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届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清平乐 村居教学方案教学课题清平乐 村居主备人严宇飞审核人姜树华(特级老师)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小学五年级 2学科:苏教版小学语文 3.“活动单导学”教学模式 4课时:第一课时 5学生准备:本课活动单、白板教材分析: 清平乐村居是南宋词人辛弃疾写的一首描写农村生活的词作。作者通过对农村清新秀丽、朴素恬静的环境的描写,对翁媪及其三个儿子形象的刻画,抒发了他喜爱农村安宁平静生活的思想感情。词的开头两句是环境描写,接下去便写人。6个短句,共描写了5个人。先写老俩口,接下去以轻快的笔锋,勾勒了大儿、二儿的劳动情景,最后是一个生动的农家小儿的特写镜头。全词虽然只有短短几句,却把一家农户的环境气氛和全家老少勤俭淳朴的劳动生活风貌都鲜明地勾勒出来,向读者展示出一幅栩栩如生、有声有色的农家生活画面。整首词以白描的艺术手法,融叙事、写景、抒情于一体,语言浅显易懂,可供开发的文本资源非常丰富。由于辛弃疾始终坚持爱国抗金的政治主张,南归以后,他一直遭受当权投降派的排斥和打击。从四十三岁起,他长期未得任用,以致在江西信州(今江西上饶市)闲居达二十年之久。作者长期居住农村,对农村生活有了更多的了解,对农民也有较多的接触。所以在稼轩词中有一部分作品是反映农村生活的。其中,有风景画,也有农村的风俗画。这首清平乐,就是一幅着色的农村风俗画。 教学设计(教师教案)学生活动单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学会本课的3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结合插图,感悟词境。学习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学会本课的3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结合插图,感悟词境。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感知宋词。 1出示农村生活的几幅图片,播放古筝音乐。【百科图片/20091116/1898124_092209317652_2.jpg/20090728/2977424_173623019_2.jpg】看图,请学生背诵描写农村生活的古诗。相机出示:草长茑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2、小结:古往今来,许多的文人墨客留恋于农村,寄情于田园,用诗表达对农村生活的热爱与向往。今天我们再来一起学习一首描写农村生活的词。板书:清平乐 村居。“乐”这个字读yu,齐读课题。(边写边简介:清平乐,是词牌名,村居是题目,书写课题的时候中间空一格)阅读【百度百科】清平乐村居_百度百科二、读词1.辛弃疾笔下的“村居”是一幅怎样的情景呢?下面让我们走进词,请二组2号读活动要求:媒体显示:【 活动一:自主朗读,感受词韵1自由朗读清平乐 村居,注意读准字音,读出节奏。2组内轮读课文,互纠互评:比比看谁读得又好又准?3全班交流:朗读展示 】明白要求了吗,请大家按照要求学习。2.组内学习3.全班交流:学生展示汇报,教师相机指导朗读。媒体显示:【 wn o w bo lin pn翁 媪 卧 剥 莲 蓬 】质疑:为什么念bo?“莲蓬”的“蓬”我们平时念轻声,这里为什么念pn?教师:这所以这样读是诗词里和仄、押韵的需要。你们看,“小、草、好、媪;东、笼、蓬”。词一般分上阙和下阙两部分,朗读时,上、下阙之间要停顿,我们来喘一口气作为停顿。(指导朗读)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师生齐读。三、学词1.过渡:俗话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我们这么读着读着,你的眼前出现了哪些画面,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呢 ? 那就让我们再次走进词吧,指名读活动二。