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有的人教案设计一、教案背景1.面向学生:中学 小学2.学科:语文 人教 六年级 上学期3.课题:有的人4.课时:15.课前准备学生课前准备:(1)预习课文,了解故事大意。(2)通过百度搜索引擎【】查找鲁迅、臧克家等相关的资料。教师课前准备:(1)查询百度搜索引擎【】收集的有关鲁迅、臧克家的图片、视频以及有关知识资料(2)查询百度搜索引擎【】收集的有关诗歌知识资料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作者、作品及诗歌的有关知识。/view/6ef25c6c58fafab069dc02ea.html。2. 情感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懂得为人民的人将获得永生,与人民为敌的人必然灭亡的道理。3. 技能目标:了解本文运用的对比手法,体会这种手法运用的好处。三、教材分析本课是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学期第20课。本文是一篇现代诗,是年月日为纪念鲁迅逝世周年而写的,因此副标题是“纪念鲁迅有感”。但是这首诗不只是单纯写对鲁迅的怀念,而是通过与鲁迅截然相反的“有的人”的对比,批判了那些骑在人民头上的统治者和压迫者,热情歌颂了鲁迅先生为人民无私奉献的可贵精神,号召人们做真正的有价值的人。有的人教材分析/archives/1024751.aspx教学重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懂得为人民的人将获得永生,与人民为敌的人必然灭亡的道理。教学难点:了解本文运用的对比手法/view/2379047.htm,体会这种手法运用的好处。四、教学方法教学之前用百度搜索引擎在网上搜索有的人的相关教学材料,找了很多教案和材料作参考,了解到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确定课堂教学形式和方法。然后根据课堂教学需要,搜索下载有的人视频、音频/pjhzhxb/7512593,让学生深入理解文章内容,感受文中人物的现实意义,培养学生分析理解能力。通过百度()在网上搜索一些关于有的人的文字资料和图片资料,做成PPT课堂给同学们演示,便于学生直观形象感受文本,理解文章内容及文中人物的现实意义。采用启发式、自主、合作、探究式教学。五、教学思路1.情境导入(1)了解学习目标及其重难点。(2)了解背景(3)诗歌知识(4)作者简介、鲁迅简介2.自主学习(1) 整体感知: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歌,在理解整首诗的诗意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写了哪两类不同的人,这两种人的命运有什么不同?(2) 理清诗歌的写作思路,分清诗歌的结构层次。3.合作探究(1)哪些诗句写出了诗人对鲁迅的纪念?(2)找出每节诗中的对比,理解含义。4.问题解读(1) 朗读诗歌。注意体会每节诗歌中感情。(2)对比是常用的一种艺术手法,在诗歌中使用对比,能产生强烈的感情冲突。这首诗每一小节都使用了对比的手法。细读诗歌,体会诗歌对比的写法。5.拓展训练(1)你还知道哪些为人民服务的典范?(2)作为21世纪的小学生,我们应该怎么办?6.布置作业根据本单元小课题研究情况,办一期手抄报:“走近鲁迅”。六、教学过程【学】(一)1、情境导入(奖励探究之星)(1)有一句话“横眉冷对千夫,俯首甘为孺子牛。”大家知道这句话是谁说的吗?(放映:鲁迅的图象/imagematerial/view.asp?id=18974)(2)(出示课件:鲁迅简介/view/2004.htm)鲁迅(1881.09.251936.10.19),浙江绍兴人。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鲁迅”是其投身五四运动后使用的一个笔名。他被称为“民族魂”。(4)1936年10月19日,鲁迅先生不幸病逝于上海。“赶快收殓,埋掉,拉倒”“忘记我,管自己的生活”是他最后的遗言。然而,人们真的会忘记他吗?事隔13年,诗人臧克家/view/4045.htm写下了有的人一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诗。(板书,齐读课题。)2、展示目标3、走近背景/2010/Item.aspx?id=9515(奖励探究之星)1949年全国解放后,臧克家由香港回到北京。10月19日,是鲁迅先生逝世13周年纪念日,全国各地第一次公开地隆重纪念这位伟大的革命家、思想家和文学家。臧克家亲自参加了首都的纪念活动,目睹了人民群众纪念鲁迅的盛况,并瞻仰了鲁迅在北京的故居。他深切追忆鲁迅为人民鞠躬尽瘁的一生,百感交集,于1949年11月1日写了有的人这首短诗,抒发自己由纪念鲁迅所引起的无限感慨以及对人生意义的深刻思考。