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枣庄市枣庄五中高三文综(历史部分)4月模拟考试试题.doc_第1页
山东省枣庄市枣庄五中高三文综(历史部分)4月模拟考试试题.doc_第2页
山东省枣庄市枣庄五中高三文综(历史部分)4月模拟考试试题.doc_第3页
山东省枣庄市枣庄五中高三文综(历史部分)4月模拟考试试题.doc_第4页
山东省枣庄市枣庄五中高三文综(历史部分)4月模拟考试试题.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5届山东省枣庄市枣庄五中高三4月模拟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第i卷(选择题 共140分)第i卷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3战国时代各国对于官吏的任用,一般都以俸禄制度代替过去的食邑制度。俸禄制度的实行在当时的主要作用是a促进了分封制的瓦解 b肯定了郡县制进步性c推动了商品经济发展 d有利于国家选拔人才14据统计,19121913年间,北京政府颁布的有关发展实业的条例、章程、细则、法规等达86项之多。这些法规和政策对整个经济发展的主要作用是a保证民族工业长期稳定发展 b民族工业生产布局日趋平衡c规范了社会经济发展的秩序 d民族工业生产结构日趋合理151882年9月申报记载:“即如公司一端,人见轮船招商与开平矿务获利无算,于是风气大开,群情若骛,期年之内效法者十数起。每一新公司出,千百人争购之,以得票为幸”。这种现象说明了a政府经济政策发生重大变化 b洋务企业近代化因素增多c社会各界支持集股筹资企业 d国人逐渐接受新型商业模式161935年12月,国民党通过的确定国民经济建设实施计划规定:“在目前国际情况下,凡基本工业之创办,重大工程之建筑,均须择国防后方之安全地带而设置之。”计划旨在a缓和世界经济大危机的冲击 b发展重工业增强国防力量c改变工业分布不均衡的状况d备战抗击日本侵略的战争171978年5月31日,人民日报头版刊出党的政策必须落实,自留地上桃树不能砍的文章,对浙江某地所谓“割资本主义尾巴”的行为进行了批判;次日,头版再刊鼓励社员经营正当家庭副业的文章,批评了四川某地干涉社员发展正当家庭副业的错误做法。两篇文章传达了怎样的政治导向?a农村政策即将进行重大调整 b工作重心将向经济建设转移c“姓社姓资”的争论将有定论 d家庭联产承包制将推向全国18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你认为下列各组数字中,能正确反映1952年、1956年、1978年、1992年和2004年5个不同年份公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例()的一组是a497 991 864 929 213 b213 929 991 864 497c497 213 929 991 864 d213 497 864 929 99119francesco petrarca是西方著名学者、诗人。他说:“我要问:对飞禽、走兽、鱼蛇的特性知道的很多,而对人的本性一无所知,不知我们从何而来,往何而去,以及为什么生活,这到底有什么好处?”这段话体现的是a人文主义者对人性的思考 b宗教改革家对信仰自由的标榜c启蒙思想家对理性的阐释 d达尔文主义者对生物进化的探索20以下是近代不同时期两国某项指标的统计数字。据所学知识判断该组数据呈现的是国家年份1570年1670年1780年荷兰232000568000450000英国510002600001000000a殖民地面积,单位是平方千米 b商船运载能力,单位是吨c手工工场数量,单位是家 d武装部队规模,单位是人21恩格斯指出:“一切社会变迁和政治变革的终极原因,不应当在人们的头脑中,在人们对永恒的真理和正义的认识中去寻找,而应当在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的变更中去寻找”。以下结论符合这一观点的是a没有法国的启蒙运动,就不会有法国大革命b德意志帝国的建筑材料是煤和铁,而不是铁和血c巴黎公社无疑是马克思主义精神的产儿d(美国)内战的主要争端是主权与自由,双方寸步不让22全球通史写道:“因此,在战(二战)后头几年中出现欧洲死亡的讣告并不令人奇怪那些标题为欧洲的末日审判、欧洲的政治崩溃和欧洲时代的消失的论文都认为欧洲已灭亡。”其中“欧洲已灭亡”的确切含义是a战争严重损害了欧洲的发展 b欧洲失去了世界的领先地位c欧洲已沦为超级大国的附庸 d经济危机使欧洲一体化受挫23下图是美国军费开支曲线图(据当代美国军事整理)。导致图中两次最大增幅的主要因素是a局部战争 b军备竞赛 c经济发展 d反恐战争第ii卷(共160分)38(22分)工业革命是人类历史上划时代的重大事件。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第十一章 英国工业革命第一节 工业革命的准备一 重商主义成为趋势二 市场成熟,竞争有序三 统治者行为得到约束四 资本原始积累完成五 矿产资源优越丰富根据世界经济史目录摘选材料二 美国加州大学教授彭慕兰在大分流中指出,英国工业革命几乎完全是一种“历史的偶然”,18世纪中叶以前的中国与西欧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区别,只是煤的广泛使用和海外殖民这两项“根本性的突破”,才使欧洲胜出。材料三 彭慕兰把长江三角洲和英国作类比:长江三角洲虽然有极好的自然条件,却缺少煤炭资源,因为中国的煤炭资源远在北方和西北地区,而且交通不便。