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黛玉导学案(学生终极版).doc_第1页
林黛玉导学案(学生终极版).doc_第2页
林黛玉导学案(学生终极版).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白银市一中 总编号:028号 使用时间:2015-3-2 高一语文必修3林黛玉进贾府 编制:高一语文学科组 组内评价: 高一语文必修3班级 小组 姓名 评价 日期 导学案 林黛玉进贾府【学习目标】1.掌握阅读古代小说的一般方法;初步了解红楼梦和曹雪芹。2.了解课文中怎样描写贾府这一典型环境,理解环境描写的特点。3.分析林黛玉、贾宝玉、王熙凤的不同性格,学习刻画人物的方法。4.投入小说,感受世情百态,深度思考社会历史现象。【重点难点】学会有意识地通过对故事情节和环境的把握,通过多种描写手段(肖像、语言、动作、心理、细节、神态)去分析人物形象。通过揣摩人物语言、动作及细节描写而形成把握人物性格的能力。 【学习方法】自主预习,合作探究 ,巩固检测。预习案 自主学习台前幕后,先睹为快一、走近作家,知人论世红楼梦作者曹雪芹(约1715-1763),名霑,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圃、芹溪。曹雪芹一生经历了曹家由盛而衰的过程,早年过着豪华的公子生活,晚年却穷困潦倒,卖画度日,生活在贫困之中。这种天壤之别的生活变化,促使曹雪芹深刻地思考自己的经历,从而对社会种种黑暗产生了不满。这些都为他写出红楼梦这部伟大的作品提供了良好的基础。红楼梦,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章回体长篇小说,成书于1784年(清乾隆帝四十九年),梦觉主人序本正式题为红楼梦。它的原名有石头记情僧录风月宝鉴金陵十二钗等。前80回曹雪芹著,后40回无名氏续,程伟元、高鹗整理。更多 二、亲近作品,宏观感知 本书是一部具有高度思想性和高度艺术性的伟大作品,作者具有初步的民主主义思想,他对现实社会、宫廷、官场的黑暗,封建贵族阶级及其家族的腐朽,对封建的科举、婚姻、奴婢、等级制度及社会统治思想等都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并且提出了朦胧的带有初步民主主义性质的理想和主张。 林黛玉进贾府选自红楼梦第三回,是全书序幕的一个组成部分。红楼梦的序幕由前五回构成,分别从各个不同角度,为全书情节的开展,作了必要的交代。它们之间既有联系,又各有侧重。因此,为了学习林黛玉进贾府,就有必要对前五回的内容,作一概要的了解。 第一回是开篇。先用“女娲补天”“木石前盟”两个神话故事作楔子,为塑造贾宝玉的性格和描写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故事,染上一层浪漫主义色彩。 第二回是交代贾府人物。通过“冷子兴演说荣国府”,简要地介绍了贾府中的人物关系,为读者阅读全书开列了一个简明人物表。 第三回是介绍小说的典型环境,通过林黛玉的耳闻目睹对贾府做了第一次直接描写。林黛玉进府的行踪是这一回中介绍贾府人物,描写贾府环境的线索。 第四回是展现小说更广阔的社会背景。通过“葫芦僧判断葫芦案”介绍了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关系,把贾府置于一个更广阔的社会背景之中来描写,使之更具有典型意义。同时由于薛蟠的案件自然带出薛宝钗进贾府的情节。 第五回是全书的总钢。通过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利用画册、判词及歌曲的形式,隐喻含蓄地将红楼梦众多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的发展和结局交代出来。红楼梦只流传下八十回,续写部分对于红楼梦中人物的命运,基本上是依据这些隐喻揣摩出来的。 至此,全书的主要人物、环境背景、发展脉络、人物命运基本上交代出来,小说的情节发展便在此基础上展开了。 课文标题“林黛玉进贾府”是编者根据节选内容拟的。林黛玉因何进贾府?原来贾府的老祖宗贾母有两个儿子名贾赦、贾政,一个女儿名贾敏。贾敏嫁林如海,只有一个独生女便是林黛玉。