(二)我自主我快乐(奖励智慧之星)1、整体感知: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歌(注意读音注意节奏 注意读出感情),在理解整首诗的诗意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写了哪两类不同的人,这两种人的命运有什么不同?由此看出本文采用的表现手法是什么?(一种是反动派,一种是鲁迅和像鲁迅那样为人民的人。)2、范读有的人/thread-150101-1-2.html:学生自读诗歌。把握主要内容,理清诗歌的写作思路,分清诗歌的结构层次。(诗的第一节写了两种“生”和“死”,是全诗的总纲;第二、三、四节写了两种人对人民的不同态度,它们之间是并列关系;第五、六、七节分别与上面三节对应,写出了两种人的不同结局。)你读懂了什么?尝试理解这样几个问题:诗歌前四节中每节有两个“有的人”,前后两个“有的人”有什么不同呢?首节两个“活”与“死”有什么不一样的含义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二、三部分,思考这两部分在内容上有什么联系? 互相照应,2、3、4节分别照应5、6、7节。【研】1、我合作,我快乐(奖励合作之星)、找出哪些诗句写出了诗人对鲁迅的纪念?(每节诗的后两行。)2、请找出每节诗中的对比。(1).活着死了 死了活着(诗歌的首节中“活”与“死”的含义有什么不同?前面的“活”是指人活着,后面的“活”是指精神活着。前面的“死”是指精神死了,后面的“死”是指人死了。)2、3、4节每一节的前两句都写反动统治者对待人民群众的态度,每一节的后两句都写像鲁迅这样的人对待人民群众的态度;5、6、7节每一节的前两句都写人民群众对反动统治者的态度,每一节的后两句都写人民群众对鲁迅这样的人的称颂。(2)骑在人民头上俯身当牛马(3)刻名字想不朽情愿做野草,等火烧(4)别人不能活为多数人更好地活(5)摔垮记住(6)名字烂得更早到处是青青的野草(7)下场可以看到抬举得很高很高3、这几节诗中有几个句子出自鲁迅先生的作品请同学们找出来并说说出自鲁迅的哪一首诗?作者为什么这样安排?“有的人/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自嘲/view/433176.htm“有的人/情愿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野草题词/jsjxtw/zhuanti/numbertwo/details.asp?id=204 作者借鲁迅的诗来表现鲁迅的高尚品质 4、这两种人最后的结局如何?A:(1)“把他摔垮”,即打倒、推翻之意。(2)“名字比尸首烂得更早”,即被人民忘记,被人民唾弃。(3)“他们的下场可以看到”,即身败名裂、遗臭万年。B:(1)“永远记住他”。(2)“到处是青青的野草”,即鲁迅精神到处被传颂,被延续。(3)“把他抬举得很高,很高”,表现了广大人民群众对鲁迅先生无比崇拜,无限爱戴的深厚感情。2、我品读我快乐(奖励朗读之星、学习之星)精读诗歌,领会诗歌感情学生自由朗读诗歌(怎样朗读诗歌/p-84085653143.html)。注意体会每节诗歌中感情。指名朗读诗歌,读出各节的真情实感。反复朗读,或者变化语气、语调使学生真正把握住诗歌的内在感情。请同学们评价一下,这个人读得怎么样?(感情处理得比较好语速把握恰当语气语调抑扬顿挫重音恰倒好处读出了诗歌的层次等等读出了对前者的恨,对后者的爱)对比是常用的一种艺术手法,在诗歌中使用对比,能产生强烈的感情冲突。这首诗每一小节都使用了对比的手法。细读诗歌,体会诗歌对比的写法。【展】(奖励探究之星)选择你最喜欢的一节,有感情的读一读,并说一说你喜欢的理由。 用上“我喜欢因为”(1)理解课文第二小节与第五小节化用鲁迅自嘲诗中的“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一句。【链接自嘲/question/73495943.html】运交华盖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头。破帽遮颜过闹市,漏船载酒泛中流。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在最艰苦的生活和最险恶的环境中,不管国民党的天下是“冬夏”还是“春秋”,鲁迅先生始终爱憎分明,与敌人顽强作战,为人民勤恳工作。(2)理解课文第三小节与第六小节【野草题辞/question/28419845.html】“我自爱我的野草,但我憎恶这以野草作装饰的地面。地火在地下运行,奔突;熔岩一旦喷出,将烧尽一切野草,以及一切乔木,于是并且无可朽腐。”鲁迅以野草自比,为了革命,甘愿献出自己的一切,乃至于生命。这是一种彻底的牺牲精神,一种“无我”的人生境界。【练】(奖励创意之星)1、拓展延伸(全班交流汇报):小结:这样一个伟大的人,已经离我们而去了,但他们的精神仍留在我们的心中。正如司马迁所说:“人固有一死,或重与泰山,或轻于鸿毛。”(1)你还知道哪些为人民服务的典范?过渡语:同学们,我们只有一个地球!但我们可亲的地球妈妈,正在遭受着无情地破坏。我们的家园这个水蓝色的星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她需要我们一起去精心保护她。