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0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化工安全基础知识安技环保处张锋 走过春夏秋冬安全永驻心中 河南神马氯碱发展有限责任公司 安全生产人人有责 我国安全生产方针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 安全第一 效率其次自我防护 预防为主高高兴兴上班 平平安安回家 安全生产事关职工的生命安全和企业财产的安全 事关企业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大事 搞好安全生产工作 是企业生存发展的根本 是体现 以人为本 需要 为此 我必须加强安全教育 努力提高全体职工的安全素质 从而有效的减少各种事故的发生 安全生产基础知识 河南洛阳东都商厦2000年12月25日特大火灾 死亡309人 伤7人 事故原因 非法施工 违章作业 直接原因管理混乱 隐患不除 主要原因无照经营 超员纳客 重要原因结论 监管不力 环环相扣 铸成惨剧 安全生产基础知识 我国安全生产管理的基本方针 安全第一 预防为主 综合治理 方针的要点是 预防 方针的根本思想 必须坚持以人为本 把预防劳动过程中的伤亡放在工作的首位 保证劳动者的生命和健康利益 培训大纲 第一章总论第二章化工生产防火防爆第三章危险化学品概念第四章安全色 安全线和安全标志第五章氯碱公司各工段危险分析第六章交通安全第七章用电安全知识第八章化工设备维修安全技术 第一章总论 第一节化工安全生产任务一 化工安全生产任务就是 要求消除生产过程中的不安全因素 创造良好的安全舒适的劳动环境和工作秩序 就是要变危险为安全 变有害为无害 变笨重劳动为轻便劳动 防止事故和职业病的发生 确保职工的安全与健康 一句话就是向伤亡事故和职业病作斗争 二 安全生产管理基本任务是 在国家安全生产方针的指导下 发现 分析和研究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各种不安全因素 从技术上 组织上和管理上采取有力措施 解决和消除各种不安全因素 防止各类事故和职业病的发生 保障职工的人身安全和健康 以及企业财产的安全 从而推动企业生产的顺利发展 为提高企业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服务 三 为实现这个任务 我们必须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认真贯彻国家安全生产法律法规 落实 安全第一 预防为主 安全生产方针 按国家的法律法规制定符合本企业安全生产各种规章制度 并认真执行确立安全生产职责 按 安全生产 人人有责 的原则 安全责任到人 不发生 三违 做到 四不伤害 采取各种安全技术措施 进行综合治理 使生产设备 设施达到本质安全要求 使职工有一个安全可靠的作业环境和条件 杜绝或减少人身伤亡事故的发生 采取各种劳动卫生保护措施 做好文明生产 改善劳动条件和环境 定期检测 防止和消除职业病和职业危害 做好女职工和未成年工的特殊保护 保障劳动者的身心健康 加强各种培训 学习法律法规 学习安全和业务知识 自觉贯彻执行各项安全 卫生法规 遵章守纪 努力提高职工安全素质 提升企业安全文化 加强各种事故的安全管理 严格按照 四不放过 原则处理 坚持落实安全生产目标管理 推广和应用现代化安全管理技术与方法 应用电脑 监控等 深化安全管理 第二节安全与安全管理的历史生产劳动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社发展的基础 安全问题是随着生产的出现而产生 随着生产和技术的发展而发展 安全管理是生产发展到一定水平 才逐渐形成的一项专业管理 人类在进化过程中 为了生存 逐渐的使用一些十分简单工具 安全问题并不突出 随着生产的发展 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 生产工具逐渐被机械代替 事故不断出现 事故造成损失和人员伤亡越来越大 越来越严重 特别是18世纪中叶 英国发明了蒸汽机而引起的工业革命以后 手工生产逐渐被大规模的机器所代替 安全生产事故和人员伤亡事故也随着增加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 工业发展速度加快 重特大工业事故不断发生 已成为世界上最严重问题之一 特别是石油化工和核能的和平利用兴起以后 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给企业直至社会 带来的危害更大 第三节安全管理的性质一 安全管理的性质1 长期性安全生产问题产生于生产活动过 存在于生产活动的始终 2 科学性安全生产有它自身规律性 它不会依人们的主观意志为转移 在生产实践中千万不能并经验冒险蛮干 必须达到百分之百的把握 才能确保百分之百的安全 3 系统性安全管理有自己的特点 特征 又渗透溶合于各项管理之中 这充分反映出安全管理的全面性 全员性和全过程性三个特点 要求全企业每个部门 全面性 全体员工 全员性 共同的努力 涉及到生产活动全部过程中 全过程 去 第四节安全生产方针安全生产方针 是我国对安全生产工作所提出的一个总的要求和指导原则 它为安全生产指明了方向 要搞好安全生产 就必须有正确的安全生产方针 我国的安全生产方针是 安全第一 预防为主 这一口号是1983年国务院在 1983 85号 批转劳动人事部 国家经委 全国总工会关于加强安全生产和劳动安全监察工作的报告的通知 中指出 在 