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环境与健康复习大纲第一章 环境、环境污染的基本概念1. 环境:某一特定生物或生物群落以外的空间,以及直接或间接影响该生物体或生物群体生存的一切事物的总和。2. 自然环境包括4个层次:生存环境、地理环境、地质环境、宇宙环境。3. 环境物理因素包括:温度、湿度、辐射、气压、噪声、振动。4. 环境化学因素包括:必需的有机物、无机物,有害的化学物质。5. 环境生物因素:细菌、真菌、病毒、寄生虫。6. 人体的健康关系分为:适应状态、代偿状态、损害状态。人类的健康、亚健康、患病状态与在环境有害因素的暴露物质、暴露剂量和暴露时间有关。7. 环境因素有相加、独立、协同、拮抗作用等联合效应,也会随着人体的年龄、性别、体质、生活条件和遗传等特异性有关。8. 环境污染物:任何物质(或能量)以不适当的浓度、数量、速率、形态和途径进入环境系统,并对环境系统产生污染或破坏的物质(能量)。9. 环境污染对健康的危害分为急性中毒、慢性中毒、致癌作用和遗传毒性。10. 急性毒性:大量毒物在短期内作用,特点:发病率高、影响范围广、污染源严重、易受地理气象影响。11. 慢性中毒:低浓度有毒物质长时间反复作用,使机体内毒物大量蓄积或损害逐渐累积。特点:毒物剂量小、机体作用时间长、机体疾患呈慢性。12. 致癌作用:环境致癌物诱发机体生成恶性肿瘤。发病过程:引发、促长。5%由放射性导致,5%由病毒引起,90%与化学因素有关。13. 遗传毒性:环境因素下生物遗传物质发生突然变异而子代发生遗传性损害。14. 上世纪的著名环境公害事件性质时间地点事件后果急性1952.12伦敦SO2烟雾4天异常死亡4000人1955年洛杉矶光化学污染400多名65岁以上老人异常死亡1984.12印度农药厂毒气外泄2500人死亡,20多万人中毒1986.4苏联核泄漏30人死亡,27万人癌症2003.12重庆天然气井喷243人死亡,2142人住院慢性1961年日本石化企业污染物6000多人呼吸系统损害、哮喘等1953年日本甲基汞污染259人中毒,207人死亡致癌1973年宣威燃煤致空气污染肺癌1972年启东饮用水藻类毒素肝癌遗传1953年日本甲基汞先天麻痹痴呆或其他畸形婴儿1968越南橙剂(二噁英)肢体畸形、智力低下15. 中国目前的环保问题:(1)1/3的中国土地都遭遇过酸雨的袭击,7大河中一半的水资源被污染,另有1/4的中国人没有纯净的饮用水;(2)1/3的城市人口不得不呼吸被污染的空气;(3)不到20%的城市垃圾是按照环保的方式处理;(4)世界上10个污染最严重的城市中国占了5个16. 全球十大环境问题:l 全球变暖l 臭氧层破坏l 生物多样性减少l 酸雨蔓延l 森林锐减l 土地荒漠化l 大气污染l 水体污染l 海洋污染l 固体废物污染17. 温室气体包括:CO2、CH4、N2O、H2O等。地表能够吸收太阳光中的短波辐射,反射地表长波辐射。但温室气体能吸收地表长波辐射,使大气变暖,与“温室”作用相似,使地表温度升高。在之前的40年,地表温度上升了15%左右。18. 二氧化碳CO2的来源是工业排放、火山及森林大火、动植物呼吸;甲烷CH4的主要来源是动物打嗝、放屁;一氧化二氮N2O来源于燃烧和汽车尾气。甲烷的温室效应比二氧化碳强20倍。畜排放出的甲烷占了全球甲烷排放量的3/4,可以通过改变动物食谱改善甲烷的生产量。19. 臭氧层的功能是吸收紫外线,而氟利昂等碳氢化合物却破坏了臭氧层,使得太阳光中的紫外线直射到地表。目前南极的臭氧层被发现有空洞生成。20. 酸雨是指雨、雪、雹、雾等降水的pH值平原山区海水高山区,动物植物6. 人体中最大含碘的组织是甲状腺,碘的功能:参与甲状腺素合成,甲状腺素功能:促进身体、大脑发育。7. 氟元素F的化学性质非常活泼,以化合态存在,其中在页岩、泥岩、云母岩、花岗岩中含氟丰富,在温泉水、海水中含氟量高。8. 氟缺乏会导致骨质疏松、龋齿,氟过量会破坏钙磷代谢,导致骨骼变形。饮用水中的过量氟可通过沉淀法、吸附法、膜分离法、离子交换、反渗透等方法去除。