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精品文档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汇编 一、姓名和称谓(一)人称姓名1、称字:古人幼时由父亲长辈命名,成年(男20,女15)取字。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对平辈或尊辈称字出于礼貌和尊敬。如:称司马迁为司马子长,李白为李太白,韩愈为韩退之。2、称号:号又叫别号、表号。对人称号也是一种敬称。如李白号青莲居士,白居易号香山居士,李清照号易安居士,杜甫号少陵野老,欧阳修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 3、称谥号:古代王侯将相、高级官吏、著名文士等死后被追加的称号叫谥号。如范仲淹称范文正公,王安石称王文公,欧阳修称文忠公。4、称斋名:指用斋号或室号来称呼。如南宋诗人杨万里的斋名诚斋,人们称其为杨诚斋。再如称蒲松龄为聊斋先生,梁启超为饮冰室主人。5、称籍贯:以人的出身地命名,如孟浩然是襄阳人,人称孟襄阳;柳宗元是河东(今山西永济),故而人称柳河东;王安石是临川人,故而人称王临川。6、称郡望:韩愈虽系河内河阳(今河南孟县)人,但因昌黎(今辽宁义县)韩氏为唐代望族,故韩愈常以“昌黎韩愈”自称,世人遂称其为韩昌黎。再如苏轼本是四川眉州人,可他有时自己戏称“赵郡苏轼”“苏赵郡”,就因为苏氏是赵郡的望族。7、称官名:以人的官名来命名,如孙权因曾被授讨虏将军的官职,故称孙讨虏;柳永曾任屯田员外郎,被称为柳屯田;杜甫曾任左拾遗,故而被称为杜拾遗,又因任过工部员外郎,故又被称为杜工部。8、称爵名:如北宋王安石封爵荆国公,世称王荆公。再如诸葛亮曾封爵武乡侯,所以后人以武侯相称。9、称官地:指用任官之地的地名来称呼。如岑参曾任嘉州刺史,世称岑嘉州;柳宗元曾任柳州刺史,世称柳柳州;再如贾谊曾被贬为长沙王太傅,世称贾长沙。10、兼称:几种称呼一起使用。如“庐陵萧君圭君玉”兼称籍贯、姓名及字;“翰林天台陶先生”兼称官职、籍贯和尊称。(二)谦称、敬称、贱称1、谦称:(1)表示谦逊的态度,用于自称。愚,谦称自己不聪明。鄙,谦称自己学识浅薄。敝,谦称自己或自己的事物不好。卑,谦称自己身份低微。窃,有私下、私自之意,使用它常有请对方原谅自己冒失、唐突的含义在内。臣,谦称自己不如对方的身份地位高。仆,谦称自己是对方的仆人。 (2)古代帝王的自谦词有:孤(小国之君)、寡(少德之人)、不谷(不善)。(3)古代官吏的自谦词有:下官、末官、小吏等。(4)读书人的自谦词有:小生、晚生、晚学等,表示自己是新学后辈;如果自谦为不才、不肖、不佞,则表示自己没有才能或才能平庸。(5)古人称自己一方的亲属朋友时,常用用家或舍等谦词。“家”是对别人称比自己的辈分高或平辈而年纪大的亲属时用的谦词,如家父、家母、家兄等,“舍”用以谦称自己的家或自己的卑幼亲属,前者如寒舍、敝舍,后者如舍弟、舍妹、舍侄等。(6)其他自谦词有:因为古人坐席时尊长者在上,所以晚辈或地位低的人谦称在下;小可是有一定身份的人的自谦,意思是自己很平常、不足挂齿;小子是子弟晚辈对父兄尊长的自称;男性老者自谦时用老朽、老夫、老汉、老拙等;女子自称妾;老和尚自称老衲;对别国称自己的国君为寡君。2、敬称 表示尊敬客气的态度,也叫“尊称”。(1)对帝王的敬称有万岁、圣上、天子、圣驾、陛下、大王等。驾,本指皇帝的车驾。古人认为皇帝当乘车行天下,于是用“驾”代称皇帝。古代帝王认为他们的政权是受命于天而建立的,所以皇帝为天子。古代臣子不敢直达皇帝,就告诉在陛(宫殿的台阶)下的人,请他们把意思传达上去,所以用陛下代称皇帝。(2)对皇太子、亲王的敬称是殿下。(3)对将军的敬称是麾下。(4)对有一定地位的人的敬称:对使节称节下;对三公、郡守等有一定地位的人称阁下,现在多用于外交场合,如大使阁下。(5)对于对方或对方亲属的敬称用令、尊、贤等。令,意思是美好,用于称呼对方的亲属,如令尊(对方父亲)令堂(对方母亲)令兄(对方哥哥)令郎(对方儿子)令爱(对方女儿)。 尊,用来称与对方有关的人和物。如尊上(对方父母),尊公、尊君、尊府(皆称对方父亲),尊堂(对方母亲),尊亲(对方的亲戚),尊命(对方的吩咐),尊意(对方的意思)。贤,称平辈或晚辈。贤家(指对方)贤郎(对方儿子)贤弟(对方弟弟)。仁,表示爱重,应用范围较广,如称同辈友人中长于自己的人为仁兄,称地位高的人为仁公。(6)称年老的人为丈、丈人。唐以后称岳父为丈人,又称泰山。妻母为丈母,又称泰水。