安全第一 预防为主 的思想指导下搞好安全生产 是经济管理 生产管理部门和企业领导的本职工作 也是不可推卸的责任 这是我国第一次这样明确提出 1985年1月3日由全国安全生产委员会正式确定的 并被写入党的十三届五中全会决议中 安全第一 是安全生产方针的基础 安全第一 就是强调安全生产是任何部门和企业的头等大事 我们干一切工作都必须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 始终把安全放在首位 当生产与安全发生矛盾时 生产要服从安全 确立以人为本 安全第一的思想 自觉贯彻安全生产方针 预防为主 是安全生产方针的核心 是实施安全生产的根本途径 把工作的重点放在预防上 第五节化工安全生产的重要性化工安全生产是确保企业提高经济效益和促进生产稳定 快速发展的唯一保证 化工安全生产有以下五方面重要性 化工生产存在着潜在的不安全因素多 稍有不慎 会发生各种事故化工生产不安全因素 大致有以下几方面 在化工生产过程中 要大量使用各种易燃 易爆 易腐蚀 有毒 有害等危险化学原料 在化工生产中使用高温 高压设备 电气设备多 在化工生产中 生产工艺非常复杂 条件非常苛刻 在操作过程中要求十分严格 在化工生产中 产生三废多 环境污染严重 影响人类的生存的条件 二 安全生产是企业生产发展的基本保证 是提高经济效益重要条件 没有一个可靠的安全生产基础 要想企业发展和提高经济效益是不可能的 生产必须安全 安全促进生产 讲效益 必须讲安全 这是必须遵循的客观规律 三 实现安全生产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 安全第一的理念 是保障职工个人和职工家庭幸福的需要生产劳动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必须和基础 保护劳动者自身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和健康 是人类最基本的需要之一 也是人类最基本的合法权益 以人为本 安全第一 关爰生命 遵章守规 珍爱生命 善待生命 珍惜健康 安全是人类本能的需要 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亚伯拉罕 马斯洛创立的 需要层次论 揭示了人类的需求愿望 他把人的一切行为归结为对各种需求的追逐与满足 这个需要层次共分为七个层次 即生理需要 安全需要 友爱和归属需要 尊重需要 求知需要 求美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 当人们对基本的生理需要得到相对满足后 接着便产生安全的需要 它包括安全感 稳定性和秩序性等几项内涵 安全生产是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安全需要的具体反映 实现安全生产是劳动者的安全需要 每个职工都希望能在安全 卫生 舒适的条件下顺利的进行生产劳动 实现安全生产也是职工家庭幸福的需要 安全生产与每个职工和每个家庭有关 安全生产 人人有责 家家有关 做到 不三违 和 四不伤害 关注自己 关注他人的生命安全 实现安全生产 文明生产 四 安全生产是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 是安定 团结的需要无数事实说明 发生事故所产生的严重后果 不仅影响经济的发展 而且对社会产生不良后果 造成社会不安定 不团结 影响国家政策的贯彻 实施 计划生育 招工难 留人难等 如处理不当 就会激化矛盾 影响社会安定 团结 五 安全生产是我们党和国家一贯的方针政策我们国家是社会主义国家 党和国家对搞好安全生产 保护劳动者的安全和健康极为重视 保护劳动者在生产劳动中的安全 健康 关系到劳动者切身利益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 把安全问题看成政治问题 加快了安全立法工作 均可以说明我们党和国家对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视 对广大劳动者的关心 爱护 也说明了搞好企业安全生产的重要性 第六节安全生产管理体制 企业负责 行业管理 国家监察 群众监督 劳动者遵规守纪 是安全生产 五结合 安全管理体制企业负责 就是企业在其生产经营活动中 必须对本企业安全生产负全面责任 企业法定代表人是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人 行业管理 就是要发挥行业协会作用 根据本行业情况 特点 有针对性的加强安全管理 监督本行业各企业执行国家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安全生产情况 国家监察 就是各级安全管理部门对企业进行监督检查 指出安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督促整改 追究 惩处违章 违法行为 确保国家安全法规的贯彻实施 实现安全生产 群众监督 就是要充分发挥工会 职代会 社会媒体 报刊 电视等 人大 政协等组织 对企业的劳动安全工作进行监督 劳动者遵规守纪 就是要求每个劳动者不发生 三违 违章指挥 违章操作 违反劳动纪律 现象 做到 四不伤害 不伤害他人 不伤害自己 不被他人伤害 保护他人不受伤害 第二章化工生产防火防爆 火灾爆炸事故是化工生产中最为常见和后果特别严重的事故之一 与火灾爆炸作斗争是化工安全生产重要任务之一 为此 我们有必须掌握防火防爆知识 可有效的防止或减少火灾 爆炸事故的发生 第一节发生事故的特征和原因一 