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庄水韵》教学设计.doc_第1页
《周庄水韵》教学设计.doc_第2页
《周庄水韵》教学设计.doc_第3页
《周庄水韵》教学设计.doc_第4页
《周庄水韵》教学设计.doc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周庄水韵教学设计 灵官殿镇毛荷殿中学 罗品教学思路: 本文是一篇写景性游记,叙述了作者三次游览周庄的情境和不同的感受。教学时,首先引导学生理清文章脉络,了解课文随“时(令)”换景、景色各异、详略得当、多角度描写、融情于景的写景方法,品味语言。并通过开展“周庄水乡展览会”活动,提高学生观察及口头表达能力。教学目标: 1、理清文章脉络,了解课文随“时(令)”换景、多角度描写、融情于景的写景方法。(难点) 2、欣赏及品味文章清新优美、抒情性强的语言,体会课文表达的真实情感。(重点) 3、进行口头表达训练。教学准备: 1、制作及收集有关周庄风景的照片和图片。 2、课文朗读录音带。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介绍周庄1、同学们好!上节课学完了刘大杰写巴东三峡这篇记述性游记,体会到了三峡山水的奇特秀丽,我们现在再来学习赵丽宏写的写景性游记周庄水韵,了解周庄水乡的秀美,感受水乡的情韵。2、展示周庄有关的文字及图片资料,走进周庄,了解周庄的地理位置、人文历史、自然景观。3、提问: 周庄的地理位置在哪里? 看了这些照片及图片,你们发现周庄有什么特点? 其实周庄并不仅仅凝固在上面的文字上,也不仅仅停留在某一幅照片或图画里。就像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样,不同的人,走进周庄,也就有了各自眼里和心里的不同的周庄。通过结合你所看的和了解的,谈谈你心中的周庄是个什么样子的?4、周庄有何魅力使作者三次乘船游览周庄,让其流连忘返?带着这个疑问,我们一起探索周庄的魅力。二、初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1、学生朗读全文。2、梳理作者行文的思路,概括全文内容。板书:第一部分(1-3段):叙述周庄水乡的总体印象。(总体印象古雅幽美) 第二部分(4-6段):抒写作者三次游览周庄的情境及感受。3、在文中第1-3自然段中找出作者表述对周庄水乡整体印象的句子。明确:“来到周庄,印象最深的莫过于这里的水,以及一切和水连在一起的景物。”4、读完了课文,了解了文中作者三次游览周庄,发现它们有什么不同之处?(板书如下表)5、看一看,能不能从展示的照片及图画中找出与作者三次游览周庄相似的情境的图片?三、细读课文,口语训练1、老师示范担任“总摄影师”,对周庄最想拍的照片是一个情境做出简单介绍及理由。2、从图片中挑选到你认为最代表性的有关周庄照片或图片,说说你选择的理由。3、假如你是安排在周庄中的拍摄自己心中的最能体会周庄之美的情境,请你描述你所想拍下的周庄情境,并说出你得理由。布置学生分组讨论,互相解说。4、由学生进行解说。四、精读课文,品味语言1、文章一开头安排了“一支弯曲的木橹,在水面上一来一回悠然搅动。”这样特写镜头有什么作用?小组讨论,明确:作用是让读者随着这搅动的木橹,不知不觉地走进碧波荡漾、小河泛舟、小桥流水人家的充满诗意画意的世界,让人浮想联翩,无限向往。2、文中“倒映在水中的石桥、楼屋、树影,还有天上的云彩和飞鸟,都被这不慌不忙的木橹搅碎,碎成斑斓的光点,迷离闪烁,犹如在风中漾动的一匹长长的彩绸,没有人能描绘它朦胧炫目的花纹”这个句子采用哪些修辞手法?说说其作用。明确:这个句子采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了一幅倒映着美景的水面图画,有形有色,有静有动。3、朗读本文第4段中“第二次到周庄是冬天,刚刚下过一夜小雪,积雪还有来得及将古镇覆盖,阳光已经穿破云层抚摸大地。在耀眼的阳光下,古镇上到处可以看到斑斑积雪,在路边,在屋脊,在树梢,在河边的石阶上,一摊摊积雪反射着阳光,一片晶莹斑斓,令人目眩。古老的砖石和清新的白雪参差交织,黑白分明,像是一幅色彩对比强烈的版画。