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5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儒学产生 初步发展 春秋 儒家思想演变线索 魏晋南北朝 隋唐 正统思想 遭到打击 西汉武帝 秦朝 战国 宋明 面临挑战 三教合一 理学产生 儒学复兴 第3课宋明理学 课标要求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 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 2 魏晋南北朝时期 3 隋朝 4 唐朝 佛道民间传播 儒学在民间面临挑战 儒学家提出 三教合一 统治者奉行 三教并行 尊道 礼佛 崇儒 一 宋明理学兴起的背景 1 概念 三教合归儒 主张以儒学为主 调和并吸收佛教 道教的理论 隋朝 儒学正统地位受到挑战 1 思想 三教合一 儒学受到道 佛教冲击 儒学独尊地位动摇 2 表现 1 汉武帝以后 儒学呈繁盛之势 3 影响 佛教 道教的发展 开始挑战儒学正统地位 唐朝中期 儒学大师韩愈率先提出复兴儒学 道教在民间的传播 东汉末期 道教开始主要在受苦受难的民众中流行 太平道和五斗米道是道教最早的表现形式 太平道发动了东汉末年的黄巾军大起义 黄巾起义失败后 太平道遭到镇压 但道教作为一种宗教 在江南江北广大地区仍然继续流传 在上层社会中也拥有不少信徒 东晋时道教日盛 不仅有皇帝 大臣信奉 下层民众中也拥有众多的信徒 佛教盛行 魏晋南北朝时期 封建统治阶级大力支持和扶持佛教 同时 当时南北对峙 王朝更迭频繁 兵戈不息 剥削残酷 压迫深重 人民要寻求精神上的寄托 佛教宣扬的来生幸福迎合了这种需要 加上当时寺院占有大量土地 僧尼不入国家户籍 可以逃避赋役 破产农民大量投身寺院 寺院形成了独立的经济力量 加上佛教为了适应中国的国情 在自身传统方面作了自我改造 给处于不平等地位的各种人 提供了一种精神上机会均等的满足 所有这些导致佛教的盛行 任何时代 苦难中的人民只有两条路可走 一是对暴政反抗 一是籍宗教信仰 寻找未来的幸福 自从二世纪黄巾农民大暴动以来 中国境内从没有停止过战争 从事战争的人投入战争 没有从事战争的人 如妇女 儿童和老年人 大都投入宗教 希望神灵能赐给在战场上作战的孩子们和在家的家人平安 柏杨 中国人史纲 同心出版社 白马寺创建于东汉永平十一年 公元68年 是佛教传入我国后第一座由官府建造的寺院 所以历来被尊为中国佛教的 祖庭 和 释源 有 中国第一古刹 之称 白马寺 河南洛阳 东汉末期 道教开始主要在受苦受难的民众中流行 太平道和五斗米道是道教最早的表现形式 江南春唐 杜牧千里莺啼绿映红 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楼台烟雨中 佛道盛行的缩影 另类皇帝梁武帝梁武帝名萧衍 南朝梁开国君主 自幼饱读儒家经书 后一度信奉道教 对阴阳 五行 星算无所不通 经常屈驾拜访著名道士陶弘景 以至于时人将陶称为 山中宰相 后来梁武帝又舍道释佛 随着他 舍身 同泰寺 要以皇帝之身出家 他推崇佛教达到戏剧性的高潮 这首诗反映了魏晋时期什么现象 佛教兴盛 梁武帝到了老年 决定舍弃皇位 出家到同泰寺去做和尚 以显示自己对佛法的虔诚 国不可一日无君 皇帝出家了 朝廷大事由谁说了算 大臣们急得团团转 梁武帝才做了四天和尚 大臣们就把他接了回来 要他继续主持朝政 梁武帝回宫后 想想不对 普通百姓出家后 要还俗还得拿一笔钱向寺院赎身 我是堂堂一国之君 还俗怎么能不出钱呢 于是 梁武帝再次 舍身 到同泰寺出家 这次大臣们又来请他回宫 他说什么也不答应了 有个大臣忽然灵机一动 说道 皇上既然 舍身 为僧 我们就要为他 赎身 才能请他回宫啊 大臣们觉得这话有道理 