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美学[内容充实]」.doc_第1页
「艺术美学[内容充实]」.doc_第2页
「艺术美学[内容充实]」.doc_第3页
「艺术美学[内容充实]」.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当代画家欣赏1.傅抱石:代表作品有兰亭图、丽人行、九歌图湘夫人、江南春、待细把江山图画等。由于长期对真山真水的体察,画意深邃,章法新颖,善用浓墨,渲染等法,把水、墨、彩融合一体,达到翁郁淋漓,气势磅礴的效果。在传统技法基础上,推陈出新,独树一帜,对解放后的山水画,起了继往开来的作用。其人物画,线条劲健,深得传神之妙。解放前任国立中央大学艺术教授。解放后,任南京师范学院美术系教授、中国美协副主席,江苏省国画院院长。2黄宾虹:代表作品秋林图。他的技法,行力於李流芳,程邃,以及残,弘仁等,但也兼法宋、元各家。所作重视章法上的虚实、繁简、疏密的统一;用笔如作篆籀,洗耳恭听练凝重,遒劲有力,在行笔谨严处,有纵横奇峭之趣。七十岁后,后画作品,兴会淋漓、浑厚华滋;喜以积墨、泼墨、破墨、宿墨互用,使山川层层深厚,气势磅礴。所谓“黑、密、厚、重”的画风,正是他显著的特色。他的书法“钟鼎”的功力较深。其著作有:黄山画家源流考、虹庐画谈、古画微、画学编、金石书画编、画法要旨等,与邓实合辑美术丛书并有辑本黄宾虹画语录。. 3.李可染:代表作品:一叶知秋、万山红遍等。将可贵者胆,所要者魂、用最大的功力大进去,用最大的勇气打出来为座右铭,使古老的山水画艺术获得了新的生命。可染先生的山水深厚凝重,博大沉雄,以鲜明的时代精神和艺术个性促进了民族传统绘画的嬗变与升华。可染先生自成体系的教育思想,出现了活跃于画坛的李可染学派。它不仅是画坛辛勤耕耘70余年的一代宗师,而且在艺术观念的开拓上也作出了重要贡献,既影响早已越出美术界,受到各方面的高度评价。4.李苦禅: 作品有:盛荷、群鹰图、兰竹、芙蓉、秋节风味等。一生从事美术创作和美术教育六十余载,对花鸟大写意画具有特色,吸取石涛、八大山人、扬州画派、吴昌硕、齐白石等前辈技法,笔墨雄阔,气势磅礴,自成风貌。传世1978后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李苦禅画辑影印本;1980年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李苦禅画集影印本。5.黄胄:创作的洪荒风雪获第六届青年联欢会金质奖章,出版有黄胄作品集、百驴图、黄胄新作选等。黄胄是富于独创精神的画家。在中国画走向现代的进程中,黄胄起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他不是经由文人画家的道路,也不是从学院训练的途径,而是以生活为依托,从创作实践中闯出一条宽广的道路,给同时代学习中国画的青年人以巨大的影响和鼓舞。黄胄是人物画的大手笔,极善于画大画、画人物众多、场面热闹的大场面。他坚持现实主义创作道路,歌颂劳动、歌颂力量、歌颂奋发进取的精神,显示出豪放、壮美的审美基调,既出自画家积极、乐观的天性,也是自强不息的时代精神的反映。6.吴冠中:代表作品长江三峡,鲁迅的故乡,春雪,长城。吴冠中终生致力于油画民族化及中国画现代化之探索,坚韧不拔地实践着“油画民族化”、“中国画现代化”的创作理念,形成了鲜明的艺术特色;他执著地守望着“在祖国、在故乡、在家园、在自己心底”的真切情感,表达了民族和大众的审美需求,他的作品具有很高的文化品格。