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与练】高考地理 第1章 行星地球检测试题(1).doc_第1页
【导与练】高考地理 第1章 行星地球检测试题(1).doc_第2页
【导与练】高考地理 第1章 行星地球检测试题(1).doc_第3页
【导与练】高考地理 第1章 行星地球检测试题(1).doc_第4页
【导与练】高考地理 第1章 行星地球检测试题(1).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3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导与练】2015届高考地理 第1章 行星地球检测试题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考点题号地球与地图1、2、3、4、5、6、7、8、26、28地球的宇宙环境、地球的圈层结构和太阳对地球的影响9、10、11、12、13、14、15、16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17、18、19、20、21、22、23、24、25、27、28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2013蚌埠质检)如图为部分经纬线图,30n纬线与120e经线相交于地,地位于同一经线圈上,且与、与之间纬度差均为15,n为北极。读图,回答12题:1.图中( )a.地与地相距大约2万千米b.地比地正午太阳高度角大c.地与地相比白昼时间较短d.地日落时,地正值日出时刻2.四地中()a.地喀斯特地貌广布b.地周边以温带荒漠为主c.地附近河流有凌汛现象d.地气候具有明显的旱雨两季解析:1.b2.c第1题,根据图中信息可知,地位于45n,地位于60n,它们都处于北回归线与北极圈之间,地纬度较低,因此任何一天地的正午太阳高度都比地大。第2题,由图可知,地位于30n,120e,该地位于长江中下游地区,没有广布的喀斯特地貌。地位于45n,120e,该地周边的植被应以温带落叶阔叶林为主。地位于60n,120e,该地纬度较高,自较低纬度向较高纬度流的河流会出现凌汛现象。地位于30n,60w,该地位于大西洋的西北部,海洋性气候明显,没有明显的旱雨两季。如图中相邻两条经纬线之间的间距相等,虚线为昏线。读图,回答34题:3.甲地位于丙地的()a.东南方向b.西南方向c.西北方向d.东北方向4.若某直升机从乙地飞往丙地,其最近的航线方向是()a.向正西方向b.向正东方向c.先向西南,后向西北d.先向东南,后向东北解析:3.a4.c第3题,由图中经度分布特点可知,甲、丙两地相比,甲地位置偏东,且甲地更靠近南极点,故甲地位于丙地的东南方向。第4题,乙、丙位于同一纬线上,通过这两点的大圆劣弧线向高纬凸,因此从乙地飞往丙地的最近航线方向是先向西南,再向西北。(2013池州一模)下图是我国南方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图中等高距为150m。读图,回答56题:5.该区域地理特征表现较明显的是()a.降水年变化率较小,季节变化大,土壤贫瘠,耕地分布于山间小盆地b.该区域生物资源丰富,局部地区因能源不足乱砍滥伐,出现“红色沙漠化”问题严重c.能源资源以石油、水电为主,主要输往长江三角洲一带d.交通不便是该地区长期贫困的重要原因,正在规划由该地通往缅甸实兑港的管道是我国通往印度洋的重要石油输出线6.图中等高线a和等高线内b的数值可能分别是()a.450、350 b.350、150 c.150、450 d.450、250解析:5.b6.d第5题,通过图中经纬度判断,图示区域位于我国南方低山丘陵,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和红壤地区,降水的年变化率和季节变化率都较大,矿产能源较为缺乏,人口密度较大,生活能源依赖生物柴草,造成该区域植被覆盖率下降,红壤退化。规划修建通往缅甸实兑港的石油通道在我国西南地区。第6题,河流处在山谷处,等高线由低处向高处凸出,等高线a的海拔高于等高线300m的一个等高距,即等高线a的数值为450m。b是两条等高线300m和450m之间的闭合等高线中的一点,依据“高于高值、低于低值”的判读,因此b的海拔可能为250m。(2011年新课标全国卷,68题)读图,回答78题:7.图示区域内最大高差可能为()a.50 mb.55 mc.60 md.65 m8.图中附近河水流速最快的是()a.b.c.d.解析:7.c8.c第7题,根据图中等高线的海拔可以推算,图中右上角(东北部)海拔最高,大于80 m,小于85 m;图中右下角(东南部)海拔最低,大于20 m,小于25 m。据此可知,图示区域内最大高差大于55 m,小于65 m,正确答案为c。第8题,河水流速取决于坡度大小,等高线越密,坡度越大,流速越快;反之,流速越慢。从图中可以看出,附近等高线最密集,坡度最大,河水流速最快。(2013珠海质检)如图为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读图,回答910题:9.下列有关地球圈层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a.圈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减b.圈层即岩石圈c.圈层由塑性物质组成,可能为岩浆的主要发源地d.圈层的物质状态为固态10.太阳活动产生的现象中,与图中大气圈无关的是()a.