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Q/CMA重庆煤安矿山安全设备制造有限公司企业标准Q/CMA 342008 KJ389-F矿用本安型通用分站2008-01-01发布 2008-01-01实施 重庆煤安矿山安全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发布 Q/CMA 342008目 录 前 言 1、 范 围.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3、 产品分类 4、 技术要求 5、 试验方法 6、 检验规则 7、 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附录 前 言本标准在编写格式、引用标准和表述方法上贯彻了GB/T 1.1200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则、GB/T 1.22002 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2部分:标准中规范性技术要素内容的确定方法的有关规定。 本标准在防爆安全方面严格遵守GB3836.1-2000爆炸性气体环境用电气设备 第1部分 通用要求、GB3836.4-2000爆炸性气体环境用电气设备 第4部分 本质安全型“i” 和2004煤矿安全规程的有关规定。本标准的技术内容完全符合AQ6201-2006 煤矿安全监控系统通用技术要求、MT209-1990煤矿通信、检测、控制用电工电子产品通用技术要求、MT210-1990煤矿通信、检测、控制用电工电子产品基本试验方法及MT/T 7721998煤矿监控系统主要性能测试方法、MT/T 8991999煤矿用信息传输装置通用技术条件、MT 6311996 煤矿用风电甲烷监控监控分站通用技术条件的有关规定。本标准附录是规范性附录。本标准由重庆煤安矿山安全设备制造有限公司提出。本标准由重庆煤安矿山安全设备制造有限公司起草并负责解释。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秦绍武 钱洪友本标准首次备案号:本标准备案号: KJ389-F矿用本安型通用分站一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KJ389-F矿用本安型通用分站的产品分类、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及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KJ389-F矿用本安型通用分站的制造、检验和验收(以下简称分站)。二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标准中的条款经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191-2000 包装贮运图示标志GB3836.1-2000 爆炸性气体环境用电气设备 第1部分:通用要求GB3836.4-2000 爆炸性气体环境用电气设备 第4部分:本质安全型“i”GB4208-1993 外壳防护等级(IP代码)GB9969.1-1996 工业产品使用说明书 总则GB10111-1998 利用随机数骰子进行随机抽样的方法GB/T 2423.1-2001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 第2部分:试验方法 试验A:低温GB/T 2423.2-2001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 第2部分:试验方法 试验B:高温GB/T 2423.4-1993 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规程 试验Db:交变湿热试验方法GB/T 2423.5-1995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 第2部分:试验方法 试验Ea和导则:冲击GB/T 2423.10-1995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 第2部分:试验方法 试验Fc和导则:振动(正弦)GB/T14048 低压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 总则MT209-90 煤矿通信、检测、控制用电工电子产品通用技术要求MT210-90 煤矿通信、检测、控制用电工电子产品基本实验方法MT211-90 煤矿通信、检测、控制用电工电子产品质量检验规则MT/T8992000 煤矿用数据传输装置MT/T772-1998 煤矿监控系统主要性能测试方法MT/T1005-2006 矿用分站MT631-1996 煤矿用风电甲烷闭锁装置通用技术条件AQ 6201-2006 煤矿安全监控系统通用技术要求AQ1043-2007 矿用产品安全标志标识3 产品分类3.1产品型号及其含义 :K J 389 F 监控分站系统登记序号矿用监测系统3.2防爆型式:矿用本质安全型防爆标志:ExibI3.3外形尺寸及重量外形尺寸(长宽高): 320mm215mm80mm 重量:约7.5kg3.4关联设备及配接设备: 矿用分站与KJ388煤矿安全监控系统、KJ389人员定位系统配套使用。 关联设备及配接设备:见附录。