9. 铁是地壳第四大元素,以铁单质、铁离子、氧化物、亚铁盐、高铁盐形式存在。10. 缺铁会导致缺铁性贫血、缺氧,注意力记忆力降低。铁过量会导致机体急慢性中毒、血色病、糖尿病、肝硬化等。11. 铜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于矿物、土壤、水体、大气和生物体中。12. 食物铜经小肠吸收通过血液进入肝脏,而后进入铜蓝蛋白释放到血液中。肌肉、骨骼中的铜占50-70%,20%在肝脏,5-10%在血液。机体消化功能失调会导致缺铜。第三章 环境化学品与人体健康1. 重金属原义是指比重大于4.5的金属,包括金Au、银Ag、铜Cu、铁Fe、铅Pb、砷As、铬Cr、镉Cd等大约45种,重金属在人体中累积达到一定程度,会造成慢性中毒2. 从环境污染方面所说的重金属是指:汞、镉、铅、铬以及类金属砷等生物毒性显著的重金属。对人体毒害最大的有5种:铅、汞、铬、砷、镉。3. 汞可与烷基等生成脂溶性强的有机汞化合物(如甲基汞) 易于进入人体,并通过血脑和血胎屏障,造成严重损害。4. 环境中汞的来源是火山活动、岩石风化、底泥释放和工农业生产及医院等。5. 1953年,日本熊本县的水俣湾附近渔村流行一种原因不明的中枢神经性病,暂称为“水俣病”。1965年,日本新潟县阿贺野川地区也发生水俣病。日本政府于1968年 9月确认水俣病是人们长期食用富含甲基汞的水产品造成的。“水俣病”的早期症状(急性与亚急性)有:手指麻木、唇舌麻痹、说话不清、步态失调、吞咽困难、耳聋、视觉模糊、视野缩小。6. 砷:类金属,几乎无毒,无机砷可以以多种价态存在,其中As2O3(俗称砒霜)毒性最高。7. 砷污染的来源主要有:含砷地下水(含砷矿藏及有色金属矿藏附近地下水);含砷煤的燃烧污染空气和食品(吸入或食入);含砷金属的开采和冶炼(废弃物);含砷农药、防腐剂、除锈剂等的使用。8. As3+易与角蛋白结合,蓄积在皮肤、指甲、毛发。皮肤病变表现为色素沉着,灰黑色或深褐色斑点;可同时有色素点、片、条状缺失(花皮病、乌脚病)。9. 重金属镉污染主要来源于工业三废,我国产量为600吨/年;镉对土壤吸附力强,会污染农作物。慢性镉中毒-肾脏和骨骼损伤为主,主要疾病为“痛痛病”(Itai Itai disease)。10. 铅污染主要来源于颜料、汽油抗爆剂(四乙基铅)。铅中毒的主要表现是血卟啉代谢紊乱、贫血(血红蛋白减少、红细胞寿命短)、血管痉挛、神经衰弱、儿童认知功能和行为障碍、肾脏损害。11. 铬是银白色金属,在自然界中主要形成铬铁矿。常见化合价有+2、+3、+6三种。铬的天然来源主要是岩石风化,由此而来的铬大多是三价铬。12. 三价铬和六价铬对人体健康都有害,被怀疑有致癌作用。三价铬有致畸作用。一般认为六价铬的毒性强,更易为人体吸收,而且可在体内蓄积。六价铬的毒性比三价铬要高100倍,是强致突变物质,可诱发肺癌和鼻咽癌。 13. 汞污染的修复方法:可以用大米草、芦竹、苎麻、柳树、红树、小叶黄杨、豌豆、小麦等植物进行修复,也可以用化学的方法改变土壤pH、添加螯合剂EDTA、改变土壤腐殖质的构成来进行修复。14. 水中六价铬污染的修复采用还原的方法:Cr(VI)+还原剂 Cr(III) Cr3+ + 3OH- Cr(OH)315. 废水中的砷可通过沉淀法去除,废气中的砷可通过550-700的高温挥发,而对于土壤中的砷,目前发现用蜈蚣草、东南景天等植物超量富集的方法去除比较理想。16. 二次污染物:污染物进入环境后,转变成另一种毒性更强的有害物质,称为二次污染物(secondary pollutants),也称为次生污染物。17. 食物链(food chain,FC):生物系统中的各种生物之间,以摄食和被摄食的关系逐级传递物质和能量,彼此呈相互依存的链状关系,称食物链。18. 生物富集 (biological enrichment,BE) :是指生物体从周围环境中吸收污染物并逐渐积累,使该污染物的浓度超过环境中浓度的过程。19. 石油的主要成分是:碳C、氢H、硫S、氮N、氧O,其中C和H占95%以上。