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论文:在“共生”中阅读在阅读中“共生”.doc_第1页
小学语文论文:在“共生”中阅读在阅读中“共生”.doc_第2页
小学语文论文:在“共生”中阅读在阅读中“共生”.doc_第3页
小学语文论文:在“共生”中阅读在阅读中“共生”.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在“共生”中阅读,在阅读中“共生”自然界中有这样一种现象:当一株植物单独生长时,显得矮小,而与众多同类植物一起生长时,则根深叶茂,生机盎然。人们把植物界中这种互相影响、互相促进的现象称为“共生效应”。其实,这种现象在我们人类当中也存在。英国“卡迪文实验室”从1901年至1982年先后出现25位诺贝尔获奖者,便是“共生效应”的杰出典型。受“共生效应”启示,教师可有目的地引导孩子在课外阅读中创设“共生效应”。通过选择阅读伙伴,确定阅读方式,展开合作阅读,交流阅读心得,让孩子在“共生”中阅读,在阅读中“共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一、广开书源,营造班级、学校、家庭三位一体合作阅读的“共生之场”。拥有大量的读物是学生开展课外阅读的必备条件,也是组织学生开展合作阅读的物质基础。鲁迅先生在给颜黎明的信中对读书有一段精彩的论述:必须如蜜蜂采蜜,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只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且枯燥。学校、家庭、社会都要积极为学生创设阅读条件,保证孩子们有书读,有“许多花”来“酿蜜”。实践中,我们引导学生开展各种活动,培养学生爱书、藏书的情节,广开书源,营造班级、学校、家庭三位一体合作阅读的“共生之场”。1、建立“家庭藏书屋”。我们每一学期有计划地向学生推荐读物:低中年级从外国著名童话作家安徒生、格林兄弟到中国的冰心奶奶;高年级从格列佛游记到中国的古典名著系列阅读就如一根看不见的红线,牵引着同学们的藏书情节。此外,定期的“红领巾小书房”评比,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效果。对那些藏书丰富,整理有序的书房,在班级隆重表彰,结合少先队大队部“雏鹰争章”活动,授予他们“安徒生章”、“老舍章”等富有个性奖章。以先进促一般,以典型带全面,“藏书热”在家庭内内悄然兴起。 2、设立“班级图书角”。在班级,我们让每个同学捐献几本书,成立了班级读书角,美其名曰“图书吧”。全班同学交换着看,同学兴致很高,纷纷把家中珍藏的好书带来,一些好书成了“抢手货”,看着自己的书那么“畅销”,那得意劲就甭提了。“最近你购买了什么新书?”“今天,你有什么好书推荐给我?”一声声弥散着书香的问候,浸润了师生对书的情结。3、开放“学校读书吧”。在学校,开辟了读书长廊,张贴了一幅幅古今关于读书的名人名言,营造了浓郁的校园文化氛围;学校还开放了图书馆、阅览室,设立了读书月、童话节,激发同学的读书热情。二、广结书缘,建立学生、教师、家长三位一体课外阅读的“共生之圈”。“阅读既是披文得意的心智技能,又是缘文会友的社交活动。”它纠正了一种偏见以为阅读仅仅是读者和读物的主客间关系,指明阅读实际是读者和作者及其他读者的主体间关系。阅读不仅是沟通个人信息和社会信息的媒介,而且是个人获取社会信息并丰富社会信息的手段。实践中,我们引导学生以书为媒,以书会友,广结书缘,建立学生、教师、家长三位一体课外阅读的“共生之圈”。1、以书会友,成立合作书会。随着阅读面的扩大,学生年龄的增长,高年级的同学阅读指向趋向专一。他们有的喜欢读名著,有的喜欢读科普,有的对军事类、游记类、散文类、诗歌等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为了倡导个性化阅读,我们将那些兴趣接近的同学组织在一起,成立了一个个小型的书友会,开展专题性阅读、探究性阅读。如几个喜欢读名著的同学率先成立了“三国兴趣组”,他们谈三国、评三国,还演三国,忙得不亦乐乎。在他们的带领下,一些富有个性的文学小团体应运而生:“老舍文学社”、“冰心研究会”、“旅行家书友会”“福尔摩斯侦探文学研究社”、“昆虫研究会”“童话社”他们在一起交流读书心得,畅谈人生理想。个性化、合作性的阅读拓展了阅读空间,丰富了课外阅读的内涵,使同学们获得了更多的阅读收获。2、与生共读,共享浓浓书香。苏霍姆林斯斯说:“把每一个学生都领进书籍的世界,培养起对书的酷爱,使书籍成为智力生活中的指路明星这些都取决于教师,取决于书籍在教师本人和精神生活中占有何种地位。”教师博览群书,其意义不仅在增加自己的文化底蕴和文学修养,更重要的是发挥教师的示范作用。因此,在要求学生读书的同时,我也从未终止过在书海中的求索,我和学生们一起交流读书心得,在欣赏学生读书笔记的同时,也让学生传阅自己的读书笔记。我们一起进图书馆,上书店,书成了联系师生关系的最好纽带。在书香中,少了师生间的距离,多了书友间的亲密。3、亲子共读,营造亮丽风景。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他们对孩子寄予了极大的希望。现代家庭家长已具备了很高的文化素养,动员家长和孩子一起阅读,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校园读书节,我们邀请家长一起参加,写读书感受,讲读书故事。此外,定期把孩子的读书笔记带给家长,让家长参与评价,做孩子的热情读者,为孩子写上鼓励性的评语,可以更好地促进家长对孩子的学习,促进家长和学校的沟通,能有力地监督孩子的课外阅读。