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的拒绝教案.doc_第1页
牡丹的拒绝教案.doc_第2页
牡丹的拒绝教案.doc_第3页
牡丹的拒绝教案.doc_第4页
牡丹的拒绝教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牡丹的拒绝教案 教学目标:1、体会和学习牡丹的个性美和品位美理解感悟文中深刻的意蕴。2、帮助学生欣赏本文巧妙的构思理解本文的深刻内涵。 3、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口语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 1、体味牡丹的个性之美,高贵之美,品味之美。2、作者以牡丹的拒绝说明人的高贵不在于富丽而在于品位的深刻寓意。教学难点:1、体会本文托物言志,以物喻人的写法。2、练习拓展学生的思维,形成良好的道德评价标准。教学方法:朗读法,分组讨论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学时数:一课时教材选用:高教版语文第二册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3分钟)牡丹是花中之王,人们用国色天香来赞颂它。牡丹一直被中国人视为富贵、吉祥、幸福、繁荣的象征,它是文人画士笔下绝佳的题材。北宋著名的哲学家周敦颐在爱莲说中写到:“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可见一般人都很爱牡丹。首先请同学们欣赏几幅艳美的牡丹图)。俗话说:“洛阳牡丹甲天下”,让我们走进课文去洛阳欣赏牡丹之美吧。作者简介: 张抗抗,年出生于杭州。年赴北大荒上山下乡,年调入黑龙江省作家协会从事专业创作。现为黑龙江省作协副主席,一级作家,中国作协第五届全国委员会委员。迄今已发表小说散文近万字,出版各类专集余种,多次获各类文学奖,许多作品被译为英、德、法、日文介绍到海外。代表作有长篇小说隐形伴侣、赤彤丹朱、情爱画廊等。并出版张抗抗自选集卷。 她的作为一位作家,张抗抗具有良好的艺术感觉和艺术素质,一方面她以女性的温柔和细腻探索青年一代的追求与痛苦,以敏锐、潇洒的笔揭示人的心灵底蕴,作品中洋溢着青春的朝气和纯净的诗意;另一方面比之于其他女作家的作品,她的作品包含着更多的理性思考。她不被感觉和情绪所左右,而是以一个智者的清醒有意识地将作品当作某些思考的载体,使其很多作品以深邃而独到的思索见长。 新课讲授 (38分钟)一、整体感知理清本文的脉络结构并积累字词(一)请学生速读全文 概括段落大意 。(二)学生讨论回答: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写人们从四面八方赶到洛阳看牡丹。 第二部分:写牡丹的拒绝。 第三部分:意在揭示牡丹拒绝的原因。(三)积累字词: 雍容华贵 惊世骇俗 跋山涉水 蔚然成风 花团锦簇 姹紫嫣红 黯淡萧瑟 恣意 窥视 膜拜 安之若素设计意图构思巧妙、脉络清晰,是本文的一大特点 。此环节意在使学生对课文有总体的把握,并在日常写作中学习这种写法。 二、赏析课文巧妙构思和深刻的意蕴。(一)教师诵读课文(17段)学生讨论总结 问题设计一:题目好在哪里呢?明确 作者没有像众多描写牡丹的作品那样一味地赞扬牡丹花开放时的雍容华贵、绚丽多姿、而是独辟蹊径,巧妙构思,写牡丹未开并探究牡丹的个性与品味,使文章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当代著名作家王蒙曾特别推荐此文,说“写得真绝”,“题目尤其好” 。 问题设计二:人们为什么喜爱牡丹?明确 因为牡丹的美问题设计三:作者开头如何来写牡丹的美?明确 四个排比句概括,极写牡丹的美,问题设计四:但人们为什么偏偏从四面八方赶到洛阳观看牡丹呢? 明确 因为欧阳修说过洛阳地脉花最重,牡丹尤为天下奇”,以突出洛阳牡丹的非同一般。文章又用武则天怒贬牡丹至洛阳的传说,给牡丹身上笼上一层神秘色彩,所有这些都大大地澎胀了人们观看洛阳牡丹的欲望。设计意图 此环节意在使学生感受牡丹之美并为下文牡丹拒绝以及探究牡丹的个性与品味蓄势。(二)请两个学生用简短的话复述第二部分和第二部分明确 人们是乘兴而来的。“街上挤满了从很远很远的地方赶来的看花人。”但牡丹却毅然拒绝了人们。尽管其他的花都已开放,慕名而来的游人也准备把“荣誉和赞颂”献给它,但牡丹却不从众,不随俗,不畏强权,不慕虚荣,不因外界的各种干扰而随便改变自己的个性与固有的开花规律(需要适宜的气温),显示了牡丹一贯的独立自主的性格特征。师生共同探究 牡丹究竟为什么拒绝绽放呢 ? 明确 拒绝寒冷,拒绝绽放,拒绝于四方的看花人,拒绝的是人们对它的不切实际的要求,是人们的崇拜。拒绝本该属于它的荣誉和赞颂。(教师小结):牡丹的拒绝无疑是在人们一颗颗火热的心上泼了一盆凉水。于是看花人说这个洛阳的牡丹真是徒有虚名,洛阳人说因为天气冷怪不得牡丹。那么牡丹究竟为什么拒绝绽放呢?这个疑问自然而然地将读者带入下文对牡丹拒绝原因的探究。 “它不苟且不俯就不妥协不媚俗,它遵循自己的花期自己的规律”。设计意图:此部分作者意在揭示牡丹拒绝的原因,也使学生对其原因产生探究的好奇。(三)学生分组讨论: 问题 一 :作者认为牡丹不应作为“富贵”膜拜,而应作为“高贵”来颂扬,其原因是什么? 