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课程第一课认识我们的校园.doc_第1页
校本课程第一课认识我们的校园.doc_第2页
校本课程第一课认识我们的校园.doc_第3页
校本课程第一课认识我们的校园.doc_第4页
校本课程第一课认识我们的校园.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课 认识我们的校园教学目标:1、学生从总体上认识自己的校园2、学生观察、了解校园中植物的生长情况教学方法:谈话交流、集体观察、分组观察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课前熟悉师生自我介绍二、导入新课三、组织观察(1)讲一些注意事项,然后带学生到校园看一看。(2)引导学生有序地观察校园,从整体上认识校园。(3)讲清观察重点:观察校园中有哪些植物?它们的生长情况怎样?(4)给学生分组,然后分组到校园观察,组内学生相互说说自己所观察到的情况。四、校外实践观察你家附近的环境,同时注意观察周围还有什么植物,它们长的怎样。第二课 说画校园的美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用一段话,讲出校园的美。2、学生进一步形成对学校的热爱教学方法:先分小组说,再全班交流,然后再画一画。课前准备:学生准备绘画所用的纸(素描纸、宣纸、白报纸、普通美术本用纸等均可)、笔、所需各种颜料及彩笔等。教学过程:1课时一、学生分组二、学生交流1、小组内互相说一说:你认为校园里什么最美?用较通顺、连贯的一段话说一说。2、每小组派一名代表到讲台上给大家说一说。3、小结:我们的校园这么美,我们应该保护它。三、画画校园的美1、先拿出准备好的纸、笔、水彩。2、把你认为校园中最美的地方画下来,用你喜欢的颜色涂色。3、学生画画,教师巡视指导。4、选出画的好的予以表扬,让大家看一看第三课 保护我们的校园环境教学目标:通过说一说,培养学生保护校园环境的意识教学方法:谈话法、讨论交流教学过程:一、亲切导入谈话,我们的校园这么美,我们该怎样保护它二、学生自由交流三、集体小结(1)爱护花草树木,不折枝摘花。(2)保护卫生,不随地吐痰,不乱扔纸屑、塑料袋、果核等,不乱涂乱画。(3)看到破坏环境的行为要制止。四、说说损美之处在我们的校园内有哪些不美的地方和不美的做法呢?学生自由交流针对不美之处提出各种改进的妙招。五、实践将提出的对策和方法整理成条理清晰的意见书递交学校领导以供参考。第四课 热爱我们的家乡教学目标:1、学生领会寨圪塔精神艰苦创业、勤俭办事、发展经济、服务群众。2、了解并体会寨圪塔供销社精神的集中体现“扁担”精神。3、知道一些展现“扁担”精神的寨圪塔英雄任务的事迹,并学习他们的良好品质。4、发扬优良传统,更加热爱家乡。教学方式:通过观看代表扁担精神的各类真实照片或图片、听故事、讨论交流、情感体验等方法加深对寨圪塔“扁担”精神的了解。课前准备:学生通过查找相关资料、询问家中长者了解寨圪塔的风土人情及相关的故事。教学过程:一、话说家乡学生自由讲述自己所知道和了解到的寨圪塔。教师小结:寨圪塔有着特殊的地理环境、人文优势和历史背景。地处太行山腹地,山高林密,层峦叠嶂,面积辽阔,居民来自8省2市83县。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朱德、彭德怀、邓小平、任弼时等在抗日战争时期曾在寨圪塔三交河一代饮马屯兵,横刀弯弓,留下了光辉的足迹。我们的寨圪塔供销社诞生于烽火连天的战争岁月,历经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洗礼,经历了社会主义建设的磨炼,依靠艰苦奋斗、勤俭办社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不断发展壮大。寨圪塔供销社在服务山区群众,发展山区经济,促进社会主义建设工作中取得了巨大成绩,成为全国财贸战线上的一面红旗。“扁担”精神,一时传遍了祖国大地,名扬全国,也深入人心。二、讲讲“扁担”精神寨圪塔供销社的前身是“一心盛”供销合作社。1943年7月,根据毛主席“组织起来”的号召,由张作武、李永祥、刘荣升三人具体负责,发动群众,入股筹资,共筹集6石小米,在寨圪塔村租赁了秦登第的两间草房,作为供销社营业、办公、住宿的场所。没有柜台,就用土坯垒;没有货架,农会常委郭孝堂就把给老人做寿木用的木料拿出来做成货架。全社仅有一个算盘,还是减租减息时李永祥从富农家清算来的(让学生观看图片:寨圪塔供销社用过的第一个算盘)。货运的工具是刘荣升从家里拿来的一条扁担和两个筐子。