就化了一万万钱 去同泰寺为梁武帝 赎身 寺院住持收到这么一大笔赎金很高兴 十分爽快地同意这位皇帝和尚还俗 过了不久 梁武帝第三次 舍身 到同泰寺出家 而且 他为了表示自己虔诚信佛 不但 舍 了自己的身子 还把宫内的人以及全国的土地都 舍 了 梁武帝 舍 得多 为他 赎身 的钱也要化得更多 大臣们花了一个月 凑足了二万万钱 又把他赎了回来 梁武帝前后四次出家当和尚 大臣们共花了三万万 赎身 钱 把国库都给折腾光了 梁武帝晚年一心只想当和尚 不管国家大事 朝政混乱 最后连自己的命也保不住了 此图绘佛 道 儒三教的创始人释迦牟尼 老子 孔子三人于一图之中 似正在辩经论道 体现了中国古代 三教合一 的社会思潮 画面中 释氏坐于菩提树下成为画面主体 老子坐于蒲草之上 与一身士大夫装束的孔子相对 三教图 明 丁云鹏 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处处留痕 三教合一 三教合一 的风景名胜 泰山名胜红门宫 左侧是佛教的弥勒院 右侧是道教的元君祠 中间是儒家胜景 孔子登临处 方寸之地 三教会集 巧妙融合 延伸 儒 佛 道三家相互影响和融合 1 儒家的政治伦理思想和道家哲学思想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2 道教理论和儒家思想结合起来 提出道教徒要以忠孝仁信为本 3 佛教调整了与世俗王权的关系 调整了与儒学的关系 调整了与民俗的关系 儒 社会 负责年轻时求取功名 为万世开太平 佛 未来 为失意时的安慰 胜者为王 败者为僧 道 人生 为老年时的祈求 长生不老 2 政治 宋明加强君主专制 对抗少数民族 探究儒家经典大义成为时尚 1 宋代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重文轻武 对学术文化较少干涉 学术活跃 2 儒家知识分子积极参与国家政事 参政议政 言论不当 朝廷仅是贬官离京而已 而且职务并不低 3 科举产生的士大夫们 注重道德文化修养 注重气节 对儒家经典大义的不断探究成为时尚 3 经济 商品经济发展 重商逐利之风盛行 4 儒学本身的问题和缺陷 二 理学的含义 北宋时期 儒家学者融合了佛道思想来解释儒家的义理 他们建立了以 理 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 称之为 理学 理学是一种既贯通宇宙自然和人生命运 又继承孔孟正宗 并能治理国家的新儒学 道 佛 儒 根本 目的 宋明理学 程朱理学 陆王心学 三 表现 一 程朱理学 1 思想来源 2 基本含义 把儒家的忠 孝 节 义上升到天理的高度 形成一套以理为核心的思想体系 理学 新儒学 儒学 佛教思想 道教思想 探究 阅读下列材料 归纳程朱理学的主要内容 材料1 宇宙之间一理而已 天得之而为天 地得之而为地 凡生于天地之间者 又各得之以为性 其张之为三纲 其纪之为五常 盖皆此理之流行 无所适而不在 理学的宇宙观 理 是世界的本原 其实质是客观唯心主义 即认为世界统一于人的意识之外的精神存在物 如绝对精神 上帝的意志 材料2 今日格一件 明日格一件 积习既多 然后脱然自有贯通处 一事不穷 则阙了一事道理 一物不格 则阙了一物道理 怎么才能通达 理 格物致知 理学的方法论 材料3 所谓天理 复是何物 仁 义 礼 智岂不是天理 君臣 父子 兄弟 夫妇 朋友岂不是天理 天理存则人欲亡 人欲胜则天理灭 学习和修养的目的就是 遏人欲而存天理 理学的道德观 存天理 灭人欲 天理 即封建伦理道德和等级秩序 3 思想主张 1 北宋二程观点 理学创立 洛派 理学奠基者 1 万物皆只是一个天理 天理 是万物的本原 主宰万物 先有理而后有物 核心思想 2 天理和伦理道德直接联系 认为 人伦者 天理也 父子君臣 天下之定理 3 提出 格物致知 的认识论 