火灾和爆炸事故的发生主要特点 1 严重性火灾和爆炸引起损失和伤亡 往往都比较严重 2 复杂性发生火灾和爆炸事故的原因往往比较复杂 如物体形态 数量 浓度 温度 比重 沸点 着火能量 明火 电火花 化学反应热 物质的分解 自燃 热辐射 高温表面 撞击 摩擦 静电火花等等因素非常复杂 3 突发性火灾 爆炸事故的发生往往是人们意想不到的 特别是爆炸事故 我们很难知道在何时 何地会发生 他往往在我们放松警惕 麻痹大意的时侯发生 在我们工作疏漏的时发生 二 火灾 爆炸事故发生的一般原因火灾 爆炸事故发生的原因非常复杂 经大量的事故调查和分析 原因基本有以下五个方面 1 人为因素 由于操作人员缺乏业务知识 事故发生前思想麻痹 漫不经心 存在侥幸心理 不负责任 违章作业 事故发生时惊慌失措 不冷静处理 导致事故扩大 或有些人思想麻痹 违规设计 违规安装 存在侥幸心理 不负责任 埋下隐患 2 设备因素 由于设备陈旧 老化 设计 安装不规范 质量差以及安全附件缺损 失效等原因 3 物料因素 由于使用的危险化学物品性质 特性 危害性不一样 反应条件 结果和危险程度也不一样 4 环境因素 同样的生产工艺和条件 由于生产环境不同则结果有可能就会不一样 如厂房的通风 照明 噪声 等等环境条件的不同 都有可能产生不同的后果 5 管理因素 由于管理不善 有章不循或无章可循 违章作业等也是很重要的原因 以上五个因素 也可归纳成人 设备 环境三个因素 管理因素可认为是人为因素 物料因素可认为是设备因素 企业员工违章操作行为的主要表现 1 主观心理因素1 自我表现好胜心态 个别员工认为自己技术比较高 喜欢在别人面前 露一手 表现一下自己的能力 爱虚荣 这样的人往往会发生违章操作 2 麻痹侥幸心理 有这种毛病的人往往不接受 不怕一万 就怕万一的经验教训 是重复事故的思想根源所在 在这种心理状态下 个别员工认为偶尔违章不会产生什么后果 或着认为别人也这样做而没有出事 因此 无视有关的操作规程 麻痹大意 无视警告 不按操作规程办事 3 马虎敷衍 固执 有的员工工作不经心 我行我素 将岗位安全责任制 岗位操作规程扔在脑后 把领导的忠告和同事的提醒当作 耳旁风 一意孤行 4 懒惰蛮干 贪图方便 有的员工工作时不愿多出力 耍小聪明 总想走捷径 操作时投机取巧 图一时方便 结果造成违章操作 5 玩世不恭 逆反心理 由于社会 家庭等方面的压力 以及管理方法 教育方法欠妥或操作环境不良 使少数员工产生逆反心理领导在时我注意 领导不在时我随意甚至产生对抗行为 2 客观因素影响1 安全意识差 有不少员工认为安全工作是安全员的事 与自己无关 漠视安全 这种人安全意识淡薄 自我保护意识差 而且不愿参与各种安全活动 2 安全责任心不强 工作不负责任 有些员工接受过安全教育和培训 对自己的工作对象 设备 性能 状况及操作规程都比较熟悉 但在实际工作中 却缺乏对企业财产 对他人生命负责的态度 往往明知故犯 违章操作 3 缺乏安全教育意识 多年来 企业一直把抓好员工的安全教育作为基础工作来抓 人厂 三级 安全教育 特种作业人员培训 HSE培训等 总的来说活动开展了 但实际收效并不理想 4 安全监督不够 对一些习惯性违章现象熟视无睹 有一些管理人员遇事总觉得与违章者比较熟 不好意思管 对一些严重违章现象存在漏查或查处力度不够的情况 特别是在生产任务重 时间紧的情况下 一味强调按时完成任务 从而使部分员工滋生了忽视安全的习惯和心态 事故特征 1 事故的因果性 即某一现象作为另一现象发生的依据的两种现象之关联性 2 事故的偶然性 必然性和规律性从本质上讲 伤亡事故属于在一定条件下可能发生 也可能不发生的随机事件 3 事故的潜在性 再现性和预测性人在生产活动中所经过的时间和空间中不安全的隐患是潜在的 条件成熟时在特有的时间场所就会显现为事故 因此 既要抓本质安全 把事故隐患消灭在设计图纸上 又要抓安全教育 使人认识到在生产过程中潜在的事故隐患 及时加以排除 以保证安全生产 事故是可以预测的 第二节燃烧学说和理论人类用火己有几十万年 但对燃烧的原理至今没有明确结论 目前 燃烧的理论较多 如 燃素学说 燃烧氧化学说 燃烧分子碰撞理论 活化能理论 过氧化物理论 着火热理论 链锁反应理论 等等 但是 对燃烧的实质性理论至今还没有能圆满的解释 一 活化能理论 物质分子间发生化学反应 首先是促使分子的相互碰撞 以破坏分子内存在的旧的关系 而形成新的关系 这一条件就是使普通分子变为活化分子所必需的最低能量即活化能 它可以使分子活化并参加反应 如氢气和氧气反应时活化能为25 1千焦 摩尔 在27度时只有十万分之一的碰撞机率 只有高出平均能量的一定数值的分子 才能进入反应 使化学反应得以进行 它随温度的变化而机率发生变化 当用明火去接近氢和氧的分子时 会促使更多的分子活化 使更多的氢和氧起反应 反应所产生的热量又继续活化其它分子 互为影响就发展为燃烧或爆炸 二 过氧化物理论 气体分子在各种能量 热能 辐射能 电能 光能 化学反应能等 作用下被活化而燃烧 在燃烧过程中 氧分子首先在热能作用下被活化 被活化的氧分子形成过氧化键 0 0 这种基键加在被氧化的分子上而成为过氧化物 过氧化物是强氧化剂 不仅能形成过氧化物的物质 而且也能氧化其它较难氧化的物质 所以 过氧化物是可燃物质被氧化的最初产物 是不稳定的化合物 能在受热 撞击 摩擦等情况下分解 甚至引起燃烧或爆炸 三 着火热理论 着火热理论的主要观点 认为受热 自热的发生是由于在感应期内化学反应的结果 使热量不断积累而造成反应速率的自动加速 这一理论可以解释大多数碳氢化合物与空气的作用都适合这一结论 以上这些燃烧理论能解释很多燃烧现象 但仍有一些燃烧现象很难用以上理论来解释 如 我们都讲 氧是助燃物 但是 在很多情况下 有很多物质的燃烧 并没有助燃物氧气的存在 如 高温下的镁条可以在二氧化碳中燃烧 