三、广纳百川,收获兴趣、体验、感悟三位一体课外阅读的“共生之花”。在阅读的过程中,如果放任自流,肯定不会收到实效的。小学生的意志品质正处于逐步形成发展之中,学生有了探索和阅读课外资源的兴趣,如何让他们的兴趣持之以恒,体验阅读的乐趣呢?我积极组织学生开展合作性的课外阅读实践活动,展示学生个性,激发学生阅读的热情,引导学生持之以恒,坚持阅读,广纳百川,收获兴趣、体验、感悟三位一体课外阅读的“共生之花”。1、合作动手,激发阅读兴趣。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指出:“没有任何兴趣被迫进行的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可见,兴趣是学习的先导,学生有了阅读兴趣,就会努力寻找阅读机会,得到阅读满足,从中获得信息,产生愉悦的情感体验。而学到的知识和愉快的情感体验又会增加阅读的兴趣,因此,在开展课外阅读活动中,教师要根据学生年龄特点、知识水平选择生动、形象、富有趣味的内容和形式,增强学生的求知欲望,让学生感受到课外阅读的快乐,促使学生乐读书。平时,我根据学生知识水平、个性特长的特点,把四个不同层次的学生安排在一个阅读小组,共同进行课外阅读,寻找材料,定期出一张手抄报,四个同学轮流写字、画画、上色、准备材料,其乐融融,不仅促进学生合作能力的发展,而且广泛的共同阅读,能使学生增进知识,开阔视野,丰富生活经验。2、合作表演,增强情感体验。 学生作为具有文化个性的人,在语文课程中受到人文的关怀和真、善、美的熏陶,其自身的体验和个性心理特征受到尊重。每个学生都迫切想受到别人的鼓励。成功的体验能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增强学生自身的情感体验。因此,我经常为学生创设表现自我的舞台,让学生在活动中体会读书的成功喜悦,进一步激发学生的读书热情,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如鼓励他们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展开合理的想象自编童话,或共同选取内容生动有趣的童话故事,有的当导演,有的当演员,有的旁白,共同演出童话剧。学生个个情绪亢奋,个性张扬,灵性迸射。最大限度地发挥了主动性和创新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应用意识,达到了学以致用的目的。学生在合作中,体会到合作交流的快乐;在合作中得到大家的赞许,树立了信心,愿望得到了满足,潜力得到了开发,能力得到了提高,成功得到了体验,思想得到了升华,真正体现了“唯有用灵魂才能塑造灵魂”的道理。3、合作交流,促进理解感悟。 语文课程标准提倡“以人为本”,让学生在民主、和谐的氛围中学习,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此,在课外阅读中,教师要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由选择阅读材料和自己的学习方式进行阅读,即使在阅读和收集同一主题的信息时,学生也可以从各个不同的角度来阅读。“一 千个读者就有一 千个个哈姆雷特”,各人的知识背景、生活经验、处境心境的差异,必须会对同一个事物,同一段文字的看法,体验不尽相同。教师要珍惜学生的独特感受、理解、和体验。为了提供学生表达自己读书收获的机会,教师要通过经常性的、有声有色的读书交流活动,启发学生的心灵交流,激发百家争鸣,弘扬学生个性,促进学生对阅读材料的理解和感悟。让学生充分体验到读书的乐趣和读书的成就感,促进学生把课外阅读当成一种自发性、渴求性的自我行为。为了学生便于交流,我特地为他们做了读书交流卡。这样,学生不仅可以在小组内交流课外读书的收获,也可以在班集体中也进一步交流课外书籍,以满足其喜欢读的欲望,激发阅读兴趣。4、评比激励,激发阅读热情。 现代社会充满竞争,孩子们也希望处处胜人一筹。适时恰当的评价机制能端正学生学习动机,使学生看到自己的学习成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积极和适当的评价,能有效的促进学习者的学习行为,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如出完手抄报,把其贴在学习园地上交流,并给予进步的小组奖励,让他们体会成功的喜悦;童话剧表演后,评一评最佳表演奖,最佳观众,令学生增光不少;一学期下来,评一评“阅读大王”、“阅读小状元”、“读书笔记”优秀者等,既可以让学生在快乐中合作,在成功中交流,又可以让学生体会读书的成功喜悦,进一步激发学生的读书热情,何乐而不为呢?合作行为产生后的合作情感是儿童实际合作带来的现实情感体验,它是由当前合作结束所产生的一种成功感或满足感。作为新一代教师,以合作为契机,给学生带来成功的体验,不是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阅读交流吗?犹太人世代传言:书本是甜的,对孩子们而言,能够从小就体味到读书是一桩快乐的事情,从而终身享受书籍所带来的无穷乐趣,也就是社会、学校与家长所共同给予他们的最好的童年礼物。学记有云: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合作性阅读是针对“独学而无友”的流弊提出的,新课标要求学生“乐于与人交流”(第一学段),“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第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