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京三中(六中校区)高三历史复习《中国史(一)》测试版 苏教版必修3.doc_第1页
江苏省南京三中(六中校区)高三历史复习《中国史(一)》测试版 苏教版必修3.doc_第2页
江苏省南京三中(六中校区)高三历史复习《中国史(一)》测试版 苏教版必修3.doc_第3页
江苏省南京三中(六中校区)高三历史复习《中国史(一)》测试版 苏教版必修3.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江苏省南京三中(六中校区)2012届高三历史复习必修三中国史(一)测试版1亚里士多德曾说,“人在达到德性的完备时是一切动物中最出色的动物。”下列言论与亚里斯多德思想一致的是 a威势之可以禁暴,而德厚之不足以止乱也 b志不强者智不迭 c以道观之,物无贵贱 d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2. “夫仁政,必自经界(土地的分界)始,经界既正,分田制禄,可坐而定也。”孟子的这段话认为a轻徭薄赋是实施仁政的手段 b均贫富是实施仁政的障碍c解决土地问题是实施仁政的前提 d贵民轻君是实施仁政的途径3.“明明是流氓地痞、靠杀人放火、打家劫舍发迹的人,只要一登皇位,就自然而然戴上这 样神圣的光环(即奉天承运、继天立极)”。下列为“戴神圣光环”提供相应理论基础的历史人物是a老子 b董仲舒 c李贽 d梁启超4.钱穆说:“从汉代起,我们可以说中国历史上的政府,既非贵族政府,也非军人政府,又非商人政府,而是一个崇尚文治的政府,即士人政府。”“士人政府”形成的思想条件主要是a法家思想的衰微 b黄老之学被推岽c儒学正统地位的确立 d程朱理学的盛行5.“虎溪三笑”讲的是儒者陶渊明、道士陆修静、僧人慧远一起品茗畅谈、乐而忘返的故事。故事本身是虚构的,却在唐宋诗歌、绘画作品中时有出现。据此可以得出符合史实的结论是,当时a儒道佛出现融合的趋势 b佛教开始传入中国c诗歌创作呈现繁荣局面 d绘画风格以写实为主6 对于1964年我国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的作用和意义的理解,最恰当的是a我国综合国力显著提高 b我国首次和平利用原子能 c我国由此跨入核国家行列 d我国科学研究达到一个新水平7.某中学研究性学习课上,针对教师提出的“对比宋明理学和文艺复兴的不同之处”,某学习小组得出下列四个结论前者以儒家道德压制个人欲求,后者提倡思想自由前者以农耕经济为基础,后者以工业经济为基础前者服务于官僚政治,后者服务于新兴的资产阶级前者受到统治者的重视,后者遭到封建专制王权的压制上述观点正确的是a b c d8.明朝有学者言:“惟夫国之有是,出于群心之自然匹夫匹妇之所是,主与臣不得矫之以为非;匹夫匹妇之所非,主与臣不得矫之以为是。”以上言论强调的观点是a民主制比君主制进步 b治理国家应当尊重民意 c建立法治社会 d实行君主立宪制9.2011年1月,在全国大学生中开展的“中国文化符号调查”结果公布,在270项候选中国文化符号中,最具代表性的前10项依次是:汉语(汉字),孔子、书法、长城、五星红旗、中医、毛泽东、故宫、邓小平、兵马俑,而周杰伦、韩寒均排在200名之后,这一结果反映 a中国传统典范及遗产深刻影响青年一代 b青年一代的核心价值观发生根本转变 c现代传媒带来的“追星”现象已不复存在 d西方文化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甚微10.胡适口述自传中说:“那个以鼓吹中国文艺复兴和文学革命为宗旨的新青年杂志,就逐渐变成中国共产党的机关报,我们北大之内反而没有个杂志发表文章了。”这段话反映了 a新文化运动披着传统文化的外衣 b新文化运动阵营思想日趋分化 c新文化运动的“文学革命”失败 d胡适公开否定新文化运动11.孙中山说:“在国内,君主可以不要,忠字是不能不要的。为四万万人效忠,比较为一人效忠,自然是高尚得多,故忠字的道德还要保存。”孙中山对“忠”的理解是 a弘扬传统的忠孝思想 b保持忠君爱国思想 c要有牺牲和奉献精神 d强调国家民族意识12.2010年10月1日18时,搭载着“嫦娥二号”卫星的“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美联社在报道中说,“嫦娥二号”发射成功是中国雄心勃勃的太空计划的最新里程碑。你认为中国空间技术发展的第一个里程碑应该是a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c第一颗试验通信卫星发射成功 d“神舟五号”载人宇宙飞船发射成功13. 观察右图,明末清初出现了黄宗羲、顾炎武和王夫之三大进步思想家。对其思想与传统儒家思想的关系认识正确的是 a是对传统儒家思想的彻底否定b完全拘泥于传统儒学的藩篱 c是对传统儒家思想的批判继承 d从根本上动摇了儒学思想的主导地位 黄宗羲 顾炎武 王夫之 14.康有为认为,论语中“仁者爱人”的思想、韩愈原道中的“博爱之谓仁”的观点、大学里的“平天下”等说法,都是“博爱、平等、自由而不侵犯人之自由”的具体表述,所以,“夫自由之义,孔门已先倡之矣”。从材料中获取的信息不包括a康有为将西方的资本主义政治学说与中国的儒家思想结合起来b康有为主张君主立宪,实行渐进变革c康有为认为孔孟学说中充满自由、平等、博爱的精神d康有为认为近代西方自由平等理论在中国“古已有之”15. 