铜丝 铁丝可以在氯气中燃烧 铝和镁可以在氮气中燃烧 磷 乙醚的蒸气在低温下氧化会出现冷焰 即虽然其温度未达到正常着火温度 而己出现火焰 这说明其反应的速率已相当大了 另外还发现在反应物中加入少量的其他物质 可大大加速或降低反应速率 这些现象的出现 使人们想到可能有其他的活化源 这种活化源是由反应的过程中产生的 显然 这时的反应不仅取决于初始的和最终的产物 而且还取决于中间产物 这个中间产物在反应之前和反应之后都是不存在的 这种反应就是链锁反应 也称为链式反应理论 这个理论的建立是本世纪初俄罗斯科学家谢苗诺夫创建的 这一理论能比较圆满地解释燃烧理论 被世界各国所公认 四 燃烧链式反应理论 认为物质的燃烧经历以下几个过程 即助燃物质和可燃物质先吸收能量 而后离解成为游离基 即极为活泼的原子 游离基与其它分子相互作用 形成一系列连锁反应 这一系列反应是放热反应 将燃烧热量释放出来 链式反应 可以分为不分枝链锁反应和分枝链锁反应二种 不分枝链锁反应的一个重要例子是氯和氢的燃烧反应生成氯化氢 在室温下 氯气和氢气的混合物贮存在黑暗处 不会发生反应 一旦曝露在紫外光下或加热至200度时 立即就会发生剧烈的反应 反应的第一步是链的引发 这是氯分子见光分解生成氯原子 氯原子游离基 的可逆反应 CI2 Hr 光量子 CI CI 链的引发分解生成的氯原子 游离基 极其活泼 立即与氢分子起反应 CI H2 HCI H 这个反应生成了另一种高度活泼的物质 氢原子 游离基 氢原子又袭击一个氯分子 H CI2 HCI CI 这个反应又生成了一个极其活泼的氯原子 游离基 这个极其活泼的氯原子 游离基 又去与氢分子反应 CI H2 HCI H 这个反应中生成的高度活泼的氢原子 游离基 又要去袭击一个氯分子 依此类推 反应迅速进行下去 这个反应是由氯原子 游离基 氢原子 游离基 与分子交替按链锁反应过程进行的结果 称为链的传递 链的增长 在链的传递 链的增长 中同时发生燃烧 在燃烧过程中 如果由于反应物原子 游离基 与器壁碰撞或惰性介质存在或温度降低等因素时 反应物原子 游离基 会发生H H H2和CI CI CI2的反应 其结果就发生了链的中断或称游离基消失 即燃烧终止 从以上分析看出 当增长 中断时 也就是当链的增长速度 链的中断速度时 燃烧才会发生和持续 当中断 增长时 也就是当链的中断速度 链的增长速度时 燃烧就不会发生或者是正在燃烧的会停止燃烧 通过氯与氢的燃烧反应分析 我们可以这样认为 在某种能源 如光 紫外线 氧化 还原 催化和射线等 的作用下 使物质生成游离基 由于游离基比普通分子平均动能具有更多的活化能 所以它的活动能力非常强 容易与其它物质分子进行反应而生成新的物质和新物质游离基 或者自行结合成为稳定的分子 因此 利用某种能源 设法使反应物产生少量的活化中心 游离基 这些最初的游离基即可引起连锁反应 即链的增长 链的中断时 燃烧就得以发生和持续 直到反应物全部反应完毕止 在连锁反应中 如果活化中心 游离基消失 则就会使连锁反应中断 这就是链的中断 链的增长时 燃烧反应就会减弱直至燃烧反应中断而停止 燃烧连锁反应可分为三个阶段即 链的引发 给于能量 产生游离基使链式反应开始 链的传递 游离基作用于其它参与反应的化合物而产生新的游离基 链的终止 游离基消毁 连锁反应终止 造成游离基消失 消毁 的原因很多 如 游离基相互碰撞而生成分子 游离基与掺入混合物中的杂质发生付反应 也就是杂质吸附了游离基 游离基与活性的同类分子或惰性分子互相碰撞 从而将能量分散 游离基撞击器壁而被吸附等 根据以上理论 我们在设计阻火器 火星熄灭器 时 可以用金属铁板来制作 利用散热来降低温度 达到灭火 熄火 之目的 也可以用陶瓷或耐火砖等来制作 我们只要限制管径 阻止气流方向 使燃烧气体能碰撞器壁 使燃烧中的火星的游离基因与器壁碰撞而使链的中断速度 链的增长速度 火焰或火星即会熄灭 从而起到阻火 熄火的作用 从上所述 燃烧是一种复杂的物理化学反应 放出光和热是物理现象 游离基的产生是连锁化学反应中的中间产物 按照链式反应理论 燃烧不是两个气态分子之间直接起作用 而是它们的分裂物 游离基这个中间产物进行的链式反应过程 第三节物质的燃烧一 燃烧燃烧俗称着火 凡物质发生强烈的氧化反应 同时发出光和热的现象称为燃烧 它具有发光 放热 生成新物质三个特征 H2 CI2光 2CI Q2C0 02燃烧 C02 QC 02燃烧 C02 Q以上反应均是燃烧氧化反应 在反应过程中发光 放热并生成新物质 我们在高中化学课中曾学习过关于电子得失和化学价变化理论 燃烧反应也可以用电子得失和化学价变化来定义 凡是可使被氧化物质失去电子的反应 并且有发光 放热的现象 称为燃烧反应 H 1 CI 1光 HCI Q 在反应中氢失去一个电子被氧化 而氯得到一个电子被还还 并且发出光和热现象 这就是燃烧反应 燃烧反应 三个特征一个都不能缺少 如果缺少其中一个条件均不能被称为燃烧反应 如 电灯照明时发出光和热 但没有产生新的物质 这是一种物理现象 不能称为燃烧 又如 电炉通电后 电热丝会发红 发热 但没有新的物质生成 停电后仍然是电热丝 这还是一种物理现象 不能称为燃烧 再又如 H2SO4 Zn ZnSO4 H2 Q这个反应中 硫酸与锌反应能放出热 并生成了新的物质硫酸锌 但是没有发光现象 所以也不能称为燃烧 二 燃烧的必须条件和其它影响燃烧的条件CO O2温度 能量 CO2 Q在上式反应中CO与O2的燃烧反应中 CO是可燃物 O2气是助燃物 温度 即能量 是着火源 这里的可燃物 助燃物 着火源三个条件就是燃烧反应中必须同时具备的三个条件 三者缺一不可 这就是我们常讲的燃烧 三要素 如果在燃烧过程中 我们用人为的方法和手段去消除其中一个条件则燃烧反应就会终止 这就是灭火的基本原理 1 可燃物 