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律长征.doc_第1页
七律长征.doc_第2页
七律长征.doc_第3页
七律长征.doc_第4页
七律长征.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七律 长征教学设计扬中市八桥中心小学 姚倩【教材分析】长征是一首七言律诗,作者毛泽东饱含胜利的喜悦和革命热情,以直白的词汇、豪迈的语势,概括出红军不畏艰难险阻、勇往直前的革命主义气概。作者短短四句诗成为了一幅浓缩红军长征壮阔历程的总览图。【学情分析】由于时间的关系,长征这一段历史,不仅是学生,连我们很多年轻人都已经产生了距离感,特别是作为我们现代的孩子,生活条件优越,在富足的生活中甚至产生价值观之间的冲突。不能试图通过这一节课,就让学生感到红军长征所表现出来的不朽。教学时应挖掘文字背后隐藏的情感,整合网络资源,让网络更好地为学生的学习服务,从而引发学生在与文本的对话中产生情感的共振,以促进学生对诗歌的深层次的感悟,学习和发扬长征精神,磨炼意志,培养乐观向上的情感态度。【设计理念】1、为了能使课堂教学更有效,首先应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拉近与文本距离。课前可让学生利用联网对长征资料进行收集。课上可让学生汇报对长征的印象,对诗意的理解,从而确定了教学的走向和纵深度,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课堂的实效。2、诗作为浓缩生活的一种文学作品,它的内涵往往是要用心去意会的。本课教学只要求学生大致了解诗意,而不是逐字逐句去解释。更主要的是紧扣诗眼,咀嚼涵咏,抓住“难”“只等闲”“ 寒”“暖”和“喜”等词,紧扣诗歌的特点,凸现出语文味。以领悟情感为主线,当学生真正进入到文本背后去发现、去体会语言文字背后作者那大无畏的豪迈气概。【学习目标】知识目标:1、能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2、认读“”逶、迤、礡、岷”四个生字,理解“难”“只等闲”“ 寒”“暖”和“喜”等重点词的意思,了解诗歌的大意。能力目标:能抓住诗眼品悟诗歌语言的精妙,从而体会思想感情。情感目标:体会红军长征战胜种种艰难险阻,感受毛泽东和红军将士大无畏的革命英勇气概和乐观主义精神。【教学重点、难点】1、感受红军的大无畏精神、英勇豪迈的气概。 2、理解“难”“只等闲”“ 寒”“暖”和“喜”等重点词的意思并体会蕴含的思想感情。【教学准备】制作课件、长征专题学习网站【教学过程】一、交流信息,激情引入1.亲爱的同学们,有一个词,或许对你们来说有点陌生。但是,这一个词儿,它是用血与火写就的。它深深地烙在我们伟大民族的丰碑上,成了我们伟大民族的集体记忆。这一个词,就是长征。看着我,把它写下来。2.(出示长征地图)(师根据地图描述)就在76年前,中国工农红军为了粉碎国民党反动派的围剿、保存自己的实力,从江西瑞金出发,他们一路跋山涉水,越过五岭,突破了乌江天险,四渡赤水,翻过了气势磅礴的乌蒙山,接着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他们爬雪山过草地,最后越过了岷山,于1935年10月到达了陕北的吴起镇。前后短短一年的时间,中国工农红军如滚滚铁流纵横了11个省,完成了举世无双的二万五千里长征。毛泽东主席在回首这一段惊心动魄的历程时,激情澎湃,挥毫写下了这一首壮丽的诗篇,这就是七律长征(板书)读题。二、初读诗文,整体感知1请同学们打开书本,自个儿将这首诗好好地读一读,相信同学们能将每一个字音读得准,每一行诗读充分。2学生练读(同学们,声音读得非常响亮,读得很用心。谁来将这首诗读给大家听一听。请你来读。)3、教师指名读师评价:读得非常投入,我们同学也听得很认真。他第一遍读啊,就将诗中的四个生字读得特别的准,同学们看这四个生字组成了三个词语写在了这三行诗当中。请一位同学来将这三个词读给大家听一听。请你来读。4、出示生字词:逶迤、磅礴、岷山师指导:岷山,岷,前鼻音,读得非常准确。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三个词。