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寿菊种植项目调查.doc_第1页
万寿菊种植项目调查.doc_第2页
万寿菊种植项目调查.doc_第3页
万寿菊种植项目调查.doc_第4页
万寿菊种植项目调查.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万寿菊种植项目调查一、项目背景万寿菊(Tagetes erecta L.)属菊科,一年生草本植物,原产墨西哥,万寿菊橙黄色的鲜花中含有丰富的天然叶黄素,色素具有抗氧化、稳定性强、无毒害、安全性高等特点,广泛运用于食品、化妆品、烟草、医药及禽类饲料中,国际上含10%的叶黄素油每吨售价达12万元,素有“软黄金”的美誉,发展前景非常广阔。叶黄素(Xanthophylls)是存在于多种食物(其中包括绿叶蔬菜和蛋黄)中的一种营养素,它应用于膳食补充剂市场已经有10年的历史。作为一种营养素,它被用来降低消费者患老年性黄斑变性(ADM)的危险性。万寿菊提取物主要成分是叶黄素,它广泛用于饲料添加剂和食品添加剂领域。近年,叶黄素被大量用于功能性保健食品的研发和生产上。二、产品介绍(一)、万寿菊(Tagetes erecta L.)基本资料:别名:臭芙蓉、万寿灯、蜂窝菊、臭菊花、蝎子菊 分类:菊科(Compusitae),万寿菊属。 国内分布:中国各地均有栽培。在广东和云南南部、东南部已归化。 国外分布:原产墨西哥。 生境:栽培 繁殖方式:种子 习性:阳生 药用部位:全草 药用功能:清热化痰、补血通经形态特征株高60100cm,全株具异味,茎粗壮,绿色,直立。单叶羽状全裂对生,裂片披针形,具锯齿,上部叶时有互生,裂片边缘有油腺,锯齿有芒,头状花序着生枝顶,径可达10cm,黄或橙色,总花梗肿大,花期89月。瘦果黑色,冠毛淡黄色。下位子房上位花。舌状花瓣。喜阳光充足的环境,耐寒、耐干旱,在多湿的气候下生长不良。对土地要求不严,但以肥沃疏松排水良好的土壤为好。品种常见品种有(1)印加(Inca),株高35厘米,花重瓣,花径1012厘米,播种后60天开花,抗3338高温,花色有金黄、黄和橙等。(2)皱瓣(Crush),株高2530厘米,花径810厘米,播后65天开花。(3)金黄的番木瓜(Papaya)、(4)黄色的凤梨(Pineapple)、(5)橙色的南瓜(Pumpkin)。(6)安提瓜(Antigua),株高2530厘米,花重瓣,播后6570大开花。(7)发现(Discovery),株高1520厘米,分枝性强,花重瓣、球状,花径78厘米。大奖章(Medallion),株高1522厘米,花径7厘米。另外,有特大花型的江博(Jumbo)、树篱型的丰盛(Galore)、第一夫人(FirstLady)等。生长习性1、万寿菊原产墨西哥。喜温暖、湿润和阳光充足环境。万寿菊生长适温1520,冬季温度不低于5。夏季高温30以上,植株徒长,茎叶松散,开花少。10以下,能生长但速度减慢,生长周期拉长。 2、万寿菊喜湿又耐干旱,特别夏季水分过多,茎叶生长旺盛,影响株形和开花。高温期栽培万寿菊要严格控制水分,以稍干燥为好。 3、万寿菊为喜光性植物,充足阳光对万寿菊生长十分有利,植株矮壮,花色艳丽。阳光不足,茎叶柔软细长,开花少而小。万寿菊对日照长短反应较敏感,可以通过短日照处理(9小时)提早开花。 