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十三经指哪些著作.doc_第1页
儒家十三经指哪些著作.doc_第2页
儒家十三经指哪些著作.doc_第3页
儒家十三经指哪些著作.doc_第4页
儒家十三经指哪些著作.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儒家十三经指哪些著作?十三经是儒家文化的基本著作,就传统观念而言,易、诗、书、礼、春秋谓之“经”,左传、公羊传、谷梁传属于春秋经之“传”,礼记、孝经、论语、孟子均为“记”,尔雅则是汉代经师的训诂之作。这十三种文献,当以“经”的地位最高,“传”、“记”次之,尔雅又次之。 十三种儒家文献取得“经”的地位,经过了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在汉代,以易、诗、书、礼、春秋为“五经”,官方颇为重视,立于学官。唐代有“九经”,也立于学官,并用以取士。所谓“九经”包括易、诗、书、周礼、仪礼、礼记和春秋三传。唐文宗开成年间于国子学刻石,所镌内容除“九经”外,又益以论语、尔雅、孝经。五代时蜀主孟昶刻“十一经”,排除孝经、尔雅,收入孟子,孟子首次跻入诸经之列。南宋硕儒朱熹以礼记中的大学、中庸与论语、孟子并列,形成了今天人们所熟知的四书,并为官方所认可,孟子正式成为“经”。至此,儒家的十三部文献确立了它的经典地位。清乾隆时期,镌刻十三经经文于石,阮元又合刻十三经注疏,从此,“十三经”之称及其在儒学典籍中的尊崇地位更加深入人心。 十三经的内容极为宽博,周易是占卜之书,其外层神秘,而内蕴的哲理至深至弘。尚书是上古历史文件汇编,主要内容为君王的文告和君臣谈话记录。诗经是西周初至春秋中期的诗歌集,内分“风”、“雅”、“颂”三部分,“风”为土风歌谣,“雅”为西周王畿的正声雅乐。“颂”为上层社会宗庙祭祀的舞曲歌辞。周礼主要汇集周王室官制和战国时期各国制度。仪礼主要记载春秋战国时代的礼制。礼记是秦汉以前有关各种礼仪的论著汇编。春秋三传是围绕春秋经形成的著作,左传重在史事的陈述,公羊传、谷梁传重在论议。论语是孔子及其门徒的言行录。孝经为论述封建孝道的专著。孟子专载孟子的言论、思想和行迹。尔雅训解词义,诠释名物,经学家多据以解经。 儒家文化在封建时代居于主导地位,十三经作为儒家文化的经典,其地位之尊崇,影响之深广,是其他任何典籍所无法比拟的。最高统治者不但从中寻找治国平天下的方针大计,而且对臣民思想的规范、伦理道德的确立、民风民俗的导向,无一不依从儒家经典。儒家经典施于社会的影响无时不在,无处不在。了解和研究中国封建社会的方方面面,不能不阅读十三经。十三经后来的注疏情况十三经注疏 “十三经”包括易、诗、书、周礼、礼记、仪礼、公羊传、榖梁传、左传、孝经、论语、尔雅、孟子等十三部儒家经典,内容博大,在悠久的中华文明进程中,对我国的传统文化产生了巨大影响,长期根植于人们的思想意识和社会生活观念中。 十三经”各注释版本中,以清代学者阮元主持校刻的十三经注疏最为完善,是研究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参考资料。 周易正义 魏.王弼、晋.韩康伯注,唐.孔颖达等正义 尚书正义 汉.孔安国传、唐.孔颖达等正义 毛诗正义 汉.毛亨传、郑玄笺、唐.孔颖达等正义 周礼注疏 汉.郑玄注、唐.贾公彦疏 仪礼注疏汉.郑玄注、唐.贾公彦疏 礼记正义 汉.郑玄注、唐.孔颖达等正义 春秋左传正义 杜预注、唐.孔颖达等正义 春秋公羊传注疏何休解诂、唐.徐彦疏 春秋谷梁传注疏 晋.范宁注、唐.杨士勋疏 孝经注疏 唐玄宗注、宋.邢昺疏 尔雅注疏 晋.郭璞注、宋.