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体育理论《乒乓球》.doc_第1页
大学体育理论《乒乓球》.doc_第2页
大学体育理论《乒乓球》.doc_第3页
大学体育理论《乒乓球》.doc_第4页
大学体育理论《乒乓球》.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乒乓球运动概述前言:1、运动形式:是一项两人或四人对抗、持拍在球台两端,中间有一个球网、轮流击球。遵守一定规则进行比赛的剧烈、紧张、富有兴趣的球类活动。设备比较简单、不受年龄、性别、身体条件限制。2、锻炼价值:生理方面:发展灵敏、反应、协调性;提高上下肢活动能力,动作速度;改善心血管系统机能,增强体质。 心理方面:培养积极主动,沉着冷静,勇敢顽强,机智果断的良好心理素质。3、特点:球小、速度快、旋转强、变化多(和大球比;来回时间;所有技、战术的排列组合三维空间的丰富变化)一、乒乓球运动的起源:1、现代的“三拍”说,乒乓球、羽毛球均派生于网球运动。2、19世纪末(1880年)起源于英格兰。 3、19041912为游戏阶段,直到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后才称之为乒乓运动。二、国际乒联与世乒赛:1、1918各国乒联先后成立 2、1926.1九人座谈会决定成立临时召开了有德国、英国、奥地利、匈牙利乒协代表参加的座谈会,会议决定成立国际乒联。3、国际乒联决定: 1926.12举行第一届欧洲锦标赛(后由于印度的参加,改名为第一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4、第一届世乒赛于英国伦敦举行,有奥地利、匈牙利、英国、瑞典、德国、威尔士、捷克斯洛伐克、丹麦、印度等共9个队64名男女运动员,五项比赛(男团、单、双、女单、混双),第二届增加女双,1934年又增设了女子团体项目,现正式项目有七项,(19261939,19471956每年举行一届,19401946年因爆发了第二次世界大战,致使比赛中断;1957年以后每二年举行一届,1999年第45届因科索沃战争被迫“一分为二” ,2001年第46届“合二为一” ,2003年47届又“一分为二”,奇数年单项,偶数年团体;到目前为止已经举行了48届。)5、世界乒乓球运动的五个重大发展阶段:第一阶段:欧洲全盛时期(19261951年)主要表现:在18届锦标赛的117枚金牌中,欧洲选手获109枚。 三点原因:稳健的削球防守型打法;胶皮拍的使用,使球产生旋转,有利于削球技术;规则制订和修改(原来的球台窄146.4cm、球网高17.3cm、球大而软,不利于攻球技术。第11届后才改成:球台加宽至152.5 cm ,球网降至15.25 cm )。第二阶段:日本称雄世界乒坛(19521959年) 主要表现:在7届锦标赛的49枚金牌中、日本选手获24枚。 三点原因:远台长抽进攻型打法;使用海绵球拍,有利于攻球技术的发挥,同时也球速增大;训练刻苦,基本功扎实。第三阶段:中国队的迅速崛起(19591969 年)主要表现:在3届锦标赛的21枚金牌中,中国选手获11枚。 三点原因:直拍近台快攻打法、百花齐放的多种打法;继承与发展、学习与创新;用辩证法指导训练。第四阶段:欧洲复兴和欧亚对抗(19711979 年)主要表现:匈、瑞、南、捷等欧洲诸强和中、日、朝、韩抗衡。 三点原因:弧圈(旋转)和快攻(速度)结合的欧洲打法;直拍快攻的创新、完善;亚洲国家的进步。第五阶段:“中国打世界、世界打中国”(1981至今) 主要表现:1988年进入奥运时代、欧亚竞争更加激烈;20世纪末,比赛规则的重大修改(2000年10月大球:38mm、2.5g40mm、2.7g,2001年9月每局21分11分,2002年9月发球无遮挡);世界各乒乓强国更重视乒乓球的普及和提高。 三点原因:大胆启用新人;技、战术不断更新;整体水平提高。结 束 语:纵观二十年代至今,从世界乒乓球运动的经历中我们可以看到,每一个发展阶段离不开器材、球拍、规则的改革,离不开技术的创新、新打法的建立,特别是进攻与防守,旋转与速度之间的互相斗争、互相促进、互相结合,使乒乓球得以不断发展。“积极主动,特长突出,技术全面,战术多样”就是今天乒乓球运动发展的方向。三、我国乒乓球运动发展概况:1、旧中国的情况:1916年上海最早乒乓房设在基督教育年会,以后在北京、天津、广州等几个大城市也开展起来。当时上海举行过各种球赛,也参加过第八、九届的远东运动会。1935年中华全国乒协成立,举行过第一届全国乒乓赛;同年乒联主席蒙塔古电邀参加第九届世乒赛,因经费无着落没去。 解放前:基础差、水平低、商品化。广大人民没有条件从事锻炼。2、新中国的发展:得到了国家的关心爱护、扶植、发展、普及。据59年国家体委不完全统计:49-59年5千万人次,各大城市万人、百万人乒乓赛、全国有九千万人不同程度参加,乒乓球运动整体水平迅速提高。3、中国乒乓球队成长的五个时期:(1)起步(19531957年)(2)腾飞(19591965年)(3)重整旗鼓(19711979年)(4)又创辉煌(19811987年)(5)新程(1988年至今)4、中国乒乓球队的成功经验:(1)学习和运用唯物辩证法指导训练工作。(2)贯彻百花齐放、以我为主的方针,有计划、按比例地发展各种不同类型的打法。(3)继承和发展,学习与创新。 