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行业资料:_绝缘钢丝钳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单位:_部门:_日期:_年_月_日第 1 页 共 8 页绝缘钢丝钳安全技术操作规程1目的为了规范炼轧厂线棒保障作业区绝缘钢丝钳(克丝钳)安全操作行为,特制订本规程。2适用范围本规程适用于炼轧厂线棒保障作业区绝缘钢丝钳(克丝钳)所属各单位的使用和维护。3管理内容及要求3.1所有使用的绝缘钢丝钳(克丝钳)必须符合国家相关安全规定,出厂合格证等相关资料在领用时应齐全完整。3.2绝缘钢丝钳(克丝钳)有绝缘柄和裸柄两种。绝缘柄钢丝钳为电工专用钳,常用的有150mm、175mm和200mm三种规格,可根据内线或外线工种需要选购。钳子的齿口也可用来紧固或拧松螺母。3.3钢丝钳(克丝钳)的用途是夹持或折断金属薄板及金属丝。绝缘柄的钢丝钳可在有电场合使用,工作电压为500伏。3.4使用绝缘柄钢丝钳(克丝钳)应注意:3.4.1使用前,应检查绝缘柄的绝缘是否良好。3.4.2用电工钢丝钳剪切带电导线时,不得用钳口同时剪切相线和零线,或同时剪切两根相线,那样均会造成线路短路。3.4.3钳头不可代替手锤作为敲打工具。3.4.4使用绝缘钢丝钳时将钳口朝内侧,便于控制钳切部位,用小指伸在两钳柄中间来抵住钳柄,张开钳头,这样分开钳柄灵活。3.4.5绝缘柄钢丝钳(克丝钳)的刃口可用来切剪电线、铁丝。剪8号镀锌铁丝时,应用刀刃绕表面来回割几下,然后只须轻轻一扳,铁丝即断。3.4.6绝缘柄钢丝钳(克丝钳)使用中切忌乱扔、砸或使用手柄矫直钢线,以免损坏绝缘塑料管。3.4.7用绝缘柄钢丝钳(克丝钳)缠绕抱箍固定拉线时,钳子齿口夹住铁丝,以顺时针方向缠绕。第 3 页 共 8 页绝缘防护用品相关知识(电力作业防护)1、绝缘靴、鞋跟普通的靴、鞋有什么不同?绝缘靴、鞋跟普通的靴、鞋在设计上不同,绝缘靴、鞋在结构设计上采用绝缘橡胶材料制作的围条,绝缘层形成密闭的绝缘体系来保护足部。普通的靴、鞋则不同,普通的靴、鞋的大底与海绵不是用的绝缘材料,绝缘性能很低容易漏电。有的泄漏电流高达30mA远远超出安全电流,绝缘靴鞋逐只进行电性能检验,合格后方可出厂。普通靴鞋没有此项要求。2、绝缘防护用具为什么要保持干燥状态下穿戴?绝缘防护用具在干燥状态下穿戴是使用者必须注意的大问题,因为绝缘防护用具如果含有一定量的水分,使其绝缘体的体积电阻与表面电阻值大大降低。水是导体,由于水的存在,使绝缘体的绝缘性能大大降低甚至破坏。因为水的原子构成角HOH=105具有强的极性能生成离子导电,再一个水中有许多杂质在热、光、电的作用下能发生化学变化而生成导电体,而破坏绝缘性能,所以保持绝缘防护用具的干燥,能极大地提高安全性能。3、绝缘防护用具的绝缘性能好坏的最主要指标是什么?绝缘防护用具(绝缘靴、鞋、手套等)穿戴的目的是防止触电伤害主要是人体通过电流造成,因此绝缘体的防护性能的好坏主要看在一定的电压下所通过的泄漏电流的大小,如果泄漏电流是在安全电流数值范围之内是安全的,否则是不安全的。如果施加一定的电压,尽管没有造成击穿,但泄漏电流过大同样造成人体伤害。4、绝缘防护用品为什么要进行预防性试验?进行预防性试验,是电力行业的严格规定保证人身的安全万无一失。绝缘防护用品有的三包期比较长,在这么长的时间内,由于其老化作用或贮存等条件造成的变化,从安全第一的角度用户在使用前进行预防性试验是必须的。属于绝缘靴鞋如果超出三包还可以进行预防性试验,合格后,方可使用。5、试验电压跟最大使用范围有什么关系?绝缘防护用具在出厂前,逐只在一定的交流工频电压下进行试验,比如说5KV使用的场合是线间电压380V。试验电压是使用电压的13.2倍的安全系数,但使用的条件和环境各异,各国也不尽相同。以美国的经验公式参考,确定试验电压与最大使用范围之间的关系。根据美国ASDTMD120-79的推荐的经验公式:最大电压=试验电压0.95-xxV6、要求穿防静电防护用品的环境,穿了防静电防护用品以后还应注意什么?要防静电的环境主要是防止由于摩擦引起的电荷流动形成电荷聚焦造成静电感应,或引起静电高压放电所造成的危害。穿了防静电护品后,能及时地把聚集电荷通过防静电品而接地,同时不能再穿皮毛等原料制成的内衣及袜子,因为它们是绝缘的,防止了人体的静电传导接地。(导电鞋电阻值不大于100K-1000K)。7、人体所能承受的安全电流是多少?