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陋室铭》教学设计 (2).doc_第1页
《陋室铭》教学设计 (2).doc_第2页
《陋室铭》教学设计 (2).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陋室铭教学设计阳泉市第三中学校 赵桂桢一、教材的地位与作用陋室铭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学期第五单元的第二篇文言文,是古代散文中的名篇,以其立意鲜明、构思巧妙、韵味深长而脍炙人口。本文作者自述其志,通过对居室情景的描绘,极力形容“陋室不陋”表达一种高洁傲岸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本单元的主要教学目标是:养成自觉诵读的习惯,熟悉一定数量的常用文言词语和文言句式,培养文言文的语感;让学生自主地学习,用探究的方式由表及里地理解文言文。二、学情分析学生经过初一一年的学习,已初步掌握文言文的学习方法,对文言文的阅读与学习掌握了一定的步骤,经过以往的阅读训练,学生很容易感受到短文的独特之处,教师要引导学生从阅读中获得学习的喜悦感与成就感,进而主动加入学习活动中来。 本单元的所有课文都要求背诵,因此不断激发学习兴趣及成就感很有必要。三、教学目标初中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结合本单元教学目标和教材自身特点,本课教学目标为:(1)知识目标:背诵并翻译课文,掌握相关文言词语。(2)能力目标:认识“铭”这种文体,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3)情感目标:通过理解作者那种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引导学生正确确立自己的志趣追求。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领悟作者在文中流露出的思想感情,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2)教学难点:理解作者那种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五、教学方法1、多媒体背景导入法2、诵读教学法3、自主、合作、探究法六、教学过程(一)导入高雅脱俗的陋室铭,是一篇铭文的典范。可你在预习的过程中发现了吗?这样一篇名文,居然是被气出来的。同学交流积累的资料,多媒体出示补充。原来知县步步相逼,刘禹锡忍无可忍,才有了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这篇千古名文。(二)题解陋室:简陋的屋子,文中指刘禹锡被贬和州时居住的房子。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发展成一种文体,这种文体形式短小,文字简洁,句式工整而且押韵。读来铿锵有力。(三)读译1读:请一位同学朗读,注意读准字音,特别注意韵脚。2读:齐读,给别读。读清停顿才有韵味。3译:自主翻译,其它同学帮助,教师指导重点字词。(四)探究 1、铭,有铭记之意,再次齐读一遍,你觉得这篇短文最能体现刘禹锡心声,最应该被记住的是哪一句话?斯是陋室,惟吾德馨。2、“这是简陋的屋子,只是我的品德高尚就不显得简陋了。”这屋子简陋吗?找到文中描写陋室的句子,读出来,想想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写陋室的?景 人 事三方面。3、你能赏析一下这些句子,体会一下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吗?小组讨论,全班讨论。陋室景幽雅,人儒雅,事高雅充分表现出作者的喜爱之情,自豪之感和闲适之趣。居住在别人眼中的陋室,却能把生活过的有声有色。4、这是一种怎样的生活情趣?让我们想到了孔子的学生,谁呢?颜回-安贫乐道。安于贫困乐于道。这样的人还有陶渊明,陶弘景。5、刘禹锡享受陋室的生活,安贫乐道,他是否想要在这屋子里一直住下去呢?走进刘禹锡你会有新的发现:学生将收集资料讨论整合。他一生一贬再贬,直到六十五岁才回到洛阳,任太子宾客加检校礼部尚书。永贞革新失败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一贬九年,奉诏还京,刘禹锡写了元和十年自朗州召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 紫陌红尘拂面来, 无人不道看花回。 玄都观里桃千树, 尽是刘郎去后栽。用轻薄桃花讽刺权贵。这触怒了新贵。没呆上几天,又一次被贬为连州刺史。这一次一贬就是十四年。十四年后他再次奉召回京,桀骜不驯的脾气一点都没改,写下这样的诗句: 再游玄都观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序:因再题二十八字,以俟后游 刘禹锡多次被贬谪,但铁骨铮铮,多么豪迈乐观。在他的诗歌中充满豪情的地方太多了。所以白居易说 :“彭城刘梦得,诗豪也。”6、请在文中找到这样充满豪情的句子。前两句:类比龙、仙,都非凡物,豪气冲天。后两句:自况诸葛,子云,伟大人物,要名扬天下。可见他不是要一直呆于陋室,“心在京”“思争辩”都可看出刘禹锡虽身居陋室,但不坠青云之志。进,要像诸葛亮一样报效国家,退要像杨雄一样成为一个大文学家。誓要向他们一样高洁傲岸,名垂青史。7、明确了刘禹锡的志向,我们还要知道,古人言志,常常托物。这种手法叫做?托物言志。8、这样刘禹锡住在这样的屋子,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