一位现代学者在评论一部历史文献时说:“在这里,孔子已经换上了西装。”这一评论指的是a.董仲舒笔下的孔子 b. 李贽笔下的孔子 c.维新变法时期康有为笔下的孔子 d. 新文化运动时期陈独秀笔下的孔子16. 老子是我国春秋晚期著名思想家,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下列言论反映了他思想主张的有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剩,盗贼无有。”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 “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abcd17. 书法是体现中华民族文化特色的一种艺术形式。以下对两幅书法作品的鉴赏较贴切的是 a图1是草书作品,“线条流畅,任情纵性” b图l是行书作品,“既工整又活泼” c图2是隶书作品,“笔意秀劲,韵致超逸 d图2是楷书作品,“飞洒活泼,图案美”18. 中国书法体现了东方的审美情趣。依顺序判断以下的书体是a隶书、甲骨文、小篆 b楷书、小篆、隶书 c楷书、小篆、甲骨文 d楷书、隶书、小篆、19同属于豪放派词人,苏轼 和辛弃疾的作品反映的内容却大不相同,这主要是由于两人a经济条件不同 b政治倾向不同 c性格不同 d所处社会环境不同20康熙称赞他说:“文章言谈之中,全是天地之正气、宇宙之大道。朕读其书,察其理,非此不能知天人相与之奥,非此不能治万邦于衽席,非此不能仁心仁政施于天下,非此不能内外为一家。”康熙盛赞的“他”指的是a孔子 b荀子 c董仲舒 d朱熹21 2010年是农历的“虎年”。右图是“虎年”剪纸画。对该画特征的描述正确的事字体设计具有甲骨文的象形特征是绘画艺术与书法艺 术的有机结合是风俗画的具体体现体现了秦汉工笔重 彩的风格a. b. c. d.22 2010年春晚歌曲龙文描绘了一种传统艺术:“一弹戏牡丹,一挥万重山;一横长城长,一竖字铿锵;一画蝶成双,一撇鹊桥上;一勾游江南,一点茉莉香”。这种艺术形式是a绘画艺术 b戏剧表演 c篆刻艺术 d书法艺术 23. 国学大师季羡林先生于2009年7月11日病逝了,但他的精神却永存。在2006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中,关于季先生的颁奖词是:“一介布衣,言有物,行有格,贫贱不移,宠辱不惊。”这一评价主要体现了哪家思想a法家 b.道家 c.儒家 d.墨家24.宋明理学家倡导的 “存理去欲”或“存心去欲”的修养论、“格物”或“格心”的认识论、成贤成圣的境界论、由齐家而平天下的功能论,均以a.研究天人关系为核心内容 b.伦理道德为核心内容c.认识自然发展规律为导向 d.关心社会进步为前提25.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说:“不习六艺之文,不考百王之典,不综当代之务,举夫子论学论政之大端一切不问,而日一贯,日无言,以明心见性之空言代修己治人之实学,股肱惰而万事荒,爪牙亡而四国乱。神州荡覆,宗社丘墟。”他所抨击的是a先秦儒学 b汉代经学 c隋唐佛学 d宋明理学26.某中学学生在研究一战期间陈独秀等人在上海出版的一份以青年为对象的刊物时,看到其中有这样一句话:“笃古不变之族,日就衰亡;日新求进之族,方兴未已。”他们对这句话中“变”的内涵产生了争议。甲说:“这里的变就是要变革教育制度。”乙说:“不对,这里的变是要变革政治制度。”丙说:“不对,这里的变是要变革思想观念。”丁说:“你们都不对,这里的变是要推翻资本主义制度。”四人中观点正确的是a甲 b乙 c丙 d丁27.“在新文化潮流的冲击下,有的女生已经开始觉悟,抵制学校开设的烈女传(他们)以实际行动反抗旧礼教,争取女性婚姻自由。”这种现象的出现说明新文化运动a动摇了传统礼教思想统治地位 b促进了科学文化的普及和繁荣c树立了积极、进取的科学精神 d出现了比较偏激的社会思潮28.中国文学艺术异彩纷呈,繁花似锦。下列对其表述正确的是图一洛神赋图局部 图二天王送子图 图三窦娥冤 图四京剧杨门女将a图一是东晋顾恺之的作品,反映了吸收外来文明的特征b图二是唐朝吴道子的作品,反映了风俗写意的特征c图三作品作者是关汉卿,反映了多元一体的特征d图四剧种在清朝同光年间产生,反映了“徽汉合流”的特征29对洋务派“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解释较为全面的是a把传统的封建制度作为立国根本,发扬光大 b学习西方军事技术来抵抗外来侵略c在不触动封建制度前提下学习西方先进技术 d西方先进技术和政治制度兼收并蓄30.据美国盖洛普公司在20世纪90年代的三次民调,坚信上帝造人的美国成年受访者达44以上,作为达尔文故乡的英国相信“物种的进化非由神定”的人也不到4成。这说明科学和宗教在人类起源问题上的分歧仍然很大。这一分歧的根源在于 a教育的进步状况 b科学的发达程度 c世界观的认识差异 d生产力的水平高低3120世纪60年代,中国在世界上最有影响的科技成就是 a核武器研制成功 b南优二号培育成功 c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 d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