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0届高三地理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docx_第1页
湖南省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0届高三地理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docx_第2页
湖南省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0届高三地理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docx_第3页
湖南省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0届高三地理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docx_第4页
湖南省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0届高三地理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湖南省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0届高三地理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本试题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8页。时量90分钟,满分100分。第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无跨区电力输送”指区域发电量只满足本区域消费;“有跨区电力输送”指区域发电量以输出为主,满足其他区域的消费。预计到2020年,由于高强度超高压输电技术的发展,我国跨区域输电量将占到发电总量的6%。下图为我国2020年分区域发电装机容量模拟构成图。读图完成12题。1据图可知,预计到2020年(C)A风电将成为我国最主要的电力来源B东北地区水电比重较大,占比将仅小于华中地区C电力能源结构地区差异较大,但仍将以火电为主D华中地区电力消费将比华北地区多【解析】读图可看出,各地区能源结构差异大,但仍将以火电为主。2据图可知,预计2020年,我国电力跨区域调配的主要输入区是(D)A华北、华东、华中 B西北、东北、南方C东北、华北、南方 D华北、华东、南方【解析】对比两幅图数据,无跨区电力输送比有跨区电力输送数值大,且差值较大者为电力跨区域调配的主要输入区。珊瑚生长于水深小于40米的热带浅海,水深超过40米后就不能生长。大堡礁位于澳大利亚东北部沿海绵延2011千米,是世界最大最长的珊瑚礁群,有的礁岩厚度达数百米。据此完成34题。3大堡礁数百米厚的礁岩形成过程中,其海底在地质历史上总体(B)A不断下沉,下沉速度快于珊瑚生长速度B不断下沉,下沉速度慢于珊瑚生长速度C不断上升,上升速度快于珊瑚生长速度D不断上升,上升速度慢于珊瑚生长速度【解析】大堡礁是珊瑚遗体堆积形成的,按照形成类型为沉积岩,所以在礁石形成过程中,海底是在不断下沉的,才使得沉积岩形成,而由于礁岩厚度较厚,在水深超过40米以后不能生长,说明下沉速度慢于生长速度,故选B。4若某游客在悉尼(150E)于当地时间2018年1月1日5时乘坐飞机回国,飞机12小时后到达目的地发现当地仍为2017年。该游客可能来自(D)A中国 B印度 C智利 D美国【解析】若某游客在悉尼(150E)于当地时间2018年1月1日5时乘坐飞机回国,飞机12小时后到达目的地发现当地仍为2017年,说明该国的时区应当在西时区,且时区数应当大于7,而中国和印度位于东时区,智利位于西五区,只有美国部分地区可能位于西七区以西,故选D。