你若到北方贩运江浙手工业货物 可去哪里集中批发成本最低 去哪里贩运最适合 该现象反映苏州已出现雇工现象 其实质是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 即开设机房的机户与机工的雇佣关系 去南京 南京是江浙的商业中心 在那里可批发到江浙的各种商品 去北京 北京市全国性的商贸中心 三 吸收新教材的一些可取之处 突出旧教材的重点与难点 群神宴 此名画显示出的重要史学信息包括 它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反映 它歌颂了美好的现实生活 它反映出当时欧洲对中国瓷器格外珍视 它反映出当时欧洲对中国古代文化的推崇 A B C D 北宋东京 自宣德楼东去 东角楼乃皇城东南角也 街南桑家瓦子 近北则中瓦 次里瓦 瓦中多有货药 卖卦 喝故衣 探搏 饮食 剃剪 纸画 令曲之类 终日居此 不觉抵暮 相国寺每月五次开放 万姓交易 殿后资圣门前 皆书籍 玩好 图画香药之类 东京梦华录卷三 相国寺内万姓交易 瓦子 纸画 令曲 不觉抵暮 殿后门前 依据材料可以看出北宋东京出现哪些经济文化新现象 书籍 并指出这些文化新现象产生的重要条件 东京城市经济繁荣市民阶层出现 活字印刷技术 文化事业发展科举制度发展 北宋文化教育向民间普及 北宋重文轻武社会传统 材料一 1982年宪法部分条文 序言 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过程中 已经结成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 有各民主党派和各人民团体参加的 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的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 这个统一战线将继续巩固和发展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有广泛代表性的统一战线组织 在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维护国家的统一和团结的斗争中 将进一步发挥它的重要作用 第十五条国家在社会主义公有制基础上实行计划经济 国家通过经济计划的综合平衡和市场调节的辅助作用 保证国民经济按比例地协调发展 第三十一条国家在必要时得设立特别行政区 在特别行政区内实行的制度按照具体情况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法律规定 材料二 1982年宪法的几次修正案 1988年宪法修正案 对私营经济的地位 作用和国家对私营经济政策作了明确规定 1993年宪法修正案 将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理论 坚持改革开放 及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等写入了宪法 将 国营经济 修改为 国有经济 将 国家在社会主义公有制基础上实行计划经济 修改为 国家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1999年宪法修正案 把邓小平理论的指导思想地位 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 国家现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以及非公有制经济的重要作用等写进了宪法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曲折发展 根据商标提供的历史信息判断该火柴工厂建厂突出的背景是 A 自强 求富B 实业救国C 收回利权运动D 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根据商标反应的历史信息判断该火柴工厂诞生的时期应该是 A 民资本主义产生时期B 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时期C 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时期D 民族资本主义较快发展时期 三 讲清历史事物的内在联系 例1 关于唐太宗与贞观之治 注重君民关系 注重君臣关系 注重华夷关系 注重唐蕃关系 存百姓 思想 惟政之要 唯在得人 自古皆贵中华 贱夷狄 朕独爱之如一 示存异方之教 例2 关于 天下之盛扬为首 1 农业 2 手工业 3 商业 4 中外交流 曲辕犁筒车 水稻的种植 茶叶的种植 铜镜 丝织 造船 唐朝后期最大都会 繁华的夜市 海上丝绸之路港口 波斯大食商人在此云集 新罗坊波斯店 1 江东地区是农业发达地区 2 手工业中心分布反映当时南北经济还是基本平衡 3 大都会分布体现我国经济重心开始移到江南地区 4 三条经济带一个重心区 例2 唐朝时期社会经济发展示意图体现的经济发展的突出特点 例4 手工业的进步和资本主义萌芽 生产工具的革新 生产技术的提高 分工日益细密 资本主义萌芽 大量农副产品投放市场 区域间长途贩运 全国性商贸城市 手工业 市镇在农村崛起 商业 嘉兴 吴兴 松江 芜湖 苏州 南京 杭州 明清时期江浙地区手工业中心和商业中心 徽州 景德镇 盛泽镇 例5 关于日本倒幕运动 倒幕思想的形成 倒幕派的形成 倒幕基地的形成 倒幕战争的展开 明治新政府的建立 明治维新 例6 关于美国内战的背景 19世纪上半期欧洲的争霸战争 美国的领土扩张 美国工业革命的完成 两种经济制度的矛盾 废奴运动的高涨 例7 关于工农武装割据局面的形成 实践 理论 再实践 井冈山根据地 工农武装割据理论 中央根据地 开展游击战争进行土地革命建立工农政权 武装斗争土地革命根据地建设 反围剿战争土地革命路线苏维埃中央政府 例8 关于中央革命革命革命根据地建设 1 形成位置 2 军事斗争 3 政权建设 4 土地革命 5 经济建设 闽西赣南 瑞金 四次反围剿胜利 中华苏维埃政府 土地革命路线 农业生产军需生产民用工业 四 抓住教材内容的核心本质 先驱 但丁 著有 神曲 乔托 欧洲绘画之父 早期 彼特拉克 人文主义之父 薄加丘 十日谈 盛期 美术三杰 政治思想家 马基雅维利 达芬奇 最后的晚餐 拉菲尔 西斯廷圣母 米开朗琪罗 大卫 例1 关于意大利的文艺复兴 文艺复兴巨匠成就的共同倾向包括 揭露教会的贪婪虚伪腐化 提倡个性解放歌颂现实生活的美好 刻画描绘世俗社会的美与丑 主张消除封建割据实现国家统一 揭露封建统治的黑暗残暴 例2 关于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新文化运动的核心内容 提倡民主反对专制 提倡科学反对迷信 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陈独秀说 现在我们认定 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拯救政治上 