明确 花开倾其所有,花落惊心动魄,不开时表现出不苟且不俯就不妥协不媚俗的品格。 问题二:通过上面的讨论分析,我们可以得出牡丹具有怎样的品质? 明确 牡丹具有高贵的品质。它拒绝的是人们对它的不切实际的要求,是人们的盲目崇拜,它拒绝的是不属于自己的虚华,它所以拒绝,正是要固守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它所以拒绝,正是为了保持清醒的头脑,使自己那一年一度的绽放来得更加庄严而壮丽。那冷漠的背后是火一样的热情,那拒绝的背后,是一份雷打不动的执着!设计意图 用自主探究的方式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感受到牡丹高贵的个性。三、播放视频 “牡丹之歌设计意图优美的歌曲使同学们再次领略牡丹的美丽和其高贵的个性。四、归结主题: 牡丹的拒绝是当代著名女作家张抗抗的一篇优美的散文。作品没有像众多描写牡丹的作品那样一味赞美牡丹的雍容华贵、绚丽多姿,而是独辟蹊径,通过对牡丹花开花落的描写,着力赞美牡丹的拒绝,赞扬牡丹不慕虚华、对生命执着追求的精神。 本文以洛阳牡丹拒绝开放为描述的重点,赞美了牡丹的个性之美,高贵之美,品味之美。文章似一篇喻理寓言,以牡丹的拒绝说明人的高贵不在于富丽而在于品位的深刻寓意。 五 深化主题 现实教育作者由牡丹的个性品质展开联想,歌颂了具有这种品质的人士。 请同学们展开联想,你认为哪些人具有牡丹这样的个性品质? 明确 秋瑾 孟祥斌 周恩来 钱钟书、钱学森等周恩来 他一生大公无私,清正廉洁,光明磊落,谦虚谨慎,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为人民呕心沥血,献出一切,却从不要求丝毫报答和点滴特权。他生不争权争 利,死不争名争位。他最后的请求和唯一的愿望,只是悄悄地、不留痕迹地把自己的骨灰,撒播在祖国的江河大地上。当年联合国决定为周恩来的去世下半旗一周表示哀悼,有成员国代表以“此事没有先例”为由表示反对。联合国秘书长瓦尔德海姆说:“世界上有哪一个国家的总理终生只有一位夫人?有哪个国家的总理终生受人民爱戴?在国外银行无一分钱私人存款?”反对的人无言以对,决定得以顺利通过。秘书长先生没有列举周恩来总理为中国革命和世界和平作出的巨大贡献,而是讲了周恩来身上属于道德品格范畴的几点表现。 孟祥斌 感动中国推选委员纪宝成,在推荐孟祥斌的时候这样写到:真的仁者视他人的生命如自己的生命,真的勇者愿为他人的生命付出自己的生命。感动中国组委会授予孟祥斌的颁奖词:风萧萧,江水寒,壮士一去不复返。同样是生命,同样有亲人,他用一次辉煌的陨落,挽回另外一个生命。别去问值还是不值,生命的价值从来不是用交换体现。他在冰冷的河水中睡去,给我们一个温暖的启示。设计意图实现课堂内外的转化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将主题升华课堂小结 (2分钟)作者运用修辞、诗句、传说、想象、生动形象地刻画出牡丹的美、牡丹的神秘、牡丹的个性和牡丹的高贵与品味。作者由花及人,对于富贵与高贵只是一字之差的感悟,让我们领略“品味即美之魂”的深刻哲理内涵。读完全文,不禁对牡丹和具有牡丹一样高贵品质的人肃然起敬!课后作业 ( 2分钟)一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或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牡丹的拒绝”,即牡丹的权利,它有权拒绝自然界规定的花期,也有权拒绝好奇者的膜拜。文章题目透露了牡丹的个性信息。 B这篇散文不但将洛阳牡丹人格化,而且将其“诗化”。作者藉以颂扬一种令人敬慕的品格,讴歌真率无邪的情致。 C“花开花落二十日”,牡丹花期短暂,个性难现;而在漫长的“没有牡丹的日子里” 牡丹才有个性。为此,作者提倡“拒绝”。 D“放浪形骸”,在文中属于成语翻新使用,没有贬义。它表现在牡丹在怒放时热情奔放的形象,符合所在段落的语境。 E作者取材于真实的经历,但文章冲破“写真”的疆域,说传闻、引佳句,驰骋想象, 清丽的文字中兼容了崇敬与鄙视。答案: 1AC(A项,“它有权拒绝自然界规定的花期,”与原文意思相悖;“有权拒绝好奇者的膜拜”在原文没有依据。C项,花开二十日不能算花期短暂,对“没有牡丹的日子”的特指意义理解有误;最主要的是前后两句没有因果关系。二 收集五首左右咏牡丹的诗词,比较作者对牡丹的态度、感情的异同。设计意图 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并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教学后记:本文短小精悍,言简意赅。层层铺垫,娓娓道来,篇末明志。作品没有像众多描写牡丹的作品那样一味赞美牡丹的雍容华贵、绚丽多姿,而是独辟蹊径,通过对牡丹花开花落的描写,着力赞美牡丹的拒绝,赞扬牡丹不慕虚华、对生命执着追求的精神。 教学中突出的是理清文章的思路,这就须深入字里行间把握作者思维跳跃的脉搏,引导学生顺着行文前进,理解作者是如何一步步起、承、转、合,最终得出结论。但是在对文章的探讨上学生总显得力不从心,似懂非懂。自己的看法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