指名学生读这三个词所在的诗行。谁来将这三行诗读给大家听一听。请你来读。5、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更喜岷山千里雪。师评价:声音多么甜美!同学们,读着这三行诗,发现这三行诗都写到了什么?(都写到了三个地名)6、分别是什么?(分别是五岭、乌蒙和岷山。)7、你发现了他们分别写到了三个山的名称。同学们,你们发现了吗?其实诗中还有写到水的诗行。请你来读一读,读给大家听。诗中还有写到水的。8学生交流出示: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9、我们一起来将这两行诗读一读。(注意节奏的把握)金沙水拍10、同学们读得非常好啊!那么红军是否只是经历了这3座山,趟过了这2条河呢?为什么只写五岭、乌蒙、岷山、大渡河、金沙江呢? 11、品读“ 万水千山”。红军长征途中经过了许许多多的山山水水,毛主席怎能一一写下呢。于是,同学们看,在这一首诗中,毛主席选取了五岭、乌蒙和岷山作为千山的代表,选取了大渡河、金沙江作为万水的代表。12、我们一起来读读这首诗注意它的节奏与停顿。根据学生阅读,出示节奏相机引出,关于七律:顾名思义,诗一排有七个字,共八排。每排有自己名字,一二行我们称为首联,三四行我们称为颔联,五六两行我们称为颈练,七八行为尾联,诗的格律要求非常严格。通常双句押韵,这首诗押的什么韵,韵脚分别是难、闲、丸、寒、颜二、质疑问难,自主学习1、关于这首诗,你有哪些问题要问?通常我们有哪些方法来解决这些问题呢? (如:问同学,上网,书读百遍,其义自现,看看注释,连词成句等等。)2、问题的答案学习网站都有,下面就请同学们围绕这首诗,注意一定要围绕这首诗,选择你感兴趣的一两个问题,收集并整理阅读相关信息,找到并尝试着自己解决问题。比一比,赛一赛,看哪些同学在规定的时间内学习效果最好,回答的问题最有质量,最会学习。十分钟后大家交流学习体会。3、学生学习互联网自学,教师巡视,并相机指导学生做好记录。网站上有些信息对我们解决问题有帮助,我们可以在书上做一下记录,甚至再一旁写写批注。三、交流学习体会A 关于写诗的背景B关于诗词的理解C关于毛泽东的介绍诗歌主要讲了什么交流由自学产生新的问题或者诗歌中你认为写的精彩的地方四、品味诗眼,体会意境1、同学们,你们善于思考,很会学习,老师也和你们一样,刚才在一边学习一边产生了一个新的问题。,“红难”,我想这个“难”字指过山难过水难越吗?不如把这个问题也加入你们的问题当中,来研究研究,好不好。2、学习一首诗歌仅仅把诗里的宇、词、句子弄清楚了,就到此为止了,行不行? 我们还要深入的理解,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感情体会诗歌的意境这才是最最重要的。这样我们就可以提升我们自己的学识和修养。那么改怎样做呢?(抓重点词体会,反复朗诵,创设情景体验)、品味“难”和“不怕”a首先让我们把目光聚焦在这首诗的第一句话上。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难、不怕)什么难?仅仅是山难水难吗?还有什么难?(包含自然的难。他们爬雪山,过草地,穿单衣、草鞋,路上敌人围追堵截天上敌机的轰炸党中央内部的难缺衣少食生病医疗)同学们这一个“难”就如同学们刚才讲的那样天上有蒋介石的飞机在轰炸,地上有蒋介石的步兵在围追堵截。我们的红军历经“千山万水”,再有党中央的分裂,真是难上加难。但是,同学们,红军的回答是什么?(不怕)b多么坚定的回答,孩子你来坚定地读红军战士们,我们一起来读不仅不怕,他们认为所有的困难都只是平常的小事!此刻你心里一定有一个词要说(了不起!伟大!坚强!乐观!)4、品味“走泥丸”“腾细浪”围绕“不怕难”毛泽东列举了长征途中几个有代表的山和水向我们讲述了长征这段历史。第二句是两个比喻句,把什么比做什么?泥丸和细浪见过吗,谁来画给大家看看。采访,你为什么画这么小?从她画出的图,我分明读到了两个字蔑视。红军蔑视什么?(千山万水。一切困难)。把这样的蔑视送进诗句读“五岭泥丸”(男女读)一个是连绵四个省的五岭1300多公里山岭相当于从这里到北京路程,一个是海拔2000多米最高峰4200相当于900层高的摩天大厦的乌蒙山。