密度一般介于0.75-1.0,常温常压下C1-4为气态,C5-16为液态,C17以上为固态。20. 溢油事故主要来源于船舶运输和海上石油开采。21. 石油污染对环境的影响:(1) 鱼类:粘附在鱼鳃,使鱼窒息,降低水产品质量;(2) 水体:阻碍空气交换和复氧作用,影响海洋浮游生物生长,破坏海洋生态平衡;(3) 美学:破坏海滨风景,影响美学价值;(4) 污染:油气污染大气环境,生成光化学烟雾;输油管渗漏污染土壤和地下水源。22. 持久性有机物是指:化学性质稳定、在环境中能持久残留、易于在人体、生物体和沉积物中积累并能致癌、致畸的有机物。 23. 多环芳烃PAHs为最早被发现、最早被研究、数量最多(在已知的1000多种致癌物中,PAHs占三分之一以上)。多环芳烃PAHs主要来源于含碳物质(煤炭、汽油、木柴、烟草等)的不完全燃烧,广泛分布于环境中。其中的苯并a芘(Benzo(a)pyrene,BaP) 广泛存在,致癌作用强烈,研究也较深入,常以BaP作为环境受PAHs污染指标。(吸烟烟雾和经过多次使用的高温植物油、煮焦的食物、油炸过火的食品都会产生苯并芘。)24. 在PAHs的致癌性调查中发现,它们能够引起肺癌、胃癌和皮肤癌的疾病。25. 内分泌干扰物:能干扰机体天然激素合成、分泌、转运、结合或清除的各种外源性物质。来源于自然界的某些植物激素、动物激素。另外,人工合成的合成雌激素、工农业用化学品,是环境中内分泌干扰物污染的主要来源。26. 美国EPA公布的第一批环境内分泌干扰物质有:二噁英及其多氯代苯并呋喃类物质、邻苯二甲酸酯类(增塑剂),以及DDT、艾氏剂、狄氏剂等农药。27.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又叫做环境类激素,它不是激素,但进入人体后,可以和人体内的激素受体结合,产生和雌激素相同的作用。男性胎儿期隐睾症,男性青春期娘娘腔;女孩发育“性早熟”,并增加罹患乳癌的机率。28. 预防方法是:(1) 减少一次性纸杯、饭盒的使用;(2) 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3) 不用塑料容器进行食品加热(少用塑料奶瓶);(4) 少吃近海养殖鱼类;(5) 多吃蔬菜、低等动物第四章 物理因素与人体健康1. 电离辐射主要有三种:、及辐射(或称射线)。非电离辐射主要有:中子辐射、电磁辐射、黑体辐射。2. 电磁波是一种物质存在形式,如:阳光、闪电、被加热物体散发出来的热能等等。电磁辐射是电磁能量以电磁波的形式通过空间传播的现象,以光速传播。电磁辐射可按其波长、频率排列成若干频率段,形成电磁波谱。频率越高该辐射的量子能量越大,其生物学作用也越强。发电厂、广播、电视、通信发射系统以及手机、家用电器都是电磁辐射发射源。3. 电磁辐射是心血管病、糖尿病、癌突变的主要诱因;能对人体生殖系统、神经系统、免疫系统造成伤害;可能导致孕妇流产、不育、畸胎等病变;会直接影响儿童的发育、骨髓发育、导致视力下降、视网膜脱落,肝脏造血功能下降;可使女性内分泌紊乱,月经失调。4. 作用于人体的电离辐射来自天然辐射和人工辐射这两个方面。天然辐射包括天然本底照射和因工业技术发展变更的天然照射。宇宙射线、地球本身的、射线和食入、吸入放射性核素、乘飞机旅行、燃煤发电厂排出物都属于天然辐射。5. 来自人工辐射源或加工过的天然辐射源的电离辐射称为人工辐射,如医疗照射、核技术应用、核爆炸落下灰、核动力生产。6. 射线:在空气中的射程只有几厘米,只要一张纸或健康的皮肤就能挡住。可能经由消化食物或吸入方式进入人体,主要危害骨骼系统。b射线:电离本领比射线小得多,但穿透本领比射线大,但与x、射线比,射线的射程短,很容易被铝箔、有机玻璃等材料吸收,穿透力较低,主要影响皮肤及表浅组织,如造成白内障。g射线:x射线和射线的性质大致相同。两者的穿透力极强,要特别注意意外照射防护。对人体伤害最大的一种,除穿透力强外,并能产生蓄积作用。7. 降低辐射的饮食习惯:注意微量元素的摄入,注意补充维生素,多喝绿茶。8. 