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大禹治水的传说在一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在这片土地上生息繁衍,并创造了辉煌灿烂的古代文明大汶口文化,其中大禹治水的传说在宁阳及周边地区就已流传3000多年。2009年大禹治水的传说被山东省政府列入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宁阳县位于山东省中部,北倚泰岱,南襟曲阜,东部有重峦叠障的神童山,中部是活野平畴,西与水泊梁山相望。孔子唱叹的“逝者如斯夫”的大汶河,横亘东西,穿越县境,境内有数十条汶河支流,经纬交织。经考证西周时期,遂国便位于今山东省宁阳县西北,它的国都现为白马庙村,国都西有一山,至今仍叫遂山。与史记禹贡及诗经大雅中的有关大禹治水的记载相印证,将大禹治水的传说定位于3000多年前。以禹王庙为核心,在周边20公里范围内,考古工作者已发现从旧石器时代至春秋的文化遗址60余处,其中有旧石器时代末期的前张庄文化遗址、云山店遗址、大官庄遗址、黄家庵文化遗址、沈西皋遗址,最重要的是距禹王庙20公里的大汶口文化(堡头类型)文化遗址。堡头文化遗址出土的1800余件陶器、骨器、玉器及生产用的簇矢、标、梭、渔钩、铲、镰、斧又佐证着从大禹始,中华先民就从大山走向平原,由狩猎逐渐向原始农业过度,由穴居到向阳而居的半穴房屋集群定居,并发生了贫富分化,夏禹作为夏始祖的史实是十分可信的,也从大背景上印证着“大禹是宁阳人”的论断是有充足的文化背景支持的。宁阳境内有关大禹及其治水的记载很多,最早见于西周中期遂公盨铭文,其后诗经大雅、史记禹贡均有记载,宁阳县志(公元1743年)中亦有反映。除正史外,禹王庙、禹王坟、村名、地名、宁阳八景中也有反映。其中有西汉时期的古村落禹颓村(今白马庙村);被现存最早的明万历三十四年编撰的宁阳县志中列为明代宁阳八景之一的“铁牛镇海”,是传说大禹治水时留下镇海眼,绝水患的堌堆山景观;以及为纪念大禹治水业绩,在大汶河南岸创建的距今年代不祥,占地25亩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禹王庙,庙内十一株千年古柏参天蔽日,形如华盖,其中一株传说为大禹化身的古柏树,胸径达1.52米,号称“齐鲁第一柏”,似乎向人们传递着远古时期大禹治水的信息,述说着禹王庙悠长的历史。现在,人们在宁阳禹王庙的周围发现了多处与大禹治水同时代的古文化遗址,并采集到了大量的文物标本,进一步印证了大禹治水的活动范围。特别是2002年北京保利艺术博物馆在香港收购的西周中期青铜礼器“遂公盨”,进一步确定了宁阳应为大禹治水的古史传说发源地的霸主地位,它的发现对于中国古史的研究有着十分重要的价值,由此证明大禹治水的古史传说早在3000多年前的西周时期,就已在今天的宁阳及其大汶河沿岸广为流传。几千年来,有关大禹治水的传说在宁阳及周边地区久传不衰,家喻户晓,人们至今传颂着许多大禹治水的故事、诗词及歌谣,妇幼皆知的禹王台的来历、筷子的传说、建立禹王庙的传说、“禹碑洪诸”传说、威镇水妖之庙的传说、大禹定属相的传说、大禹“夫妻树”的传说、“虬枝歧柏”的传说、禹攻云山传说、白马庙里祀禹父的传说等十余个传说,有些已编入宁阳县志、宁阳民间文学集成等书籍。山海经大荒南经记:“大荒之中,有山名巧涂之山。青水穷焉。有云雨之山,禹攻云雨”。宁阳西北8公里有高近百丈的云山,山下群众传言:该山是当年禹疏蜀(伏)山湖积石而成。清咸丰元年(1851)宁阳县志山川记:“上有洞,出云辄雨,相传为禹攻云雨所致。八景云山烟雨即此”。又传云山西北有海眼,禹将“东海流波山”上的“东海夔牛”点化到此,让这位“状如牛,苍身而无角、声如雷、闻五万里”的夔牛镇住了海眼,消除了水患。宁阳明万历十四年第一部县志将其 “铁牛镇海胜景”,列为宁阳八景之一。