凡能与空气和氧化剂起剧烈反应的物质称为可燃物 按形态 可燃物可分为固体可燃物 液体可燃物和气体可燃物三种 物质的可燃性随着条件的变化而变化 如 木粉比木材刨花容易燃烧 木刨花比大块木段容易燃烧 木粉甚至能发生爆炸 又如 铝 镁 钠等是不燃的物质 但是 铝 镁 纳等物质成为粉末后不但能发生自燃 而且还可能会发生爆炸 又如 烧红的铁丝在空气中不会燃烧 如果将烧红的铁丝放入纯氧或氯气中 铁丝会非常容易被燃烧 再如 甘油在常温下不容易燃烧 但遇高锰酸钾时则会剧烈的燃烧 2 助燃物 凡能帮助和维持燃烧的物质 均称为助燃物 常见的助燃物有空气和氧气 还有氯气 氯酸钾 高锰酸钾等氧化性物质也是助燃物 空气助燃的助燃性能会随着空气中的氧含量变化而变化 我们知道空气中的氧含量大约在21 左右 当空气中的氧含量逐渐降低时 燃烧反应会逐渐减弱 当空气中氧含量降至14 左右时燃烧反应较为困难 当空气中氧含量降至14 以下时 燃烧反应就很难维持而会中断 当空气中氧含量降至17 以下时 燃烧即完全停止 当空气中的氧含量增高时 燃烧反应会逐渐激烈 能使一些平时在空气中较难引燃的可燃物会变成很容易燃烧 如在纯氧的条件下 可燃物的燃烧会变得非常猛烈 甚至能使一些平时不会燃烧的铁 铝 镁等金属也会被激烈的燃烧 3 着火源 凡能引起可燃物质燃烧的能源 统称为着火源 着火源主要有以下五种 明火 明火炉灶 柴火 煤气炉 灯 火 喷灯火 酒精炉火 香烟火 打火机火等开放性火焰 火花和电弧 火花包括电 气焊接和切割的火花 砂轮切割的火花 磨擦 撞击产生的火花 烟囱中飞出的火花 机动车辆排出火花 电气开 关 短路时产生的火花和电弧火花等等 危险温度 一般指80 以上的温度 如电热炉 烙铁 熔融金属 热沥青 砂浴 油浴 蒸汽管裸露表面 白炽灯等等 化学反应热 化合 特别是氧化 分解 硝化和聚合等放热化学反应热量 生化作用产生的热量等等 其它热量 辐射热 传导热 绝热压缩热等等 可燃物能否发生着火燃烧 又与着火源温度高低 热量大小 和可燃物的最低点火能量有关 综上所述 我们知道要发生着火燃烧 必须同时具备可燃物 助燃物 着火源三个基本条件 缺少任何一个条件 就不可能发生燃烧 但是 三个条件都具备 也不一定就会燃烧 还必须满足其它燃烧条件 如温度 压力 浓度 组份 表面积大小 点火能量等方面都必须达到一定的极限范围 才能发生着火燃烧反应 如果在某个区域范围内 已同时具备了可燃物 助燃物 着火源三个条件 由于可燃物的温度过低或可燃物的浓度不足或助燃物中氧化物浓度低或着火源能量不足等等条件时 燃烧反应就不能进行 如 当空气中氧含量低于l4 时 燃烧反应就会终止 当氢气浓度低于4 时 燃烧反应就很难继续进行 当某种物质遇着火源时 由于着火源能量不足 燃烧反应也不能发生 当某种可燃物 由于形状不同 其表面积也不同 结果 燃烧所需的能量也不相同 表面积越大燃烧需的热量越大 如木块燃烧所需热量 刨花燃烧所需热量 木粉燃烧所需热量 在通常的温度下 小小的火花 静电火花 可以使乙醚燃烧 但不能使坚实的大木块燃烧 一根火柴能点燃细木条或木刨花 但很难点燃坚实的大木块 这是因为引起乙醚和木刨花燃烧所需要的热量比坚实的大木块燃烧所需的热量小得多 小小的火花或一根点燃火柴的热量很难把大木块加热到燃烧温度 一切可燃物质在空气中燃烧 实际上是在气相中进行的 可燃气体和易挥发可燃液体在常温下已处于燃烧准备状态 只要较小的能量就能引起燃烧反应 而难挥发的液体雾化时需要较多热量才能分解出可燃气体 固体物质一般要经过熔化 蒸发 挥发 或分解过程 需要大量的能量才能引燃 从而看出 不同的可燃物 析出气态物质的难易程度是不同的 因而引燃所需的能量也是不相同的 越易挥发的物质 引燃所需的能量越少 越容易引起燃烧 三 燃烧的历程 过程 可燃物在自然界里以固体 液体 气体三种状态存在 这三种状态物质的燃烧历程 过程 是不相同的 固体物质发生燃烧反应 需要先经过溶解 分解 蒸发 升华 后生成气体 然后这些气体与氧化剂起作用发生燃烧 液体物质发生燃烧 需要经过蒸发成气体后与氧化剂作用发生燃烧 气体物质则不存在熔解 蒸发 分解等气化过程 即可直接燃烧 所以讲 气体可燃物发生火灾爆炸危险性大于液体 液体可燃物发生火 四 燃烧的类型 燃烧有几种型式 燃烧类型可分为闪燃 着火 自燃 爆炸四种 每一种类型的燃烧都有其各自的特点 我们讲防火防爆技术知识就必须具体地分析每一类型的燃烧发生的特殊原理 才能有针对性的采取行之有效的防火防爆和灭火措施 1 闪燃 可燃液体的蒸气 随着温度的升高 蒸发的蒸气越多 与空气混合 当温度还不高时 液面上只有少量的可燃蒸气与空气混合 遇着火源 明火 而发生一闪即灭的燃烧 即瞬间的燃烧 大约在5秒以内 称为闪燃 可燃液体能发生闪燃的最低温度 称为该液体的闪点 可燃液体的闪点越低越容易着火 发生火灾 爆炸危险性就越大 有些固体 能升华 也会有闪燃现象 如 石蜡 樟脑 萘等 某些可燃液体闪点如下 从消防角度来讲 闪点 在防火工作的应用是十分重要的 它是评价液体火灾危险性性大小的重要依据 闪燃 是发生火警的先兆 闪点越低的液体 发生火灾危险性就越大 低闪点液体 闪点 18 的液体 中闪点液体 闪点 18 闪点 23 的液体 高闪点液体 闪点23 闪点 61 的液体根据可燃液体的闪点 我们将液体火灾危险性分为甲 乙 丙三类 甲类 闪点在28 以下的液体 乙类 闪点在28 60 以内的液体 丙类 闪点在60 以上的液体 闪点高低与饱和蒸气压及温度有关 饱和蒸气压越大 闪点越低 温度越高则饱和蒸气压越大 闪点就越低 所以讲 同一可燃液体的温度越高 则闪点就越低 当温度高于该可燃液体闪点时 如果遇点火源时 就随时有被点燃的危险 2 着火 可燃物质 在有足够助燃物情况下 与火源接触而能引起持续燃烧的现象 即火源移开后仍能继续燃烧 称为着火 