人体的绝缘电阻值在800-1000欧姆,但这跟人的胖瘦、皮肤的粗细、年龄的大小、个子的高矮不一致而各异,当然也与人的体力强弱不同而不同。美国的安全电流标准工频交流是16mA,我国的电流标准是14mA。一般的情况,人体在工频交流1mA或直流5mA人体就有麻的感觉,在工频交流14mA以下能够摆脱电源,如果在交流工频电流下20-25mA直流80mA人体引起麻木或者剧痛,或呼吸困难,不能摆脱电流,时间一长可能造成生命危险。8、穿用绝缘靴鞋后,在工作时还应注意什么问题?电工作业时,按规定应穿绝缘靴鞋进行绝缘保护,但是有时劳动强度加大或天气温度高,不慎肢体部分碰到墙壁或接地设备,遇到漏电时同样会造成电击伤,所以尽管穿了绝缘靴鞋在工作时必须防止肢体的其他部分接地。在阴雨天气尽管穿了绝缘靴鞋或者带了绝缘手套,但必须配备必要的雨具。防止绝缘护具因潮湿导电造成肢体电击伤。9、高压绝缘靴内电极新国标由金属球代替水对试验结果有什么影响?新国标用金属球代替水作为试验的内电级是跟国际标准接轨,原先的国标试验方法比国外标准苛刻,对绝缘靴来讲用水做为内电极由于水侵试验降低了绝缘靴的绝缘性能,跟国际标准比较有不合理的一面,所以在试验验证电压时,不允许用水做内电极,更不允许在预防性试验时采取高于预防性试验电压进行试验。10、带电作业用绝缘手套与橡胶高低压绝缘手套有什么主要不同?带电作业用绝缘手套允许在不同类型使用电压范围内带电作业。高低压绝缘手套是辅助安全用具不允许带电作业。带电作业绝缘手套按国际电工委员会IEC60903和GB17622-xx规定型式试验和抽样试验,应把试验样品在标准吃水深度下预浸16小时后进行电压试验,试验时间3分钟最低耐受电压试验(手套上口未浸水部分必须保持干燥)。如IEC标准的02型的型式和抽样试验是首先把带电作业用绝缘手套按标准规定的浸水深度(手套袖口距水平的验证电压试验65毫米最耐低耐受电压75毫米)予浸16小时后按每秒3000v的速率升至20kv同时记时3分钟,不击穿,泄漏电流值不超过20毫安即通过马上降压断电。最低耐受电压,即以同样的升压速率升至30kv即通过马上降压断电。常规试验(出厂试验要求)是在不同型号的验证电压下试验1分钟(不需浸水16小时)。但我公司为保证安全,出厂试验为3分钟,高低压绝缘手套,没有预浸水的规定,更没有大大高于试验电压的最低耐受电压的试验。用户购进带电作业用绝缘手套可按不同型号进行常规试验检验。是否合格、泄漏电流是否小于16mA(长度410毫米的规格的)。11、带电作业用绝缘手套在试验有的为什么会发现龟裂?带电作业用绝缘手套在进行高压试验时,因注水高度不标准或手套袖口未浸水部分不干燥造成高压下两级之间有电弧产生,并在空气中放电,产生叭叭的声响,同时对空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下半年四川绵阳安州区考核招聘教师9人备考考试题库附答案解析
- 2025上海宋庆龄幼儿园工作人员招聘1人备考考试题库附答案解析
- 2025下半年陕西咸阳市事业单位招聘209人备考考试题库附答案解析
- 2025广东深圳市退役军人事务局招聘1人备考考试题库附答案解析
- 2025云南玉溪市红塔区发展和改革局城镇公益性岗位招聘1人备考考试题库附答案解析
- 2025版痔疮病情详解及护理方法分享
- 中学组织教育活动实施纲要
- 财税咨询方案写作范文
- 建筑方案设计中标公司名单
- 山东八年级第一学期物理第一次月考9月份考试试题以及答案(适合沪科版)
- 2025至2030中国聚烯烃行业项目调研及市场前景预测评估报告
- 2025四川达州宣汉县国有资产管理服务中心县属国有企业招聘劳动合同职工26人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年下半年杭州市上城区丁兰街道办事处招聘编外工作人员11人考试参考题库及答案解析
- 2025年合肥市广播电视台(文广集团)招聘12人考试参考题库及答案解析
- 2025年大队委竞选面试题库及答案
- 2025年信用管理专业题库- 信用管理对企业市场风险的控制
- 6.2 用7~9的乘法口诀求商(课件)数学青岛版二年级上册(新教材)
- 普通饮片车间共线生产风险评估报告
- 新教科版小学1-6年级科学需做实验目录
- GB/T 8492-2024一般用途耐热钢及合金铸件
- 读懂诗家语省公开课金奖全国赛课一等奖微课获奖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