环境噪声污染是指排放的环境噪声超过规定的允许噪声标准值,妨碍人们工作、学习、生活和其他的正常活动。当噪声对人及周围环境造成污染时,这就形成了噪声污染。9. 噪声的特征是:环境噪声是一种感觉公害,其影响范围有局限性,声源分布有分散性。噪声污染具暂时性。10. 超过115分贝的噪声会造成耳聋,超过85分贝则可能发生危险,适合人类生存的最佳声音环境为20-50分贝。减轻噪声污染损害,可采用声源控制、传播途径控制和接受者自身防护等方法。11. 振动会损伤人的机体,引起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神经系统、代谢系统、感官的各种病症,损伤脑、肺、心、消化器官、肝、肾、脊髓、关节等。12. 过量光辐射对人们的生活、工作环境以及人体健康产生不利影响的现象称为光污染。城市中的大面积玻璃幕墙、夜景照明会造成光污染。第五章 环境生物性污染与人体健康1. 提高免疫力的方法:(1) 改善睡眠;(2) 保持乐观情绪;(3) 限制饮酒;(4) 参加运动;(5) 全面均衡适量营养;(6) 每天适当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7) 改善体内生态环境食用微生态制剂。2. 细菌是人类的朋友;是自然界物质循环的关键环节;体内的正常菌群是人及动物健康的基本保证,能够帮助消化、提供必需的营养物质、组成生理屏障;细菌可以为我们提供很多有用的物质:有机酸、酶、药物、疫苗、面包、奶酪、啤酒。3. 真菌(Fungus)是一种真核生物。最常见的真菌是各类蕈类,另外真菌也包括霉菌和酵母。4. 1929年,Fleming偶然发现了青霉素,但当时人们认为动物试验结果不能指导人的医学实践。10年后,通过动物试验,把青霉素从细菌学家的好奇物质转变为医学上具有活力的物质。二战期间对青霉素的应用大大推动了微生物发酵制药的发展。5. 真菌能引起植物多种病害,从而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如小麦锈病和稻瘟病。真菌还可引起动、植物和人类的多种疾病,在人类主要有三种类型:真菌感染;变态反应性疾病;中毒性疾病。 6. 病毒(virus)是由一个核酸分子(DNA或RNA)与蛋白质构成的非细胞形态的营寄生生活的生命体。其特点是:颗粒很小、以纳米为测量单位、结构简单、寄生性严格,以复制进行繁殖。多数要用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如疯牛病病毒、埃博拉病毒、禽流感病毒、天花、鼠疫、SARS、AIDS等。第六章 水体环境与人体健康1. 全球水资源中的97.3%是海水,淡水中的77%以冰川形式存在,人类可利用的淡水资源只有江河、淡水湖和地下水的一部分,仅占淡水资源的1%。2. 我国人均2065m3,为世界平均水资源量的1/4,灌溉用水占据了所有用水消耗的70%。广东省人均水资源拥有量仅为2100立方米,面临着水质性缺水的窘境。3. 水污染:指进入水体的污染物含量超过水体本地值和自净能力,使水质受到损害,破坏了水体原有的性质和用途。污染的类型有化学性污染(酸、碱、有机、无机污染)、物理性污染(色度、浊度、悬浮固体、热、放射性)和生物性污染(生活污水、医院污水)。4. 污染物质进入天然水体后,通过一系列物理、化学和生物因素的共同作用,使水中污染物质的浓度降低,这种现象称为水体自净。自净的原理包括稀释、扩散、沉淀、挥发等物理净化,氧化、还原、分解、凝集、中和等化学净化和生物净化。5. 水质监测指标有:悬浮物(SS)、有机物(COD)、酸碱度(pH值)、细菌量和有毒物质。6. 化学需氧量(Chemical Oxygen Demand,简称COD)是指用化学氧化剂氧化水中有机物时,所需氧化剂的数量,用O2 mg/L表示。COD越高,说明水质越差。7. 近年来,我国全海域海水中的主要污染物是无机氮、活性磷酸盐和石油类。其中污染最严重的海域为长江口、杭州湾和宁波近岸,主要污染物是无机氮和活性磷酸盐。长江径流携带及东海沿岸发达的工农业生产所产生的大量污染物入海,是造成东海大面积污染的主要原因。