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 第二部分 古诗文阅读 专题一 文言文阅读 三 陋室铭课件 语文版_第1页
中考语文 第二部分 古诗文阅读 专题一 文言文阅读 三 陋室铭课件 语文版_第2页
中考语文 第二部分 古诗文阅读 专题一 文言文阅读 三 陋室铭课件 语文版_第3页
中考语文 第二部分 古诗文阅读 专题一 文言文阅读 三 陋室铭课件 语文版_第4页
中考语文 第二部分 古诗文阅读 专题一 文言文阅读 三 陋室铭课件 语文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部分古诗文阅读 专题一文言文阅读 三 陋室铭 知识梳理 1 古今异义 1 无丝竹之乱耳古义 今义 丝绸和竹子 2 无案牍之劳形古义 今义 形状 样子 琴瑟 箫管等乐器 这里借指奏乐的声音 形体 身体 2 词类活用 1 名词用作动词 山不在高 有仙则名 2012常德 原意 名字 在文中的意思 苔痕上阶绿原意 方位名词 在文中的意思 出名 著名 长到 2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无丝竹之乱 F 耳原意 混乱 在文中的意思 无案牍之劳形原意 劳累 在文中的意思 使 混乱 扰乱 使 劳累 3 其他重点实词 1 斯是陋室斯 2 惟吾德馨惟 F 3 谈笑有鸿儒鸿儒 2012常德 4 往来无白丁白丁 5 可以调素琴调 2012常德 素 6 无案牍之劳形案牍 这 只 大儒 学识渊博的人 没有官职的人 平民 这里指没有学问的人 弹奏 不加装饰的 官府的公文 4 文言虚词之何陋之有无丝竹之乱耳 主谓之间 取消句子独立性 不译 宾语前置的标志 不译 5 句子朗读节奏 1 谈笑 有鸿儒 往来 无白丁 2 无丝竹 之乱耳 无案牍 之劳形 6 文意理解 1 本文是从哪些方面描写陋室的 2013朝阳 2 写出文中作者认为 陋室不陋 原因的句子 2012梅州 生活环境 斯是陋室 惟吾德馨 交往人物 谈笑有鸿儒 往来无白丁 日常生活 无丝竹之乱耳 无案牍之劳形 斯是陋室 惟吾德馨 3 作者以 山 水 为对象 写下了 山不在高 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 有龙则灵 的名句 请你采用这样的句式 以居室为对象 仿写一个句子 字数可以不受限制 但句意必须符合 陋室铭 的文意 2012常德 示例一 居室不在宽敞华美 有君子居之则高雅别致 示例二 居室不在高大宏伟 有高尚之士居住则不会简陋 4 结合全文思考 文章写 诸葛庐 子云亭 有什么作用 2010岳阳 示例 作者采用类比的手法 以历史上两个知名人物的名室和自己的陋室作比 说明 陋室不陋 的原因是主人品德高尚 5 本文结尾引用孔子的话 何陋之有 与文中哪一问相照应 2013鞍山 斯是陋室 惟吾德馨 一 2017预测 阅读 陋室铭 完成1 4题 12分 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 2分 1 惟吾德馨 2 无案牍之劳形 散布得很远的香气 这里指 品德 高尚 形体 身体 金题演练 2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 之 与 无丝竹之乱耳 中的 之 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 哭之而育其孤B 于厅事之东北角C 公将鼓之D 子墨子之守圉有余 D 解析 题干中 之 用于主谓之间 取消句子独立性 不译 A项 之 为代词 他们 B项 之 为结构助词 的 C项 之 为句末音节助词 不译 D项 之 意义和用法与题干中相同 3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 1 谈笑有鸿儒 往来无白丁 2 孔子云 何陋之有 与我谈笑的是学识渊博的人 往来的没有不懂学问的人 孔子说 有什么简陋呢 4 文中哪一句话最能体现作者与人交往的态度 对于这种态度你是怎样看待的 4分 谈笑有鸿儒 往来无白丁 示例 我赞同这种与志同道合之人交往的态度 与志同道合之人交往 能够带来美好的生活体验 同时又能相互促进 共同进步 二 2017预测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选段 完成1 3题 11分 甲 山不在高 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 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 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 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 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 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 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 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 何陋之有 乙 陆子治室于所居堂之北 东 西 北皆为窗 窗皆设帘障 视晦暝寒燠 为舒卷启闭之节 朝晡 食饮 丰约惟其力 少饱则止 不必尽器 读书取畅适性灵 不必终卷 