林黛玉母亲因病去世,外祖母念及黛玉年幼无人照顾便派人把黛玉接进贾府。作者把此事安排在第三回,也就是全书的序幕部分,显然是借黛玉进贾府来描写小说的典型环境,让贾府中一些重要人物登场亮相,并为主人公林黛玉和贾宝玉第一次见面作了安排。因此,认真阅读课文对我们了解红楼梦很有意义。三、自学检测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阜盛( ) 敕造( ) 嬷嬷( ) 丫鬟( ) 斟上( )怯弱( ) 癞头( ) 疯癫( ) 放诞( ) 绾着( )璎珞( ) 盘螭( ) 绉裙( ) 裉袄( ) 嫡亲( )翠幄( ) 轩峻( ) 厢庑( ) 錾金( ) 黼黻( )美人觚( ) 孽根( ) 溺爱( ) 小幺( )咳嗽( )盥手( ) 懵懂( ) 瞋视( ) 诽谤( ) 辜负( )韶光( ) 纨绔( ) 罥烟眉( ) 两靥( ) 颦颦( )2.指出下列句中加横线词的意义第三个身量未足,形容尚小 可怜辜负好韶光身体面庞虽怯弱不胜,却有一段自然风流态度身量苗条,体格风骚 行为偏僻性乖张纵然生得好皮囊 我带了外甥女过去,到也便宜 莫效此儿形状 舅母爱惜赐饭,原不应辞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 疯疯癫癫,说了这些不经之谈这来者系谁,这样放诞无礼3.成语释义:不经之谈: 敛声屏气:恭肃严整: 顾盼神飞:寻愁觅恨: 甜言蜜语:探究案 学始于疑质疑解疑、合作探究探究点1情节环境赏析(第一课时)一、整体感知,把握情节结构,总结段意第一部分(1)第二 部分(2-14)第三部分(15-16)二、小说是借助黛玉眼来看贾府的:1.贾府地处街市繁华人烟阜盛之处,黛玉来到门前看到了什么?2.黛玉进入贾府到贾母处,她看到了什么?3.黛玉去拜见二舅舅时又看到什么?4.黛玉在府内所见到的人可分为两类,他们之间存在什么关系?三、阅读课文中的下面四个文段,完成14题。又行了半日,忽见街北蹲着两个大石狮子,方是荣国府了。黛玉度其房屋院宇,必是荣府中花园隔断过来的。早有许多盛妆丽服之姬妾丫鬟迎着。上面五间大正房,两边厢房鹿顶耳房钻山,道是:座上珠玑昭日月,堂前黼黻焕烟霞。正房炕上横设一张炕桌,桌上磊着书籍茶具,亦是半旧的青缎靠背坐褥。1.语段写贾府的正门,写出了高门贵族之家的气派。正门匾上的文字有何作用?2.语段所描写的院落是何人所在?他在贾府中地位如何?从他的居所可以看出他的性情如何?3.语段仔细写贾政所在的“荣禧堂”,着重写了哪些器物?是按什么顺序描写的?4.语段所写是贾政日常居所,与语段比较,可以看出贾政的性格及喜好吗?四、本文中的环境描写对于反映贾府生活有何作用?探究点2王熙凤形象分析(第二课时)一、课文以林黛玉进贾府这一事件为中心,在迎客声中让众多人物登场亮相。人物描写先后适宜,详略得当,虚实并用。试据此填写表格。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详写:略写:实写:虚写:单独介绍:群体介绍:好处: 二、王熙凤形象分析。小说从出场、肖像、言行三个方面来表现王熙凤的性格特征。1.登场。(1)王熙凤未登场,却先传来笑声和放诞无礼的寒暄声:“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这就像传统戏曲表演时,人物先在台后唱上几句再出来亮相一样。这种写法叫什么? (2)这些人都是“敛声屏气”的,唯独王熙凤这样“放诞无礼”,还有“一群媳妇丫鬟围拥着”,可见她在贾府中是个怎样的人? (3)从中也可以看出她的性格特征:2.肖像。小说描写王熙凤的肖像是是从两个角度写的,一个是服饰,一个是容貌。(1)写服饰表现的性格:猛一见“彩绣辉煌,恍若神妃仙子”,头上、项上、裙边的饰物放着珠光宝气,全身上下衣裙华贵而绚丽。这透出她 性格。(2)写容貌表现的性格:“身量苗条,体格风骚;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可见 ;“三角眼”“吊梢眉”又写出她绝非安分、善良之辈,而是 之人。“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画龙点睛地表现了 性格。3.言行。(1)王熙凤和黛玉相见时,携着黛玉的手,细细打谅,是因为她喜欢黛玉吗?