他不懈地探索东西方绘画两种艺术语言的不同美学观念,坚韧不拔地实践着“油画民族化”、“中国画现代化”的创作理念,形成了鲜明的艺术特色。他执著地守望着“在祖国、在故乡、在家园、在自己心底”的真切情感,表达了民族和大众的审美需求;吴冠中的作品具有很高的文化品格。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他的艺术观念和绘画创作就适应历史发展和时代的需要,推动了中国现代绘画观念的演变和发展。他在美术创作和美术教育上取得了巨大成就,致力于油画民族化和中国画现代化的探索,在海内外享有很高声誉。多次在中国美术馆和全国十余个主要城市举办个人画展,并先后在新加坡国家博物馆、香港艺术中心、美国旧金山中华文化中心、伯明翰博物馆、堪萨斯大学艺术馆、纽约州圣约翰博物馆及底特律博物馆、大英博物馆、巴黎市立塞纽奇博物馆等举办画展。7.王流秋:木刻作品宣传卫生、新年劳军。中国传统画论历来强调人品与画品的统一,王流秋自己亦相信“先要有高格调的人,才有高格调的画”。在晚年画件中恪守中国画是介乎抽象与具象之间的宝训,又掇取西画之坚实的塑造能力和丰富的色彩方法;他更将黑白处理到最低程度,而让笔触如同笔墨水份一般,显示出国画旨趣。这是王先生以毕生思索奋斗所交的功课,甚为悲壮呵。他似已悟出中国画立意、为象之本乎“心正笔正”的道理,并且认知传承即是历史之责任!中国文化旨在意味,而有意味的传承即是历史!当然,“静物风景”不及“历史题材”来得壮观,但王先生晚年之作实实在在体现一位严肃艺术家的内心精神。肯定较早期作品更有深度。8.齐白石:作品集:蛙声十里出山泉、古树归鸦、逋蝶、罗浮觅句图 、借山吟馆诗草、白石诗草、白石印草、白石老人自传、齐白石全集。他主张艺术“妙在似与不似之间”衰年变法他专长花鸟,笔酣墨饱,力健有锋;但画虫则一丝不苟,极为精细;他还推崇徐渭、朱耷、石涛、金农,尤工虾蟹、蝉、蝶、鱼、鸟、水墨淋漓,洋溢着自然界生气勃勃的气息;山水构图奇异不落旧蹊,极富创造精神;篆刻独出手眼;书法卓然不群,蔚为大家。他的画,反对不切实际的空想,他经常注意花、鸟、虫、鱼的特点,揣摩它们的精神。他曾说:为万虫写照,为百鸟张神,要自己画出自己的面目。他的题句非常诙谐巧妙,他画的两只小鸡争夺一条小虫,题曰;“他日相呼”。一幅棉花图题曰:“花开天下暖,花落天下寒”。不倒翁图题“秋扇摇摇两面白,官袍楚楚通身黑。”9.罗中立,代表作父亲。罗中立的父亲获得当时标志中国美术界的最高荣誉金奖。罗中立作为参加青年美展的优秀艺术家受邀赴北京参加艺术研讨会。这是罗中立第一次以艺术家的身份有机会向专家和老师们解释自己的创作思路。在研讨会上,罗中立终于获得了专家们的一致认可。后来,奖励为艺术事业执着追求并富有创造精神的优秀青年艺术学子,为中国艺术的发展催生后备新人。1992年创建罗中立油画奖学金,用于鼓励全国艺术院校研究生、本科优秀毕业生。10. 张大千:1940年,赴敦煌莫高窟临摹历代壁画,前后共计2年零7个月,共临摹276幅,并为莫高窟重新编号。1943年,出版大风堂临摹敦煌壁画。敦煌之行,轰动了文化界,促进了艺术家、史学家对发掘敦煌宝藏的兴趣。抗战胜利后,张大千的作品先后在巴黎、伦敦、日内瓦和国内各地展出,声名大震。1949年,暂居香港,游台湾,次年应印度美术会之邀赴新德里举行画展,并留居印度大吉岭年余,其间曾去阿旃陀石窟临摹壁画,以之与敦煌莫高窟壁画作比较研究。在印期间所绘作品多精细工笔,且有大吉岭诗稿1卷。