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三 果蝇幼虫唾液腺巨大染色体染色观察.doc_第1页
实验三 果蝇幼虫唾液腺巨大染色体染色观察.doc_第2页
实验三 果蝇幼虫唾液腺巨大染色体染色观察.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 实验目的1、 对果蝇幼虫唾腺染色体的外形、结构、特征进行观察描述。二、 实验原理果蝇三龄幼虫的唾腺细胞处于永久早期,染色体解旋呈伸展状态在幼虫发育过程中细胞核中的DNA多次复制,但细胞、细胞核不分裂。复制后的染色单体DNA不分开,这种现象叫做核内有丝分裂,从而形成了多线染色体。加之唾腺细胞中同源染色体互相靠拢在一起呈现一种联会状态,而使其比一般分裂中期体细胞中的染色体长100150倍。由于在唾腺细胞中8条染色体之间以着丝粒互相连结在一起形成染色盘或异染中心,以及同源染色体之间的假联会,经碱性染料染色后,可以观察到一个染色较深的染色盘和以染色盘为中心向外辐射出的5条染色体臂。在这些染色体臂上可以看到染色深浅不同,被称作明带、暗带的横纹,这些横纹的位置,宽窄、数目都具有物种的特异性。不同物种,不同染色体的不同部位形态位置是固定的。因此根据染色体各条臂带纹特征和各条臂端部带纹特征能准确识别各条染色体。另外某染色体上出现的变异,在唾腺染色体相应的臂上就能反映出来,这样这些横纹就成了精确基因定位的“坐标”。将野生型果蝇的带纹与缺失、重复、倒位等突变体的带纹进行比较,就可以将一些基因定位在染色体上。在染色体臂上还可看到某些带纹通过染色体的解旋、膨大形成的疏松区胀泡,其中最大的一个胀泡叫做巴尔比尼氏环。胀泡富含转录出来的RNA,因此不着色,是基因活动的区域。在个体发育的不同阶段,胀泡或巴尔比尼氏环在染色体上出现的部位不同,据此研究基因的表达,开展各种染色体变异的研究等等。本次实验将通过对果蝇幼虫唾腺染色体标本的制备与观察,了解并掌握果蝇三龄幼虫唾腺的剖离技术,掌握唾腺染色体标本的制备方法,了解唾腺染色体的形态结构特点。三、 实验材料1. 器材:体视解剖镜,显微镜,镊子,解剖针,载玻片,盖玻片,吸水纸等2. 材料:普通果蝇的三龄幼虫3. 试剂:改良苯酚品红溶液,生理盐水,1M盐酸,蒸馏水四、 实验步骤剥离唾腺:在一干净的载玻片上滴一滴生理盐水,选择行动迟缓、肥大、爬在瓶壁上即将化蛹的三龄幼虫置于载玻片上。每只手各持一个解剖针,在解剖镜下进行操作。左手持解剖针按压住虫体前端三分之一的部位,固定幼虫,右手持解剖针扎住幼虫头部口器部位,适当用力向右拉唾腺腺体随之而出。清除多余组织与上面附着的脂肪。解离:在唾腺组织上滴一滴1M HCl,解离1-2min ,以松软组织,利于染色体的分散。吸去HCl,用水冲洗2-3次。染色:滴加改良苯酚品红染液染色,染色时间不可过长,否则背景也着色。压片:染色5min后,盖上干净的盖片,并覆一层滤纸。将片子放在实验台上,用大拇指用力压住,并横向单向揉几次(注意不要使盖片移动,用力和揉动是一个方向,不能来回揉)。镜检:先用低倍镜进行观察,找到分散好的染色体再转用高倍镜进行观察。五、 实验结果果蝇幼虫唾腺染色体标本观察结果可见明显的染色中心及五根臂。 图 1 果蝇幼虫唾腺染色体标本观察结果六、 实验分析注意补加生理盐水,剥离出唾腺后及时将玻片移出体视镜灯光,否则唾腺及盐酸、染液易干。同时水不可太多,否则幼虫会漂浮而且活跃。剥离标本后如生理盐水多了,可将玻片略倾斜令液滴缓慢流至边缘吸去,使标本附着在玻片中心,以防将唾腺一起吸走。染色液勿过多,否则压片时唾腺易随染色液漂走。如染色时间到后,染色液量少,应再加少许染色液,再盖上盖波片,避免气泡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