在阳光下,积雪正在融化,到处可以听见滴水和流水的声音,小街的屋檐下在滴水,石拱桥的栏杆和桥洞在淌水,小河的石河沿上,往下流淌的雪仿佛正从石缝中渗出来。细细谛听,水声重重叠叠,如诉如泣,仿佛神秘幽远的江南丝竹,裹着万般柔情,从地下袅袅回旋上升。这样的声音,用人类的乐器永远也无法模仿。”,这段文字中写了周庄的什么情景,分别从什么角度来描写的,有何作用?明确:写周庄冬日白天的雪景,作者通过视觉、听觉、感觉,又着重从滴水、流水的声音方面来形象地表现出作者当时的感觉和感受,表现周庄之水声充满柔情,同时又直白地诉说自己沉醉于古镇周庄的雅韵之中,欣喜赞叹的心境。4、本文第5段记述了作者第三次游周庄的情境,分别采用什么修辞手法进行描写,说说其作用? 明确:这段文字写周庄春夜河上看到的七彩斑斓的礼花,分别运用比喻、拟(n)人的修辞手法,动静结合,色彩交杂,着重从色彩方面来描写周庄水乡的绚(xun)丽多姿。五、积累知识,拓展迁移1、作者为什么写三次游周庄?第三次为什么详写?明确:因为作者多次游周庄,这正表明了周庄景色情韵深深吸引作者,使其流连忘返。有些景点,单凭一、两次游览感受肤浅,需仔细观赏、细细品味,才能多角度地领悟其境界之妙处。第三次游周庄详写是因为第三次游周庄的感受比前两次多而深刻。2、比较此文与巴东三峡写法的异同。明确:异:巴东三峡一文是按时间、空间顺序来记述的,作者记述了乘船游历的全过程;而本文记述的对象、空间虽然相同,但随着时间转换,景色各异,三次游周庄时的所见及感受也各不相同。同:两篇文章都是一篇游记,即写景又有抒情。附板书:1、第一部分(1-3段):叙述周庄水乡的总体印象。(总体印象古雅幽美) 诗情画意如梦如幻第二部分(4-6段):抒写作者三次游览周庄的情境及感受。 2、次数时间描写角度描写景象主要描写景物感受特点一仲春视觉(色彩)古镇雨雾雨雾中的石桥、屋脊、船画在纸上的水墨画恬淡宁静二冬天视觉(色彩)听觉(声音)雪后景象积雪融化、水声袅袅色彩对比强烈的版画万般柔情三旅游节视觉(色彩)听觉(声音)温暖春夜光带倒映、张灯结彩、丝竹声声、七彩火焰神奇的童话多姿多彩附:周庄简介周庄位于江苏苏州城东南38公里,昆山市西南33公里,属昆山市管辖,在上海大观园旁的淀山湖畔。周庄始建于北宋元佑元年(公元1086年)。旧名贞丰里,原是一个偏僻的小村落。宋代迪功郎周君在此设庄,舍宅为寺,百姓感其恩德,故称次庄为“周庄”。由于它“镇为泽国,四面环水,咫尺往来,皆须舟楫”,故历代免遭战乱,900多年仍保留独特的古朴的江南水乡风貌。镇内河汊纵横。南北市河、后港河、油车漾河、中市河四条水道将古镇分割为“井”字形,形成八道长街。镇上建筑,古色古香,粉墙花窗,傍(bng)水而。全镇近千座民居中明清及民国初年建筑占一半以上。“三分水,二分桥、一半是旧城”。拱桥、水巷、石板街、古屋,构成了周庄水乡特有的风貌。小小周庄,就有14座石桥,分别建于元、明、清三代。其中有国内仅存的桥楼(富安桥)及双桥,形成独特的风景。周庄人文荟萃,至今仍有许多文人雅士的旧居保存完好。周庄的主要景点介绍:双桥:位于镇东北。始建于明代万历年间(1573-1619)。银子浜(bng)与南北市河在此交汇。双桥由一座石拱桥和一座石梁桥组成,两桥相依,浑然一体。桥身一方一圆,故又称“钥匙桥”。双桥是周庄的标志性景观。沈厅:位于富安桥南侧南市街上,是最具有代表性的江南民居。沈厅是江南富豪沈万三的后裔沈本仁于1742年年建成的,七进五楼,房屋100多间。整个建筑由水墙门、河埠(b)、墙门楼、正厅、大小堂楼、厅屋几部分组成,是典型的“前厅后堂”的格局。张厅:为明代建筑,清初为张姓所购,故称“张厅”。张厅后院可见到一条小河,叫“箸泾”,与南湖相通,船只可由此经过,故有“船自家中过”的奇观。迷楼:半个世纪前,“南庄”成员诗人柳亚子、叶楚伦等,经常登临贞丰桥边的一幢小楼,吟诗聚会,后编为迷诗集。从此小楼便以“迷楼”名扬天下。全福寺:此处为周庄著名景点之一。“千层翠盖万妆红”,充满画意,素有“水中佛阁”之称。1996年重建,气势恢弘,古风犹存。著名画家吴冠中曾赞叹:“黄山集中国山川之美,周庄集中国水乡之美”。周庄被誉为“中国第一水乡”,名副其实。各界人士对“中国第一水乡”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