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晶电视常用术语解释.doc_第1页
液晶电视常用术语解释.doc_第2页
液晶电视常用术语解释.doc_第3页
液晶电视常用术语解释.doc_第4页
液晶电视常用术语解释.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屏幕比例我们一般把屏幕宽度和高度的比例称为长宽比(Aspect Ratio,也称为纵横比或者就叫做屏幕比例)。目前液晶电视的屏幕比例一般有4:3和16:9两种。 从19世纪末期一直到20世纪50年代,几乎所有电影的画面比例都是标准的1.33:1(准确地说是1.37:1,但作为标准来说统称为1.33:1)。也就是说,电影画面的宽度是高度的1.33倍。这种比例有时也表达为4:3,就是说宽度为4个单位,高度为3个单位。20世纪50年代,刚刚诞生的电视行业面临着采用何种屏幕比例作为电视标准的问题。为了方便把电影搬上电视屏幕,美国国家电视标准委员会(NTSC)最后决定采用学院标准作为电视的标准比例,这也就是4:3电视画面比例的由来。这个比例一直到今天仍是电视的主导标准。 由于这样的传统,目前我们所接收到的电视节目都是这样的比例,所以液晶电视的屏幕比例目前也还以4:3为主。然而真正的电影一般都是宽银幕的,将宽银幕的电影转换为4:3总会造成画面质量、形状或者内容的损失,为了在电视机上更好的收看电影节目,16:9的电视屏幕比例出现了,并且由于未来的高清晰电视主要会使用16:9的比例,因此目前也有一些液晶电视使用了这样的屏幕比例。HDMI数字高清HDMI即未来高清电视标准数字接口,只需一条HDMI缆线即可传送高清数字图像和声音信号,有效的解决了家庭娱乐系统背后连线杂乱和纠结的问题。 分辨率 对于液晶电视来说分辨率是重要的参数之一。传统CRT电视所支持的分辨率较有弹性,而液晶电视的像素间距已经固定,所以支持的显示模式不像CRT电视那么多。液晶电视的最佳分辨率,也叫最大分辨率,在该分辨率下,液晶电视才能显现最佳影像。 液晶电视呈现分辨率较低的显示模式时,有两种方式进行显示。第一种为居中显示:例如在XGA 1024768的屏幕上显示SVGA 800600的画面时,只有屏幕居中的800600个像素被呈现出来,其它没有被呈现出来的像素则维持黑暗。目前该方法较少采用。另一种称为扩展显示:在显示低于最佳分辨率的画面时,各像素点通过差动算法扩充到相邻像素点显示,从而使整个画面被充满。这样也使画面失去原来的清晰度和真实的色彩。 目前液晶电视的分辨率主要有1280768和12801024几种,随着新品的不断涌现,分辨率也在提高中。一线通DVI只能传输视频信号,不能传输音频信号,与DVI比较:HDMI接口的最大优势在于可同时传输音频及视频信号而且体积更小。 输入端子 输入端子是液晶电视接收信号的接口,全面的接收端子可以让液晶电视方便地和其他设备连接。 标准视频输入(RCA):也称AV 接口,通常都是成对的白色的音频接口和黄色的视频接口,它通常采用RCA(俗称莲花头)进行连接,使用时只需要将带莲花头的标准AV 线缆与相应接口连接起来即可。AV接口实现了音频和视频的分离传输,这就避免了因为音/视频混合干扰而导致的图像质量下降,但由于AV 接口传输的仍然是一种亮度/色度(Y/C)混合的视频信号,仍然需要显示设备对其进行亮/ 色分离和色度解码才能成像,这种先混合再分离的过程必然会造成色彩信号的损失,色度信号和亮度信号也会有很大的机会相互干扰从而影响最终输出的图像质量。AV还具有一定生命力,但由于它本身Y/C混合这一不可克服的缺点因此无法在一些追求视觉极限的场合中使用。 S视频输入:S-Video具体英文全称叫Separate Video。为了达到更好的视频效果,人们开始探求一种更快捷优秀清晰度更高的视频传输方式,这就是当前如日中天的S-Video(也称二分量视频接口)。Separate Video的意义就是将Video信号分开传送,也就是在AV接口的基础上将色度信号C 和亮度信号Y进行分离,再分别以不同的通道进行传输,它出现并发展于上世纪9 0 年代后期通常采用标准的4 芯(不含音效) 或者扩展的7 芯( 含音效)。带S-Video接口的显卡和视频设备(譬如模拟视频采集/ 编辑卡电视机和准专业级监视器电视卡/电视盒及视频投影设备等)当前已经比较普遍,同AV 接口相比由于它不再进行Y/C混合传输因此也就无需再进行亮色分离和解码工作,而且使用各自独立的传输通道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视频设备内信号串扰而产生的图像失真,极大地提高了图像的清晰度。