(7)称谓前面加“先”,表示已死,用于敬称地位高的人或比自己辈分高及平辈中年长的人。如:称已死的皇帝为先帝,称已死去的父亲为先父或先考,称已死去的母亲为先母或先妣,称已死去的有才德的人为先贤。(8)对尊长者和用于朋辈之间的敬称有君、子、公、足下、夫子、先生、大人等。(9)君对臣的敬称是卿或爱卿。(10)对品格高尚、智慧超群的人用“圣”来表敬称,如称孔子为圣人,称孟子为亚圣。后来“圣”多用于帝王,如圣上、圣驾等。3、贱称 表示轻慢斥骂的态度。如:“竖子不足与谋!”“小子无所畏,何敢助妇语!”(三)年龄称谓1、襁褓 “襁褓”本意是包裹婴儿的被子和带子,后以此来借指未满周岁的婴儿。2、孩提 指2-3岁的儿童。3、龆龀(tiochn) 垂发换牙,表示童年。 4、总角、垂髫 指幼年儿童。三四岁八九岁。总角:八九岁十三四岁。5、豆蔻 指女子十三四岁十五六岁(比喻人还未成年,未成年的少年时代称为 “豆蔻年华”。)6、筓(j) 指女子十五岁。筓,女子成年之礼犹冠男也。7、冠、加冠、弱冠 指男子 二十岁。8、而立之年 三十岁。9、 不惑之年 四十岁。10、知命、知天命、半百、知非之年 五十岁。11、花甲、平头甲子 六十岁。12、耆(q) 六十岁。13、古稀 七十岁。14、耋(di) 七十岁至八十岁。15、耄(mo) 八十岁至九十岁。16、期(j)颐 一百岁。二、古代科举考试指历代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一种方式。由于采用分科取士的办法,所以叫科举。到明朝,科举考试形成了完备的制度,共分四级:院试(即童生试)、乡试、会试和殿试,考试内容基本是儒家经义,以“四书”文句为题,规定文章格式为八股文。(一) 童生试,也叫 “童试”,应试者不分年龄大小都称童生。也称“小考”、“小试”。包括由知县主持的县试、由知府主持的府试、由学政主持的院试三阶段。童试三年两考。院试合格者称“秀才”,合格后取得生员(秀才、相公)资格,这样才能参加科举考试。正式的科举考试分分为:乡试、会试、殿试三级。(二)乡试,通常每三年在各省省城举行的一次,又称为大比。由于是在秋季举行,所以又称为“秋闱”。参加乡试的是秀才(生),但是秀才在参加乡试之前先要通过本省学政巡回举行的科考,成绩优良的才能选送参加乡试。考官由皇帝临时任命,合格者称为“举人”,获做官资格,第一名叫解(ji)元。(三)会试,在乡试后的第二年春天在礼部举行,所以会试又称为“礼闱”或“春闱”。参加会试的是举人,取中后称为贡士。第一名叫会元。(四)殿试,是科举制最高级别的考试,是皇帝在殿廷上,对会试录取的贡士亲自策问,以定甲第。取中后统称为进士。录取分三甲:一甲三名,赐 “进士及第”的称号,第一名称状元(鼎元),第二名称榜眼,第三名称探花,合称 “三甲鼎”;二甲若干名,赐 “进士出身”的称号,第一名称传胪;三甲若干名,赐 “同进士出身”的称号。一甲可做翰林官,二、三甲经“馆选”合格后,还得进翰林院修业三年,再根据成绩授官。严格的多次筛选,大体上保证了公平竞争和择优选官。通过前两种考试只是取得了参加更高一级考试的资格。考中进士者,不是马上即可做官,也只是具备了做官的资格,做什么官,到什么地方任职,还要由吏部分发。由于以上特点,使得一般平民知识分子有机会通过“公平竞争”成为官僚系统的成员,即所谓“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促进了知识分子的流动,扩大了封建统治的基础。连登三甲(三元及第):解元会元状元。三、古代官职任免升降:1、迁:调职、调动,包括升级、降级、平级转调三种情况,一般指升官。为易于区分,人们常在“迁”字的前面或后面加一个字,升级叫迁升、迁授、迁叙;降级叫迁削、迁谪、左迁;平级转调叫转迁、迁官、迁调,离职后调复原职叫迁复。2、谪:降职贬官或调往边远地区。3、拜:用一定的礼仪授予某种官职或名位。4、授:授予官职。5、擢:选拔,提拔。6、除:免去旧职而任新职。7、罢:罢免、停职。8、免:免除官职。9、黜:废黜,贬退,也用于剥夺王位或太子的继承权。10、去:解除职务,其中有辞职、调离和免职三种情况。辞职和调离属于一般情况和调整官职,而免职则是削职为民。11、乞骸骨:年老了请求辞职退休。四、宗法礼俗1、三纲 封建时代的一种道德规范,即“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的合称。意思是臣要绝对服从君,子要绝对服从父,妻要绝对服从夫。最先由汉代董仲舒提出,后经历代封建统治阶级加以系统化,成为禁锢人们思想的一套封建教义。2、五常 (1)指“五伦”。