认为 物皆有理 2 南宋朱熹观点 理学成熟 闽派 理学集大成者 1 理之源在于天理 天理就是三纲五常 2 人性与天理一致 强调 存天理 灭人欲 3 格物致知 的目的在于明道德之善 物 指天理 人伦 圣言 世故 4 程朱理学共同的主要思想观点 程朱理学以儒家思想为核心 糅合了佛教 道教的一些思想 形成了以儒学为主体 儒佛道相结合的新儒学思想体系 其共同观点包括 1 世界观 本体论 天理是宇宙的本原 万物只有一个天理 先有理而后有物 客观唯心主义 2 伦理观 道德观 天理与道德伦理直接相连 结论 存天理 灭人欲 3 认识论 穷天理 的方法 格物致知 即通过接触世间万物 运用各种知识去体会事物的内在之 理 道教 儒家 佛教 归纳二程理学思想四句话 万物皆天理先理后有物人伦即天理格物以致知朱熹思想四论 理气论 万物由 理 和 气 构成 理先于气 天理是万物本源 心性论 天理就是三纲五常 就是道心 就是美德 是人性最高境界 认识论 深化 格物致知 侧重道德善举 功夫论 存天理 灭人欲 提炼 思想核心 天理 求理方法 格物致知 5 影响 1 适应了统治阶级的需要 维护了封建专制统治 南宋以后成为官方哲学 3 朱熹的学术思想对我国封建社会后期影响很大 还远及日本 朝鲜以至欧洲 在日本朝鲜形成 朱子学 学派 2 朱熹是南宋理学的集大成者 是继孔子之后中国古代最重要的儒学思想家 最重要的著作 四书章句集注 成为后世科举考试依据的教科书 二 陆王心学 理学的发展 1 心学的概念 又称 良知之学 是理学的一个流派 儒学更多的吸收佛教禅宗思想 宣扬主观唯心论的宇宙观 2 阳明心学产生背景 1 明中期以后 阶级矛盾日益尖锐 社会动荡不安 封建专制统治陷入危机 2 王阳明认为 社会动乱的原因是人心破坏所致 只有通过整治人心 才能挽救统治 阅读材料 探讨心学思想 材料一陆九渊说 宇宙便是吾心 吾心便是世界 材料二王守仁同朋友在郊外观赏风景时 朋友指着山中开花的树木问 你说天下无心外之物 山中树上的花自开自落 同我心有何相关 王守仁回答 你不来看此花时 此花与你的心同归于寂 你来看此花时 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过来 就说明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3 思想主张 南宋陆九渊观点 明朝王阳明观点 心学开创者 心学集大成者 本体论 提出 心 是万物本原 心 即 理 的主张 强调 宇宙便是吾心 吾心即是真理 认为天地万物都在心中 吸取佛教 心外无佛 即心是佛 思想 宣扬 心外无物 心外无理 的命题 认识论 穷理不必向外探求 反省内心可得天理 提出 致良知 和 知行合一 学说 归纳 天理即为心 心为宇宙源 良知亦天理 良行源于心 致良知 良知是天理 加强道德修养 去掉人欲 恢复良知的本性 知行合一 知和行都产生于心 用良知支配自己的行为实践 4 心学的影响 明朝中期以后 陆王心学得到广泛传播 宋明理学历经几百年的发展 对中国社会政治 文化教育以及伦理道德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商场着火了 程朱理学代表 陆王心学代表 反复观察火情 寻找逃生方法 闭目静坐 想象着火会自生自灭 千万不能乱了方寸 探究 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异同 比一比 心安理得蛮不讲理天理何在理所当然天理难容理直气壮天理昭彰强词夺理理屈词穷知书达理通情达理伤天害理有理走遍天下 无理寸步难行 同心同德心领神会心想事成心有灵犀心心相映心不在焉一心一意心猿意马人心齐泰山移眼不见心不烦心静自然凉 理 是万物的本原 心 是万物的本原 客观唯心主义思想 主观唯心主义思想 格物致知 外在 内心反省 内在 