使可燃物质发生持续燃烧的最低温度称为燃点或称为着火点 燃点越低的物质 越容易着火 闪点与燃点的区别如下 燃液体在燃点时燃烧的不仅是蒸气 而且是液体 即液体己达到燃烧的温度 可不断的提供 维持稳定燃烧蒸气 在发生闪燃时 移去火源闪燃即熄灭 而在燃点时移去火源即能继续燃烧 在防火防爆工作中 严格控制可燃物质的温度在闪点 燃点以下是我们预防发生爆炸 火灾的有效措施 用冷却法灭火 其道理就是将可燃物质的温度降低到燃点以下 使燃烧反应终止而熄灭 3 自燃自燃因能量 热量 来源不同可分为受热自燃和本身自燃 自热燃烧 二种 受热自燃 可热物质受外界加热 温度上升至自燃点而能自行着火燃烧的现象 称为受热自燃 本身自燃 可燃物质在没有外来热源作用下 由于本身的化学反应 物理或生物的作用而产生热量 使物质逐渐升高至自燃点而发生自行燃烧的现象 自燃点 可燃物质在无明火作用下而自行着火的最低温度 称为自燃点 自燃点越低的物质 发生火灾的危险性就越大 在化工生产中 可燃物质靠近蒸汽管 油浴管等高温烘烤过度 一旦可燃物质温度达到自燃点以上时 在有足够氧气条件下 没有明火作用就会发生燃烧 可燃物质在密闭容器中加热过程中温度高于自燃点以上时 一旦泄漏出或空气漏入 没有明火作用也会发生燃烧 案例 1991年9月28日 氯霉素分拆物在烘干过程中 由于操作工 周孔军 许阳明 责任心不强 疏忽大意 下班前未关闭蒸汽阀 就下班回家 回东山 等二个小时后才想起蒸汽阀未关闭 立即返厂 关闭蒸汽阀 不知当事人是为了检查分拆物是否完好 还是想降低温度 就擅自打开烘箱门 不想 分拆物慢慢燃烧起来 而成为大火 结果损失惨重 几十万 为什么打开烘箱门就会燃烧呢 这是因为当时烘箱内的温度己超过分拆物的自燃点温度 烘箱门未打开前 烘箱内的分拆物由于氧气的不足而无法燃烧 当烘箱门打开后 大量空气进入 氧气充足分拆物立即发发燃烧 油浴在化工生产中使用较多 根据工艺要求加热温度较高 如使用蒸汽加热到200度以上 蒸汽压力必须很高 对设备的耐压要求更高 投资更大 而油浴是将导热油经加热 在常压下就可达到较高的温度 对设备的耐压要求低 投资少 导热油在油炉内 由于导热油在隔绝空气情况下加热到高温 不会发生燃烧 但一旦高温导热油泄漏 就有可能发生自燃而燃烧 导热油质量差 低沸 低燃点成份较多 在化工生产中因导热油泄漏发生火灾事故较多 应重视 案例 在煤堆场 煤矿区 煤发生自燃现象较多 草干 稻干 木屑 刨花以及植物油 动物油 纤维 油棉纱 油布等 在长时间存放过程中会不明不白的引起着火燃烧 这是由于这些可燃物被雨淋湿或受潮 在生物 细菌 化学 氧化或聚合作用 物理的作用产生热量 这些热量积聚不散 温度会逐步升高 当达到某种物质自燃点时即会发生着火燃烧 案例 黄磷的自燃点只有34 60 左右 我们应将其存放在水中 在夏天高温季节里 如果水份蒸发 黄磷暴露在空气中就会发生着火燃烧 这也是因黄磷暴露在空气中发生自燃的现象 4 爆作 物质由一种状态迅速地转变成另一种状态 并在瞬间以机械功的形式放出大量能量的现象 爆炸可分为物理性爆炸 化学性爆炸和核爆炸三类 化学性爆炸按爆炸时所发生的化学变化又可分为简单分解爆炸 如乙炔铜 三氯化氮等不稳定结构的化合物 复杂分解爆炸 如各种炸药 和爆炸性混合物爆炸三种 化工企业发生爆炸 绝大部分是混合物爆炸 1 爆炸性混合物 可燃气体 蒸气 薄雾 粉尘或纤维状物质与空气混合后达到一定浓度 遇着火源能发生爆炸 这样的混合物称为爆炸性混合物 可燃性气体 易燃液体蒸气或粉尘等与空气组成的混合物并不是在任何浓度下都会发生爆炸和燃烧 而必须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 遇着火源 才会发生爆炸 2 爆炸极限 可燃气体 蒸气或粉尘 含纤维状物质 与空气混合后 达到一定的浓度 遇着火源即能发生爆炸 这种能够发生爆炸的浓度范围 称为爆炸极限 能够发生爆炸最低浓度称为该气体 蒸气或粉尘的爆炸下限 同样 能够发生爆炸的最高浓度 称为爆炸上限 只有当某种物质的混合物浓度在爆炸极限范围内才会发生爆炸 混合物浓度低于爆炸下限时 因含有过量空气 由于空气的冷却作用阻止了火焰的传播 所以不燃也不爆 同样 当混合物浓度高于爆炸上限时 由于空气量不足 火焰也不能传播 所以只会燃烧而不爆 爆炸极限这个概念 非常重要 从消防角度讲 它是衡量可燃气体 易燃液体 可燃粉尘及少量能挥发 升华 的固体等在作业现场是否具备爆炸危险的重要依据指标 也就是说 爆炸下限越低 爆炸极限范围越宽的物质危险性越大 越要重点预防 3 影响爆炸极限的因素 影响气体混合物爆炸极限的主要因素有混合物的原始温 压力 着火源 容器尺寸和材质等 原始温度的影响因素 爆炸性混合物的原始温度愈高 则爆炸极限范围愈宽 即爆炸下限降低 上限升高 原始压力的影响因素 爆炸性混合物的原始压力对爆炸有很大的影响 在增加压力的情况下其爆炸极限的变化很复杂 一般 压力增大 爆炸极限范围扩大 压力降低 则爆炸极限范围缩小 这是因为系统压力增高 其分子间距更为接近 碰撞几率增高 因此 使燃烧的最初反应和反应的进行更为容易 待压力降至某值时 其下限与上限重合 将此时的最低压力称为爆炸临界压力 若压力降至临界压力以下 系统便不会爆炸 因此 在密闭容器内减压 负压 操作对安全生产是有利的 介质及杂物的影响因素 若在混合物中掺入或含有一些其它介质 会影响混合物的燃烧爆炸情况 容器的尺寸和材质影响因素 充装可燃物容器的尺寸 材质等 对物质爆炸极限均有影响 管道或容器的直经越小 爆炸极限范围也越小 实验证明 同一可燃物质 管径越小 其火焰蔓延速度也越小 当管径 或火焰通道 小到一定程度时 火焰即不能通过 这一间距称为最大灭火间距 也称临界直径 容器大小对爆炸极限的影响可从器壁效应得到解释 燃烧是自由基 游离基 产生一系列链锁反应的结果 