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现代教育技术学复习材料题型:1、 名词解释题:4分5=20分;2、 简答题:5分5=25分;3、 分析题:25分;(分析教师应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优势等)四、设计题:30分。(主要是对给出的教学内容进行课件界面的设计)一、名词解释1、学习需要:学习者学习方面的当前状况与被期望达到状况之间的差距。需要注意的是:(1)学习需要反映的仅仅是学生在学习方面的需要,而不是教师的需要,更不是对教学过程、手段的具体需要。(2)学习需要分析作用仅仅是确定教学问题,而不是解决问题。2、学习风格:是学习者持续一贯的带有个性特征的学习方式,是学习策略和学习倾向的综合,包括学习情绪、态度、动机、坚持性以及对学习环境、学习内容方面的偏爱。3、网络课程:是通过网络表现的某门学科的教学内容及实施教学活动的总和,它包括按一定的教学目标、教学策略组织起来的教学内容和网络教学支撑环境。4、评价量规:是一个真实性评价工具,它是对学生的作品、成果、成长记录袋或者表现进行评价或者等级评定的一套标准。同时也是一个有效的教学工具,是连接教学与评价之间的一个重要桥梁。5、多媒体技术:是指计算机综合处理多种媒体信息文本、图形、图像、声音、视频等,使多种信息建立逻辑连接,集成为一个具有交互性的系统。集成性、交互性、多样化、控制性等是它的基本特征。6、授导性学习:是指在课堂教学中以讲解、演示、操练及练习、自主学习、小组讨论、合作学习、问题化学习等方法综合运用的课堂教学形式。7、教学策略:是教学中为有效的达到特定的教学目标,综合选择或采用的教学活动程序、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以及教学媒体等总体方案。8、教学评价:以教学目标为依据,制定科学的标准,运用一切有效的技术手段,对教学活动的过程及其结果进行测定、衡量,并给以价值判断。教学评价是教学设计中的一个极为重要的部分。9、先行组织者:是教师在教授新教材之前,先给学生一种引导性的材料,它比新教材更加抽象、概括和综合,并能清晰地反映认知结构中原有的观念和学习任务的联系。10、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自然界或社会生活中选取某一真实问题作为专题区进行研究,要求学生在研究的过程中要主动的去获取知识,并要应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所选定的真实问题。二、简答:1、AECT94定义,04定义及其内涵。94定义:教育技术是关于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上述定义明确的指明了教育技术的两个研究对象(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五个研究领域(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两种研究形态(理论和实践)。04定义:是通过创造、使用、管理适当的技术过程和资源,促进学习和改善绩效的研究与符合道德规范的实践。 促进改善绩效和符合道德规范是不同于94定义的地方。2、教育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差别。信息技术和教育技术属于不同的学科:信息技术属于技术学科,教育技术属于教育学科。信息技术培训和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所要达到的目标完全不同:信息技术培训是要是被培训者具有信息技术素养,即具有运用信息技术的意识、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与道德。教育技术的能力培训是要使被培训者具有教育技术的素养,即具有运用教育技术的意识,运用教育技术的能力和道德。3、多媒体技术定义的定义和基本特征。多媒体技术:是指计算机综合处理多种媒体信息文本、图形、图像、声音、视频等,使多种信息建立逻辑连接,集成为一个具有交互性的系统。集成性,交互性和控制性是多媒体技术的三个最基本的特征。(多样化、交互性、集成性)4、传播的过程和拉斯威尔的“5w”模式传播的过称是一个过程,其实质是一种信息传递与交换的复杂过程。包括以下几种要素:传者、受者、信息、媒体、编码、译码、噪声、反馈与效果等。拉斯威尔模式(5W模式):拉斯威尔提出了一个用文字形式简述的线性传播过程模式。它用一句话表示:“Who says What in Which channel to Whom with What effects”(谁,说了什么,通过何种渠道,对谁,产生了什么效果),这就是所谓的“5W模式”。控制分析:研究谁,也就是传者,进而探讨传播行为的原动力。内容分析:研究说什么(信息)以及怎样说的问题。媒介分析:研究传播渠道,除了研究媒介的性能外,还要探讨媒介与传播对象之间的关系。受众分析:研究既庞大而又很复杂的受播者,了解一般的与个别的兴趣与需要。效果分析:研究受者对接收信息后所产生的意见、态度与行为的改变等。5、什么是网络教育信息资源?可以采用的检索和获取方式有哪些?网络教育信息资源:指经过数字化处理,通过网络通信、计算机或者终端等方式能在线出来的文字、图像、声音、动画等多种形式的教育信息。