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雷电临近预警预报系统及其试验 张义军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雷电物理与防护工程实验室 雷电危害 雷电的巨大破坏力 黄岛油库火灾 具有强烈电磁辐射 电力 电子系统故障 建筑物损坏 火灾 计算机损坏 雷电物理与防护工程实验室 电子器件严重损坏 涉及电力 交通 银行等各个行业和部门 雷电物理与防护工程实验室 平均每年雷电造成800多人伤亡 平均死亡420人 雷电物理与防护工程实验室 1997 2005年度全国不完全统计得到雷电灾害事故分布 雷电物理与防护工程实验室 Lightning ANaturalHazard Annually85 100deaths 300injuries Annually 200 000 000propertydamage Started15 000forestfiresinlast10years 2 000 000Acresofforestburned 我国地处温带和亚热带地区 雷暴活动具有发生频次多 范围广 危害严重 社会影响大的特点 严重威胁着我国的社会公共安全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我国年平均雷暴日 雷电物理与防护工程实验室 我国雷电分布特点 雷电物理与防护工程实验室 雷电防御的重要内容 雷电防护科技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公共安全 航空航天 国防 工业建设 电力和电信 交通等具有重要的需求 目的和意义 雷电物理与防护工程实验室 国内外研究人员采用各种资料 对雷电的临近预报方法进行了研究 主要手段 探空 雷达 卫星 闪电定位 电场以及数值模式产品严格来说 利用某些 如探空 数据不能对雷电进行临近预报 只能给出雷暴的潜势预报 但潜势预报对于雷电的临近预报具有一定的参考和指示作用 国内外研究进展 雷电物理与防护工程实验室 探空资料的应用 雷电天气潜势预报对多种大气不稳定参数 如对流有效位能 潜在 对流性稳定度指数 对流性稳定度指数 潜在性稳定度指数 700hpa相当位温 抬升指数 700 400hpa平均相对湿度 800 600hpa平均相对湿度等等 和闪电频数的关系进行分析 挑选相关较好的参数或者参数组合方法 统计 决策树等时空分辨率都很差 雷电物理与防护工程实验室 Neumann 1971 使用800 600hpa平均相对湿度来预报闪电活动的发生Solomon和Baker 1994 在研究新墨西哥州雷暴时 使用了对流有效位能和抬升指数等因子 并发现 当对流有效位能的值大于400时 可以较好的预报闪电活动的发生 而抬升指数不是预报闪电活动的关键因子Peterson et al 1996 也发现在24小时的对流有效位能和24小时的地闪总数之间存在着一较弱的关联郑栋等 2005 利用北京地区M LDARS闪电定位系统的观测资料 结合探空资料 分析了182个有闪电活动和153个无闪电活动的多个大气不稳定参数与闪电活动的关系 结果表明潜在 对流性稳定度指数 抬升指数 对流有效位能和700hpa相当位温与闪电活动具有较好的相关性 而中层湿度与闪电活动的相关性没有以上几个参数明显 雷达资料的应用 可以作雷电临近预报利用回波强度资料对雷暴单体和单体群进行识别 跟踪 预报 还可以利用多普勒雷达的径向速度资料对辐合辐散进行识别 改进雷电的预报效果方法 统计 外推优点 时空分辨率较高 已经有比较成熟的算法和产品缺点 建设 维护 运行费用高 近距离和头顶观测有盲区 观测量与电特征参数之间的关系还不是很明确 雷电物理与防护工程实验室 HondlandEilts 1994 发现在冻结层附近首先探测到10dBz回波可能是雷暴的初生特征 但预报员在1996年百年奥运的气象保障预警业务中发现这个指标并不可靠 最后选用了云顶高度参数作为预报因子 Johnsonetal 2000 GremillionandOrville 