帕图斯湖(下图)为一潟湖,与大西洋之间有一北宽南窄的沙坝,湖泊南端有宽约1.6千米的水道连通大西洋。据此完成56题。5形成沙坝的外力作用是(B)A流水堆积 B海水堆积C风力堆积 D风化作用【解析】读图可知,图中的帕图斯湖为潟湖,原为大西洋的一部分,由于海潮上涨时速度慢,泥沙平行于海岸堆积,形成高出海水面的离岸坝,坝体将海水分割,内侧便形成半封闭或封闭式的潟湖,所以沙坝形成的外力作用为海水堆积,流水堆积一般在中游形成冲积平原,河口为三角洲,A错。风力堆积地貌一般为沙垄、沙丘,C错。风化作用是在外力作用下,将物质破碎为碎屑物的过程,不会形成沙坝,D错。故选B。6导致沙坝海岸线平直的原因主要是(A)A洋流的作用 B地处断层面C人工修整 D东北信风的影响【解析】读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沙坝外侧有巴西暖流流经,在洋流作用下,使得海岸线平直,A对。沙坝是外力作用形成的,断层属于内力作用,B错。沙坝海岸线形态是自然形成的,C错。该处位于南半球,东北信风位于北半球,D错。故选A。黄土高原河流的径流和泥沙主要来源于几次大的暴雨过程。延河流域分别在1977年7月和2013年7月发生了两次极端降水事件,而洪水过程及水沙特征表现差异较大。读下面图表,完成78题。1977年7月2013年7月最大6小时降雨量最大12小时降雨量最大24小时降雨量最大6小时降雨量最大12小时降雨量最大24小时降雨量48.8 mm66.1 mm83.7 mm69.8 mm85.2 mm97.2 mm7关于延河流域泥沙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B)A1977年流域泥沙颗粒较大,泥沙颗粒越大数量越多B2013年小粒径泥沙比重明显增加,泥沙颗粒明显变细C2013年流域泥沙颗粒较小,0.01 mm以下粒径泥沙最多D2013年较1977年,各粒径泥沙数量均有明显增加【解析】读图分析可知,1977年流域泥沙颗粒较小,泥沙颗粒越大所占的比重越大,数量越多,A错误;2013年小粒径泥沙比重明显增加,说明泥沙颗粒明显变细,B正确;2013年流域泥沙颗粒较小,但是0.01 mm以下粒径泥沙比重较小,C错误;2013较1977年,粒径在1左右的泥沙数量没有明显增加,D错误。故答案选B项。8导致延河流域泥沙粒径变化最可能的原因是(C)A降雨量减少,河流径流量减少,侵蚀作用减弱B流域地形平坦,流速缓慢,沉积作用强C大量修筑淤地坝起到显著的拦沙效果D修建梯田,破坏坡面,水土流失加剧【解析】由上题分析可知,延河流域泥沙粒径逐渐变小,主要是由于上游大量修筑淤地坝起到显著的拦沙效果,从而导致粒径较大的颗粒在上游沉积,从而导致下游颗粒减小,C正确;从材料分析可知,2013年7月的降水量比1977年7月的更大,侵蚀作用更强,A错误;沿河位于黄土高原,以高原为主,地形崎岖,B错误;修建梯田,会改变坡面方向,会减少水土流失,D错误。故答案选C项。 冲(洪)积扇是河流、沟谷的洪水流出山口进入平坦地区后,因坡度骤减,水流搬运能力降低,碎屑物质堆积而形成的扇形堆积体。下图为祁连山北麓冲(洪)积扇的局部示意图,新洪积扇的上部以砾石为主,农业生产很少利用。据此完成911题。9与古冲积扇相比,新洪积扇后退的原因是(B)A祁连山后退 B河流搬运作用减弱C祁连山上升 D河流堆积作用减弱【解析】据材料可知,冲(洪)积扇是河流、沟谷的洪水流出山口进入平坦地区后,因坡度骤减,水流搬运能力降低,碎屑物质堆积而形成的扇形堆积体。说明洪积扇的形成是流水的沉积作用形成。与古冲积扇相比,新洪积扇后退的原因是河流搬运作用减弱,碎屑物质堆积提前,所以新洪积扇后退。故选B。10新洪积扇上部利用很少的主要原因是(B)A海拔较高 B缺乏土层C光照不足 D降水稀少【解析】据上题分析可知,洪积扇是流水的沉积作用形成,据材料可知,新洪积扇上部以砾石为主,缺乏土层,不适合农业发展。故选B。11在古冲积扇上,酒泉成为聚落的有利条件主要是(C)A气候凉爽 B降水丰富C水源充足 D地形平坦【解析】祁连山北麓降水少,据图可知,酒泉地处河流干支流交汇处,水源充足,是形成聚落的最主要条件。