儒学的新形式 新儒学 以儒家纲常约束社会 维护专制统治 遏制人欲 理 唯心主义 继承孔孟的 仁 礼 三 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异同 请思考 如何评价宋明理学 作为一种流传几百年的传统文化 它有什么可取的地方 有哪些内容不科学和不正确 审视宋明理学 历经了数百年的沧桑 我们看到在礼教压制下哭泣的生命 我们也看到了无数因追求气节品德而变得提拔高大的灵魂 理学 曾经充当过羁绊历史前进的枷锁 它也曾经在我们民族最危险的时刻 激发出每个人心中最后的吼声 翻开历史一查 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 吃人 鲁迅 狂人日记 贞洁牌坊的背后是血泪 恐怖的三寸金莲 酷吏以法杀人 后儒以理杀人 人死于法 犹有怜之者 死于理 其谁怜之 戴震 清 二十四孝之郭巨埋儿 饿死事小 失节事大 仁者必然无私无畏 大智大勇 襟怀磊落 仁民爱物 三纲 君为臣纲 父为子纲 夫为妻纲五常 仁 义 礼 智 信 孔子 仁者 爱人 己欲立而立人 己欲达而达人 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 老吾老 以及人之老 幼吾幼 以及人之幼 义者 宜也 见利思义 仁 是人的爱心及一切道德价值的终极源泉 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宋 文天祥 粉身碎骨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明 于谦 苟利国家生死以 岂因祸福避趋之 清 林则徐 仁者必然无私无畏 大智大勇 襟怀磊落 仁民爱物 粉身碎骨寻常事 但愿牺牲报国家 清 秋瑾 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 死亦为鬼雄 范仲淹 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 顾炎武 天下兴亡 匹夫有责 张载 为天地立心 为生民立命 为往圣继绝学 为万世开太平 林则徐 海纳百川 有容乃大 壁立千仞 无欲则刚 大学 八目 格物 致知 诚意 正心 修身 齐家 治国 平天下 朱熹 博学之 审问之 慎思之 明辨之 笃行之 仁 是人的爱心及一切道德价值的终极源泉 1 科学或可取的一面 1 宋明理学具有和谐意识 和平发展离不开人与自然的和谐 小到家庭 大到民族 国家 人类都需要和谐的意识 2 宋明理学具有忧患意识 这种忧患意识对历代仁人志士胸怀天下 奋发进取 为理想不懈追求传统的形成产生了十分积极的影响 今天人们依然能从中得到启示 3 宋明理学崇尚道德 重义轻利 强调自我约束 充分意识到道德对于社会和人生的重要性 崇尚道德可以促进文明的进步 4 宋明理学强调身体力行 强调自主自强的精神 力行意识及其所体现的务实倾向和自强精神 对中国文化起了推动和促进作用 四 对理学的评价 2 不可取的一面 1 尊卑等级观念 2 重男轻女的观念 3 轻视自然科学的观念 4 轻视个体自由的观念 5 重礼轻法的观念等 3 对宋明理学应采取的态度 1 批判 继承 改造 2 去粗存精 去伪存真 宋明理学把传统儒学从天人感应的神学倾向中解脱出来 使之哲理化 是对中国封建统治思想的理论总结 具有一定的进步性 理学重视主观意志力量 注重气节 品德 讲求以理通情 自我节制 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 又凸显了人性的庄严 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了积极作用 理学家们致力于社会道德的教化工作 建立了生活秩序 诸如长幼有序 男女有别的等级伦理 