4、万寿菊对土壤要求不严,以肥沃、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为好。栽培方法1、繁殖:方法用播种繁殖或扦插繁殖。3月下旬4月初播种,发芽适温1520,播后一星期出苗,苗具57枚真叶时定植。株距3035。扦插宜在56月进行,很易成活。管理较简单,从定植到开花前每20天施肥一次;摘心促使分枝。2、育苗:(1)育苗时间、面积、用种量。育苗时间可根据移栽时间而定。一般春万寿菊于移栽前40天左右育苗,每栽667平方米春万寿菊需苗床20-25平方米,用种约30g。 (2)育苗方式:春播万寿菊采用阳畦或小拱棚育苗,以小拱棚居多。苗床选背风向阳,以东西走向为好。苗床的宽度、长度以薄膜大小、管理方便为宜,一般宽度不宜超过1.3m。拱棚高度以60cm左右为宜。薄膜最好选用提温、保温性能好的无滴膜。 万寿菊多用种子育苗,亦可扦插繁殖。前法多用于大面积栽植,后法常用于稀有品种培育。种子育苗一年四季均可播种,通常春播秋花,夏播秋、冬花。种子易萌发,可自播繁殖。3月下旬至4月上旬,整地做畦,播后覆土厚度0.8厘米。然后用细眼喷壶浇水,保持土壤湿润。温度20-21时播后1周发芽出苗,半月左右叶片达7片,此时即可移植。幼苗生长最适温度15。苗高10-13厘米时可定植,株距30-35厘米。早熟品种营养生长期短,约40天开花,晚熟品种约90天开花,花期2个月。在生长期5-6月份,剪下生长健壮的嫩梢带3-4个节,6-10厘米长,插于阴棚下进行扦插育苗,基质用清洗过的河砂或园土。扦插深度2-3厘米,保持土壤湿润。2周后生根,3周后出圃定植,约1个月开花。大量扦插时,用全光照喷雾法,基质可用珍珠岩。由于喷雾提高了空气湿度,插后白天可不遮阳,穗上所留叶片可比常规育苗多些。约1周生根,然后进行移栽。(3)整畦施肥:万寿菊对土壤要求不严,应选土层深厚、疏松、排水透气好的土壤。耙深20-25cm,使表层土壤绵软细碎,田面平整。每栽667平方米的苗床施土杂肥200kg、菊花专用肥2kg,土杂肥翻入地下,化肥均匀撒于畦面后,用锄划入地下,然后耙细、整平。 (4)种子处理:先精选种子,剔除杂质和秕籽,确保种子饱满。然后对选出的种子进行晒种,以杀伤病菌,增强种子活力,提高发芽率。播种前将种子在35-40温水中浸泡3-4h,然后捞出用清水滤一遍,控干水即可播种。为防苗期病害,可用甲基托布津或百菌清进行药剂拌种。(5)播种:播种时应选无风、晴天进行。于播种当天将苗床灌透水,待水渗下后即可播种。播种时将处理好的种子拌于细沙土中,分2-3遍撒于苗床。播种后覆过筛土07-1cm。(6)苗床管理:春播万寿菊于播种后6-7天出齐苗,苗出齐后应注意苗床内的温度不可超过30,以免造成烧苗和烂根。苗长到3cm左右、第一对真叶展开后,应注意通风,防止徒长。苗床内温度保持在25-27,通风时间应在上午8-9点,不可在中午高温时通风,以免造成闪苗。如遇大风降温天气,停止通风。当室外平均气温稳定在12以上时,应选晴朗无风天,揭开薄膜,除掉苗床内的杂草。如缺水应喷一遍透水,并盖好膜,加大通风口,苗床内浇水不宜太勤,以保持床土间干间湿为宜。 当室外气温稳定在15时应揭膜炼苗,移栽前7天左右停止浇水,进行移栽前的靠苗,以备移栽。3、移栽(1)移栽时间:当万寿菊苗茎粗03cm、株高15-20cm、出现3-4对真叶时即可移栽。 (2)种植方式:采用宽窄行种植,大行70cm,小行50cm,株距25cm,每667平方米留苗4500株,按大小苗分行栽植。 (3)地膜覆盖:采用地膜覆盖,以提高地温,促进花提早成熟。(4)浇水:移栽后要大水漫灌,促使早缓苗、早生根。 4、田间管理(1)中耕培土:移栽后要浅锄保墒,当苗高25-30cm时出现少量分枝,从垄沟取土培于植株基部,以促发不定根,防止倒伏,同时抑制膜下杂草的生长。 (2)浇水:培土后根据土壤墒情进行浇水,每次浇水量不宜过大,勿漫垄,保持土壤间干间湿。 (3)根外追肥:在花盛开时进行根外追肥,喷施时间以下午6时以后为好,每667平方米喷施尿素30g,磷酸二氢钾30g。 5、病虫害防治 万寿菊病虫害较少,主要是病毒病、枯萎病、红蜘蛛。对病毒病用病毒威、菌毒清进行防治对枯萎病用75%百菌清、多菌灵、乙磷铝、甲基托布津进行防治;对红蜘蛛在初期进行防治,用40%氧化乐果1000-1500倍液或50%马拉硫磷乳油1000倍液,隔7d喷1次,连喷2次。 地下害虫主要是蝼蛄、蛴螬,每亩用3%呋喃丹或5%甲拌磷颗粒剂0.751公斤结合移栽施入土中,红蜘蛛、蚜虫可用1.8%的虫螨克和速克毙防治。 万寿菊病害主要是立枯病、斑枯病、根腐病等。要坚持预防为主,防重于治的原则,适时防治病害。特别应在花蕾期(开化前)打一次杀菌剂。 病害及防治措施真菌感染: 黑斑病:主要侵害叶片、叶柄和嫩梢,叶片初发病时,正面出现紫褐色至褐色小点,扩大后多为圆形或不定形的黑褐色病斑。可喷施多菌灵、甲基托布津、达可宁等药物。 白粉病:侵害嫩叶,两面出现白色粉状物,早期病状不明显,白粉层出现3-5天后,叶片呈水渍状,渐失绿变黄,严重伤在时则造成叶片脱落。发病期喷施多菌灵、三唑酮即可,但以国光英纳效果最佳。 叶枯病:多数叶尖或叶缘侵入,初为黄色小点,以后迅速向内扩展为不规则形大斑,严重受害的全叶枯达2/3,病部褪绿黄化,褐色干枯脱落。防治以上病害除加强肥水管理外,冬天应剪掉病枝病叶,清除地下落叶,减少初侵来源,发病时应采取综合防治,并喷洒多菌灵、甲基托布津等杀菌药剂。 病害主要以预防为主,在高温、高湿或阴雨季节定期喷施杀菌药物,在苗木进入休眠阶段喷施石硫合剂进行全面杀菌,保证苗木健壮生长,苗木长势强健,本身就抵御了一定的病害侵入 虫害防治 (1)刺蛾 主要为黄刺蛾、褐边绿刺蛾、丽褐刺蛾、桑褐刺蛾、扁刺蛾的幼虫,于高温季节大量啃食叶片。防治方法:一旦发现,应立即用90%的敌百虫晶体800倍液喷杀,或用25%的杀灭菊酯乳油15 00倍液喷杀。 (2)介壳虫 主要有白轮蚧、日本龟蜡蚧、红蜡蚧、褐软蜡蚧、吹绵蚧、糠片盾蚧、蛇眼蚧等,其危害特点是刺吸万寿菊嫩茎、幼叶的汁液,导致植株生长不良,主要是高温高湿、通风不良、光线欠佳所诱发。防治方法:可于其若虫孵化盛期,用25%的扑虱灵可湿性粉剂2 000倍液喷杀。 (3)蚜虫 主要为万寿菊管蚜、桃蚜等,它们剌吸植株幼嫩器官的汁液,为害嫩茎、幼叶、花蕾等,严重影响到植株的生长和开花。防治方法:及时用10%的吡虫啉可湿性能粉剂2000倍液喷杀。(4)蔷薇三节叶蜂 多在幼虫期,数十条或百余条群集危害,短时间内可将植株的嫩叶吃光,仅剩下几条主叶脉,严重危害植株的正常生育。防治方法:少量盆栽,可于刚出现时,采摘聚集有大量幼虫的叶片,将其踩死。大量出现,可用75%的辛硫磷乳油4000倍液喷杀。 (5)朱砂叶螨 一年可发生10代至15代,以成螨、幼螨、若螨群集于叶背剌吸危害,卵多产于叶背叶脉的两侧或聚集的细丝网下。每一雌螨可产卵50粒至150 粒,最多时达500粒,完成一代的时间在23 至25的气温条件下,只需10天至13天,在28时,约需7天至8天。高温干旱季节发生猖獗,常导致叶片正面出现大量密集的小白点,叶背泛黄偶带枯斑。防治方法:一旦发现,及时用25%的倍乐霸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喷杀。(6)金龟子 主要为铜绿金龟子、黑绒金龟子、白星花金龟子、小青花金龟子等,常以成虫啃食新叶、嫩梢和花苞,严重影响植株的生长和开花。防治方法:利用成虫的假死性,于傍晚振落捕杀。利用成虫的趋光性,用黑光灯诱杀。在成虫取食危害时,用50%的马拉硫磷乳油1000倍液喷杀。此外,还有灯蛾、夜蛾、造桥虫、袋蛾、叶蝉、蝽象等危害,可根据不同害虫种类的危害特点,采取相应的防治对策。 6、采收采收时间及收购标准:一般在7月10日至9月25日为采收期,标准是花瓣全部展开,花芯的雄蕊部分开放或不开放,达到八九成熟时,产量比较高。花瓣与花托比为8:2,色素含量达19至22,而目前国内使用的常规品种为16左右,花瓣与花托比是6:4。采收时花朵无水珠,无霉烂,花梗长度不超过1cm,采收后立即送交花厂。三不采:即阴雨天不采,带露水不采,不成熟不采;每天采摘时间917时,两次采摘间隔一般不少于7天。产量价值:2010年宣威市有三个镇累计种植万寿菊1万亩,平均亩产量1000公斤,每公斤1.9元,总产值1900万元。色素含量在17的万寿菊颗粒每吨价格在8500元左右,色素含量每增加一个千分点,价格提高500元。亩产1250-2090kg之间。含量分析:万寿菊花中叶黄素的含量在0.6-2.5%之间,菊花的花瓣中叶黄素含量最高,花瓣颜色越深叶黄素的含量越高。7、加工(1)发酵:采收的万寿菊鲜花,通过输送装置或人工放置到发酵池密封发酵,大概15天20天左右。(2)制粒:经过发酵工序后,万寿菊就会被送到颗粒生产车间,甩干后制成颗粒,这就完成了初加工。(3)萃取油膏:将万寿菊颗粒经过低温萃取,萃取提炼出叶黄素油膏。(4)深加工:把叶黄素油膏提纯成饲料添加剂和食品添加剂,以食品添加剂为原料即可制成高附加值的叶黄素软胶囊或叶黄素片剂和水剂等。(二)、叶黄素(Xanthophylls)分子式:C40H56O2 分子量:56885化学名称:33一二羟基一旺一胡萝b素。化学结构:物理性质:不溶于水,易溶于油脂和脂肪性溶剂如氯仿、二氯甲烷、正己烷。纯的叶黄素为棱格状黄色晶体,有金属光泽,对光和氢不稳定,需贮存于阴凉干燥处,避光密封。叶黄素在偏酸、弱光和低温环境下比较稳定;在偏碱条件下不稳定,在弱酸性和弱碱性条件下,发生颜色可逆性变化;在强碱性、强光、高温条件下被破坏。产品规格:5%、10%、20%、30%、50%、60%、80%(市场上认可度最高规格是5%、10%、20%和80%)检测方法:HPLC(1)色谱柱:C18(250mm*4.6mm,5um)流动相:甲醇:乙腈(40:60,V/V)流速:1ml/min 波长:445nm 柱温:30(2)色谱柱:L3(250mm*4.6mm,3um)流动相:正己烷:乙酸乙酯(75:25,V/V)流速:1.5ml/min 波长:446nm 柱温:25功效:(1)保护视力叶黄素对视网膜中的黄魔有重要保护作用,缺乏时易引黄斑退化和视力模糊进而出现视力退化,近视等症状。