8. 赤潮是海洋中一些微藻、原生动物或细菌在一定环境条件(海洋污染)下爆发性增殖或聚集达到某一水平,引起水体变色或对海洋中其他生物产生危害的一种生态异常现象。 9. 赤潮的成因:海水的富营养化、水文气象和海水理化因子的变化、海水养殖的自身污染。10. 河流污染主要来自于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和农业污水的排放。国家地表水标准中将水质分为5级,I类为最优,V类为最差。造纸行业的废水排放量和COD排放量均为各种工业废水之首。11. 河流污染的危害:重金属类污染物可能导致急性、慢性中毒,引起器官病变或诱发癌症。有机物会消耗水中的溶解氧,使河水发黑发臭,水生生物死亡。而微生物可能导致伤寒、霍乱、肠胃炎、痢疾等细菌病毒滋生、传播。12. 我国重点湖泊水质普遍处于III类以下,占总水面面积的95%,V类、劣V类湖泊占45%左右。富营养化的湖泊氮N0.3mg/L,磷P0.03mg/L,经常发生水华现象,水生生物种类少,数量多,主要是蓝藻,一般缺乏底栖动物。13. 工业废水的源头污染控制措施包括优化产业结构、进行清洁生产,降低单位产品耗水量。要减少生活污水量,需合理进行人口密度和分布规划,加强公众教育,倡导“绿色消费”、“绿色生活”。在农业方面,要大力发展节水农业、合理利用农药、截留农业污水。14. 城市污水和工业废水的处理方法主要为生物处理法。好氧生物处理法:利用需氧微生物在有氧条件下将废水中复杂的有机物分解;厌氧生物处理法:在厌氧细菌或兼性细菌的作用下将污泥中的有机物分解,最后产生甲烷和二氧化碳等气体。第七章 大气环境与人体健康1. 大气污染的自然源:火山爆发时的粉尘、SO2;森林火灾的CO2、CnHm、热等。人为污染源包括工业废气:电力、冶金、化工、机械、建材,家庭炉灶与取暖设备:烟尘、SO2、CO、CO2,以及汽车尾气、火车、轮船、飞机等。2. 大气污染物的指标有:大气颗粒物、二氧化硫、一氧化碳、氮氧化物和光化学氧化剂。3. 空气质量指数的计算,使用PM10、二氧化硫、氮氧化物这3个指标,分别计算每个指标的指数后,选择数值最大的作为空气质量指数进行报告,该物质亦为主要污染物。指数值范围从0-500.4. 颗粒物的大小决定其沉积于呼吸道中的位置;化学组成决定沉积位置上对组织的影响。降尘直径 10 m,飘尘直径 10 m。颗粒物的直径越小,进入呼吸道的部位越深。10 m直径的颗粒物通常沉积在上呼吸道,5 m直径的可进入呼吸道的深部,2 m以下的可100%深入到细支气管和肺泡。5. 大城市大气中约80%的CO和40%的NO来自于汽车尾气。汽车尾气(气体和颗粒物)成分复杂,含有上千种化学物质,可能使眼睛和粘膜受刺激、头痛、呼吸障碍,肺功能异常,免疫力下降,过敏性疾病增多,诱变和致癌。6. 矽肺病是尘肺中最为常见的一种类型,是由于长期吸入大量含有游离二氧化硅粉尘所引起,以肺部广泛的结节性纤维化为主的疾病多见于矿工。7. 通过焚烧废物中有机物质,可以缩减废物体积(80-85%的质量和95-96%的体积 )。焚化垃圾时会将垃圾转化为灰烬、废气和热力。8. 二噁英有3种生成途径:(1)在对氯乙烯等含氯塑料的焚烧过程中,焚烧温度低于800 oC,含氯垃圾不完全燃烧,燃烧后形成氯苯,后者成为二噁英合成的前体;(2)其他含氯、含碳物质如纸张、木制品、食物残渣等经过铜、钴等金属离子的催化作用不经氯苯生成二噁英;(3)在制造包括农药在内的化学物质,尤其是氯系化学物质,象杀虫剂、除草剂、木材防腐剂、落叶剂(美军用于越战)、多氯联苯等产品的过程中派生。 第八章 土壤环境与人体健康1. 土壤是陆地表面具有肥力、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其厚度一般在2 m左右。土壤污染造成有害物质在农作物或水中积累,并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从而引发各种疾病,最终危害到人体健康,引发癌症和其他疾病等。