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蜀道难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反复诵读,感知诗的内容,体会诗的寓意。2、品味飘逸豪放、流转自然的语言,体会诗歌的章法、意象、基调及其艺术风格。3、感受诗的意境美和声韵美,背诵全诗。教学重难点:品味飘逸豪放、流转自然的语言,体会诗歌的章法、意象、基调及其艺术风格。教学方法:诵读、赏读、美读。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播放唐之韵中关于李白身世的片段,教师导入:李白,中国诗坛上最为辉煌的一座雕像。他的浪漫主义情怀在他五彩缤纷的山水诗中始终闪烁着奇异的灵光。他眼里的黄河,是“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他眼里的长江,是“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算不得多么高峻的天姥山,在他的笔下却是“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未必真有那么险峻的蜀道,竟是“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根本谈不上壮观的庐山瀑布,也是“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他以吞吐宇宙的豪气让神思在时空之中毫无拘束地游行。今天,让我们再次追随诗仙,一起神游蜀道难。二、美读欣赏,入境。在不朽名篇蜀道难中,他凭借天马行空般的驰骋想象和超凡脱俗的生花妙笔,向世人诠释了“浪漫”和“境界”的最高层次。让我们先来听一听千年前的古人面对大自然发出的咏叹。(播放配乐朗诵带)三、初读感知,明意。诗非读不能明其意也,请同学们放松地、纵情地朗读全诗,读准音读,理解内容。1、学生就字词质疑,教师释疑。2、师生共同探知文章内容及结构。开篇:主旨句一见一叹 高 蜀道来历难 行 蜀道高峻二叹 险 景物凄清以“何时还”起可 畏 山水险恶 主旨句二见照应三叹战祸之烈 剑阁险要申 戒 杀人惨景以“早还家”结结尾:主旨句三见四、品读鉴赏,悟情。蜀道难气象雄奇奔放,感情激越跌宕,兴寄遥深,“非高声朗诵不能得其雄伟之概,非密咏恬吟则不能探其深远之趣”(曾国藩语)那就让我们在诵读中深入诗情,参悟画意,。1、教师配乐朗诵,学生感知节奏及感情。2、师生共同探讨读法,感受诗的意境美和声韵美。诵读提示:(1)“噫吁唏难于上青天。”这两句统摄全诗,奠定了诗的咏叹基调,但感情是豪放的,要读得很有声势。全用散文化的句子,表明诗人在仰望蜀道时情不自已,脱口而出,也显示了感叹的强烈。“噫吁唏”是惊异之辞。“危”“高”,同义重出,极言蜀道之高。“乎”“哉”,皆可有延长音。“蜀道之难”,可读得平缓,略作停顿后,再用升调读“难于上青天”五字,如此则全诗主旨自明。(2)“蚕丛及鱼凫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这一层写蜀道来历,当用叙述调读。“蚕丛”四句说秦蜀两地长期隔绝,无路可通;“西当”两句说“太白鸟道”,意即无人能攀越这些,都是为下文作铺垫的,应当读得轻而平缓。最后两句为正意所在,应着意加以渲染,如同亲眼见到那怵目惊心的场面,表明蜀道的开通是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3)“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以手抚膺坐长叹。”这一层紧承上文,写蜀道的高峻、含虽有道而人难行之意,当用咏叹凋诵读。“上有”二句从不同角度展示蜀道的概貌,要读得慢些,使听者产生视线移动的感觉,重音要落在“六龙回日”“冲波逆折”二语上。“黄鹤”二句,有徒唤奈何之情,读后可稍作停顿,为下文蓄势。最后四句近似特写,专叙人在青泥岭上行走的情形,读时须有身历其境的设想,“百步九折”“扪参历井”二语可重读,速度不宜快,至“仰胁息”作一顿,再读末句并作较长停顿。(4)“问君西游何时还使人听此凋朱颜。”诗题下未注明送何人入蜀,所以这里的“问君”无妨假定实有其人,可以读得亲切一些。将行而问“何时还”,已有不可行之意,重音要落在“不可攀”三字上,当用劝说的语气读。以下四句借鸟声渲染旅途中悲凉凄清的氛围,读时要放低声调,有千里孤身之感,至“愁空山”徐徐而上。然后用感叹的语调读主旨句,至“凋朱颜”略作一顿,以示意犹未尽。(5)“连峰去天不盈尺胡为乎来哉!”仍是说不可行,但内容加深了一层,因为说的是蜀道的险恶。前四句不是纯客观的描写,读时须设想这是旅游者攀援于“连峰”“绝壁”之上,置身于“飞湍瀑流”之间,要使听者感到惊心动魄。读后可作稍长停顿,再用“其险也如此”缓缓收住。末句是诗人借用蜀人的口气,对历险而来的游者深表叹息“胡为乎来哉”不是询问,当用降调读,暗含“何苦而来”之意。(6)“剑阁峥嵘而崔嵬化为狼与豺。”读第一句当突然振起,以再现剑阁的险要景象。“一夫”两句应该得顿挫有力,表明剑阁有易守难攻的特点。但重点是最后两句,这是告诫西游的人:剑阁既为蜀之门户,形势又如此险要,自然易生军事叛乱,决不可以久居蜀地。(7)“朝避猛虎不如早还家。”