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十一五”重庆粮油产业亮点与2011年目标措施(政府工作报告素材)粮油处2010年10月28日“十一五”期间我市自然灾害和病虫害频繁发生,粮油生产除2008年呈现出直辖以来少有的风调雨顺年景外,其余年份均受到干旱、洪涝、大风等自然灾害和病虫害的影响,尤其是在2006年遭受特大干旱后呈恢复性增长的时候,我市去今两年又连续遭受病虫害大发生年和持续低温天气及极端异常气候的影响。但在及时总结2006年特大干旱的经验教训后,由于工作得力,措施得当,我市粮油生产仍呈现稳定增长的态势。一、粮油生产多灾之年仍超额完成生产目标“十一五”期间,为了保持我市粮食基本自给,在耕地面积不断减少的情况下,我们通过努力开发秋冬资源、发展增间套种稳定面积,依靠农机农艺的综合配套提高单产,使粮食播种面积和单产呈逐年稳定增长的趋势。圆满完成1100万吨粮食生产目标,且持续保持稳步增长的好势头。粮食播种面积由2006年的3233.3万亩增至2009年的3344.2万亩, 年均增加1.1%,预计2010年将增加到3350万亩以上;粮食平均亩产由2006年的250公斤增至2009年的340公斤,近年来稳定在340公斤左右。粮食产量除2006年受特大干旱影响较低以外,近年来都保持在1100万吨以上,尤其是2010年我市多数区县遭受了多次严重的春旱、春夏持续低温和阴雨寡照、大风、冰雹、暴雨、洪涝等极端异常气候影响,使大春播栽期明显推迟,生长受阻,粮食作物绝收56万多亩这一不利形势下,市农委及时部署,组织全市农业部门干部深入一线,包县包片,全面开展了以推广抗旱栽培、加强苗情诊断、实施以科技抗灾减灾为中心的“百日田间管理行动”,扭转了自然灾害对粮食生产造成的不利影响,确保全年粮食总产量达到1150万吨以上,超额完成了既定目标任务。预计比2009年增产1.9%,可望创“十一五”以来最好水平,使全市粮食自给率保持在90%以上。全市油料实现连续5年增产增收,面积、单产、总产分别年均增长7.5%、2.3%、10.7%,其中油菜播种面积5年来扩大了近100万亩,2010年全市油菜面积287.8万亩,总产34.2万吨,分别比2006年增加87.3万亩和10.7万吨,增43.5%和45.6%;且产油大县逐年增加。2010年油菜面积10万亩或总产1万吨以上的区县达19个,比2006年增加9个。二、粮油生产亮点纷呈“十一五”期间,我市紧紧围绕粮油生产“保供增收”的中心目标,在抗灾保丰收工作中涌现出大量闪光点。一是高产示范典型和减灾亮点不断涌现为提高科技对粮油生产贡献率,我们把综合技术集成为中心的高产创建作为提高粮油单产的重要抓手。今年我市万亩高产创建实施区县由去年的20个扩到31个,万亩示范片个数由去年的42个增加到150个,面积由46.13万亩扩大到157.85万亩,扩大了2.4倍,良种、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综合防控、健身栽培、农机化等技术集成度和推广率显著提高,增产增收效果显著,共增产粮食13.6万吨,增产油料1.1万吨,总增收2.3亿元。有效起到了以点带面的示范作用。经专家测产验收:南川区东城街道油菜万亩片平均亩产149.1公斤,农户邢伯树2亩油菜亩产233.1公斤,创造了我市油菜单产纪录;巫溪县朝阳镇和尖山镇万亩玉米高产创建片平均亩产606.8公斤,最高亩产706.2公斤。加上马铃薯436.8公斤/亩,红苕250公斤/亩, 万亩片薯-玉-苕三熟年产量达到1293.6公斤/亩,千亩片1343.8公斤/亩,攻关片亩产达到1398公斤,创造了我市旱地间套作三熟高产纪录。大足县1064亩地膜覆盖春花生示范片实收平均亩产鲜花生472.43公斤,最高亩产538.49公斤。亩平均纯收益达1500元以上,最高达2100元。合川区南津街蓄留的洪水再生稻平均亩产275.7公斤,比对照增产180.7公斤,有效减轻了灾害损失。2009年我市开县种植的130亩Q优12号再生稻示范片,中稻+再生稻两季最高亩产1291公斤,创造了世界同纬度地区单产最高记录。二是病虫害专业化防控工作取得明显进展。针对全市近年病虫害发生面积逐年上升,危害程度加重的严峻形势,在市农委的督促下,全市39个区县全都由政府发布了农业有害生物应急防控预案,实现了全覆盖。同时今年在全市建设了万州、万盛两个病虫害专业化防控示范县,江津、铜梁等19个病虫害专业化防控示范区,通过层层落实责任,积极开展专业化防控,在今年多雨多湿气候,病虫害极易发生的形势下,没有出现明显损失。