故选C。图1为世界局部区域示意图,图2中表示图1中三个地区多年平均日降水和潜在蒸散量的年内变化。读图完成1214题。注:潜在蒸散表示在一定气象条件下水分供应不受限制时,某一固定下垫面可能达到的最大蒸发蒸腾量。当一个地区某时期P0.5PET时为湿润期(其中PPET为潮湿期)。12图2中代表的区域(C)A4月中旬至7月上旬为干旱期 B7月中旬至8月上旬为湿润期C9月上旬至10月中旬为潮湿期 D11月底至次年4月底为湿润期【解析】根据图2中区域信息,该区域4月中旬至7月上旬降水量大于0.5潜在蒸散量,为湿润期,A错误;该区域7月中旬降水量小于或等于0.5潜在蒸散量,为干旱期,B错误;9月上旬到10月中旬该区域降水量大于潜在蒸散量,为潮湿期,C正确;11月底至次年4月底降水量小于0.5潜在蒸散量,为干旱期,D错误。选C。13图2中与图1所示地区对应正确的是(A)A甲 B丙 C乙 D丙【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图2中区域11月底至次年4月为干旱期,有明显的干湿季之分,潜在蒸散量较大,应该是甲地的热带草原气候,对应图1甲地,A正确;区域潜在蒸散量大,降水少,全年干旱,对应图1中乙地热带沙漠气候,B、C错误;区域全年湿润,对应图1中丙地亚热带季风气候,D错误。故选A。14导致乙、丙两地区潜在蒸散量差异的主导因素是(B)A海陆位置 B大气环流 C地面状况 D洋流分布【解析】乙地全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全年炎热干燥,潜在蒸散量大;丙地夏季受来自海洋的东南季风影响,降水丰富,冬季受偏北季风影响,气温较低,潜在蒸散量小于乙地。故导致乙、丙两地区潜在蒸散量差异的主导因素是大气环流,选B。下图为美国西部内华达山脉37N西坡112月降水垂直递增率分布图。降水垂直递增率是指海拔每上升100米降水的增加量(单位:毫米/100米)。据此完成1517题。15下列各月中,海拔300米处降水垂直递增率最小的是(C)A2月 B4月 C10月 D12月【解析】在纵坐标轴中找到300米刻度,做出横轴的平行线,与图中降水垂直递增率曲线相交。读图可知,2月对应数值约为15,4月对应数值约为10,10月对应数值约为5,12月对应数值约为15。故C正确。167月降水垂直变化小的原因主要是(B)A位于背风坡,各海拔降水均少 B受高压控制,各海拔降水均少C受低压影响,各海拔降水均多 D受海风影响,各海拔降水均多【解析】内华达山脉37N西坡属地中海气候,7月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炎热干燥,降水稀少,故B正确。173月,最大降水高度约在海拔(C)A900米 B1400米处 C1800米处 D2300米处【解析】在横轴中找到3月,做出横轴的垂线,与图中降水垂直递增率曲线相交,在1800米处约为0,1800米以下大于0,1800米以上小于0,说明地面至1800米处降水一直增加,1800米以上降水开始减少,因此1800米处降水量最大,故C正确。1828年,居住在“世界上最寒冷的城市”雅库茨克(62N)的舍尔金在自家后院尝试钻井取水,当年挖掘12米,之后挖掘工作多在冬季进行,夏季因工人在井底呼吸困难而无法挖掘。1831年挖至32米深处时,舍尔金准备停止工作计划,但因俄美公司的资助而得以继续。1837年,井深达到了116.5米,但仍未取到井水。下图为舍尔金井地质剖面示意图。据此完成 1820 题。18在雅库茨克难以获得井水的主要自然原因是(C)A气候干旱 B岩石致密 C冻土层深厚 D技术水平低【解析】雅库茨克位于北纬62,在西伯利亚大陆腹部,被称为“世界上最寒冷的城市”,难以获得井水的主要自然原因是冻土层深厚。故选C。