因此长江三角洲不会出现西欧式的工业革命。(1)材料一中列出了五项“工业革命的准备”,根据所学知识,对其再补充两项,并说明补充理由。(8分)(2)材料二为什么强调煤和海外殖民的重要性?请参照材料一,对材料二中的说法进行评述。(8分)(3)材料三中,作者选择长江三角洲与英国进行类比,你如何看待这一类比?(6分)39(24分)对于义和团运动的研究是近代史学的重要内容。阅读材料,同答问题。材料一 1908年孙中山说:“扶清灭洋之义和拳为千古所未闻,然足见中国人民有敢死之气。”同时又说:“清廷有排外之举,假拳党以自卫,有杀洋人、围使馆之事发生,因而八国联军之祸起矣。”顾则徐清末民初思想领袖评价义和团总览(1)概括材料一中孙中山的观点,指出这种观点与其革命主张的联系。(6分)材料二 义和拳就是全社会种种迷信种种邪说的结晶。造成义和拳这种状况的原因有五:一道教,二佛教,三孔教,四中国戏(剧),五仇视新学现在中国制造义和拳的原因,并未丝毫减少,将来的结果,可想而知。现在世界上有两条路:一条是向共和的、科学的、无神的、光明的道路;一条是向专制的、迷信的、神权的黑暗道路。我国民若是不希望义和拳再发生到底是向哪条道路而行才好呢?1918年陈独秀克林德碑(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二中陈独秀否定义和团的原因。(4分)材料三 以下是义和团运动时期流传很广的一首揭帖:神助拳,义和团,只因鬼子闹中原。劝奉教,乃霸天,不敬神佛忘祖先。神出洞,仙下山,扶助人间把拳玩。兵法易,助学拳,要摈鬼子不费难。挑铁道,把线砍,旋再毁坏大轮船。大法国,心胆寒,英吉、俄罗势萧然。一概鬼子全杀尽,大清一统庆升平。拳匪纪事卷二匪乱纪闻(3)美国学者包瑞德说:“中国历史学者收集和分析义和团资料的工作绝不能使盲目排外主义延续下去,而外国研究者也不应当为外国人、外国机构和外国政府进行辩护。”包氏认为对义和团的研究应坚持怎样的原则?遵循这一原则,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写一短文,谈谈你对义和团运动的认识。(要求:史论结合,逻辑严谨,表述清晰。14分)44(10分)【历史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变法的真正兴奋点是富国,而不是富民。王安石的“理财”,实际上主要是在分配领域内损下益上,夺商人、地主、农民之利归国家财政,做到的不过是利益的重新分配而已。王安石变法失败之原因和启示(1)结合具体内容,举两例说明,变法是如何体现“损下益上”这一特点的?(4分)材料二 王安石主持的变法,成了大宋政界围绕新法是“利民”还是“害民”展开争论而形成的最大的一场政治角力,政见不同的臣僚纷纷发表看法,难以骑墙。原来的中书和台谏班子,多数是变法的反对派,所以,王安石主持中央政局之后,对这些部门进行了大清洗基本封杀了反对的声音南宋章如愚在山堂考索续集中谴责说:“安石作俑,始于钳天下之口。”陕西农民向官家借陈米一石,到还的时候是新的好小麦一石八斗七升五合,“所取利近一倍”,翻了个大跟头。“虽兼并之家乘饥馑取民利息,亦不至如此重”,弄得连“中户以下大抵乏食”于是“妇子皇皇,如在汤火之中,号泣呼天,无复生望”这在整个变法过程中决非个案。百家:王安石变法为何演变成悲剧(2)长期以来,史学界认为变法的失败主要是由于大地主、大官僚的反对。结合材料一、二,简要谈谈你的看法。(6分)2015届山东省枣庄市枣庄五中高三4月模拟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参考答案13a 14d 15d 16d 17a 18b 19a 20b 21b 22c 23a38(22分)(1)补充:工场手工业的发展,积累了丰富的生产技术知识;牛顿力学体系建立,开启了工业革命的大门;圈地运动的开展,为工业革命提供了自由劳动力。(8分,任答两条,其它补充只要符合题意即可得分,但如果与原有五项的含义过于重复则不得分)(2)原因:以煤为原料的蒸汽动力是工业革命所必须的动力需求;海外殖民是原始积累和开拓市场的重要手段,这都促进了工业革命的发生。(4分)评述:工业革命的发生是多种因素起作用的产物,材料二忽视了制度、科技、政策等方面的因素,单纯强调蒸汽动力的使用和海外殖民的重要性,是片面的。(4分)(3)长江三角洲是古代中国商品经济发达地区,选择这里与英国类比有一定的合理性;(2分)但是工业革命是政治、经济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产物,而古代中国的专制政治、落后的自然经济和科学技术、封闭的文化形态制约着中国向工业文明过渡。(或:长江三角洲毕竟是中国的一个地区,两者缺乏可比性。)(4分)39(24分)(1)一方面肯定了义和团的英勇精神,又认为义和团是清朝排外的工具,并招致了列强的入侵。(4分)联系:这种观点反映了孙中山倡导暴力革命,坚持反清的革命主张。(2分)(2)原因:一是义和团存在“盲目排外”等倾向;二是新文化运动中,陈独秀倡导民主与科学,否定传统文化。(4分)(3)原则:一分为二(全面客观)。(2分)短文应体现以下要点:爱国,具有反侵略的性质;愚昧迷信,斗争手段落后,不了解世界情况;盲目排外,敌视工业文明,与近代化的潮流相悖;扶清,对清政府的统治缺乏明确认识。(8分)形成结论:义和团运动是民族危机加剧的背景下,自发的反侵略斗争,体现了工业文明对农耕文明的冲击;由于小生产者的落后性,决定了这场运动必然走向失败。(4分)(言之成理即可)44(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