但S-Video 仍要将两路色差信号(Cr Cb)混合为一路色度信号C,进行传输然后再在显示设备内解码为Cb 和Cr 进行处理,这样多少仍会带来一定信号损失而产生失真(这种失真很小但在严格的广播级视频设备下进行测试时仍能发现),而且由于Cr Cb 的混合导致色度信号的带宽也有一定的限制,所以S -Video虽然已经比较优秀但离完美还相去甚远。S-Video虽不是最好的,但考虑到目前的市场状况和综合成本等其它因素,它还是应用最普遍的视频接口。 视频色差输入:目前可以在一些专业级视频工作站/编辑卡专业级视频设备或高档影碟机等家电上看到有YUV YCbCr Y/B-Y/B-Y等标记的接口标识,虽然其标记方法和接头外形各异但都是指的同一种接口色差端口(也称分量视频接口)。它通常采用YPbPr 和YCbCr两种标识,前者表示逐行扫描色差输出,后者表示隔行扫描色差输出。由上述关系可知,我们只需知道Y Cr Cb的值就能够得到G 的值(即第四个等式不是必要的),所以在视频输出和颜色处理过程中就统一忽略绿色差Cg 而只保留Y Cr Cb,这便是色差输出的基本定义。作为S-Video的进阶产品色差输出将S-Video传输的色度信号C分解为色差Cr和Cb,这样就避免了两路色差混合解码并再次分离的过程,也保持了色度通道的最大带宽,只需要经过反矩阵解码电路就可以还原为RGB三原色信号而成像,这就最大限度地缩短了视频源到显示器成像之间的视频信号通道,避免了因繁琐的传输过程所带来的图像失真,所以色差输出的接口方式是目前各种视频输出接口中最好的一种。 由于液晶电视可以和计算机连接,因此还还可能带有同计算机连接的端口, 包括和计算机连接的音频信号输入端子: VGA输入:VGA 接口采用非对称分布的15pin 连接方式,其工作原理:是将显存内以数字格式存储的图像(帧)信号在RAMDAC 里经过模拟调制成模拟高频信号,然后再输出到投影机成像,这样VGA信号在输入端(投影机内),就不必像其它视频信号那样还要经过矩阵解码电路的换算。从前面的视频成像原理可知VGA的视频传输过程是最短的,所以VGA 接口拥有许多的优点,如无串扰无电路合成分离损耗等。 DVI输入:DVI接口主要用于与具有数字显示输出功能的计算机显卡相连接,显示计算机的RGB信号。DVI(Digital Visual Interface)数字显示接口,是由1998年9月,在Intel开发者论坛上成立的数字显示工作小组(Digital Display Working Group,简称DDWG),所制定的数字显示接口标准。DVI数字端子比标准VGA端子信号要好,数字接口保证了全部内容采用数字格式传输,保证了主机到监视器的传输过程中数据的完整性(无干扰信号引入),可以得到更清晰的图像。点距:液晶电视的像素间距(pixel pitch)的意义类似于CRT电视机的点距(dot pitch)。点距一般是指显示屏相邻两个象素点之间的距离。我们看到的画面是由许多的点所形成的,而画质的细腻度就是由点距来决定的,点距的计算方式是以面板尺寸除以解析度所得的数值,不过液晶电视的点距对于产品性能的重要性却远没有对后者那么高。CRT显像管的点距会因为荫罩或光栅的设计、视频卡的种类、垂直或水平扫描频率的不同而有所改变,而液晶电视的像素数量则是固定的,因此在尺寸与分辨率都相同的情况下,大多数液晶电视的像素间距基本相同,所以对于同尺寸的液晶电视的价格一般与点距基本没有关系。 屏幕尺寸是指液晶显示器屏幕对角线的长度,单位为英寸。和电视机一样,大的液晶电视观看效果好一些,更利于在远一点的距离观看或者在宽敞的环境观看。屏幕比例 我们一般把屏幕宽度和高度的比例称为长宽比(Aspect Ratio,也称为纵横比或者就叫做屏幕比例)。目前液晶电视的屏幕比例一般有4:3和16:9两种。 从19世纪末期一直到20世纪50年代,几乎所有电影的画面比例都是标准的1.33:1(准确地说是1.37:1,但作为标准来说统称为1.33:1)。也就是说,电影画面的宽度是高度的1.33倍。这种比例有时也表达为4:3,就是说宽度为4个单位,高度为3个单位。20世纪50年代,刚刚诞生的电视行业面临着采用何种屏幕比例作为电视标准的问题。为了方便把电影搬上电视屏幕,美国国家电视标准委员会(NTSC)最后决定采用学院标准作为电视的标准比例,这也就是4:3电视画面比例的由来。这个比例一直到今天仍是电视的主导标准。 由于这样的传统,目前我们所接收到的电视节目都是这样的比例,所以液晶电视的屏幕比例目前也还以4:3为主。