检索和获取的方式:图书信息检索、科技文献检索、目录型检索工具、网页搜索引擎。6、简述编写学习的目标的基本方法ABCD法。是指一个规范的学习目标应该包括对象、行为、条件、标准四个要素。A:对象(audience),阐明教学对象。B:行为(behaviour),说明通过学习之后,学习者应能做什么,也即行为的变化。C:条件(condition),说明上述行为在什么条件之下产生。D:程度(degree),指规定上述行为应该达到的程度或最低标准。7、简述程序教学的基本原则。斯金纳认为,只有通过机械装置才能够提供必要的大量的强化系列,程序化教学是一种个别化的自动教学的方式。原则是:积极反应原则、小的步子原则、及时强化原则、自定步调原则、低错误率原则8、多媒体素材的类型与分类及应用原则。多媒体素材:是传播教学信息的基本单元,依据其所表现的信息类型,可分为文本、图形图像、音频、视频、动画五类。应用原则:科学性原则、艺术性原则、可控性原则、适度性原则。9、简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策略有哪些?大整合论和小整合论的主要观点。常用策略:知识切入点策略、多种感官参与学习策略、思维训练核心策略、情感激励策略、情境激烈策略、因势利导策略、实践感知策略、习作强化策略、合作学习策略、自主探究策略、寓教于乐策略。“大整合论”:主要指课程是一个较大的概念。是指将信息技术融入到课程的整体中区,改变课程的内容和结构,变革整个课程体系。信息技术和课程的整合是指通过基于信息技术的课程研制,创立信息化的课程文化。它针对教育领域中信息技术和学科课程存在割裂和对立的问题,通过信息技术与课程的互动性的双向整合,存进师生民主合作的课程与教学组织方式的实现金额以人的学习为本的新型课程与教学活动方式的发展,构建起整合型的信息化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资源等,从而对课程的各个层面和维度都产生变革作用,促进课程整体的变革。有助于从整体的角度去思考信息技术的地位和作用。“小整合论”:将课程等同于教学。将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等同于信息技术和学科教学的整合,信息技术作为一种工具、媒介和方法融入到教学的各个层面中,包括教学准备、课堂教学和教学评价等。这种观点是目前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实践中的主要观点。课程于信息技术的整合,是教师和学生在课程中恰当地运用信息技术来促进教学。10、简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标和内涵。目标:充实课程的学习内容,为社会需要的多种专业人才的培养打下基础;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学校信息技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完善学习过程,促进学生实现课程内容的有效学习,促进创新人才的培养; 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培养学生的自我生存能力。内涵:信息技术于课程综合包含三个基本属性:营造信息化教学环境、实现新型教与学的方式、变革传统教学方式。“成何”的实质于落脚点是变革传统的教学结构,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结构,创建新型的、既能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作用的“主导主体相结合”的教学结构。只有从这三个基本属性,特别是从变革传统教学结构这一属性去理解“整合”的内涵,才能正真的理解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的实质。11、什么是探究性学习,简述探究性学习方案,探究性学习设计的主要环节和步骤。定义:探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并创设一种类似于科学研究的情境,首先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然后学生进行调查、实验、搜集与处理信息、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最后求得问题的解决。学习方案包括:绪言:明确让学习者将要学习的是什么,目的在于吸引读者、为学习做准备任务:清晰地描述学生通过学习活动,将会取得怎样的最终成果。过程:说明学习者将如何完成学习任务,为学习者设置的“脚手架”包括了清晰的学习步骤、学习资源以及信息组织的工具。资源:一个由教师选定的将有助于学习者完成任务的网页清单,包括网上与非网上的资源(教科书、录音带、当面交流等)评价:向学习者详细说明他们的表现将被怎样评价,以及共同的评价等级标准,可以使用评价量规来完成。结论:对学习者通过完成这项活动或课程将会获得的或者是学到的东西进行总结,同时鼓励对问题的深入思考。环节和步骤:确定课题;组织分工;收集信息;整理分析信息;创建答案/解决方案;评价与展示作品。12、多媒体课件设计的一般步骤过程。