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古诗鉴赏的常见手法.docx_第1页
中考古诗鉴赏的常见手法.docx_第2页
中考古诗鉴赏的常见手法.docx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古诗鉴赏的常见手法一 教学目标1. 了解中考古诗常考的写作手法2. 能够结合具体诗文判断出写作手法并进行分析二 教学难点1. 找到鉴赏诗歌手法的具体突破口,总结鉴赏诗歌的一般规律与方法。2. 能够判断古诗常见的写作手法。三 教学流程【1】 导语设计:从小学到初中,我们已经学习了不少脍炙人口的优秀诗篇。从上古的民歌总集诗经,到唐诗宋词元曲,包罗万象,美不胜收。可以说,我们已初步识得了中华民族文化宝库里最璀璨的明珠。而在我们的中考中,古诗鉴赏部分也是失分的重灾区,那么,如何才能真正领会古诗中那优美的意境和高超的艺术手法,从而不断提高我们对古诗的认识和鉴赏水平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讨论、研究以下这个问题。【2】 教师提问,学生发表体会:问:古诗鉴赏中常考的写作手法有哪些?如何来判断写作手法?(学生各自发表回答,谈自己的理解和困惑)明确:古诗鉴赏中常考的“表达方式”“表达手法”“表现手法”“写作手法”等其实都是手法,我们为了方便判断,可以把“表”开头,“法”结尾的考题都可以理解为“手法”。【3】 总结常考手法:常考的抒情手法可以分为“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如别董大这首诗: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中的最后一句“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这一句就是直接抒情,直接表达诗人对于友人的送别之情。我们再看问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这首诗: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便是典型的间接抒情,因为作者没有直接的表达自我情感,而是通过明月来抒发送别友人的情感,所以这样的手法是间接抒情。间接抒情中还包括“借景抒情”和“借用典故”两种常考手法。如“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便是借景抒情。“借用典故”的手法比较好判断,如我们学过的“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便是借用了典故,这样的方法也叫“用典”。除了抒情之外,常考的手法还有描写。1.正侧描写(正侧结合)如: 已讶衾枕冷, 复见窗户明。 夜深知雪重, 时闻折竹声。 【一】正侧 当一篇文章的题目或者某个句子写的是自然景物的时候,一般会出现正侧面描写。 正面、侧面描写往往会同时出现,手法叫做“正侧结合”。 它们往往伴随着各种“觉”。 【二】虚实 如 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 闻说轮台路,连年见雪飞。 春风曾不到,汉使亦应稀。 白草通疏勒,青山过武威。 勤王敢道远,私向梦中归。 与白雪歌相比,本诗描写塞外景物的角度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三】动静 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四】视听 如: 雪 白居易 已讶衾枕冷, 复见窗户明。 夜深知雪重, 时闻折竹声。 【五】白描 如: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烘托(衬托) 1.正衬(哀景衬哀情) 相见时难别亦难, 东风无力百花残。 2.反衬 (乐景衬哀情) 小桥流水人家。 对比 城中日夕歌钟起,山上惟闻松柏声。 象征 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 比喻 忽如一夜春风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