然而真正的电影一般都是宽银幕的,将宽银幕的电影转换为4:3总会造成画面质量、形状或者内容的损失,为了在电视机上更好的收看电影节目,16:9的电视屏幕比例出现了,并且由于未来的高清晰电视主要会使用16:9的比例,因此目前也有一些液晶电视使用了这样的屏幕比例。分辨率 对于液晶电视来说分辨率是重要的参数之一。传统CRT电视所支持的分辨率较有弹性,而液晶电视的像素间距已经固定,所以支持的显示模式不像CRT电视那么多。液晶电视的最佳分辨率,也叫最大分辨率,在该分辨率下,液晶电视才能显现最佳影像。 液晶电视呈现分辨率较低的显示模式时,有两种方式进行显示。第一种为居中显示:例如在XGA 1024768的屏幕上显示SVGA 800600的画面时,只有屏幕居中的800600个像素被呈现出来,其它没有被呈现出来的像素则维持黑暗。目前该方法较少采用。另一种称为扩展显示:在显示低于最佳分辨率的画面时,各像素点通过差动算法扩充到相邻像素点显示,从而使整个画面被充满。这样也使画面失去原来的清晰度和真实的色彩。反应时间 所谓反应时间是液晶电视各像素点对输入信号反应的速度,即像素由暗转亮或由亮转暗所需要的时间(其原理是在液晶分子内施加电压,使液晶分子扭转与回复)。常说的25ms、16ms就是指的这个反应时间,反应时间越短则使用者在看动态画面时越不会有尾影拖曳的感觉。一般将反应时间分为两个部分:上升时间(Rise time)和下降时间(Fall time),而表示时以两者之和为准。 CRT电视中,只要电子束击打荧光粉立刻就能发光,而辉光残留时间极短,因此传统CRT电视反应时间仅为13ms。所以,反应时间在CRT电视中一般不会被人们提及。而由于液晶电视是利用液晶分子扭转控制光的通断,而液晶分子的扭转需要一个过程,所以LCD电视的反应时间要明显长于CRT。 从早期的25ms到大家熟知的16ms再到最近刚刚出现的12ms,反应时间被不断缩短,液晶电视不适合娱乐的陈旧观念正在受到巨大挑战。可以先做一个简单的换算:30毫秒=1/0.030=每秒钟显示33帧画面;25毫秒=1/0.025=每秒钟显示40帧画面;16毫秒=1/0.016=每秒钟显示63帧画面;12毫秒=1/0.012=每秒钟显示83帧画面。可以看出12ms的诞生意味着液晶制造的一个巨大进步。 实际上,我们上面所说的12ms反应时间是针对全黑和全白画面之间切换所需要的时间,这种全白全黑画面的切换所需的驱动电压是比较高的,所以切换速度比较快,可以达到12ms;而实际应用中大多数都是灰阶画面的切换(其实质是液晶不完全扭转,不完全透光),所需的驱动电压比较低,故切换速度相对较慢。所以综合起来,在灰阶画面下75Hz的刷新率已经可以满足12ms液晶面板的需求了。 据数据表明: 反应时间30毫秒=1/0.030=每秒钟电视能够显示33帧画面,这是已经能满足DVD播放的需要; 反应时间25毫秒=1/0.025=每秒钟电视能够显示40帧画面,完全满足DVD播放以及绝大部分电影或者游戏的需要。亮度亮度是指画面的明亮程度,单位是堪德拉每平米(cd/m2)或称nits,也就是每平方公尺分之烛光。目前提高亮度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提高LCD面板的光通过率;另一种就是增加背景灯光的亮度,即增加灯管数量。 需要注意的是,较亮的产品不见得就是较好的产品,电视画面过亮常常会令人感觉不适,一方面容易引起视觉疲劳,同时也使纯黑与纯白的对比降低,影响色阶和灰阶的表现。其实亮度的均匀性也非常重要,但在液晶电视产品规格说明书里通常不做标注。亮度均匀与否,和背光源与反光镜的数量与配置方式息息相关,品质较佳的电视,画面亮度均匀,无明显的暗区。 现在在LCD亮度的技术研究方面,NEC已经研发出500cd/m2的彩色TFT液晶显示屏模块;松下也开发出称为AI(Adaptive Brightness Intonsifier)技术,做成专用IC,可以有效地将亮度提高达350400cd/m2,已经接近CRT电视水准。对比度 对比度则是屏幕上同一点最亮时(白色)与最暗时(黑色)的亮度的比值,高的对比度意味着相对较高的亮度和呈现颜色的艳丽程度。 品质优异的液晶电视面板和优秀的背光源亮度,两者合理配合就能获得色彩饱满明亮清晰的画面。可视角度 可视角度是指用户可以从不同的方向清晰地观察屏幕上所有内容的角度。由于提供液晶显示的光源经折射和反射后输出时已有一定的方向性,在超出这一范围观看就会产生色彩失真现象,CRT电视不会有这个问题。 液晶电视的可视角度包括水平可视角度和垂直可视角度两个指标,水平可视角度表示以显示器的垂直法线(即显示器正中间的垂直假想线)为准,在垂直于法线左方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