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民教育出版社 八年级(上册) 畅言教育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同步练习 选择题1. 抗日战争洗雪了近代以来的民族耻辱,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在“十四年抗战”中,无数的仁人志士抛头颅洒热血。下列人物中最早进行抗战的民族英雄是( ) A. 杨靖宇B. 佟麟阁C. 赵登禹D. 张自忠2. “古都兵变冻天寒。化作长城碧血丹,国共缓攻矛与盾,军民披沥胆与肝青史每篇常滴泪,何时两岸结新欢?”这首诗是为纪念下列哪一历史事件而作( ) A. 红军长征B. 西安事变C. 九一八事变D. 七七事变3. 新华社在2016年发布的浴火重生的历史回响一文中写到:85年前的今天,日军悍然发动了“”。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年抗战从此打响。多少中华儿女毁家纾难,义无反顾,与侵略者殊死拼杀”文中的两处二应为( ) A. 九一八事变 B. 七七事变 C. 九一八事变 D. 七七事变 4. 1931年9月23日,申报发表国人乎速猛醒奋起的时评,提出“惟自卫乃能自救,惟热血乃能洗耻”。这则时评针对的是( ) A. 巴黎和会外交失败B. 九一八事变C. 七七事变D. 南京大屠杀5. 1936年,中共中央发电文称,“目前局势:南京右派与日本联盟正在夺取蒋系中派造成中国内乱,另一方面南京与各地左派正进行调和,中派在动摇中,人民反对内战”。“我们方针:扶助左派、争取中派、打倒右派、变内战为抗战。“根据这一方针,中共决定和平解决西安问题。这么做的原因主要是( ) A. 蒋介石已放弃了内战的念头B. 为显示共产党的宽容大度C. 国共两党已消除了阶级矛盾D. 民族矛盾已成为主要矛盾6. 2016年是西安事变爆发80周年。在西安事变史实陈列馆的门口上方,有“历史的转折”五个大字(如图)“历史的转折”是指( ) A.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B. 全民族抗日战争的开始C. 标志着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反攻D. 标志着十年内战基本结束D. 标志着十年内战基本结束窗体顶端 窗体底端7. 从1936年起,中国共产党提倡与各党派、团体和军队结成一个反日大同盟,中共倡导下,“全国抗日解放联盟”“全国救亡社”等民间组织应运而生。一些颇有说服了的口号如“中国人不打中国人”“立即对日开战,停止剿共”等广为流传。该材料表明( ) A. 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B. 中共主张得到各个阶层的支持C. 国共开始酝酿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D.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8. 如图是20世纪某时期的一幅标语,该标语内容反映的历史背景是( ) A. 甲午战争时期,半殖民地化加深B. 巴黎和会外交失败后,五四运动爆发C. 国共合作破裂后,南京国民政府建立D. 九一八事变爆发后,东三省沦陷 9. 针对日本侵华和民族抗战的史实,某同学整理制作了如下表格。其中叙述错误的是( ) A. B. C. D. 10. 在民族危亡关头,张学良、杨虎城两将军不顾个人安危,毅然发动西安事变,立下了不朽功勋。下列选项中,对他们评价准确的是( ) A. “民族英雄,千古功臣”B. “开台第一人”C. “千古奇冤,江南一叶”D. “开辟荆榛逐荷夷,十年始克复先基” 综合题材料题11. 材料:“沈阳日军行动,可作地方事件,望力避冲突,以免事态扩大。一切对日交涉,听候中央处理可也。蒋中正。” 请回答: (1)这份电令是蒋介石下达给谁的? (2)电令中所说“沈阳日军行动”指的是什么? (3)这份电令产生了什么后果? 1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陕变事起,曾通电主张一致对外不图讨伐令忽然而下,值兹强邻压境,国家民族,危在旦夕,方谋解救之不暇,何忍再为箕豆之煎,况汉卿(即张学良,字汉卿)通电各项主张,多位国人所同情者,屡陈不纳,迫以兵谏。绝不宜以叛逆目之。而政府逮加讨伐,宁不顾国人责以勇于对内,怯于对外?”1936年12月24日桂林日报材料二:“大义当前,不容反顾,只求于救亡主张贯彻,有济于国家,为功为罪,一听国人之处置。” 张学良、杨虎城通电全国的电文(1)材料一中的“陕变”是指什么事件?发生于何时? (2)从材料二中可以看出,张学良发动此事件的目的是什么? (3)材料一中的“强邻压境”是指哪一个国家? (4)中共对这次事件的态度如何?派谁来谈判? (5)这一事件的解决对当时的时局有何影响? 参考答案答案和解析【答案】 1.A 2.B 3.C 4.B 5.D 6.D 7.A 8.D 9.A 10.A 11.(1)材料中的电令是蒋介石在日本制造九一八事变后给张学良的密电,说明蒋介石对日本心存幻想,实行不抵抗政策。 (2)由材料中“沈阳日军行动”、“力避冲突”可判断材料指的是日本发动的九一八事变,国民政府采取了不抵抗政策。 (3)由材料“沈阳日军行动,可作为地方事件,望力避冲突,以免事态扩大”可知,当时蒋介石奉行不抵抗的态度,不到半年,东北三省沦陷,东北变成了日本的殖民地。 故答案为: (1)张学良; (2)九一八事变;(3)东三省迅速沦陷。 12.(1)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一中的“陕变”是指发生在1936年12月12日西安事变。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实行“兵谏”,扣押了蒋介石,要求蒋介石停止内战,联共抗日。 (2)据材料二“大义当前,不容反顾,只求于救亡主张贯彻,有济于国家,为功为罪,一听国人之处置。”可知,张学良发动西安事变的目的是停止内战,逼蒋抗日。 (3)材料一中的“强邻压境”是指日本对中国的侵略。1931年,日本制造了九一八事变,侵略我东北三省,后向南进犯,步步侵略我国。 (4)西安事变发生后,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利益出发,主张和平解决,中国共产党派周恩来到西安调停,促使西安事变得到和平解决。 (5)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它标志着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的初步形成,预示了团结抗日新局面的到来。 故答案为: (1)西安事变;1936年12月12日; (2)为停止内战,逼蒋抗日; (3)日本; (4)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周恩来等; (5)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它标志着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的初步形成,预示了团结抗日新局面的到来。 【解析】 1. 九一八事变爆发后,全国人民反对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要求停止内战,抵抗日本的侵略。东北人民和未撤走的东北军部队,组织起抗日义勇军,抵抗日军的侵略。中国共产党派杨靖宇等在东北组织游击队,开展抗日游击战争。中国人民的局部抗战开始了。故最早进行抗战的民族英雄是杨靖宇。 故选A。 本题以“十四年抗战”“最早进行抗战的民族英雄”为切入点,考查九一八事变。 本题考查学对基础知识的识记,知道九一八事变代表局部抗战开始。 2. 根据“古都兵变、国共缓攻矛与盾、八年烽火山河破”等内容可以判断该诗应是为纪念西安事变而作。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它的和平解决,标志着十年内战基本结束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七七事变后两党合作共同抗日,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 故选B。 本题考查了西安事变的内容。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它的和平解决,标志着十年内战基本结束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注意准确理解材料的内容,需要准确识记西安事变爆发的时间、人物及和平解决的意义等。 3. 抗日战争胜利于1945年,十四年前是1931年,共14年。1931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经过精心策划,炸毁沈阳北郊柳条湖的一段路轨,制造了柳条湖事件,反诬是中国军队破坏,日军以此为借口,炮击中国东北军驻地北大营,攻占沈阳城,这就是“九一八事变”。九一八事变发生后,蒋介石实行不抵抗政策,中国共产党坚决抗日。中国人民开始了局部抗战。 故选C。 本题以浴火重生的历史回响为依托,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注意掌握局部抗战开始的标志。 本题考查九一八事变。九一八事变拉开了局部抗战的标志。 4. 依据“1931年9月23日”可知,与九一八事变有关。1931年9月18日,日军制造了九一八事变,发动了对中国的局部侵华战争,中华民族开始了局部抗战。故“惟自卫乃能自救,惟热血乃能洗耻”,是针对九一八事变。 故选B。 本题以“1931年9月23日”为切入点,考查的是九一八事变的相关知识。 本题以申报为依托,考查的是学生对九一八事变的有关知识的记忆、理解能力。 5. 据题干“我们方针:扶助左派、争取中派、打倒右派、变内战为抗战“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九一八事变后,中国面临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中日之间的民族矛盾已经成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利益出发,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故选D。 