两极地区的夜空看到极光b.太阳活动影响地面的无线电短波通信c.世界许多地区降水量年际变化与太阳活动的周期有一定的相关性d.产生“磁暴”现象解析:9.c10.d第9题,圈层是对流层以上的大气层,其能量主要来自太阳辐射,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增加;圈层为地壳,它是岩石圈的一部分;圈层为软流层,由塑性物质组成,可能为岩浆的主要发源地;圈层为外核,其物质状态接近液态。第10题,“磁暴”是地球磁场受到太阳活动的影响而产生的,与地球大气圈无关,而a、b、c项均与大气圈有关。(2013年安徽文综,2829题)如图表示我国某地某日观测记录的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日变化。读图,回答1112题:11.该日日期及天气状况可能是()a.3月12日晴朗b.6月5日晴朗c.3月22日多云 d.6月20日多云12.该地可能位于()a.祁连山地b.大兴安岭c.南沙群岛d.帕米尔高原解析:11.d12.a第11题,由图可知,昼长大于12小时,可排除a、c,由于辐射量变化不均匀,且正午太阳辐射出现低谷,可排除天气晴朗,所以只能选择d项。第12题,由图可知,该地昼长约为15小时,日出时间约为北京时间6:00,则可算出正午时刻约为北京时间13:30,所以当地经度约为97.5e,据此确定只有祁连山地符合题意。(2013四川射洪中学检测)读“北半球各纬度某时太阳辐射量分布曲线图”,回答1314题:13.甲地太阳辐射量多的原因主要是()纬度较低距海远,降水少受副热带高压控制时间长,降水少海拔高,大气稀薄,太阳辐射损耗少a.b.c.d.14.此时,乙地可能观察到的现象有()a.太阳风b.耀斑c.黑子d.极光解析:13.b14.d第13题,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有纬度高低、天气状况、海拔高低及光照时长等。题目中甲位于副热带高压带,纬度较低,降水少,光照时间长。距海远近、海拔高低无法确定,可排除、。第14题,乙处位于极地附近,此时无太阳辐射,说明处于极夜,可能观察到的现象只有极光。(2013江南十校联考)日喀则位于拉萨以西的雅鲁藏布江谷地,主要属于高原温带半干旱季风气候,日照充足、农业发达,是“西藏的粮仓”之一。这里的农民被称为“离天最近的耕作者”,主要的粮食作物为青稞等。读下图,回答1516题:15.图中a与b位于同一条等积温线上,主要是因为()a.a处与b处经度相同b.a处与b处海拔相同c.a处位于阴坡,b处位于阳坡d.a处位于冬季风迎风坡,b处位于背风坡16.日喀则地区的青稞比我国东部平原地区的麦类要晚两个月左右成熟,最主要的原因是日喀则地区()a.年积温值较小b.降水少、晴天多c.光照强度大d.年日照时数较长解析:15.c16.a第15题,b处纬度虽然比a高,但b位于雅鲁藏布江谷地的阳坡,而a则位于阴坡,因此两地的积温差不多,位于同一条等积温线上。第16题,日喀则地区的海拔较高,因此年积温值较小,即热量条件比东部平原地区差,故青稞比我国东部平原地区的麦类的成熟期要晚。(2013湖南联考)2013年5月1日,拍摄者在华北平原看到,日落的位置刚好在某直线铁路的两根铁轨间(如图所示)。据此回答1718题:17.该铁路线的走向为()a.东西走向 b.东南西北走向c.南北走向 d.东北西南走向18.一年中出现该景象的另一日期约为()a.2013年8月14日 b.2013年10月18日c.2013年4月5日 d.2013年12月20日解析:17.b18.a第17题,5月华北地区昼长夜短,日落西北,由此推知铁路走向。第18题,出现相同景象要求太阳直射同一纬线,5月1日在6月22日之前52天,则另一日期应是6月22日之后52天,即8月14日。(2013厦门质检)如图示意ab日期内甲、乙两地日出的北京时间分布。读图,回答1920题:19.甲地位于乙地的()a.东南方向b.西南方向c.东北方向d.西北方向20.该时间段内甲地昼长大于乙地的时间约为()a.45天b.60天c.120天d.135天解析:19.c20.a第19题,春分日时,各地均为地方时6时日出。据图分析,春分日甲地北京时间3:30日出,乙地北京时间5时日出,计算可知,甲地经度为157.5e,乙地经度为135e,故甲地位于乙地以东;冬至日时,甲地日出时北京时间6:00,则甲地地方时为8:30,意味着甲地昼短夜长;冬至日时,乙地日出时北京时间0:00,则乙地地方时为1:00,意味着乙地昼长夜短。故甲地位于北半球,乙地位于南半球,则甲地位于乙地以北,故甲地位于乙地东北方向。第20题,当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时甲地昼长大于乙地,图示时间只有从3月21日到b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时间大约为45天。(2014湖北孝感检测)神舟十号飞船于2013年6月11日17时38分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在轨飞行15天,并于6月20日10时04分首次开展中国航天员太空授课活动。飞行乘组由男航天员聂海胜、张晓光和女航天员王亚平组成,聂海胜担任指令长;6月26日8时,神舟十号载人飞船返回舱返回地面。阅读材料,回答2123题:21.“神舟十号”发射当日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和移动方向是()a.南半球,向北移b.南半球,向南移c.北半球,向南移d.北半球,向北移22.