1999 分析了经过美国肯尼迪航天中心的39个雷暴 结果表明当云地闪将要发生时 雷达反射率和预报对象之间存在一个相关关系 对于夏季雷暴 最好的预警指标是在 10 C层高度 在两个连续的体扫描上都能达到40dBz的阈值 使用这种方法的预报概率是84 虚警率是7 中值预警时间为7 5min 雷电物理与防护工程实验室 以雷达为工具的雷电临近预报经验规则 雷电物理与防护工程实验室 以雷达为工具的雷电临近预报经验规则 局地辐合方法 雷电物理与防护工程实验室 卫星资料的应用 如果时间分辨率足够高 可以作雷电临近预报对云顶高度和云顶温度进行观测 计算云顶上升速度和冷却率 识别可能发生雷电的对流云方法 统计 外推监测范围很广 但时空分辨率较低 并且云层的相互遮挡会影响观测 Smith 1998 采用同步卫星红外云图资料 对比了云顶冷却率超过0 5 C min的时间和第一次云地闪出现的时间 结果表明前者比后者提前了半个小时或更长时间 雷电物理与防护工程实验室 闪电观测资料的应用 可以作雷电临近预报通过对云闪 云地闪和总闪的观测 对云地闪或者闪电的移动 生消趋势进行预报方法 统计 外推组网观测 实时性较强 但预警时间较短 雷电物理与防护工程实验室 美国闪电定位网 雷电物理与防护工程实验室 SAFIR干涉仪系统能够实时监测云闪和地闪的发展过程 而大量研究表明云闪会比云地闪提前 副岛毅 奥山和彦 1998 SolomonandBaker 1998 etal 因此可以有效地利用SAFIR干涉仪的探测资料 用于云地闪电的临近预报 SAFIR雷电探测系统 雷电物理与防护工程实验室 目前也有星载的闪电探测资料 如OTD和LIS 但都是极轨卫星 不能对某一区域进行连续观测 不适于作雷电临近预报 雷电物理与防护工程实验室 卫星雷电探测 地面电场观测资料的应用 可以作雷电临近预报对地面电场进行连续的观测 通过组网 实时资料分析 推断雷暴发展和移动趋势 进行雷电临近预报具有较长的预警时间仪器的观测环境如果比较复杂 观测资料的分析将很困难 空间电荷层对雷暴下地面电场的影响还需进一步的研究分析 雷电物理与防护工程实验室 数值模式 利用已有的数值预报模式的预报产品计算各个区域多种大气不稳定参数等特征量 利用统计关系获得雷暴天气潜势预报结果如Ducrocqet al 1998 Calaset al 2000 等 雷电物理与防护工程实验室 NSSL NationalSevereStormsLaboratory 用高时空分辨率的RUCNWP模式输出 运用PerfectPrognosis逼近方法和主分量分析 把模式给出的200个预报结果和闪电气候学特征结合后简化为10多个预报 运用逻辑回归最后得到合理预报 同以前的方法比较 有明显的改进 且填补了外推和模式诊断之间的空白 但当延长时间后由于模式运行本身的误差 闪电预报变得很差 建议采用更新的WRF模式以有助于闪电预报 将数值预报模式和雷暴云起电 放电模式相结合 目前正在研究 雷电物理与防护工程实验室 各种资料都有自己的缺点 采用单一的资料很难给出较为理想的预报结果 因此 将多种观测资料结合应用 寻找多个预警指标以及不同方法之间的有效组合 建立更加有效的雷电临近预报方法是目前国内外研究的热点之一 虽然人们找到了各种雷电临近预警的指标 但没有一个指标能够提供非常好的预报效果 ChurmaandSmith 1997 的分析结果表明 不同的传感器的观测资料在雷暴探测中具有互补性 如当只用雷达资料或只用闪电资料来运行某一算法时 预报概率为74 而采用综合资料时的预报概率为85 雷电物理与防护工程实验室 目前我国的一些进展 我国也已经在部分地区通过架设SAFIR干涉仪 雷达和闪电定位系统 地面大气电场仪等探测设备 用于雷电的预警 目前主要集中于航天航空发射场 如西昌 酒泉 太原等 但还没有开展运用这些观测资料进行雷电临近预报方法方面的研究工作 雷电物理与防护工程实验室 综合预报方法 时间 每天8点和20点两次探空的站点数据代表区域 200km 200km代表时间 0 12h计算参数 多种不稳定参数 如潜在 对流性稳定度指数 抬升指数 对流有效位能和700hpa相当位温等 