本题考查西安事变,知道中共决定和平解决西安问题的原因是中日之间的民族矛盾已经成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本题考查西安事变,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6. 根据所学可知,西安事变爆发后,经过各方努力得到和平解决,其重大影响是国共两党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基本形成。A项为五四运动的影响,B项是七七事变的影响,C项为刘邓大军挺近大别山的影响。 故选D。 本题以西安事变爆发80周年为切入点,考查西安事变相关知识。 本题掌握西安事变相关知识。培养学生的识图解读材料的能力,关键是从图中、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解决问题。 7. 通过材料可知其反映的主题是中国人要团结,一致对外抵抗日本侵略,这说明中国的社会矛盾发生变化,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故选A。 本题考查中国主要矛盾的变化。九一八事变后,中国的社会矛盾发生变化,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掌握1936年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原因和表现。 8. 本题是识图题,依据图片中的“东北失地”,可知是九一八事变后,东北三省沦陷后所用的标语。所以这一标语反映的历史背景是九一八事变后东三省沦陷。 故选D。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九一八事变,注意图片知识的识记。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并占领中国东北三省。 掌握局部抗战发生的历史背景。 9. 1931年9月18日,日本炸毁柳条湖路轨,反诬中国军队破坏,并以柳条湖事件为借口,发动侵略中国的九一八事变,开始局部侵华,中国人民的局部抗战由此开始,走上14年抗战的道路; 1937年7月7日,日本以士兵失踪为由,要求到宛平城内搜查,遭拒后,挑起战争,制造了卢沟桥事变,开始全面侵华,中国人民全民族的抗战由此开始; 1937年9月,八路军一一五师组织的平型关大捷,是中国抗战开始以来的第一次大捷; 1938年春,由李宗仁指挥的台儿庄战役,是中国取得抗战开始以来的重大胜利。 故选A。 本题考查的是日本的侵华和中国人民的反抗史实与得出的正确结论。主要考查对历史知识的准确识记。 熟记抗战时期的重要战役有助于解决本题。 10. 九一八事变后,中日矛盾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为逼蒋抗日,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在西安临潼华清池实行“兵谏”,扣押蒋介石。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时局转变的关键。它标志着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的初步形成,预示了团结抗日新局面的到来。可见张学良、杨虎城两将军是“民族英雄,千古功臣”。 故选A。 本题以西安事变为切入点,考查对张学良、杨虎城的评价。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注意掌握西安事变的背景、经过、结果及其意义。 11. 本题以“沈阳日军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墨子学说教学课件
- 多个创意模板课件
- 汽车生产线操作工汽车焊装工模考试题及答案(附解析)
- 航空运动赛事营销策略考核试卷
- 玻璃物理强化工艺与设备考核试卷
- 紧固件装配与安装技巧考核试卷
- 2025年金属门窗及类似制品项目发展计划
- 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尊重他人-课件
- 谷物批发市场供应链金融创新考核试卷
- 《行星齿轮机构及其设计》课件
- 2025年角膜接触镜考试题及答案
- 透析营养不良相关知识
- 西部计划面试试题及答案
- 中级宏观经济学知到课后答案智慧树章节测试答案2025年春浙江大学
- 2025 ACC-AHA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管理指南解读课件
- 江苏开放大学2025年春大学英语B【2】
- 绿化工程施工专项施工方案
- 1.2区域整体性和关联性-以青田县稻鱼共生为例课件-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
- 2025年上半年能源集团所属辽宁能源煤电产业股份限公司招聘易考易错模拟试题(共500题)试卷后附参考答案
- “5领导作用-5.1领导作用和承诺”专业深度解读与应用指导材料(雷泽佳编制-2025C0)
- 铁路运输安全风险防范-洞察分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