媒体显示:【 活动二:描绘画面,感悟词境。1 自主学习: 再读课文,想想自己读懂了什么,画出自己不理解的词句。 一边看插图一边想象:看到了什么(景物、人物)?听到了什么?2. 组内交流:(小组成员要注意倾听,及时补充,对小组成员不理解的词句要认真思考,共同解决问题。) 围绕课文中的句子和词语,组内出题,你问我答。 看到了怎样的一幅画面?自己有什么感受?3. 全班展示。(每组可以推荐一名同学发言也可以表演咧,其他同学补充。) 】下面请同学们根据活动的要求行进。2组内学习:3交流学习:出示文中插图:【百科图片/i?tn=baiduimage&ct=201326592&lm=-1&cl=2&word=清平乐%20村居】村居的“景”是怎样的?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学生交流:首先看到的是低小的茅檐。还看到了青青草。(教师评价:你们的理解、朗读让我看到了这如茵的绿草)继续交流:同学们,你们还看到了一条怎样的小溪?联系最后一句话,你看到了一条怎样的小溪?是啊,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一阵清风吹来还让人闻到一股清香。教师:同学们,村居的“景”是美的,而村居中的“人”更美。这宁静悠闲的生活的确让人向往。愿不愿意当当老公公、老婆婆,体会一下真正的田园生活?想象一下,带着酒意说着吴语的老夫妇会亲热地聊些什么呢?学生表演:扮演老夫妇,从眼前三个儿子,神聊至当年情景,那绘声绘色,栩栩如生的表演让全班学生捧腹大笑。教师:同学们,你们把看到的说一说,这首诗的意思就明白了。咱们把自己的感觉、体会放到词当中去,我们有感情的来读一读这首词。四:课堂自测同学们对这首词的字词牚握得怎么样呢,我想考考大家:请大家完成“检测与反馈”。 媒体显示:【检测反馈】1用“-”选择加点字的正确读音。清平乐(l yu) 卧剥(bo b) 鸡笼(lng lng) 翁媪 (o wn)2解释下列词语。相媚好: 无赖: 卧剥: 活动一:自主朗读,感受词韵1自由朗读清平乐 村居,注意读准字音,读出节奏。2组内轮读课文,互纠互评:比比看谁读得又好又准?3全班交流:朗读展示活动二:描绘画面,感悟词境。1.自主学习: 再读课文,想想自己读懂了什么,画出自己不理解的词句。 一边看插图一边想象:看到了什么(景物、人物)?听到了什么?2. 组内交流: 看到了怎样的一幅画面?自己有什么感受?(小组成员要注意倾听,及时补充,一定要共同解决不理解的词句哟。)3. 全班交流。(每组推荐一名同学发言,其他同学补充。)【检测反馈】1用“-”选择加点字的正确读音。清平乐(l yu) 卧剥(bo b) 鸡笼(lng lng) 翁媪 (o wn)2解释下列词语。相媚好: 无赖: 卧剥: 教学反思:清平乐 村居一课是南宋爱国词人辛弃疾写的一首描写农村生活的词作,作者通过对农村清新秀丽、朴素恬静的环境描写以及对翁媪及其三个儿子形象的刻画,抒发了作者对乡村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向往之情。这一课教学成功之处体现在:一、在古乐中 “走向村居”。教学伊始,在揭示课题前出示了一幅乡村生活的图画,让学生在古筝乐曲的相伴中欣赏这幅画面,然后背诵学过的描写农村生活的古诗。学生在悠扬的乐曲中纷纷背诵,激起了学生学古诗的兴趣。二、在朗读中“走近村居”多种形式的读词,学生读,我仔细听孩子们的朗读,纠正学生错误的读音,力求做到准确。随后提示学生可以打节奏来读,学生的兴趣可想而知的。三、在表演中 “走进村居”。小组表演是本堂课上最亮的!学生是课堂小演员,有助于充分张扬学生的个性。孩子们扮演着一对老夫妇,坐在茅屋前,带着酒意神聊,此情此景,仿佛真让人看到了美好的田园生活。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对乡村生活的喜爱与向往之情,对名利的淡薄,对自然真实,恬静有趣的生活之神往,以及其生活追求,经学生们的动情演绎,此情已洋溢于每位学生的心间。学生亲身体验到了作者思想情操之美,仿佛沉浸其中,接受心灵的洗涤。我们如皋市积极推行“活动单导学”教学模式上课,“活动单导学”模式下的课堂教学流程是以活动单的形式呈现给学生的,当然活动单的呈现方式有很多种,可以是纸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