预报产品 0 12h内雷暴天气发生的概率 输入数据 探空的站点数据代表区域 200km 200km代表时间 0 12h模式 二维雷暴云起电 放电模式预报产品 有无雷暴发生 闪电次数 频次随时间的变化 地面最大降水量 云中最大电场等 均为模式预报产品 模拟的是单体 与实际雷暴可能不一致 时间分辨率 1h格距 约10km 10km参数 云顶亮温等预报产品 0 2h内某个格点上闪电发生的概率 时间分辨率 6min格距 1km 1km参数 回波强度观测范围 半径约150km预报产品 对强回波单体和单体群进行识别和跟踪 对有可能发生闪电的区域进行预警 实时观测数据 闪电发生时间 位置 强度 频次等 观测范围 半径约200km预报产品 对闪电发生区域进行监测 跟踪和预测 单站或站网观测 对重点区域的地面电场进行实时监测 对附近区域将要发生的闪电进行预警 大的时空尺度 小的时空尺度 由多种观测资料计算多个预警指标 采用区域识别 跟踪和外推算法与决策树算法进行预警 并利用加权组合等方法给出雷电预警产品 对历史资料进行统计分析 根据每天发布的天气形势预报结果给出该地区0 24h内发生雷暴天气的概率 雷电预警预报方法研究 雷电物理与防护工程实验室 0 12h雷电活动潜势预报0 2h预警范围内每个格点发生雷电的概率0 2h预警范围内雷电活动移动趋势重点区域雷电活动预警 地面电场资料应用模块 闪电资料应用模块 模式预报应用模块 雷达资料应用模块 卫星资料应用模块 探空资料应用模块 天气形势预报应用模块 综合预报模块 各种时空尺度的预报产品 决策树算法 区域识别 跟踪和外推算法 雷电预警预报系统 雷电物理与防护工程实验室 对流有效位能 决策过程示例 潜在性稳定度指数 极高 中 强不稳定 700hpa相当位温 对流性稳定度指数 700hpa相当位温 高 700hpa相当位温 对流性稳定度指数 低 高 雷电发生概率 100 强度等级 强 强不稳定 不稳定 对流性稳定度指数 700hpa相当位温 强不稳定 雷电发生概率 66 强度等级 中 中 对流性稳定度指数 中 雷电发生概率 50 强度等级 强 强不稳定 雷电物理与防护工程实验室 雷暴云起电 放电模式的应用 雷电物理与防护工程实验室 格点区域雷电发生概率预报 受副热带高压外围的偏南暖湿气流和南下的弱冷空气共同影响 雷电物理与防护工程实验室 雷电活动区域移动趋势预报 受副热带高压边缘的偏南暖湿气流和西来的高空槽的共同影响 雷电物理与防护工程实验室 重点区域雷电危险度等级预报 雷电物理与防护工程实验室 雷电临近预警系统试运行试验 武汉 20060705 局地雷暴过程 雷电物理与防护工程实验室 雷电临近预警系统试运行试验 武汉 20060707 大范围的雷暴过程 雷电物理与防护工程实验室 雷电临近预警系统试运行试验 北京 20060724 雷电活动区域分布较为复杂 雷电物理与防护工程实验室 个例1 2006年7月9日 7月9日凌晨 受局地降雨云团的影响 北京市大部分地区出现了雷阵雨天气 这次降雨虽然分布范围较广 但雨量分布极不均匀 其中海淀 石景山和门头沟均达到暴雨量级 特别是门头沟7月8日20 00 7月9日06 00的雨量达到74mm 从整体上看 本次过程的雷电活动区域基本呈西南 东北带状分布 并且逐渐由西向东移动 在03 00左右经过海淀区上空 雷电物理与防护工程实验室 SAFIR3000雷电监测结果 雷电物理与防护工程实验室 预报情况 图22006年7月9日03 00CAMS LNWS给出的03 00 04 00雷电发生概率预报结果和闪电定位监测结果叠加显示 四张图依次对应03 00 03 15 03 15 03 30 03 30 03 45和03 45 04 00时段 绿色的点表示实测闪电定位结果 雷电物理与防护工程实验室 2006070903 00CAMS LNWS雷电发生概率预报结果评估 注 每15min做一次预报 共25次 由表1可以看到 2006070903 00CAMS LNWS雷电发生概率预报得到的0 1h可能发生闪电的区域的命中率POD在57 74 范围内变化 对应的有27 43 的区域漏警 虚警区域所占比例FAR在70 