在禹王庙大门前,并排屹立着两棵巨柏,树干笔直劲挺,极具凌霄之势,树冠的枝梢盘旋生长,形成天骄形的树顶,向东南斜伸的枝条象高昂的凤头,西北树枝如展开的凤尾,人们都把这树冠叫做“凤凰架”,西侧的一株略低于东柏,树冠翁郁,尤如淑女,有趣的是这株柏向东斜长,有偎夫之怀之蕴,传说当年大禹治理汶水,积劳成疾,病死在汶水之滨,人们为了纪念大禹,把他葬在禹王庙的这个位置。不久,在埋葬大禹的地方,长出了一株翠柏,以示大禹死后镇守汶水。大禹由于常年在外治水,他的妻子非常想念他,便化作一只凤凰来找他,正巧落在大禹化身的这株柏树枝上,当得知自己日夜想念的丈夫不在人世间后,心中十分悲痛,哀鸣不止,猛然间嘎然而止,又紧接着一头栽到树下,离开了人间。人们就把凤凰葬在这株树的西边,过了几天,葬凤凰的地方又长出了一株新柏树,人们纷纷议论说:大禹夫妻活着不能团聚,死后化作夫妻树、连理树,永不分离。像这样有关大禹治水的传说还有很多很多有关大禹出生地,大禹治水定九州、大禹为政以德、大禹铸铁牛镇海眼止水患、大禹教民众用筷子、禹王庙、宁阳八景禹碑虹诸、白马庙历史上曾名禹颓村、禹王庙里夫妻柏、大禹死后葬逐山等传说在全国流传很广,遍布大江南北,故事内容十分丰富,极具地域特色,涉及大禹多个侧面。这些故事多数流传于宁阳县伏山、鹤山、茅庄等乡镇,有的传至附近各县。宁阳境内的逐公铭文、禹王庙、禹王像、禹碑等都有文字记载,见于诗经的大雅、史记的禹贡,清宁阳县志,宁阳县民间文学三集成,宁阳县地名志,大约1万余字,中央电视台、中国社会科学院报、齐鲁晚报、泰安文物曾刊载专文。有些传说记载与史实相合,尤其是遂公盨铭文,充分表明3000年前人们就广泛传颂着大禹的功绩,具有较高的史实研究价值。大禹治水的传说,弘扬勤劳勇敢、为政以德、公而忘私、不畏艰险、战天斗地、救国救民的民族精神,主题高跋,影响远大,教化功能明显,使宁阳和周边地区形成了淳厚和谐的民风,有很重要的思想教育价值。大禹治水的传说,历史史实与神话传说相互渗透,相互影响,有些故事美丽动人,传说大于史实,神奇夸张,富于想象,充满了浪漫色彩,具有很高的文学性、艺术性;诗词歌赋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易于上口,流传面广,影响广泛,是该地区劳动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人民群众的精神食粮,因此大禹治水的传说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时代的变迁,有关大禹治水故事口头传说部分,能够讲述的人、了解详情的人越来越少,在宁阳故事发源地的人群中,有的老年人略知一二,大部分年青人则一无所知,有些故事在民间已失传,只保留在文献记载中,有的记载非常简略,已失去了口头文学的原貌,大禹治水的传说已经濒临失传。针对这种现状,市、县两级政府和文化行政主管部门已着手对这一遗产进行了有序挖掘、保护。搜集整理所有的关于大禹治水的史料,将民间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陈虎谈新质生产力
- 新质生产力发展经过
- 物流管理成本与效益管理分析
- 家庭教育手机管理
- 双口小学校园文化建设阶段性总结模版
- 脑干梗塞的临床护理
- 新零售店面接待流程标准化课件
- 幼儿园公务员试题及答案
- 养老消防安全试题及答案
- 盐城国企面试题库及答案
- QBT 2262-1996 皮革工业术语
- 《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电力工程部分2023年版》
- 心理干预各论家庭治疗
- 《输变电工程无人机倾斜摄影测量技术规程》
- 医疗废物的分类及管理
- 2024氢气长管拖车安全使用技术规范
- 《大学生创业基础系列课程》课件-第14-4课-创业营销理论-1学时
- 垃圾中转站安全培训
- TCALC 003-2023 手术室患者人文关怀管理规范
- 短信接口解决方案
- 转思想转作风自查报告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