太空授课时,远在英国留学生小王想观看电视直播的画面,应该选在当地时间()a.10时04分b.18时04分c. 8时04分d.2时04分23.“神十”返回时,全球和北京处于同一日期的范围()a.大于全球一半b.小于全球一半c.等于全球一半d.大于全球三分之二解析:21.d22.d23.c第21题,“神舟十号”于6月11日发射,此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且向北移动。第22题,当北京时间(东八区区时)为6月20日10时04分时,英国(零时区区时)当地时间为2时04分。第23题,“神十”返回时,北京时间为8时,0时经线与0经线重合,由于0时经线与180经线将全球划分为两个日期,因此此时全球和北京处于同一日期的范围恰好等于全球的一半。(2013江西八校联考)读“48月部分实地不同纬度四地正午太阳高度变化示意图(a月早于b月)”,回答2425题:24.图中、四地自南往北的正确排序是()a. b.c. d.25.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地球自转线速度小于 b.昼夜长短的年变化幅度小于c.正午太阳高度的年变化幅度小于 d.a月某日日影在地面的转动角度小于解析:24.b25.d第24题,根据图中信息分析,a月某日为正午太阳高度值变化的转折点,故该日为6月22日或12月22日。题干中显示为48月,a月早于b月,故a月为6月,b月为7月。6月22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地6月22日正午太阳高度为0,说明地位于南极圈;地和地正午太阳高度在6月22日达到较小值,说明两地均位于北回归线以南,正午太阳高度地在80左右,地在62左右,由此判断,地纬度较高,位于北半球,地纬度较低,靠近赤道;地正午太阳高度在6月22日达到较大值,且正午太阳高度较大,说明该地位于北半球,且在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故四地自南向北的排序为。第25题,地纬度高于地,自转线速度大于地,选项a错误;纬度越高,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越大,四地中地纬度最高,昼夜长短变化幅度最大,选项b错误;正午太阳高度的年变化幅度在回归线以外地区均相等,回归线之间的地区纬度越低变化幅度越小,故正午太阳高度的年变化幅度小于,选项c错误;日影在地面转动角度与昼长呈正相关,a月某日地昼长短于地,日影在地面的转动角度较小,选项d正确。二、综合题(共50分)26.(2012临沂期中)如图为我国东南沿海某地等高线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20分)(1)某同学对该区域考察后发现b地植被长势比a地好,试分析产生此现象的原因。(6分)(2)简要分析图示区域水能开发的优势自然条件。(6分)(3)简析水利枢纽坝址选建在p处的原因。(4分)(4)该地区黄铜矿资源较为丰富,但当地政府始终限制该资源的开采冶炼,简要分析其原因。(4分)解析:第(1)题,从水分、光照、土壤等方面分析。第(2)题,水能资源的大小取决于水量和落差,结合图示区域的气候和地形分析作答。第(3)题,坝址一般选建在峡谷处,且上游要有一定的集水区域,以增加库容量。第(4)题,黄铜矿的开采会破坏地表及上覆植被,该区域位于我国东南沿海,地形为低山丘陵,极易引发水土流失,黄铜矿的开采和冶炼还会造成大气和水体污染。答案:(1)b地位于东南季风的迎风坡,降水多于a地;b地位于阳坡,光照条件好;b地坡度缓于a地,土层厚于a地。(6分)(2)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河流落差较大;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量大,水量丰富;水能蕴藏量大。(6分)(3)位于峡谷,建坝工程量小;上游小盆地利于蓄水,集水区域较广。(4分)(4)保护水源、河流及大气环境不被污染;保护植被和地表结构不被破坏,以减少水土流失。(4分)27.(2013洛阳统考)如图为公转轨道上地球在甲、乙两处的光照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4分)(1)左侧光照图中,地球自转方向为(顺、逆)时针。(2分)(2)地球公转到甲处时,下列四城市中,白昼由长到短的排序为(4分)()摩尔曼斯克港开普敦开罗北京a. b.c. d.(3)在由甲处公转到乙处的过程中,开普敦的昼夜长短变化是。到乙处时,c点的日出时刻是。(4分)(4)地球公转到甲处时,a地昼长约为(4分)()a.6小时b.9小时c.15小时d.18小时解析:第(1)题,甲处靠近地球公转轨道的远日点附近,北极圈内出现极昼现象,则此图为北极俯视图,地球自转方向为逆时针。第(2)题,地球公转到甲处时,为北半球夏半年,全球昼长由北向南(除极昼极夜区外)递减,则白昼由长到短依次为摩尔曼斯克港、北京、开罗、开普敦。第(3)题,在由甲处公转到乙处的过程中,北极地区由出现极昼现象到出现极夜现象,即太阳直射点由北半球移至南半球,开普敦的昼变长,夜变短;到乙处时,c点的日落时间为16时,日出时刻应为8时。第(4)题,图中共分12区,即相邻两经线间隔2小时,地球公转到甲处时,a地昼长夜短,a位于昏线,图中显示地方时约19时,则昼长约14小时,结合选项可知c正确。答案:(1)逆(2分)(2)b(4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