特别是在全市14个马铃薯主产区县添置了22套马铃薯晚疫病预警系统,使晚疫病预测准确率达到95%以上,居全国先进水平。通过及时预警和防控,使病害损失率控制在3%以下,比农户常规防治增产60%。三是粮油产业增收途径进一步拓宽。按照市里对“两翼农民万元增收工程”的要求,粮油产业也把林间空隙地发展豆类、马铃薯、花生等作为重要增产增收途径。据统计,全市幼果林种豆面积由2009年的近2万亩迅速扩大到今年的24.88万亩,其中幼果林种大豆12.76万亩,种蚕豆4.6万亩,种豌豆3万亩,种红小豆2.5万亩,种绿豆1.5万亩。幼果林种豆成为稳定粮食面积、增加农民收入的新亮点。忠县2000亩林间春大豆平均亩产161.12公斤,最高亩产202.14公斤,亩增纯收入400余元。受到中国科学院谢华安院士,农业部种植业司、全国农技中心、华南农业大学等单位的领导和专家的高度称赞。8月11日农民日报对重庆林间种豆增收亿元进行了专版报道。部分区县依托油菜产业发展了观光、休闲、旅游、餐饮以及养殖业等多种产业,使油菜生产整体效益不断提高,对农民增收起到了重要促进作用。潼南县以油菜万亩高产创建示范区建设为基础,自2008年开始着力开发生态观光旅游资源,至今年已成功举办3届菜花节,共接待游客76万余人次,实现综合收入3.66亿元,当地农民仅菜花节期间人均就增收2000多元。四是自育良种市场占有率明显提高。我市自育的杂交水稻、玉米新品种推广率由2006年的26%提高到2010年的30%以上,其中Q优8号在全市高产创建千亩示范片最高亩产783.1公斤,创造了我市千亩连片高产新纪录。渝糯系列杂交糯玉米新良种占据了全国半壁江山,Q优系列水稻良种还推广到东南亚、非洲等地,进一步提高了我市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三、工作经验(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是基础国务院3号文件已经明确,我市推进城乡统筹改革必须粮食总产稳定在1100万吨以上,围绕这个中心任务,市委、市政府在确定市委常委分管农业的同时,把粮食生产纳入了各级政府工作考核,并专门出台防止耕地撂荒的政策,今年市政府更是以1号文件强调粮食安全。在此基础上,我市初步建立起项目资金与工作考核相挂钩的考评激励机制,产粮大县奖励资金、产油大县奖励资金、农资综合补贴资金、农业部专项资金和我市农发资金的分配均以考核目标为基础,结合工作考核进行量化分配。同时,我市近年来层层召开春耕晚秋生产现场会、专题分析会和培训会,分层落实责任,分阶段部署工作。(二)整合资源,加大扶持是关键“十一五”期间国家先后出台了农资综合补贴、农作物良种补贴、产粮(油)大县奖励等一系列惠农政策,实施了有机质提升、测土配方施肥、高产创建等一批增产增效项目,近三年来更是投入资金66.06亿元加大了对粮油生产投入,为稳定粮油生产起到了积极作用。在中央的支持下,我市加大了资金、项目的规划和整合,先后规划了以垫江、梁平为重点50万亩现代粮油示范区,推进以10个国家级产能县、100个商品粮基地乡镇、50个油料特色乡镇为重点的1000万亩优质粮油产业工程,近3年来,我市又以粮油万亩高产创建示范片为平台,促进资源的整合。尤其是今年我市万亩高产创建示范片扩大到150个,涉及水稻、玉米、油菜等7种优势作物,整合各项资金2.69亿元。(三)立足科技,强化服务是核心“十一五”期间我市加大了节本增效技术、农业标准化生产技术的推广力度,建立、完善了首席专家联系制度和生产督查制度。在今年的恶劣气候条件下,我市在优化集成水稻精确定量栽培、再生稻品种筛选试验、花生地膜覆盖栽培等高产技术的同时,建立起“市级专家-县级首席专家包户技术人员-科技示范户”的技术工作体系和“专家+大户(或专业合作社)+农户”的培训模式及“种粮大户+农业科技人员+机械能手”的三位一体生产模式,有效提高了科技入户率,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抗灾增产增收效果,创造了油菜最高亩产233.1公斤、鲜花生最高亩产538.49公斤、林间春大豆202.14公斤等高产纪纪录。四、存在的问题一是农业基础依然,薄弱粮食生产基础能力特别是耕地质量建设明显滞后。农业投入欠账太多,农业生产的物质技术条件较差,支撑体系和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不强。