道德上 学术上 思想上一切黑暗 它反映了 A 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B 新文化运动对西方文化的绝对肯定C 新文化运动对传统文化的否定D 新文化运动的局限性 例3 大革命时期的湖北 是北伐战争的主要战场 成为大革命的高潮时期的中心 收回汉口英租界 国民政府迁都成为国民革命运动中心 陕甘宁 晋 晋绥 晋察冀 晋冀豫 冀鲁豫 例5关于美国民主政体 宪法原则体现的分权原则 分权 中央地方 中央权利机关 民主党共和党 联邦制原则 分权制衡原则 民主原则 例6 在铁砧旁的三个人分别是贵族 教士和平民 他们在共同打造一部新宪法 五 分析出便于学生理解的特点 例1 秦汉时期的文化 1 数学方面 2 医学方面 3 造纸方面 4 宗教方面 5 史学方面 古代数学形成完整体系 传统中医奠定格局 造纸技术初步成熟 古代宗教格局奠定 古代史学体例形成 中国古代科技文化搭建框架时期 例2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 体现北方民族融合 农学的齐民要术 慷慨激昂的民歌 西域造型艺术风格石窟艺术 体现南方经济开发 数学上的圆周率 文学上的田园诗和民歌 艺术上的书法和绘画 体现社会动荡不安 道教建立神仙方术体系 佛教盛行 佛教艺术发展 例3 关于隋唐文化 1 中国古代历法体系的成熟 2 中国古代建筑的成熟 3 中国古典诗歌进入黄金时代 4 中国古代石窟艺术达到巅峰 5 中国古代书法艺术达到巅峰 中国古代科技文化进入成熟期 宋代科举制度的发展重文轻武风气的形成 印刷技术进步官员素质较高新儒学的形成 五代宋元战争频繁 北宋设专门机构南宋发明管型火器火药火器西传 宋元海外贸易发达 指南针的普遍使用西传阿拉伯和欧洲 宋元农业发达 天文历法成就突出 宋元城市经济繁荣 词 元曲 话本民俗画 例4 宋元时期科技文化的特点 例5 戊戌变法法令的特点 承前 除旧 布新 保守 添设海军办学堂留学 废旗人特权废除八股 允许官民上书言事保护农工商业发展 未涉及设议院 定宪法等实行君主立宪的政治主张 充分利用划分阶段特征的思路 酝酿 1843 1851年 拜上帝教 兴起 1851 1852年 金田起义 全盛 1853 1856年 定都南京 衰落 1958 1861年 天京变乱 失败 1861 1864年 天京陷落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目录 例1 关于太平天国运动 例2 关于维新变法运动 1 运动的思潮 1888 1894 2 运动的兴起 1895 3 运动的拓展 1896 1897 4 运动的高潮 1898 例3 关于辛亥革命 1 民主革命早期 1894 1905 2 民主革命发展 1905 1911 3 民主革命高潮 1911 1912 4 民主革命捍卫 1912 1920 例4 关于国民革命运动 开始 1924年 发展 1925年 高潮 1926年 失败 1927年 国民党 一大 黄埔军校成立 五卅反帝爱国运动广东根据地的巩固 北伐战争收英租界 帝国主义的干涉国民党右派政变 革命挫折阶段 1934 1936年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目录 例5 关于十年对峙时期 革命低潮阶段 1927年 革命星火阶段 1928年 革命燎原阶段 1929 1933年 例6 1979年 1992年改革开放前期 1 经济领域 2 政治领域 3 思想领域 4 外交领域 5 统一战线 海峡两岸关系发展 6 祖国统一 经济体制改革 民主法治重建 邓小平理论的形成 外交新建树 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对外开放格局形成 港澳回归基本解决 经济体制改革 邓小平南方谈话 党的十四大 经济体制若干问题决议 党的十五大 继续对外开放 浦东新区滨海新区 祖国统一大业 香港澳门回归 两岸关系九二共识 2005年和平之旅 2008年两岸三通 1992 2009年 六 用考试命题的思路来看待加工教材 第一步 对已建立起来的知识系统进行变换角度提问 或对其中某一知识点进行剖析性表述 以一五计划与三大改造为例 1 三大改造时期的重要事件 颁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提前完成第一个五年计划 完成社会主义三大改造 中共八大会议召开 A B C D 1 表明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的是 3 体现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成功探索的是 2 体现我国根本政治制度建立的 C B D 2 下面有关第一个五年计划的表述 优先发展重工业 主要建设项目大多集中东北地区 开始改变我国工业落后面貌 为三大改造创造条件 A B C D A 正确的是 不正确的是 D B C 与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完成有直接关系的事件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 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 人民政府掌握国家经济命脉 人民内部矛盾成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 第二步与外围知识进行适当的联系 A 第三步挖掘正文的几种辅助内容是否有价值可利用 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的诞生 第一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 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 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利属于人民 人民行使权利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各级地方人民代表大会 第三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是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 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 规定了国家的性质 国家根本政治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制度 第四步 适当引进拓展知识面与突出重点知识的材料 刘少奇在党的八大会议政治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