1951年返港,翌年迁居阿根廷;1953年,再移居巴西,在圣保罗购地150亩,建中国式庄园八德园,留居17年。1955年,所藏画以大风堂名迹4册在日本东京出版。1956年,首次欧洲之行,赴法国与毕加索会见。1957年,以写意画秋海棠被纽约国际艺术学会选为世界大画家,并荣获金奖。此后,又相继在法国、比利时、希腊、西班牙、瑞士、新加坡、泰国、德国、英国、巴西、美国及香港等办画展。1969年,迁居美国旧金山,修园名曰环筚庵。居美10年,是张大千创作的鼎盛期。11. 潘天寿:平生积极从事艺术创作和艺术教育工作,为继承和发展我国传统绘画艺术,为培养美术人材等方面作出了可贵的贡献。潘天寿的指画也可谓别具一格,成就极为突出。这类作品,数量大,气魄大,如指墨花卉晴霞、朱荷、新放等,画的均为“映日荷花”,以泼墨指染,以掌抹作荷叶,以指尖勾线,生动之气韵,非笔力所能达。潘天寿作画时,每画一笔,都要精心推敲,一丝不苟。他在“有常必有变”的思想指导下,取诸家之长,成自家之体,他的画材为平凡题材,但经他入手的画,却能产生出不平凡的艺术感染力。如他的小龙湫一角特别是把画面主体小龙湫压到边角的构图,含蓄地让观者先看灵岩的磅礴山势,烂漫的山花然后再去欣赏那支龙湫水,这种方法,正与那些使画面“一览无余”形成对照,不仅显示了他出奇制胜的构图才能,也表述了画家对平凡事物的内在感情。潘天寿艺术的可贵之处,主要在于他具有大胆的创造精神.12. 林风眠:擅长描写仕女人物、京剧人物、渔村风情和女性人体以及各类静物画和有房子的风景画。作品有春晴、江畔、仕女、山水、静物等。著有中国绘画新论,出版有林风眠画集等。并提出了“提倡全民族的各阶级共享的艺术”等口号,全国艺坛为之欢呼。他提倡兼收并蓄,调和中西艺术,并身体力行,创造出富有时代气息和民族特色的、高度个性化的抒情画风,为中国现代绘画提供了切实可行的发展思路和风格典范,也是20世纪实践中西文化融合具有革新开拓精神的先驱,林风眠是中国现代画坛的艺术大师,杰出的艺术教育家,中国美术学院的创始人。是中国现代绘画史当之无愧的一代宗师。13. 关山月:代表作有新开发的公路、俏不争春、绿色长城、天山牧歌、碧浪涌南天、祁连牧居、长河颂及与傅抱石合作的江山如此多娇。他是岭南画派第二代中最出色的画家14.徐悲鸿:著名油画田横五百士,国画有九方皋、愚公移山、会师东京等,最为所重。在绘画创作上,反对形式主义,坚持写实作风,主张“古法之佳者守之,垂绝者继之,不佳者改之,末足者增之,西方绘画可采入者融之。”继承我国绘画优秀传统,吸取西画之长,创造自己独特风格。长于国画、油画、尤擅素描。造诣极深,善于传神。画马为世所称,笔力雄健,气魄恢宏,布避设色,均有新意。1952年病中,曾将自己一生创作和全部珍藏,捐献国家。平生积极从事美术教育事业,为中国美术事业发展,鞠躬尽粹,培育不了少优秀人才。1953年卒于北京。年仅五十九岁,就其寓所改建徐悲鸿纪念馆。其代表作奔马图,最为人所喜爱。间作花鸟及猫,亦别具风格,情趣盎然。著有普吕动、初伦杰作、悲鸿素描集、悲鸿油画集、悲鸿彩墨画集等行世。 15. 韦尔申,在温柔之乡里呈现给我们一种非确定性时空的体验,画面中一个知识分子模样的人被虚拟在山峦的怀抱中,守望着一个幻想中的清新世界。横卧的人体被拉长,服饰的表面被处理成金属的感觉。作品中舍弃了许多真实的客观因素,一切都在虚幻中形成,从而增强了表现语言的不确定性和超越时空性。韦尔申喜欢赋予物件以一种永久与坚实的品格,不仅让人感到有一种宗教般的宏伟与庄重,还让人产生一种沉稳、凝固,乃至永恒之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