二是资源约束矛盾凸显。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耕地资源数量递减和质量下降趋势难以逆转,且我市农业水资源分布不均,人均工程用水量只有全国平均水平的1/3。 三是粮食生产效益不高且仍有下降趋势,种粮农民增收愈加困难。农业生产成本、劳动力成本和土地成本的上升,进一步降低了种粮效益。四是科技创新和应用水平不高。农业科技创新和储备能力不足,高层次农业创新人才匮乏,农业科技投资主体不多,农业科研和推广经费不足。五是技术推广难度加大。农村青壮劳动力大量外移,“三化”现象日趋明显,农村劳动力总量过剩与结构性短缺并存。且粮油生产经营方式落后,种植规模小,商品率低,进一步加大了推广的难度。六是基层发展粮食生产的主动性不够。中央财政投入稳步增加,但市县财政投入比例在持续下降,且局部地区政策落实不到位,资金使用不合理。五、2011年工作打算(一)工作思路和目标。围绕保供增收目标,狠抓高产创建平台建设,突破生产经营方式落后和农村劳动力不足两个难题,注重强化种子品种管理、加大病虫害统防统治力度、推进测土配方施肥结果运用、完善种粮惠农政策和加强耕地质量建设五个环节。在“十二五”期间始终将粮食产量保持在1100万吨以上,使重庆粮食自给率稳定在90%以上。大力发展薯类、特色杂粮及其综合利用水平,在万元增收工程中发挥粮油产业的作用。油料继5年连续增长后实现再增长,2011年达到45万吨左右,“十二五”期间达到50万吨以上。(二)重点措施。继续以高产创建为抓手,以集成创新推广高产技术为支撑,以完善惠农补贴政策为辅助,以坚持粮食生产行政首长负责制和切实保护耕地和基本农田为保障,确保完成粮食生产任务。1、坚持实行行政首长负责制,将粮食生产纳入各级政府的综合目标考核,并占较重的比重。2、进一步加大对粮油生产和标准农田建设扶持力度。一是提高对粮食生产者补贴标准,将资金补贴给真正的种粮农户,让种粮者至少获得社会各行业平均利润。二是整合各种基础能力建设资金,集中投入建设一批高标准粮田。力争将产粮大县奖励资金的50%以上用于良种良法推广、基础设施建设等粮食生产相关领域。3、切实保护耕地和基本农田,建立粮油主产区。一是实施稻田保护计划,使水稻种植面积稳定在1050万亩以上,总产稳定恢复到550万吨。二是重点建设10个国家级产能县、100个商品粮基地乡镇、50个油料特色乡镇,着力打造南川、合川、梁平、垫江等高标准粮油示范基地,推进1000万亩优质粮油工程建设。三是开发利用秋冬空闲的耕地资源和林间土地资源,大力发展适销对路的粮油产品,提高粮油供给水平,推进“两翼农户万元增收工程”。4、以高产创建为抓手,努力提高耕地产出率。强化良种工程建设,以推行整乡或整县推进高产创建为抓手,集成推广先进的农机农艺措施,进一步提高单产,提升品质,满足社会需要。5、加强以重大病虫害和洪旱灾害为主防灾减灾体系建设。重点是加强灾害监测体系、预警体系、应急救助体系等建设。其中重大病虫害防灾减灾体系要坚持“绿色植保、公共植保”的工作理念和“预防为主、综防防治”的植保方针,要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四川省达州铁中2026届化学九年级第一学期期中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
- 供电服务类考试题及答案
- 安全工器具考试题及答案
- 2026届四川省营山县联考英语九上期末监测试题含解析
- 2026届安徽省涡阳县九年级英语第一学期期末联考模拟试题含解析
- 威海驾照考试题及答案
- 医疗安全考试试题及答案
- 建筑监理师考试题及答案
- 康复理疗师考试题及答案
- 广东入团考试题库及答案
- 工作文件自用补充调研报告
- 美世-职位说明书与任职资格管理
- 苏科版生物七年级上册全套课件
- 第二章:保险的性质和功能
- 《危险化学品重点县专家指导服务手册》
- 中医学概论智慧树知到答案章节测试2023年安徽中医药大学
- 中华全国律师协会律师办理企业破产法律业务操作指引
- GB/T 5218-1999合金弹簧钢丝
- GB/T 19812.5-2019塑料节水灌溉器材第5部分:地埋式滴灌管
- 水文地质学基础课件
- 《科学思维与科学方法论》第二章 科学思维的逻辑方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