只有当新产生的自由基大于消失的自由基时 燃烧才能继续 但随管道直经的减少 自由基与管壁的碰撞几率增加 当尺寸减少到一是程度时 自由基 游离基 消毁大于它的产生 燃烧反应便不能继续进行 容器的材质对爆炸极限也有影响 例如氢和氟在玻璃容器中混合 甚至存在液态空气的温度下 在黑暗中也会发生爆作 而在银制容器中 在常温下才能发生反应 着火源的影响因素 着火源的能量 火花的能量 热表面的面积 火源与混合物的接触时间等 对爆炸极限也有影响 粉尘的爆炸下限是不固定的 一般分散度越高 挥发物含量越大 火源越强 原始温度越高 温度越高 粉尘越细小就越容易引起爆炸 粉尘爆炸浓度范围就越大 因为 粉尘颗粒越细 表面吸附的氧就越多 着火点就越低 爆炸下限也越小 越容易发生粉尘爆炸 第四节防火防爆基本措施防火防爆基本措施的着眼点应放在限制和消除燃烧爆炸危险物 助燃物 着火源三者的相互作用上 防止燃烧三个条件 燃烧三要素 同时出现在一起 主要措施有着火源控制与消除 工艺过程的安全控制和限制火灾蔓延措施等几方面 一 着火源的控制与消除措施 在化工生产过程中存在较多的着火源 如明火 火花和电弧 危险温度 80 化学反应热 生物化学热 物理作用热 摩擦撞击火花 静电放电火花等等 因此 控制和消除这些着火源对防止火灾 爆炸事故的发生是十分重要的 一般 我们应采取以下几种措施 1 严格明火管理措施 在化工生产中 火灾爆炸事故的发生绝大部分都是由明火引起的 所以严格明火管理 对防火防爆工作非常重要 加强加热用火管理措施 严格生产性用火管理 对蒸汽 油浴盐浴 电加热等使用 要严格管理 生产区中应尽量避免使用明火加热 因生产需要用蒸汽 油浴 盐浴 电热来加热时 应按国家有关规定 认真的设计 明火区应远离生产区 并在常年风下风处 等 加强检修用火管理 对检修动火 使用喷灯 浇注沥青等作业要严格管理措施 制订检修动火制度 对未办动火证 动火证未经审批 未做好有效隔绝 未做好清洗置换 未做动火分析 无人监火 不准动火 加强流动火花和飞火管理措施 对机动车进入生产区 烟囱飞火 穿化纤服装 吸烟等要严格管理制订相关规定 对机动车排气管要戴阻火器 防止火花喷出 对燃煤 烧柴的烟囱要设置阻火措施 水幕除尘等 消除飞火 对防火防爆要求高且特别危险岗位 要禁止穿化纤服装进入生产岗位 生的避免静电火花的产生 在生产区严禁吸烟 违者重罚 吸烟危害多 吸烟会消耗我们辛苦得来的钱财 还会伤害人体的健康 因香烟中含有大量对人体有害的物质 长期吸烟容易患肺癌 同时 在吸烟时不注意极易发生火灾事故 这是因为香烟在抽吸时 烟头中心温度可达700 800 表层温度可达200 300 而一般的可燃物和易燃物的燃点和闪点均低于这个温度 极易引起燃烧和爆炸事故的发生 另外 香烟火 随意性大 它会随吸烟人的走动而流动 人们在吸烟时很容易忘记 极易随便到处乱丢或丢在危险区域 从而引起火灾爆炸事故 再一个 烟头火 阴燃时间可达30分钟 这更容易使人失去警惕 从而酿成火灾事故 加强其它火源控制管理措施 对高温设备 管道表面热 自燃热 压缩热 化学反应热等等要加强控制和管理 对高温表面应及时做好隔热保温 破损的要及时修补 不准在高温设备 管道上烘烤可燃物品 压缩机 空压机 冰机等 等在压缩过程中产生的热要进行冷却 严格控制在80度以内 及时将油抹布 油棉纱头等及时安全的处理掉 2 避免摩擦 撞击产生火花和危险温度措施轴承转动摩擦 铁器撞击 工具使用过程打击都有可能产生火花和危险温度 对易燃易爆的生产岗位 应做好以下防范措施 设备转动部位应保持良好的润滑 以防断油发热 采用有色金属工用具 防止撞击火花的产生 搬运物料要轻搬轻放 防止发生火花 车间内禁止穿带钉的鞋 以防摩擦产生火花 检修过程中要防止工用撞击发生火花 3 消除电气火花和危险温度措施电气火花和危险温度是引起火灾爆炸仅次于明火的第二位原因 因此要根据爆炸和火灾危险等级和爆炸 火灾危险物质的性质 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设计 安装 对车间内的电气动力设备 仪器 仪表 照明装置和电气线路等 分别采用防爆 封闭 隔离等措施 以防止电气火花和危险温度 4 导除静电措施静电对化工生产的危险性很大 但往往很容易被人们忽视 由于静电产生火花而造成重大的火灾 爆炸事故教训较多 因此 在化工企业从厂房设计 工艺设计 建设安装等方就应充分考虑导除静电的措施 如全厂地下接地网络设计 防雷 避雷设计 在易燃易爆车间 对工艺管线 设备等均要进行有效的接地 对一些电阻率高的易燃液体在运输 输送 罐装 搅拌中应设法导除静电 勿使静电积聚 对一些特别易燃易爆的岗位还应禁止穿易产生静电的化纤人造面料的服装 5 防止雷电火花措施雷电是带有足够电荷的云块与云块 云块与大地的静电放电现象 雷电放电特点是 电压高 可达几十万伏 放电时间短 仅几十微秒 放电电流大 可达几百千安 因而在电流通过的地方 可使空气加热到极高的温度 产生强大的压力波 在化企业中往往会由此而引起严重的火灾 爆炸事故 因此 防雷保护工作也是化工生产防火防爆的重要内容 防雷保护工作必须在规划设计时就应全盘考虑 地下接地网络可靠 完善 企业必须按国家规定进行设计 施工 安装 检查 维护 特别是每到雷雨季节时期 必须认真检查 发现问题立即整改 确保防雷设施安全可靠 二 工艺 设备的安全控制措施1 工艺装置设计安全要求 在化工中各工艺过程和生产装置 由于受内部和外界各种因素的影响 可能产生一系列的不稳定和不安全因素 从而导致事故发生 为了保证安全生产 在工艺装置设计时要符合以下基本要求 全面分析原料 中间体 成品 工艺条件要求 以确定设备以及设置安全技术设施 针对生产过程中发生火灾的三要素和爆炸原因 采取相应安全措施 对反应过程中所产生的超温 超压等不正常情况应有有效地控制措施 