叶黄素是NA的前体,在人体内可转化为VA。叶黄素对眼睛的主要生理功能是作为抗氧化剂和光保护作用视神经不可再生,极易受到有害自由基的伤害,叶黄素的抗氧化作用可抑制有害自由基的形成。叶黄素可吸收大量蓝光,蓝色可见光的波长和紫外光接近,是能达到视网膜的可见光中潜在危害性最大的一种光在到达视网膜上敏感的细胞前,光先经过叶黄素的最高聚集区,这时若视黄斑处的叶黄素含量丰富就能将这种伤害减至最小。(2)抗氧的作用叶黄素较强的氧化作用,能抑制活性氧自由基的活性,阻止活性氧自由基对正常细胞的破坏有关实验证明,活性氧自由基可与DNA、蛋白质、脂类发生反应,削弱它们的生理功能,进而引发诸如癌症、动脉硬化,增龄性黄魔变性症等慢性病的发生叶黄素可通过物理或化学淬灭作用灭活单线态氧,从而保护机体免受伤害,增强机体的免疫能力。(3)降低白内障的发生率白内障是世界范围内导致失明的主要眼疾,最新的研究证明通过增加叶黄素的摄入量可达到生率的目的,目前认为其机理为较低的黄斑色素密度与中老年人较高的晶状体视觉密度紧密关联,而较高的晶状体视觉密度被认为是白内障发病的明显特征。(4)延缓动脉硬化作用最近的研究结果表明,叶黄素对早期的动脉硬化进程有延缓作用。主要是动脉主干道血管内膜厚度的变化与血液中叶黄素含量之间的关系血液中叶黄素含量较低,极易引起动脉血管壁增厚,随着叶黄素含量的逐渐增加,动脉壁增厚趋势降低,动脉栓塞也显著降低同时,动脉壁细胞中的叶黄索还可降低LDL胆固醇的氧化性。(5)抗癌作用多项研究表明,叶黄素对多种癌症有抑制作用,如乳腺癌、前列腺癌、直肠癌、皮肤癌等根据纽约大学药物学院最近的研究,在降低乳腺癌的发病率与叶黄素摄人量间有很紧密的关系,调查发现叶黄素摄人量低的实验组的乳腺癌发病率是摄人量高组的(208221)倍。这种作用可能涉及与其他器官组织协同的间接免疫调节作用该项研究得出结论,在膳食中摄人叶黄素不仅能抑制肿癌甚至可以起到预防肿瘤发生的作用有关机构建议人均每天报人400g600g的水果和蔬菜可使患癌症的相对危险性降低50。生产工艺: 1、万寿菊干花颗粒粉碎,过12目筛,7倍石油醚50提取二次,每次5小时,提取液浓缩得浸膏,提取率93.2%。万寿菊浸膏加乙醇适量溶解,加入35%的NaOH溶液,60皂化6h,加蒸馏水,趁热过滤,滤饼乙酸乙酯溶解并加蒸馏水洗涤至两相澄清且pH为中性,乙酸乙酯溶液用无水硫酸钠干燥,减压回收溶剂,得叶黄素粗品;粗品用少量乙醇和石油醚冲洗,真空干燥得成品(游离叶黄素97.9%,全反式叶黄素96.5%)。参考:万寿菊中叶黄素的提取及分离工艺,张多婷、韩静、张玥、孙铭、杨静等,食品与发酵工业,2010年第36卷第5期2、THF萃取法:将万寿菊花瓣研磨后放入提取罐,加THF乙醇和KOH强力搅拌均匀,pH保持12,发引法进行2h后分离固液两相。得到液体部分,加热蒸发除去THF和乙醇;将固体物质用THF洗涤浸泡,40减压蒸发干燥,室温下用1/1的水和乙醇混合系统浸泡洗涤10min,离心分离混合物,除去乙醇和水,室温下干燥得到叶黄素晶体,纯度约为70%;将晶体溶解于THF和水中,室温下搅拌混合10min,降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