国际论普遍认为中国是“世界头号乒乓球国家” ,把乒乓球称为中国的“国球” ,中国为推动世界乒乓球运动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乒乓球基本理论一、场地、球台、球网、球、球拍: 场地:长14m、宽7m、高4m 球台:长274cm、宽152.5cm、高76cm 球网:长183 cm、高15.25cm 球:直径40 mm、重量27g 球拍:直拍、横拍二、常用术语 1、球台:三线:与网垂直的边线宽2cm,与网平等的端线宽2cm,与边线平行的中线宽3mm。 三台:左、右半台、又称1/2台,通常指击球范围。其左右方向是对击球者而言。2/3台,击球范围占球台的三分之二。 全台,击球范围占整个球台。 2、站位与打法:站 位:运动员开始击球前的基本位置。 近 台:站位离球台端线3050cm以内的范围。中近台:站位离球台端线5070cm以内的范围。中远台:站位离球台端线70100cm以内的范围。远 台:站位离球台端线1m以外的范围。 打法与站位:快攻打法近台,弧圈打法中近、中远台,削球打法中远台、远台。 3、击球路线:球在球台上空飞弧线的投影线。五条基本路线:右方斜线、右方直线、左方斜线、左方直线、中路直线。(左右以击球者为标准)击球员 击球路线 左方斜线 右方斜线 左方直线 右方直线 中路直线4、击球时间:指来球在本方台面弹起后,其运行轨迹从着台点,上升再下落至触及地面以前的过程。 上升前期 上升后期 高点期 下降前期 下降后期 5、击球部位:球拍触及球的部位。 6、拍形:拍面角度和拍面方向: 拍面角度:拍面与台面所形成的角度。拍面方向:击球者面向球网站立,拍面所朝的方向。拍面向左时, 击球的右侧;板面向右时,击球的左侧。 球的部位 拍型角度7、击球点:指击球时,球拍与球接触的那一点所属空间的位置。根据不同的打法,击球点也不同,但都有自己相对固定的击球点。 击球时球处于身体的前后位置三要素: 击球时和身体的远近位置击球时球的高低位置 8、短球、长球与追身球:短球:又称近网球、指球网在近网区附近(指距球网40cm以内区域) 长球:又称底线球,指球落在底线区附近(指距端线30cm以内区域) 追身球:将球击到对方的中间位置。三、乒乓球的五要素: (一)制造适度的弧线:乒乓球的击球弧线是球在空中飞行轨迹的连线。球的飞行弧线,对击球命中率和击球质量有密切关系。 弧线运用三例: A、同一高度击球: B、同一距离击球:C、对上旋来球要压低弧线曲度,以免出高球。对下旋来球要制造弧线以免下网。(图四、五)击球点比网高:距离越远越要制造弧线、增长打出距离,以免不过网。击球点比网低:距离越近越要制造弧线,缩短打出距离,以免不过网或出界。(图一、二)近网低球:弧线曲度大,且距离短。近网高球:弧线曲度压低、距离短。 (图三) (二)掌握多变的旋转规律:击球时作用力不通过球心而产生旋转。M(旋转力矩)=F(作用力)L(力臂) 乒乓球的基本旋转轴及旋转种类:1、左右轴(与端线平行)绕此轴向前旋转为上旋,前进力强,碰球拍后向上反弹;向后旋转是下旋,前进力弱,碰球拍后向下反弹。 2、上下轴(与台面垂直)绕此轴向左旋转是左侧旋,飞行弧线稍向右拐,碰球拍后向左反弹;向右旋转是右侧旋,飞行弧线稍向右拐,碰球拍后向右反弹。 3、前后轴(与边线平行)绕此轴顺时针旋转是顺旋,落台后明显的右拐;逆时针旋转是逆旋落台后明显向左拐。 然而,在乒乓球实际运动中大多数的旋转球都是上述三个基本轴的偏斜轴(混合轴)。如图示:右侧下旋(逆旋) 左侧上旋(顺旋)增强乒乓球的旋转:主要取决于作用力的大小(与击球手臂挥摆加速有关)和力臂的长短(击球时使作用力远离球心),另外与球拍接触球的角度、部位、用力方向及球拍性能有密切关系。 对付旋转球的方法:1、调节拍面方向和拍形角度(以上旋对上旋,下旋对下旋)。 2、以力量来改变旋转(以上旋对下旋,用下旋克上旋) 3、对付侧旋球:对左侧旋来球,球拍,拍面向左调整;对右侧旋来球,球拍,拍面向右调整。(三)提高快攻的速度:速度的快慢与时间、距离有密切关系。 V (速度)=s(距离)/t(时间)乒乓球的速度包含两个因素: A、球向前飞行的速度,取决于球受力小。 B、挥拍击球时的加速度大小和加速度距离长短。 提高击球速度的方法:近台击球上升期;作用力通过球心;增加击球力量;提高反应、挥臂和步法移动速度。(四)增大击球的力量:力量的大小取决于质量和加速度。F(力量)=m(质量)a(加速度)乒乓球运动中因为球和球拍的质量是相对固定的,所以击球力量大小主要是手臂挥拍的幅度和加速度大小来决定。增大击球力量的方法:击球点与身体距离要远些,击球时使手腕挥拍的加速度达到最大;身体协调用力;发展力量素质(速度力量)。(五)控制回球的落点:乒乓球的落点是指球的着台点。从击球点到着台点的连线为击球路线。许多击球路线构成击球区域。击球落点的运用:1、扩大对方移动范围(落点离对方站位越远,移动范围也越大)。 2、增大对方让位难度(打追身球)。3、回球落点与对方判断的方向、步法移动方向相反、效果最好。4、攻击对方弱点。五、击球动作结构和基本环节:击球的技术动作是多种多样的,尽管方法,要领各不相同,但在击球动作结构上都有共同规律。击球的四个基本环节贯穿于每一次的击球之中。动作结构:选 位 引 拍 迎球挥拍 球拍触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