19夏季工人在井底呼吸困难的原因是(B)A大陆性气候夏季气温过高B井内CO2无法通过对流排出C大陆升温快,近地面气压低D大量冰雪融化导致井内潮湿【解析】读材料可知,挖掘工作多在冬季进行,冬季气温低,井外冷空气收缩密度增大,容易下沉到井底,使井底CO2被迫抬升出井内;夏季温度较高,井外空气受热膨胀,密度减小,作上升运动,由于二氧化碳比空气重,井外空气不能沉入井底,而比重大的二氧化碳在井内低洼处聚集,浓度较高,井内CO2又无法通过对流排出,使人在井底缺氧,导致呼吸困难,造成井底的人员窒息等危害而无法挖掘,B正确;雅库茨克位于北纬62,纬度高,夏季气温不会过高,A错误;近地面气压的高低不是井底呼吸困难的原因,C错误;读材料可知,“世界上最寒冷的城市”冻土层深厚,夏季气温不会很高,不会有大量冰雪融化导致井内潮湿,D错误。故选B。20在舍尔金掘井10年时间里,其速度前慢后快,原因可能是(D)A岩层前期坚硬,后期松软 B前期气侯异常,气温过低C参与工人前期少,后期多 D后期资金和技术得到保障【解析】读材料可知,1828年到1831年挖至32米,后因俄美公司的资助而得以继续,1837年井深达到了116.5米。在舍尔金掘井10年时间里,其速度前慢后快,原因可能是后期因俄美公司的资助,资金和技术得到保障。故选D。地坑院是豫西黄土高原地区的一种传统民居,多分布在平坦的塬面上,窑洞内冬暖夏凉,院落四周的窑洞上方黄土层经常需要压实。通常人们会在地坑院院心挖一深46米、直径1米的深井,以蓄积雨水。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大量的地坑院开始消失,遭废弃或填埋。下图为该地区地坑院景观图。据此完成 2123 题。21地坑院院内通常会栽种一颗树,其最主要目的是(C)A美化环境 B夏季遮荫C安全警示 D保持水土【解析】地坑院在地面以下,四周为道路,加上四周高出地面的围墙不高,如果没有指示物,行人、车辆容易因为没看到而掉落下去。地坑院院内栽种一颗树主要起到安全警示作用。22夏季地坑院窑洞内空气湿度很大是困扰住户的难题,原因是(D)A窑洞雨水下渗 B院心天井积水C窑洞内气温过高 D窑洞内外温差大【解析】窑洞具有冬暖夏凉的特点,夏季窑洞内气温较低,而窑洞外院子的气温较高,内外温差大,水汽在窑洞内容易遇冷凝结,所以窑洞内空气湿度较大。23大量地坑院遭废弃或填埋,与其关联性最小的因素是(C)A地坑院采光差 B缓解耕地紧缺状况C增强交通安全性 D生活条件改善【解析】由于地坑院有高出地面的围墙及树木等安全警示,仅从安全角度来看,废弃或填埋的必要性不大。2018年初春,北京经历了一场四月雪,积雪初融之后某停车场空车位上出现了近千个“馒头”状的小雪堆。该停车场上铺着方形的地砖,中间是凹下去的,露出土地,每个“雪馒头”都位于一块方砖的正中央。读图完成2425 题。24北京这场“四月飞雪”是由于(B)A春季迅速增温导致的强对流天气B强冷气团南下形成的冷锋天气C暖湿气流北上形成的暖锋天气D冷气团湿度增大产生的明显降水【解析】北京这场“四月飞雪”是由于强冷气团南下形成的冷锋天气,快速降温,形成降雪天气,B对。春季气温较低,不会形成强对流天气,A错。暖湿气流北上形成的暖锋天气,气温升高,不易形成降雪,C错。冷气团来自北方内陆,湿度小,D错。25“雪馒头”景观的出现说明(D)A洁净的雪不易融化,北京环境质量上升B土地与砖地降温速度不同C土地与砖地对地热传导速度不同D土地与砖地升温速度不同【解析】地砖中间是凹下去的,是空心的,露出土地,“雪馒头”景观的出现说明土地与砖地升温速度不同,土地升温速度比砖慢,D对。图片体现的是地砖与土地的差异,雪的洁净程度相同,A错。雪后,主要反映土地与砖地升温速度不同,B错。土地与砖地的热量来自太阳辐射,不是地热,C错。第卷答题卡题号12345678910111213答案CDBDBABCBBCCA题号141516171819202122232425答案BCBCCBDCDCBD第卷非选择题(共50分)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0分)2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洋浦千年古盐田(下图)是至今保留最完好、最早采用日晒的古盐场,目前仍有1000多个形态各异保存完好的砚式石盐槽密布海滩。