是封建礼教所规定的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之间的伦理关系,即君臣有义,父子有亲,长幼有序,夫妇有别,朋友有信。这些人伦关系,反映了封建社会的等级观念。五伦中君臣关系居于首位,故又叫“大伦”。(2)指“五教”。是五种封建伦理道德,即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3)指仁、义、礼、智、信。3、三从四德 “三从”指幼从父、嫁从夫、夫死从子;“四德”指妇德、妇言、妇容、妇功。三从四德是封建伦理道德奴役妇女的精神枷锁。4、伯仲叔季 古代兄弟或姊妹间依长幼排行时,习惯以伯、仲、叔、季为次序。一般来说,“伯”是老大,“仲”是老二,“叔”是老三,“季”是最小的。兄弟姊妹中年纪最大的称“伯”,有时也称“孟”,但二者有区别:嫡长子称“伯”,庶出长子称“孟”。另外,因“伯”指老大,“仲”指老二,所以后代常用“伯仲”指兄弟或表示不相上下。五、天文历法1、纪年法(1)干支纪年法 干,即天干,共十位: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支,即地支,共十二位: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干支两字相配,用以纪年,如辛亥、戊戌之类。十和十二的最小公倍数为六十,因而经过六十年,周而复始,循环不已,经久不乱,永不穷尽。(2)帝王年号纪年法 皇帝即位,都要改元,称元年。自汉武帝起有年号,后多用年号纪年。如“宣德年间”、“阳嘉元年”等。(3)王公年次纪年法 这种纪年法大多用在春秋、战国时代。如“赵惠文王十六年”。(4)年号和干支兼用 如“顺治二年乙酉四月”。2、纪月法 古代纪月,常用序数。一年分为春夏秋冬四季,后来又按夏历把一年分为正月、二月、三月等十二个月,并以此来纪月。3、纪日法(1)干支纪日法 如“元丰七年六月丁丑”。(2)序数纪日法 (3)特定称谓纪日法朔 农历每月的第一天。望 农历每月的十五叫望,十六叫既望。晦 农历每月的最后一天。(4)传统节日元日 正月初一日。上元 正月十五日。旧时以元夜张灯为戏,所以又叫灯节。社日 农家祭社祈年的日子,在春分前后。花朝 二月十二,相传为百花的生日。寒食 清明前二日,冬至后一百五日,又谓之“寒令”,须禁火三日。端午 五月初五。屈原投江日。中秋 八月十五日。人们以为这时的月亮最高,所以是赏月的佳节。重阳 九月九日。古人认为九是阳数,日月都逢九谓之重阳。腊日 农历十二月初八。这一天有吃“腊八粥”的风俗。除夕 一年最后一天晚上,除是除旧布新之意。一年的最后一天叫“岁除”或“除日”,所以那天晚上叫“除夕”。六、其他文化常识:1、“四大古典名著”: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西游记。2、“四大民间传说”:牛郎织女、梁山伯与祝英台、孟姜女、白蛇传。3、世界四大短篇小说巨匠:契诃夫、莫泊桑、马克吐温、欧亨利。4、岁寒三友:松、竹、梅。5、花中四君子:梅、兰、竹、菊。6、文人四友:琴、棋、书、画。7、文房四宝:笔、墨、纸、砚。8、四库全书:经、史、子、集。9、诗经 “六义”指:风、雅、颂(内容分类)、赋、比、兴(表现手法)。10、桂冠、鳌头、榜首、问鼎、夺魁:第一。11、 “四书”“五经”是儒家的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3年科学四年级下册单元测试汇编
-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在职业培训中的应用
- 物流企业仓储管理成本控制
- 小学美术古建筑保护教学案例与教案
- 社交媒体CRM中的多渠道整合策略研究-洞察及研究
- 校企合作项目方案及成果评估报告
- 海洋资源开发与水产养殖的关系研究-洞察及研究
- 文本阐释学与认知科学的对话-洞察及研究
- 智能语音分析系统-洞察及研究
- 异种反应风险预测模型-洞察及研究
- 陆上油气长输管道建设项目主要安全设施、定量风险评价法、个人风险基准、安全预评价报告
- 仓库保管员模拟考试题(附答案)
- 盼盼食品案例分析
- 餐饮5S管理培训课程
- 视神经炎的临床应用
- 债权转让承诺书样本文件范例(2024年版)
- 2024年10月自考13648工程项目管理试题及答案含评分参考
- 湿疹课件教学课件
- 新个税专项附加扣除培训
- 作业班托管教师培训
- 公众参与调查表模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