翻越这样的山,这样的岭,加上每天都有围追堵截前有阻击,后有追兵,天上还有敌人的飞机轰炸,忍饥挨饿,缺衣少食,真是难哪!难于上青天!可是你再看看毛主席写下的这三个字,读一下只等闲。回过来再读一读开头这两行诗,相信你一定有话要说。请你说。5、品味“暖和寒”在长达398天行军的日子里,每日头顶上有几十架敌机的侦查轰炸,地下还有几十万敌军的围追堵截,红军只休息了44天,其中100多天是与围追堵截的敌人激烈地战斗。让作者记忆深刻。一个是“巧渡金沙江”一战,一个是“飞夺泸定桥”一战。这里的“暖”仅仅是指五月的气候温暖吗?我们来听一个故事。这次战役中,红军没费一枪一弹,没伤一兵一卒。并且俘虏了镇守渡口的敌人,一举夺取了较平渡口,接着很快红军的大队人马胜利地渡江,夺取了长征途中的最伟大的一次战役的胜利。国民党军队在七天之后才到达了江边,而此刻的红军呢,早已消失得无影无踪,北上去了。听了这个故事,此刻你的心情怎样?(轻松激动自豪)你们的心情,也就是当时渡江红军的心情啊!在诗中,诗人用一个字极度的表现出了。哪个字?(暖)。如果,你就是当时渡江红军中的一个,你来读一读这行诗? 听出了什么?(听出了一份轻松,一份高兴。)是的,巧渡金沙江,不费一枪一弹,怎能不高兴呢?谁再来读一读。快哉,快哉!如果你就是诗人毛泽东,指挥了这一场战役,你来读一读这行诗。毛主席每当回想起这场战役的时候,心里总是畅快淋漓!我们一起来读一读,(齐读)如果说,巧渡金沙江是红军长征途中最具智慧、最成功的一次战斗,那么强渡大渡河就是最勇敢、最顽强的一次战斗。我们一起来看(图片)看到这样的桥你有什么感觉,如果你走在这样桥上看一下脚下湍急的河水你有什么感觉?此刻,敌人抽走了桥面上所有的木板,还在铁链上浇上了汽油。不要说攀着铁索过桥了,你就站在这江边,往上这么一瞅啊,心里什么感觉?(心惊胆战、毛骨悚然,因为铁链上浇上了汽油,敌人又在那边放火把铁链烧得滚烫,铁链都烧发红了,底下就是咆哮的大渡河,就像要把我吞掉似的)。(观看战争视频)看了这样的战斗场面,能用一个词来表达一下你内心的感受吗? (惊心动魄。催人泪下)。同学们,你们的感受,诗人毛泽东在诗中用一个字表现了出来(寒)。谁来读出我们此刻内心的感受(齐读)面对这寒光闪闪的铁索桥,我们读大渡桥横铁索寒面对那些残暴的敌人,我们读大渡桥横铁索寒望着铁索上的鲜血,面对牺牲的战友,我们读大渡桥横铁索寒那悲壮的呐喊,那冲锋的姿态,永远定格在毛主席的心中!我相信,也永远会定格在我们的心中!如果说,一个“暖”字写出的是红军巧渡金沙江后那种欢快的心情,那么,这个“寒”字就让我们品味到红军战士九死一生后的壮烈。这一暖一寒,这两场战斗、两种场面,你能读出不一样的感受吗?可以看图,也可以捧着书。诗歌读到这儿,我想请同学们和我一起,将我们的目光再次聚焦到这三个字上,(齐读)只等闲。回头再看一看开头这两行诗,你又想说什么?(红军不但很有智慧,而且战斗力十分强大。金沙水拍云崖暖是用智慧渡过了金沙江,而大渡桥横铁索寒硬是凭着自己的战斗力将泸定桥征服。)小组配合读“金沙寒”D、品味“喜”翻越岷山难吗?为什么红军更喜什么?为什么文章不写更喜草地千里雪却写更喜岷山千里雪?这“喜”里有什么什么?(乐观、豪气、坚定)凭借着这样乐观,这样无畏这样只等闲的气概红军一定能翻越了雪山赢得长征的胜利。我们来读一读最后两行诗。指名读漫漫长征路,就要到头了。毛主席在回首这段历程的时候,激情澎湃,挥毫写下了这首诗。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齐读全诗)(视频出示毛泽东草书图)从毛主席这飞扬的文字当中,你读出了一份什么?(高兴、赞叹)带着我们理解和感悟,让我们选择自己喜欢音乐和着读一读这首诗。四、即兴练笔,激荡诗情、长征是人类历史上一次惊心动魄,激动人心的远征,它必将永远铭刻在我们每一个中国人的心里,在2006年中央电视台感动中国栏目,其中有一项奖,他不是颁给了某一个人,而是颁给了一种精神,一个群体。这种精神叫长征,这个群体叫红军。、同学们,此时此刻,如果让你送给长征精神或者红军战士一个词或是一个句话,你想对自己,对朋友,对朋友对全世界,或是想对红军的先烈们说些什么呢?、学生练笔完成网上交互。、学生配乐读自己的话。(幻灯)总结:四、新时代起长征精神亲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