2008年这片古盐田被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盐田人就地取材,将海岸边黑色的多气孔结构的玄武岩石块凿成一个底面平平如砚状的浅坑,平时在这些石槽中注入经海泥过滤后的海水(涨潮时海水也会自动漫入这些石槽),经日硒制作出高品质的盐巴。在现代工业文明的冲击之下,一批批规模较大的工厂化盐场的诞生,严重冲击着盐田人固守的古盐田,传统制盐工艺越来越失去市场存在的价值,村里的新一代年轻人纷纷外出打工。(1)当地传统民居多以石头为建筑材料,说明其原因。(4分)_当地多玄武岩,就地取材利于减少建设成本;(1分)玄武岩石材坚硬,耐腐蚀能力强,经久耐用;(1分)当地夏季炎热潮湿,玄武岩多孔,利于隔热(降低室内温度),同时利于防潮(调节空气湿度),改善室内环境。(2分)_(2)分析洋浦古盐田的形成条件。(4分)_纬度低,气温高,光照充足;位于沿海地区,风速大,且降水少,蒸发旺盛,利于晒盐;地形平坦,多石质海滩,方便纳潮、晒盐;发展历史悠久,制盐经验丰富;靠近码头,利于盐的运输、销售。(1点1分,任答4点给4分)_(3)分析当地村民多以玄武岩作为制盐容器的主要原因。(4分)_玄武岩比热容小,白天增温快;(1分)且为黑色,吸收更多热量,利于蒸发;(1分)玄武岩具有一定孔隙度,有利于渗水、析盐。(2分)_(4)请你对古盐田的传承与保护提出合理化建议。(4分)_大力发展文化观光旅游;建立海盐晒制技艺的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打造特色盐制品产业;扩大市场销售,以增加盐工收入,使古老的海盐晒制技艺得到有效的保护、传承和发展;加强宣传千年盐田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提高知名度。(1点1分,任答4点给4分)_2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阿塔卡马沙漠位于南美洲西海岸,南北向狭长分布,宽度只有几十公里。被分为海岸山脉、中央山谷和安第斯山脉三大地形区,平均海拔2400米。阿塔卡马沙漠气候极端干旱,多数地区年降水量不足1 mm,被称为世界旱极。沙漠中广泛分布着干盐湖(表面湖水较少或无表面湖水的盐湖)和盐壳,而风成沙丘极少。阿塔卡马沙漠是地球上与火星环境最相似的地区之一。下图为阿塔卡马沙漠示意图及地形剖面图。(1)运用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说明阿塔卡马沙漠的自然环境特征。(6分)_阿塔卡马沙漠属于热带沙漠气候,海拔较高,寒流经过,凉爽(温和)干燥,气候极端干旱;(2分)干旱气候导致该地河湖稀少,多咸水湖(盐湖);(1分)干旱的气候导致植物难以生长,植被稀少,多沙漠;(2分)降水稀少,蒸发量大,地表缺乏植被,导致土壤贫瘠、富含盐类物质。(1分)_(2)从大气运动角度简析阿塔卡马沙漠降水稀少的可能原因。(4分)_阿塔卡马沙漠位于南纬2030之间,大部分地区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东南信风控制;(1分)东南信风来自于内地,且处于山地背风坡,空气中水汽含量极少;(1分)副热带高压和背风坡的东南信风,均以下沉气流为主,水汽难以冷却凝结成雨;(1分)西部沿岸地区受寒流影响,空气下冷上暖,(造成逆温层)抑制了空气对流,不利于成雨。(1分)_(3)推测中央山谷边缘及内部都没有成片大面积风成沙丘分布的原因。(4分)_谷地内部气候干旱,河流少流量小,缺乏充足的沙质沉积物,沙物质来源少;(1分)地表被盐壳覆盖,减轻了风力的侵蚀作用,进一步减少沙物质来源;(1分)边缘为山地向谷地过渡带,坡度大,多砾石沉积;(1分)受副热带高压和地形影响,风力较弱。(1分)_(4)结合阿塔卡马沙漠的自然环境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