土壤污染具有隐蔽性、潜伏性、可逆性和长期性。2. 土壤污染来源:农药(20-70%的残留)、繁忙交通(多环芳烃及铅)、污废水灌溉(有机毒物和重金属)、污废水土地处理、地下储油罐(石油泄漏)、固废堆填(污染物渗漏)。3. 喷施于作物体上的农药,除部分被植物吸收或逸人大气外,约有一半左右散落于农田,这一部分农药与直接施用于田间的农药构成农田土壤中农药的基本来源。农作物从土壤中吸收农药,在根、茎、叶、果实和种子中积累,通过食物危害人体的健康。4. 土壤中的污染物有含砷、汞、铅、铜等无机物、除虫菊酯、尼古丁、人工合成有机农药,如DDT,六六六、异狄氏剂、艾氏剂、狄氏剂等(均为有机氯杀虫剂,属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和环境内分泌干扰素EDs)。5. 残留农药的控制方法:注意栽培措施、采取生物防治方法、合理使用农药、选用低毒、低残留的化学农药、加强农药残留监测。6. 控制和消除土壤污染源的方法有:控制和消除工业“三废”排放、加强污灌区土壤质量的监测和管理、合理使用化肥和农药、改良土壤和提高土壤净化能力。7. 植物修复(phytoremediation)是指利用植物及其根际圈微生物体系的吸收、挥发和转化、降解等作用来清除污染环境中的污染物质。叶片粘附和吸收气态污染物、吸收水溶态污染物,根也能吸收水溶态物质。第九章 食品安全与人体健康1. 食品的安全性包括食品营养失控、自然毒素、有害化学物、致病微生物以及环境污染引起的食品安全问题。2. 黄曲霉毒素存在于土壤、动植物和各种坚果中,特别是在花生、核桃、大豆、玉米、食用油等中被发现,属于一类致癌物。3. 生鱼片、生鱼粥、生鱼佐酒、醉虾蟹,砧板生熟不分都可能导致华支睾吸虫(肝吸虫)病。防止食入活囊蚴是防治本病的关键。4. 人是猪肉绦虫的唯一终宿主,成虫寄生于人的肠道,可引起消化不良、腹痛、腹泻或者便秘等症状。5. 广州管圆线虫多存在于陆地螺、淡水虾、蟾蜍、蛙、蛇等动物体内。6. 转基因抗虫水稻转的是一种来自苏云金芽孢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的基因,俗称Bt。只有鳞翅目昆虫(比如棉铃虫和玉米螟)的消化系统才会对Bt蛋白质起反应,哺乳动物的肠道内没有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2025学年江西省南昌市新建区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期末考试数学试卷(含答案)
- 电子商务用户行为分析数据表格
- 教师招聘之《幼儿教师招聘》每日一练附参考答案详解(达标题)
- 教师招聘之《幼儿教师招聘》考试黑钻押题含答案详解【基础题】
- 2025年教师招聘之《幼儿教师招聘》模拟试题含答案详解【突破训练】
- 2025年教师招聘之《幼儿教师招聘》练习题(一)及答案详解(名师系列)
- 助力新质生产力新发展
- 城市公共交通智能化系统协议
- 农村环境保护与生态修复项目合作协议条款书
- 教师招聘之《幼儿教师招聘》每日一练附答案详解(预热题)
- 2025年1月浙江省高二物理学业水平考试试卷试题(含答案详解)
- 劳动课种植教学方案
- 2024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环境检测与监测赛项)考试题库(含答案)
- 实验-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的制备及转化
- 2025年中考语文阅读复习:理解词语含义(含练习题及答案)
- GB/T 44421-2024矫形器配置服务规范
- 磷酸哌嗪宝塔糖的毒理学研究
- 【课件】2025届高三生物一轮复习备考策略研讨
- 灵芝培训课件
- 环形开挖预留核心土法
- 妇科医生进修汇报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