怜贫恤寡 扶助乡里的社会道德 勤俭节约 恪守本分的个人品格 这些道德标准 一方面强化了小农经济的封建秩序 不少内容属于旧道德范畴 应当批判 三纲五常在理学推动下 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天经地义的伦理道德与行为规范 压抑 扼杀了人们的自然欲求 同时夸大了心即良知的作用 助长了明朝中叶后不务实际的清谈之风 不利于向近代化发展 产生了消极影响 另一方面 也包含诸如和谐意识 忧患意识 道德意识 力行意识等传统美德 应继续发扬 今天 在一个多元文化碰撞的时刻 宋明理学伴随在我们身边 审视宋明理学 我们看到在封建礼教对人性的压抑 成为封建统治者的思想工具 但是我们也看到了无数因追求气节品德而变得挺拔高大的灵魂 面对理学 我们应该去蔑视 去跪拜 还是去取舍 去扬弃 这应该是一个摆在我们个人成长面前的终身命题 也是一个摆在我们民族发展面前的永久命题 文化是在 扬弃 中获得新生的 宋明理学 儒学的困境与儒学复兴运动 理学的发展 创立 北宋二程成熟 南宋朱熹发展 陆王心学 客观唯心主义 主观唯心主义 背景 知识 梳理 对宋明理学的认识 1 儒 道 佛三教合一形成于A 两汉时期B 魏晋时期C 南北朝时期D 隋唐时期2 面对儒家思想受到道 佛两教的冲击 唐宋儒学大师的态度是A 放弃儒家思想B 对儒 道 佛三教平等对待C 坚持以儒家思想为本 吸收道 佛两教思想加以完善D 以佛学为主 吸收儒 道思想 形成一种新思想 巩固练习 D C 3 佛教能在中国广为流传 但始终没以取代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其根本原因是A 儒家思想是整个封建社会最进步的思想B 历代都有信奉儒家思想的人做大官C 儒家思想不断改造完善 一直能够适应加强君主专制统治的需要D 儒家宣扬的仁政思想得到了人民的拥护 C 4 宋代 儒学家开始从一个新的角度来思考人间的伦理纲常 这个新的角度是A 从矛盾对立转换出发B 从天人感应出发C 从万物本源出发D 从人的本性出发 C 5 2010 广东文综 人人自有定盘针 万化根源总在心 却笑从前颠倒见 枝枝叶叶外头寻 这首诗反映了A 孟子的 仁政 B 董仲舒的 独尊儒术 C 王阳明的 心学 D 顾炎武的 经世致用 C 6 清人戴震说过 酷吏以法杀人 后儒以理杀人 人死于法 犹有怜之者 死于理 其谁怜之 对这两句话的理解最准确的是 A 批判了清政府采用残酷的刑罚B 批判了宋明理学对人的自然欲求的压抑 扼杀C 认为违背理学观点的做法都是不可取的D 认为宋明理学有利于维护清朝的统治 B 7 三纲五常 三从四德 的思想都是从哪种理论而来的A 儒家学说B 道家学说C 宋明理学D 佛教8 如果有人向陆九渊请教为学的方法和态度 他应该会回答下列那一叙述 A 学问要求是尚实 方有助于国计民生B 学习先圣先贤的经验和心得C 要注重人内心的涵养工夫D 要勤于读书研究 努力用功 C C 9 有一个佛偈故事 庙前佛幡随风而动 方丈以此考问众徒 甲徒曰 风吹幡动 乙徒曰 幡何动 分时是你心动 心动才有幡动 下面的思想与乙徒相近的是A 万物皆只是一个理B 有理而后有气C 宇宙便是吾心D 父子君臣 天下之定理 10 存天理 灭人欲 这里的 天理 主要指A 儒家道德伦理B 自然规律C 人的良知D 上天的意志 C A 11 朱熹说 天得之 理 而为天 地得之 理 而为地 凡生于天地间者 又各得之以为性 其张之为三纲 其纪之为五常 此话主要是 A 从统治者的角度阐述封建伦理道德 规范人们的言行 压制人民的反抗B 阐述了君主专制的道理C 阐述了自然界的法则D 为了规范普通人之间的人际关系 A 12 阅读不同时期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的观点 材料1 程颐 