请同学们带着对地球母亲的一片爱心,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焦裕禄/view/7484.htm孔繁森/view/7567.htm李素丽/view/52899.htm(2)作为21世纪的中学生,我们应该怎么办?2、有感情背诵 毛泽东曾经这样评价鲁迅先生:(毛泽东对鲁迅先生的评价/question/338527976.html) “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可宝贵的性格。鲁迅是在文化战线上代表全民族的大多数向着敌人冲锋陷阵的最正确,最勇敢,最坚强,最忠实,最热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一连五个“最”,论定了鲁迅在中国现代文化史上的不可替代的地位。让我们怀着对鲁迅先生深深的敬意有感情地背诵这首诗。3、主题阅读(奖励探究之星)野草,根本不深,花叶不美,然而吸取露,吸取水,吸取陈死人的血和肉,各各夺取它的生存。但我坦然,欣然。我将大笑,我将歌唱。我自爱我的野草,但我憎恶这以野草作装饰的地面。地火在地下运行,奔突;熔岩一旦喷出,将烧尽一切野草,以及乔木,于是并且无可朽腐。但我坦然,欣然。我将大笑,我将歌唱。1.上文的体裁是A.旧体诗B散文诗C散文2.文中的“野草”是指A荒野中的杂草B象征普通百姓C旧的封建势力D一切革命者3.“地面”象征“地火”象征4.上文的中心是A.赞美野草,表达作者对腐朽势力的憎恶。B.赞美野草,表达作者甘愿牺牲一切的精神。C.以野草自喻,同时表达将自己的一切奉献祖国的人民的愿望。D.以野草自喻,同时对黑暗社会以猛烈的抨击。【自主检测】(摘下满天星)(如果三个题目你都答对了,恭喜你,你将获得五颗星,可以换取一张学习C卡)1、判断对错:ABC层必做(自主评价)(1)有的人歌颂的是鲁迅先生的精神,全诗运用了“对比”的手法。( )(2)“有的人/情愿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这里的“野草”指的是鲁迅先生的作品野草。( )(3)诗歌按表达方式分为抒情诗和叙事诗,有的人属于抒情诗。( )2、课内阅读。有的人骑在人民头上:“啊,我多伟大!”有的人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有的人把名字刻入石头,想“不朽”!有的人情愿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1) 选文第一节刻画两种人对人民相反态度的两个动词是_、_。(2)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使人联想到鲁迅先生的诗句:_(3) 文中最突出的表现手法是_(4) 有的人在赞美鲁迅及其精神的同时,已经超越了单纯的赞美,你认为作者在表达什么? _ _ _ 3、理解诗意并填空。(1)有的人这首诗是诗人_为纪念_逝世13周年而写的。(2)“情愿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一句运用了_的修辞手法,表现了鲁迅为革命事业_的精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GSNOR-IN-1-生命科学试剂-MCE
- 2025福建泉州晋江国际机场招聘25人模拟试卷及答案详解(新)
- 安全培训效果评价计划课件
- 2025吉林农业大学招聘高层次人才7人模拟试卷及参考答案详解1套
- 广州货架安全管理培训课件
- 2025年第2批次浙江宁波前湾产业集团有限公司招聘9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完整答案详解
- 首饰产品质量承诺书6篇
- 智能制造产业智能化生产
- 2025福建泉州市安溪县部分公办学校专项招聘编制内新任教师65人(三)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参考答案详解
- 直播带货合伙人合同协议书5篇
- 2025山东东营公安招录辅警392人考试参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四川宜宾市退役军人事务局招聘临聘人员2人考试参考题库及答案解析
- 高考语文 热点04 现代文阅读II之理论与文本互证类题(解析版)
- 第十三章 三角形 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2025-2026学年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
- 预制混凝土检查井采购合同模板
- 2025年司法局招聘司法所协理员历年考试试题与答案
- 右江盆地低温金、锑矿床热液石英:显微结构与地球化学特征的成矿密码
- 致敬 9.3:一场阅兵一部民族精神史诗
- 小学学校“十五五”(2026-2030)发展规划
- (完整版)室外散水专项方案
- 智能物流行业智能化运输装备应用前景研究报告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