衣加损 视气候 或一日屡变 客至 或见或不能见 四方书疏 略不 复遣 有来者 或亟报 或守累日不能报 皆适逢其会 无贵贱疏戚之间 今独幸及七十有六 耳目手足未废 可谓过其分矣 然自计平昔于方外养生之说 初无所闻 意者日用亦或默与养生者合 节选自陆游 居室记 注释 晦暝寒燠 y 阴晴寒暑 朝晡 b 早饭和下午的饭 古人一般一天两顿饭 器 碗里的饭菜 损 减少 书疏 书信 略不 一点儿也不 毫无 亟报 急切回复 1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4分 1 草色入帘青 2 谈笑有鸿儒 3 少饱则止 4 不必终卷 完 结束 映入 大 稍 略微 2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 1 水不在深 有龙则灵 2 衣加损 视气候 或一日屡变 衣服的增减 看天气情况 有时一天内变换几次 水不一定要深 有了龙就灵异了 3 甲 乙 两文虽然都是写自己的居室 但在内容和写法上却有不同 请简要分析 3分 甲 文段作者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 借写陋室环境的清幽和生活情趣的高雅 表达自己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乙 文段作者运用写实手法 如实叙述居室的布局 自己的衣食习惯 与他人的交往等日常生活和习惯 表明养生之道 参考译文 乙 陆游在厅堂的北角建造了一处居室 东 西 北三面都是窗户 每个窗户都有窗帘 根据阴晴寒暑决定打开和卷起 一天两顿饭 量力而行 稍微感觉到饱了就不吃了 不必把碗里的饮菜都吃完 读书只是为了让自己的内心畅悦而安适 不一定非要把一本书都读完不可 衣服的增减 看天气情况 有时一天内变换几次 有客人来了 或和他见面 或者就不见 给各地方朋友的书信 已经不再写了 有来信的 或者立即回信 或者多天都不回 都看情况 并没有贵贱亲疏之别 现在我有幸活到七十六岁了 耳目手足都还正常 可以说已经是非分之想了 我过去对道家养生之学一点也不了解 想一想 我的这些做法大概和养生学是暗合的吧 三 2017预测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选段 完成1 3题 11分 甲 山不在高 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 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 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 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 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 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 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 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 何陋之有 乙 子张子 哑然笑曰 物各有趣 人各有适 子方以窜逐为耻 我独以适心为贵 今吾将叙吾之适 以浣子之适 其可乎 客曰 唯唯 子张子曰 今夫竹之为物也 其节劲 其气清 其韵高 冒霜雪而坚贞 延风月而清淑 吾诵书而有味 考古而有得 仰首而见 俯首而听 如笙箫之在云表 如圣哲之居一堂 爽气在前 清阴满几 陶陶然不知孰为我 孰为竹 孰为耻 孰为不耻 盎盎如春 醺醺如醉 子亦知此乐乎 客闻吾言 神丧志沮 面无人色 吾因以是言而刻诸石 节选自 宋文选 有删节 注释 子张子 即张九成的自称 他因得罪秦桧而谪居大庾 1 解释下面句中加点实词的含义 4分 1 有仙则名 2 可以调素琴 3 人各有适 4 延风月而清淑 迎接 迎着 出名 著名 弹奏 享受 满足 2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 1 无丝竹之乱耳 无案牍之劳形 2 如圣哲之居一堂 爽气在前 清阴满几 没有 嘈杂的 管弦之声扰乱两耳 没有官府的公文劳累身心 如同才德出类拔萃的人居住在一厅 清爽之气在面前 清凉的树荫遍桌 3 结合 甲 乙 两文 简要分析 乙 文中作者与 甲 文作者有什么共同点 除此之外 乙 文作者身上还有哪些优秀品质 3分 解析 甲 文作者写自己在陋室居住的情趣 最后以孔子 何陋之有 表明陋室不陋 表明自己高洁的情操 这与 乙 文中 吾诵书而有味 如圣哲之居一堂 陶陶然不知孰为我 孰为竹 孰为耻 孰为不耻 盎盎如春 的表述有异曲同工之妙 由此可见两文主人公的共同点是 具有高洁傲岸的情操 再分析 乙 文 由 子方以窜逐为耻 我独以 相同点 都具有高洁傲岸的情操 乙 文作者优秀品质 胸襟开阔 乐观旷达 巧言善思 适心为贵 可知作者不为贬谪所苦恼 足见其乐观旷达 而 客闻吾言 神丧志沮 面无人色 写客人听完作者话的反映 侧面表现出作者的巧言善思 参考译文 乙 我哑然失笑说 客观存在的事物各自有乐趣 人各自有满足 你把放逐当作耻辱 我偏偏把满足内心当作宝贵 现在我用我的满足 荡涤你的舒适 可以吗 客人说 可以可以 我说 现在这竹子是客观事物 它们的竹节坚韧 气味清爽 气韵高贵 被霜雪覆盖却坚定不变 迎击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