邢昺疏 论语注疏魏.何晏注、宋.邢昺疏 孟子注疏 汉.赵岐注、宋.孙奭疏一,十三经是指是诗经、尚书、周礼、仪礼、礼记、周易、左传、公羊传、谷梁传、论语、尔雅、孝经、孟子。二,十三经的形成过程有一点复杂,简言之,是由汉朝的五经逐渐发展而来的,最终形成于南宋,现在比较通行的是清朝阮元的较刻本。下面简述一下十三经的形成过程: (一)、孔子时期 流传到今天我们可以看见的当年孔子的学生用过的四本课本是1 尚书:现存中国最早的历史文献集。2 周易:现存中国最早的一部哲学著作,相传为周文王在监狱所作。3 诗经:现存中国最早的一部诗集,感谢孔子,给我们留下了最早的一部文学作品集。4 仪礼:研究中国古代礼仪的著作。 (注:孔子教学生的课本本来有六本,到了今天失传了两本,乐据说是被秦始皇焚书时焚没了,有人认为礼记中第19篇的乐记可能是乐中的部分残稿,春秋在汉朝时还是学院里的课本,但现在也失传了,其文字则散见于左传公羊传谷梁传这三部书中。) (二)、汉朝:五经经历秦火之后,到汉朝时,以易、诗、书、礼、春秋为“五经”,立于学官。 (三)、唐朝:九经唐朝时,春秋分为“三传”,即左传、公羊传、谷梁传;礼经分为“三礼”,即周礼、仪礼、礼记。这六部书再加上原来的易、书、诗,并称为“九经”,也立于学官,用于开科取士。 (四)、晚唐:十二经唐文宗开成年间,在国子学刻石,内容除了“九经”之外,还加上了论语、尔雅、孝经。 (五)、五代:十一经五代十国时后蜀国主孟昶刻“十一经”,收入孟子,而排除孝经、尔雅。 (六)、南宋:十三经 南宋时孟子正式成为“经”,和论语、尔雅、孝经一起,加上唐朝的“九经”,构成“十三经”。 清乾隆时期,镌刻十三经经文于石,阮元又合刻十三经注疏,从此,“十三经”之称及其在儒学典籍中的尊崇地位更加深入人心。三,十三经注疏的作者及主要内容: 1 尚书:现存中国最早的历史文献集。尚书正义 汉.孔安国传、唐.孔颖达等正义2 周易:现存中国最早的一部哲学著作,相传为周文王在监狱所作。周易正义 魏.王弼、晋.韩康伯注,唐.孔颖达等正义3 诗经:现存中国最早的一部诗集,感谢孔子,给我们留下了最早的一部文学作品集。毛诗正义 汉.毛亨传、郑玄笺、唐.孔颖达等正义4 仪礼:研究中国古代礼仪的著作。仪礼注疏 汉.郑玄注、唐.贾公彦疏 5周礼(该书原名周官,西汉时在民间发现,创作年代大多数学者认为可能在战国时期。)周礼主要汇集周王室官制和战国时期各国制度 。 周礼注疏 汉.郑玄注、唐.贾公彦疏 6 礼记(西汉的两位学者礼学家戴德和他的侄子戴圣编辑的战国至秦汉年间儒家学者解释说明经书仪礼的文章选集。)礼记正义 汉.郑玄注、唐.孔颖达等正义。7左传(可能是春秋末左丘明所作,但也有人认为是战国初的作品。)春秋左传正义 杜预注、唐.孔颖达等正义 8公羊传(作者旧题是战国时齐人公羊高,他受学于孔子弟子子夏,后来成为传春秋的三大家之一。)春秋公羊传注疏 何休解诂、唐.徐彦疏 9谷梁传(其作者相传是子夏的弟子,战国时鲁人谷梁赤。起初也为口头传授,至西汉时才成书传)春秋榖梁传注疏 晋.范宁注、唐.杨士勋疏 (注:春秋三传中,左传侧重在用史实注释春秋,属史学范畴;公羊传和谷梁传侧重在义理辞章方面注释春秋,属于训诂学。所以熟悉左传的人多,而了解公羊传和谷梁传的人就比较少。)10 论语(春秋时孔子弟子对于孔子的语录笔记),论语注疏 魏.何晏注、宋.邢昺疏 (昺,音丙,bing,3声)11 孝经(西汉在孔壁中发现的藏书,可能为春秋时孔子或其弟子曾子所作。)孝经注疏 唐玄宗注、宋.邢昺疏 12 孟子(战国时儒家学者孟子的著作。)孟子注疏 汉.赵岐注、宋.孙奭疏 (奭,音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