天下只是一个理 万物皆是理 朱熹 存天理 去人欲 材料2 朱熹 一事不穷 则阙了一事道理 一物不格 则阙了一物道理 材料3 王守仁 心即理 知行合一 致良知为圣人教人第一义 材料4 朱熹 人之异于禽兽 是父子有亲 君臣有义 夫妇有别 长幼有序 朋友有信 材料5 程颐 饿死事小 失节事大 材料6 张载 为天地立心 为生民立命 为往圣断绝学 为万事开太平 顾炎武 天下兴亡 匹夫有责 2 材料2和材料3关于朱 王关于贯通明理的途径有何差异 程 朱主张 格物致知 既通过实践 学习明事理 陆王主张 致良知 即通过自我反思 回复良知 天理就在心中 3 根据以上材料说明宋明理学的主张有哪些可取和不可取的地方 我们今天对宋明理学应采取什么态度 1 材料1中的 理 指什么 他们认为 天理 与 人欲 是什么关系 理 指儒家伦理道德 是对立关系 13 宋明理学中有许多关于人性方面的思想 如 人伦者 天理也 父子君臣 天下之定理 存天理 灭人欲 致良知 等等 同时他发现在古希腊文化中也有许多人性方面的思想观点 请回答 1 请问他在古希腊文化中发现了哪些关于人性方面的思想观点 古希腊体现人性思想观点 人是万物的尺度 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 美德即知识 知德合一 古希腊文化 强调个性发展 中国理学 压抑 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 相同点 都关注人的道德水平 都关注人与人类社会的关系 不同点 个人与社会关系处理的着眼点不同 2 请你简要比较 中国理学与古希腊文化在人性方面思想观点有何异同 扇枕温衾 黄香 东汉人 九岁丧母 事父极孝 酷夏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广东江门市台山市公有资产管理委员会办公室招聘编外人员1人备考考试题库附答案解析
- 外包工程质量管理协议
- 2025浙江宁波开投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招聘4人备考考试题库附答案解析
- 2025年营口市老边区城管协勤人员招聘备考考试题库附答案解析
- 2025泉州银行福建厦门分行招聘备考练习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黑龙江鸡西市对外交流服务中心招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4人备考考试题库附答案解析
- 2025四川虹信软件股份有限公司招聘实施顾问等岗位9人备考考试题库附答案解析
- 2025年甘肃酒泉瓜州县人民法院聘用制工作人员招聘备考考试题库附答案解析
- 2026中远海运船员管理有限公司招聘备考考试题库附答案解析
- 创新生态协同机制-洞察及研究
- 2026农业银行四川省分行秋季校园招聘1374人考试参考题库及答案解析
- 第9课《天上有颗“南仁东星”》 课件 2025-2026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 《山水相逢》课件2025-2026学年人美版(2024)八年级美术上册
- 2025年芜湖市鸠江区医疗卫生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22名考试参考题库及答案解析
- 法警安全检查培训课件
- AI+智慧医院高质量发展 信息化建设方案
- 人员密集场所安全培训教学课件
- 村干部笔试试题及答案
- 项目管理业务知识培训课件
- 知识产权保护与运用培训课件
- 小猪逛果园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