她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2)“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对这句话的理解,选出恰当的一项王熙凤夸贾母的外孙女比孙女美。夸贾母的外孙女的同时也夸孙女。认为林黛管贾母叫奶奶贾母更高兴。王熙凤转弯抹角地对黛玉母亲表示不满。王熙凤的意思是称颂老祖宗的福泽深厚。自己以前没见过真正标致的人儿。要说风度气派,还是贾母最美。极力称赞黛玉相貌出众。A.B.C. D.3.王熙凤在见黛玉的过程中,神态发生怎样的变化?从中可以看出她具有怎样的性格特征?4.和王夫人的对话,表现她怎样的性格特征?5.从以上分析,可概括出王熙凤形象:探究点3宝黛形象分析(第三课时)一、试分析作者描写林黛玉用了哪些人物描写方法?举例说明。表现了人物什么样的特点?(总结人物特征)1.侧面描写(1)宝玉眼中的黛玉(2)众人眼中的黛玉(3)熙凤眼中的黛玉2.心理描写3.语言描写4.行动描写黛玉人物形象小结二、试分析作者描写贾宝玉用了哪些人物描写方法?举例说明。表现了人物什么样的特点?1.出场前的侧面描写:介绍了一般人对宝玉看法和他在贾府中的地位。许多人对宝玉持贬斥态度:(1)王夫人:(2)黛玉:(3)两首西江月:2.外貌描写:3.动作描写:4.语言描写:宝玉人物形象小结:三、本文在人物形象塑造上有哪些手法值得我们学习借鉴?总结主题思想 本文通过记叙 ,展现了封建大家族 ,生动地描写了 ,初步揭示了红楼梦中 主要人物的思想性格。 素养案夯实语文基础,提高人文修养背诵积累诵读国学精华,提高语文素养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趣味语文脑筋急转弯顾名思义,脑筋广义指思维、思路。急转弯是指当前面有障碍物使车不能按照直线行驶时要往别的路线开,急转弯通常是有特殊情况的时候,需要很快的离开习惯路线,从别的路线走。脑筋急转弯就是指当思维遇到特殊的阻碍时,要很快的离开习惯的思路,从别的方面来思考问题。现在泛指一些不能用通常的思路来回答的的智力问答题。如:1.冬瓜、黄瓜、西瓜、南瓜都能吃,什么瓜不能吃? 2.你能以最快速度,把冰变成水吗? 趣味语文红楼梦经典对联赏析1.太虚幻境的对联:“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真真假假,虚虚实实,看似无为、看似平常的生活琐事,其实蕴涵了深刻的哲理。或许我们的生活本来就这样吧!2.贾雨村自抒抱负的对联:“玉在椟中求善价,钗于奁内待时飞。”这两句可以看出贾雨村不甘心就这样被埋没了才华,期待有朝一日大显身手的迫切心情。3.探春秋爽斋的对联:“烟霞闲骨格,泉石野生涯。”这两句很符合探春的性格,清高、脱俗,富有生命力。趣味语文对联趣从前,有个专爱舞文弄墨的秀才,遇事就做起打油诗来炫耀自己。这天赶集,他看见一个农民挑两篮花来卖,便走上前去摇头晃脑地说了一联:小篮也是篮,大篮也是篮,小篮放到大篮里,两篮共一篮。农民一听,这算什么诗,随口讽刺道:秀才也是才,棺材也是材,秀才放到棺材里,两材(才)共一材。弄得秀才张口结舌,无言以对,偷偷地挤进人群,溜走了。语文知识标点符号歌之一 标点符号很重要,组成文章不可少。该用哪种小符号,都要认真来思考。意思未完用逗号,一句完了用句号。喜怒哀乐感叹号,提出问题用问号。并列词语用顿号,并列分句用分号。提示下文用冒号,对话引用加引号。书文名称要标明,前后加上书名号。有些意思要省掉,可以加个省略号。转折解释破折号,表示注释加括号。标点符号用准确,文章清楚都称好。趣味语文名人故事清代蒲松龄科举屡试不中,很不得志。为了鞭策自己,他写了一副对联悬于书房:“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此联巧妙地嵌入了项羽破秦。勾践灭吴这两个历变故事,以此来激励自己努力读书写作,终于完成了聊斋志异。趣味语文谚语趣(学习谚语) 1.知识是智慧的火炬。2.知识可羡,胜于财富。3.不吃饭则饥,不读书则愚。4.不向前走,不知路远;不努力学习,不明白真理。 5.树不修,长不直;人不学,没知识。 听说读写说普通话,练绕口令,做主持人笨胖胖伴胖笨笨,蹦蹦跳来跳蹦蹦,捧着盆盆到河滨。笨胖胖捞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