对物料的毒害性进行全面分析 并采取有效的密闭 隔离 遥控及通风等安全技术措施 要更深入研究潜在的危险 并采取可靠的安全防护措施 2 采用安全合理的工艺过程措施 制定科学 合理 严密的安全操作规程和工艺操作规程 对新产品 新工艺或改革老工艺等都必须对工艺过程的安全性进行反复论证 试验 不得放过任何一个疑点 待确认安全后 方可进行生产 在生产中尽可能用危险性小的物质代替危险性大的物质 尽可能不使用自燃点低 遇水燃烧爆炸 闪点低 爆炸极限低 爆炸极限范围宽 强酸 强碱 强氧化性等物质 如必须使用则必须有针对性的做好有效的防范措施 例如 对遇空气 遇湿自燃的物质 遇水会燃烧爆炸的物质 要采取隔绝空气 防水 防潮或通风 散热 除湿等措施 对二种性质互相抵触的物质不能混存 避免接触 对酸碱接触能发生分解爆作的物质 要作好有效隔离措施 等等 系统密闭或负压操作措施 系统密闭可以防止易燃 易爆 有毒 有害等物质的泄漏而造成爆炸 火灾 中毒 职业病和环境污染事故的发生 负压操作可避免防止系统危险物质向外逸散 对提高车间空气质量 减少职业危害等都有好处 但要注意防止空气漏入系统的危险 生产过程的连续化和自动化控制措施 通过改革改造尽可能使每一步反应在系统内连续不间断的进行 并进行自动化遥控控制 这对减轻操作人员体力 方便操作 减少人为失误 提高效益的安全有效的生产过程 惰性介质保护措施 在生产 检修 动火中用惰性介质气体进行置换 充压输送 灭火扑救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通风措施 通风是防止燃烧爆炸混合物形成 减少职业危害的重要措施之一 在厂房的设计 工艺管道和设备的安装必须确保车间内有效通风条件 尽可能利用自然通风 如自然通风不足 则要考虑强制通风 对化工生产企业使用敞开式厂房对安全生产是有利的 2 化工操作中的工艺参数控制措施 在化工生产操作过程中 正确控制工艺参数是防止超温 超压 溢料 跑料 冲料事故的发生 防止火灾爆炸 环境污染发生的重要措施 温度 速度控制措施 化学反应的速度与温度有密切关系 在操作中应及时的密切观察控制以下几方面情况 a 控制升温速率 升温速率必须严格控制 一定要根据设备的能力和工艺要求逐步分阶段进行 严禁升温速度过快 否则反应剧烈 就有可能由于设备能力不够或冷却量不足而无法控制 导致内压升高 造成冲料 爆炸事故的发生 b 防止加料时温度过低或过高 化学反应与温度有直接关系 如起始温度过低或过高 对安全生产都是不利的 好起始温度过低 化学反应前期反应缓慢或不反应 这样会使投入的物质前期参加反应量减少而累积 当温度升高到一定温度后 会使前期未参加反应的物质在后期参加反应 使反应突然加剧 就有可能由于设备能力不够或冷却量不足而无法控制 导致内压升高 造成冲料 爆炸事故的发生 反之 投料时起始温度过高 也是非常危险的 物料反应一开就非常激烈 温度很难控制好 所以 在生产中必须严格执行工艺操作规程 严格控制投料速度 升温速率 投料量 反应温度 c 防止搅拌中断 搅拌的作用可以加速传热和传质 使反应物料温度均匀 反应彻底 完全 防止局部反应过热 一般在作业时先加入溶剂 然后开搅拌 之后按规定分批逐步投入其它物料 如果同时投料 而后再开搅拌 则有可能在投料时因局部反应剧烈而发生事故 这是非常危险的 在生产中如发生停电 搅拌断落或脱落 应立即停止加热 采取降温措施 严密监视温度或容器内反应物的情况 视温度 压力等情况作紧急排放处理等措施 直至完全恢复正常 d 防止干燥温度过高 有些物料在高温下会发生溶解 燃烧或使物料焦化使质量下降 所以要严格控制烘干温度 必须控制在规定范围内 一旦超温必须先降至常温 方可进行检查 案例 九洲氯霉素分拆烘房火灾 投料控制措施 主要控制投料速度 配比 顺序 原料 纯度以及投料量等严格按工艺要求执行 对确保安全生产有很大的关系 a 控制投料速度 对于放热反应 投料速度不能超过设备传热能力 如果投料速度太快 会引起温度猛升 如投料速度太慢 会使生产时间拖延 所以讲 必须严格控制投料速度 b 控制投料配比 对反应物的浓度 比重 重量 体积 流量 管道输送 等都要作认真 准确分析和计算 从安全方面考虑 准确的计算出经济投料配比 投料配比的不当或不准 会造成物料的浪费损失 有些反应还会生成危险的过反应物 如 三氯化磷的生产是将氯气通入黄磷中 如果通氯过量 则会生成极易分解的五氯化磷而造成爆炸事故 又如卡马西平生产中有一道溴化反应 溴素滴加中 如果滴加过量 会造成损失 污染环境 如果滴加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计算机:IT.程序员职业技能资格知识考试题与答案
- 主题婚礼策划与流程
- 全科医学转岗培训课件
- 宣传信息工作培训
- 个人能力培训教程课件
- 物业安全人员岗前培训
- 园林景观设计与施工培训课件
- 车辆维修报账合同协议
- 《金融投资机构介绍》课件
- 《临床诊断胆石症现象》课件
- XX公司事故隐患内部报告奖励制度1
- 附件6工贸高风险企业高危领域较大以上安全风险管控清单
- 国际贸易公司后勤管理岗位职责
- 中国矿业大学专职辅导员招聘真题2024
- 骨科手术切口感染的预防与控制
- 2025年保安证考试答题技巧与试题答案
- 透析营养不良相关知识
- 中级宏观经济学知到课后答案智慧树章节测试答案2025年春浙江大学
- 2025 ACC-AHA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管理指南解读课件
- 智慧树知到《形势与政策(北京大学)》2025春期末答案
- 绿化工程施工专项施工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