左右 预报和实测还是比较一致的 评估结果 雷电物理与防护工程实验室 从连续25个时次的预报结果与实测结果对比得到的POD和FAR的中值 表2 可以看到 整体上看 POD和FAR分别随着预警时间的增加而减小和增大 对于0 30min的预报 POD在50 以上 FAR小于80 结果还是比较理想的 而对于30min 1h的预报 POD减小到30 左右 FAR增加到85 以上 这主要是受外推算法的准确性和时效性所限 2006070901 00 07 00CAMS LNWS雷电发生概率预报结果评估 评估结果 雷电物理与防护工程实验室 个例2 2006年7月24日 7月24日下午 受对流云团的影响 北京市大部分地区出现了雷阵雨 气象站观测到的最大降雨出现在车道沟 雨量为88mm 城区的平均降雨量为41 4mm 本次雷阵雨天气过程同样伴随着大量的闪电活动 图4给出了7月24日14 00 20 00北京地区SAFIR系统得到的闪电定位结果 可以看到 与7月9日的过程不同 本次过程的雷电活动区域非常广 在该时间段内的某一时刻 北京地区多个区域同时有雷电活动发生 雷电物理与防护工程实验室 2006年7月24日08 00 25日06 00北京市降水量分布图 2006年7月24日14 00 20 00北京地区SAFIR系统闪电监测结果 观测结果 雷电物理与防护工程实验室 预报情况 图52006年7月24日16 00CAMS LNWS给出的16 00 17 00雷电发生概率预报结果和闪电定位监测结果叠加显示 四张图依次对应16 00 16 15 16 15 16 30 16 30 16 45和16 45 17 00时段 绿色的点表示实测闪电定位结果 雷电物理与防护工程实验室 评估结果 2006072415 00 20 00CAMS LNWS雷电发生概率预报结果评估 注 每15min做一次预报 共21次 整体评估结果见表3 可以看到 对于2006年7月24日的雷暴天气过程 雷电活动区域相对比较复杂 发生范围广 分布也比较离散 CAMS LNWS雷电发生概率预报得到的0 1h可能发生闪电的区域的命中率POD在23 46 范围内变化 对应的有54 77 的区域漏警 虚警区域所占比例FAR在75 90 范围内变化 雷电物理与防护工程实验室 从连续25个时次的预报结果与实测结果对比得到的POD和FAR的中值 表2 可以看到 整体上看 POD和FAR分别随着预警时间的增加而减小和增大 对于0 30min的预报 POD在50 以上 FAR小于80 结果还是比较理想的 而对于30min 1h的预报 POD减小到30 左右 FAR增加到85 以上 这主要是受外推算法的准确性和时效性所限 2006070901 00 07 00CAMS LNWS雷电发生概率预报结果评估 评估结果 雷电物理与防护工程实验室 利用08 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咨询简历优化方案
- 甘肃物业电梯灯施工方案
- 西安加固方案咨询报价
- 低碳建筑方案设计思路
- 组织文化活动策划方案
- 结核活动策划有哪些方案
- 社区运营营销方案范文
- 成品隔离墩施工方案
- 建筑红绿配色方案设计思路
- 地砖铺贴露台施工方案
- 职业发展与就业创业指导ppt课件完整版
- 挠度计算模板表格(自动版)
- (中职中专)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课件完整版电子教案
- 宝钢集团生产安全事故案例汇编
- DB37T 5151-2019 园林绿化工程资料管理规程
- Q∕GDW 11612.43-2018 低压电力线高速载波通信互联互通技术规范 第4-3部分:应用层通信协议
- 贝多芬F大调浪漫曲—小提琴谱(带钢伴谱)
- 压力传感器(课堂PPT)
- 热力厂锅炉车间2#锅炉大修施工方案
- (施工方案)场地三通一平施工方案
- 深圳市政府投资市政工程施工质量检查用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