多媒体课件制作的步骤:【答题时可稍微答多点】项目规划、目标分析和选题教学系统结构设计编写脚本(界面设计、交互设计、反馈设计)制作和修改评估和打包13、简要说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生在学习中主动建构知识的意义,并力图在更接近、更符合实际情况的情景性学习活动中,以个人原有的经验、心理结构和信念为基础来建构和理解新的知识。建构主义认为,对事物的理解不是简单的由事物自己决定的,事物信息要被人理解,这有赖于个体原有的知识经验,不同人往往会因此而建构不同的意义。建构主义学习观学习不是由教师把知识简单的传递给学生,而是由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同化和顺应,是学习者认知结构发生变化的两种途径或方式。建构主义学生观学习者不是空着脑袋进入学习情境的,是有知识经验的。学习者不能无视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简单强硬的从外部对学习者实施知识的“填灌”。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需要共同针对某些问题进行进行探索,并在探索的过程中相互交流和质疑,了解彼此的想法。师生角色的定位及其作用教师的角色是学生建构知识的忠实支持者,应该成为学生的高级伙伴或是合作者。教师要成为学生建构知识的积极帮助者和引导者。学生的角色是教学活动积极参与者和知识的积极建构者。学生要用探索法和发现法去建构知识的意义。建构主义的学习环境观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者的知识是在一定的情景之下,借助于他人的帮助,如人与人之间的协作、交流、利用必要的信息等等,通过意义的建构而获得的。理想的学习环境应当包括情境、协作、交流和意义建构四个部分。在建构主义教学模式下,目前已经开发出的、比较成熟的教学方法主要有:支架式教学、抛锚式教学、随机进入教学。14、教学设计的定义和作用,系统教学设计的主要环节和步骤。教学设计:作为教育技术能力中的核心能力,教学设计是运用系统的方法分析教学问题和确定教学目标,建立解决教学问题的策略方案、试行解决方案、评价试行结果和对方案进行修改的过程。作用:有利于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的结合 有利于教学工作的科学化,促进青年教师的快速成长 有利于科学思维的习惯和能力的培养,提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主要环节和步骤:学习需要分析教学内容分析、教学对象分析学习目标编写学习策略设计教学媒体选择教学媒体设计教学评价(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15、常见的多媒体素材的格式。多媒体素材:是传播教学信息的基本单元,依据其所表现的信息类型,可分为文本、图形图像、音频、视频、动画五类。文本:.txt .rtf .doc .wps。图形图像:DWG WMF CDR TGA SVG BMP GIF TIFF PNG JPEG。音频:.WAV MP3 Midi音频。视频:AVI MOV MPEG RM/RMVB ASF DAT VOB。动画:GIF SWF FLIC 。 三、分析题(25)主要分析教师应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优势等。答题要点:1、分析所给的教学案例中教师运用了哪些信息技术手段,对教学带来的直接效果是什么。如,教师使用音乐或视频帮助创设课堂情境、方便导入新课等;改变了传统的课堂讲授式的教学方式,体现了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地位等。2、分析所给内容的教学目标,强调信息技术的运用帮助达到了这些教学目标。如通过信息技术教学使学生的能力得到提高,有效地达到了本节课的教学目的;更新教师的教学观念,明确了教学任务等等。3、提出一些问题,如信息技术虽然能为传统课堂注入活力,但要恰当运用,要根据具体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社区对移民管理办法
- 中国绿卡审批管理办法
- 《废品收购管理办法》
- 2025合同模板:无薪留职合同示范文本
- 农村农业资源监测合作协议
- 2025合同终止协议范本新范文
- 2025工程咨询服务合同新标准
- 2025年非机械驱动车辆项目合作计划书
- 2025年度工程材料供应合同示范文本
- 2025合规的商用购房合同
- 豌豆栽培种植技术
- 3.1生活在新型民主国家 教案 -2025-2026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
- 内镜中心课件
- 脑血管造影进修汇报总结
- 2025年运城社区专职工作人员招聘真题
- 钢材供货方案及保证措施范本
- 急性出血性疾病的早期识别与处理
- JJF 2258-2025关联法天然气发热量测定仪校准规范
- 2025秋统编版(2024)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 2024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辅导员招聘笔试真题
- 科创板开户测试题及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