开头四句直承上文,写蜀地军事叛乱中的残酷景象。全用四字句,节奏短而有力,读时当两字一顿,有惨绝人寰之意。稍作停顿后,改用诚恳劝说语气读最后两句。(8)“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这是全诗的结束语。主旨句第三次出现,要读得缓慢些,有深沉的慨叹意。“侧身西望”后稍作停顿,再用渐慢渐弱的声调读“长咨嗟”三字,若有余音,以发人深思。诵读指导:朗读时应于抑扬顿挫中突显诗中词语的情韵意味,于舒缓疾徐中突显长短散整诗句自由奔放之气韵风神,于轻重缓急中突显情感语气的起伏跌宕。具体而言,即:明语气而悟其情,如“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如骤马下坡,势不可挡;“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似闲庭信步,舒缓平和;“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惊呼发忧;“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犹大堂惊木,声惊语寒;“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谆谆叮咛。明节奏而悟其韵,如“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明重音而悟其意,如“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名词重读;“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韵脚重读;“猿猱欲度愁攀援”“使人听此凋朱颜!”“砯崖转石万壑雷”“侧身西望长咨嗟!”,活用词重读。五、研读探讨1、清人沈德潜评论它“笔阵纵横,如虬飞蠖动,起雷霆于指顾之间”。唐人殷璠称此诗“奇之又奇,自骚人以还,鲜有此体调”,这主要是指回旋起伏的章法和雄伟奇丽的气象,请结合诗文谈谈你的理解。明确:(1)诗的开篇就极言蜀道之难,以感情强烈的咏叹点出主题,为全诗定下基调。随着感情的起伏和自然场景的变化,“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的咏叹反复出现,形成了以此为主旨句贯穿始终、内容层层深入的格局。这就是沈德潜说的“笔阵纵横,如虬飞蠖动”。(2)诗人善于把想象、夸张和神话传说融为一体来写景抒情。(3)诗人在描绘奇丽峭拔的山川景物时,融入浪漫主义的激情。(4)诗人对乐府古题有所创新和发展,字数参差错落,句子长短不齐,也突破了旧作一韵到底的程式。神话传说:五丁开山、六龙回日写出历史上蜀道不可逾越之险阻。虚写映衬:黄鹤不得飞渡、猿猱愁于攀缘映衬人行走难上加难。摹写神情、动作:手扪星辰、呼吸紧张、抚胸长叹、步履艰难、神情惶悚困危之状如在眼前。借景抒情:古木荒凉、鸟声悲凄(悲鸟号古木,子规啼夜月)使人闻声失色,渲染了旅愁和蜀道上空寂苍凉的环境氛围,有力地烘托了蜀道之难。运用夸张:“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极言山峰之高,绝壁之险,渲染了惊险的气氛2、关于蜀道难的“兴寄义归”,历来异说纷纭,莫衷一是,唐宋诗醇中说“盖其诗笔势奇崛,词旨隐跃,往往求之不得”。课前已将“寓意诸说”印发给了大家,同学们比较之后,倾向于哪种说法呢?(学生自由发言,能自圆其说即可)六、美读整合1、指名三学生伴随音乐朗读课文,整合对诗歌内容情感的感悟。2、师生合作朗诵全诗,品味诗歌飘逸豪放、流转自然的语言,体会诗歌的章法、意象、基调及其艺术风格。(老师读主旨句及其副句,学生读其它)3、学生表演背诵,结束新课。蜀道难脍炙人口,至今至今传诵不衰。在这幅描绘蜀国古道的泼墨大写意里,李白以他神鬼莫测的笔法,不仅写出了蜀道的雄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模似电子技术试题及答案
- dsp技术课程考试题及答案
- 辅警培训公共知识书刊课件
- 建设银行2025小语种岗笔试题及答案湖南地区
- 农业银行2025合肥市秋招面试典型题目及参考答案
- 农业银行2025舟山市秋招结构化面试经典题及参考答案
- 交通银行2025石嘴山市秋招笔试专业知识题专练及答案
- 2025行业政策影响分析报告
- 邮储银行2025张家界市小语种岗笔试题及答案
- 工商银行2025衢州市金融科技岗笔试题及答案
- 美术绘本创作教学课件
- 2025无犯罪记录证明申请表申请书(模板)
- GB/T 7031-2025机械振动道路路面谱测量数据的报告
- 新材料研发开发合同
- 矿山支护工培训课件
- 品质红线管理办法
- 新品开发管理办法
- 2025年高考考试大纲 地理(课标版)
-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护理课件
- 2025年甘肃省高考地理试卷真题(含答案解析)
- 中小学校2025年秋季学期学校德育工作计划:“五维”聚力绘就学生品格成长新图景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