就这样白手起家,创办了全县第一个农村供销合作社“一心盛”合作社。在战争年代险恶的环境中,寨圪塔供销社的员工冒着生命危险,步行几十里甚至几百里从敌占区进货,解决解放区军民穿衣、吃盐、点灯等生活必需用品。在长期的革命战争中,他们做着默默无闻的奉献。新中国成立后,他们仍然坚持一根扁担、两只竹筐,走村串户,送货下乡,踏遍了全乡320多个山庄窝铺(让学生观看图片:寨圪塔供销社创建时用过的第一根扁担)。在建国初期到六十年代,他们的一个门帘挂了13年(学生观看图片:寨圪塔供销社曾经用过的门帘),一家算盘用了20多年(学生再次观看图片:寨圪塔供销社用过的第一个算盘),一块玻璃板破成了12块还在用。无论情况怎样改变,寨圪塔供销社人的信念没有变,做法也没有变。正是凭着这种艰苦奋斗、不怕吃苦、乐于奉献、勤俭创业的精神,使寨圪塔供销社一步步发展壮大,赢得了自身的发展、群众的拥护,也赢得了党和政府的高度信任和肯定。三、体会交流学生分组自由交流体会,组内推荐一名同学发表自己的心得。四、走近“扁担”英雄们第一步 激趣引领同学们,大家都知道水浒传中梁山好汉们的故事,也知道不少这些英雄的绰号。(学生说说自己知道的绰号)大家知道吗,在我们的家乡寨圪塔,也曾经有过这么一些英雄豪杰,他们也都有自己的绰号,接下来咱们就一一来了解吧。第二步 依次介绍寨圪塔“扁担”英雄谱:及时雨郭增富信得过杨明义飞毛腿马占芳知心人段 萍闲不住蔡春喜好管家陕树义老刘头刘荣升活户口马锡铭多面手牛金耀铁姑娘杨凤玲铁肩膀王万富五、情感升华,爱我家乡学生自由交流体会:更加热爱家乡,热爱家乡的山水、草木、花鸟及一切的一切。发扬寨圪塔的优良传统“扁担”精神,努力学习,将我们的家乡建设得更加美好。六、课后趣味延伸 学生自行观看电视剧永不磨灭的番号。第五课 爱护人民币教学目的: 通过活动,使学生了解人民币正、背面主景有关知识,增强学生自觉爱护人民币的意识。教学方式:以了解第四套人民币正、背面主景为重点,通过小品表演、讲故事、观看、讨论等形式教育学生爱护人民币。课前准备:1.收集、了解第四套人民币正、背面主景(实物)并做出1元、2元、5元、10元、50元、100元人民币课件。2.故事如此“征友”。3.排练小品。4.以爱护人民币为内容的宣传标语。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言激趣 我们日常生活中吃的、穿的、用的是怎样来的?用什么换来的?(板书:人民币)我们每天都在用人民币,你们知道人民币上正面、背面的主景吗?今天,我们来了解人民币的有关知识。二、听老师讲故事:如此“征友”故事内容:武汉某中学一女生为了广交朋友,在伍角纸币上写上自己的姓名、学校、班级、联络方式等,然后把纸币用出去,这样做了很多次。讨论:1.以上做法对不对?为什么?2.生活中还有哪些损坏人民币的现象?三、交流讨论情况(每小组推选一人发言) 师述:人民币是我国的法定货币,我们要从小爱护它;人民币也是知识的宝库,我们要了解它。四、出示第四套人民币课件(1元、2元、5元、10元、50元、100元)或实物。1.观看课件或实物,欣赏人民币背面主景,即我国的六处旅游胜地。2.看课件,分组竞答旅游胜地的名称,并作一句话介绍。(竞答记分方法:每小组基础分为100分,必答题答对一题加10分,答错不加分;抢答题每答对题加10分,答错扣10分。人民币正面为必答题,背面为抢答题)3.小结竞答结果(公布),并评出优胜组。4.师对人民币背面、正面主景介绍。背面:壹元:万里长城 贰元:南天一柱 伍元:长江三峡拾元:珠穆朗玛峰 伍拾元:黄河 壹佰元:井冈山主峰正面人头像:拾元:汉族、蒙古族人物头像伍拾元:三个人物头像各代表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壹佰元:依次为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四位领袖侧浮雕像师述:人民币上都有国徽图案,国徽是我们国家的象征和标志,代表国家的主权,体现国家的尊严,所以爱护人民币也是热爱祖国的表现。五、欣赏歌曲:爱我中华(放录音)六、小品表演小品内容:一外国人向一中国老太太买水果,把中国老太太找的零钞扔在地上,还需在有意无意中踏了一脚。中国老太太马上追过去,严肃地示意外国人拾起来。外国人拾起来塞给老太太,表示自己嫌面值太小送给老太太算了。老太太见外国人不理解自己的意思,指着票面上的国徽激动地说:“China!China(中国)!”外国人这下懂了,拂去票面上的灰尘对老太太竖起了大拇指说:“Good!Good(好样的)!”看完小品,同学们有什么感想?七、议一议我们在使用人民币时应注意什么呢?(板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