4 技术要求4.1 一般要求4.1.1 分站应符合本标准的要求,并按照经规定程序批准的图样和文件制造。4.1.2 分站应符合GB3836.1-2000、GB3836.4-2000的有关规定,送国家指定的检验单位按相应标准的规定进行检验,并取得该指定检验单位发放的防爆合格证和型式检验合格报告后,方可批量生产,与分站配套的设备必须经防爆检验机构连检合格后方可接入。4.2 环境条件4.2.1 分站在下列环境条件下应能正常工作4.2.1.1 环境温度为 040;4.2.1.2 海拔高度不超过2000m;4.2.1.3 环境大气压为 80kPa106kPa ;4.2.1.4 周围空气相对湿度不大于95(25时);4.2.1.5 有爆炸性气体混和物,但无显著震动和冲击、无破坏绝缘的腐蚀性气体或蒸汽的环境中;4.2.1.6 在无滴水的地方。4.2.2贮运条件4.2.2.1 贮存条件:温度-40+60,平均相对湿度98%(+25)4.2.2.2 运输条件:应能够承受振动50m/s2,冲击500m/s24.3供电电源工作电压DC 18V,工作电流不大于60mA。电压偏离值不超过标称值的5%。4.4基本功能4.4.1 分站具有与传输接口双向通信及工作状态指示功能。能接收并贮存上级计算机的命令,根据上级计算机的命令,采集、处理各传感器的信号,并向上传输。4.4.2 分站具有对甲烷、风速、风压、一氧化碳、温度等模拟量采集及显示功能。模拟量输入信号为频率型模拟信号。4.4.3分站具有对馈电状态、风筒开关、风门开关、烟雾、设备开停等开停量的采集及显示功能。4.4.4分站具有控制功能(含断电和声光报警,声光报警可由传感器或声光报警器完成),按上一级计算机的命令控制开关量输出信号。1)甲烷浓度超限声光报警和断电/复电控制功能: a) 甲烷浓度达到或超过报警浓度时,声光报警;b) 甲烷浓度达到或超过断电浓度时,切断被控设备电源并闭锁。甲烷浓度低于复电浓度时,自动解锁;c) 与闭锁控制有关的设备未投入正常运行或故障时,应切断该设备所监控区域的全部非本质安全型电气设备的电源并闭锁。当与闭锁控制有关的设备工作正常并稳定运行后,自动解锁。2)甲烷风电闭锁功能:a) 掘进工作面甲烷浓度达到或超过1%时,声光报警;掘进工作面甲烷浓度达到或超过1.5%时,切断掘进巷道内全部非本质安全型电气设备的电源并闭锁;当掘进工作面甲烷浓度低于1%时,自动解锁;b) 掘进工作面回风流中的甲烷浓度达到或超过1%时,声光报警,同时切断掘进巷道内全部非本质安全型电气设备的电源并闭锁;当掘进工作面回风流中的甲烷浓度低于1%时,自动解锁;c) 被串掘进工作面入风流中甲烷浓度达到或超过0.5%时,声光报警,同时切断被串掘进巷道内全部非本质安全型电气设备的电源并闭锁;当被串掘进工作面入风流中甲烷浓度低于0.5%时,自动解锁;d) 局部通风机停止运转或风筒风量低于规定值时,声光报警,同时切断供风区域的全部非本质安全型电气设备的电源并闭锁;当局部通风机或风筒恢复正常工作时,自动解锁;e) 局部通风机停止运转,掘进工作面或回风流中甲烷浓度大于 3.0%时,应对局部通风机进行闭锁使之不能起动,只有通过使用专用工具打开分站按键后方可人工解锁;当掘进工作面或回风流中甲烷浓度低于 1.5%时,自动解锁;f) 与闭锁控制有关的设备(含分站、电源、甲烷传感器、设备开停传感器、断电控制器等)故障或断电时,切断该设备所监控区域的全部非本质安全型电气设备的电源并闭锁。与闭锁控制有关的设备接通电源 lmin 内,应继续闭锁该设备所监控区域的全部非本质安全型电气设备的电源。当与闭锁控制有关的设备工作正常并稳定运行后,自动解锁。严禁对局部通风机进行故障闭锁控制。4.4.5 分站具有初始化参数设置和掉电保护功能。初始化参数通过监控软件设置并下发给矿用分站。4.4.6分站具有自诊断和故障指示功能。同时具有数据发送、接收状态指示功能。4.4.7 同分站配套使用,分站具有备用电源功能,当电网停电后,能维持2小时以上的连续正常工作。分站(包括分站)能独立工作,根据中心站初始化信息实现报警、断电等控制功能。4.4.8 分站具有历史数据存储功能。4.4.9分站具有与分站通信功能。4.5 主要技术指标 4.5.1 模拟量输入 输入的频率型信号应符合下列要求: 频率范围: 200Hz1000Hz; 在整个频率范围内其正脉冲和负脉冲宽度均不得小于 0.3ms; 有源输出高电平电压应不小于+3.0V (输出电流为2mA时):有源输出低电平电压应不大于0.5V(输出电流为2mA时);4.5.2 开关量4.5.2.1 开关量输入a) 电流型信号: 0mA/1mA/5mA模式电流信号: 不大于0.5mA的直流电流输入对应逻辑“2”; 5mA2mA的直流电流输入对应逻辑“1”; 1mA2mA的直流电流输入对应逻辑“0”;b) 无源接点信号: 截止状态对应逻辑“0”,截止状态输出时,漏电阻不小于100k; 导通状态对应逻辑“1”,导通状态输出时,电压降不大于0.5V(电流为2mA时)。4.5.2.2控制量输出8路本安高低电平输出,输出高电平时应不小于3V(输出电流为2mA时),输出低电平时不大于0.5V。4.5.3 模拟量输入误差不大于0.5%4.5.4 传输性能4.5.4.1 KJ389-F矿用本安型通用分站与KJ389-J矿用传输接口之间通讯 传输口:1路; 传输方式:主从、异步、半双工、RS485; 传输速率:2400bps; 通信信号参数:峰-峰值电压112.7V,峰值电流40mA ;4.5.4.2 KJ389-F矿用本安型通用分站与KJ389-D矿用本安型读卡器之间通讯 传输口:1路; 传输方式:主从、异步、半双工、RS485; 传输速率:4800bps; 通信信号参数:峰-峰值电压112.7V,峰值电流60mA ;4.5.5 控制执行时间矿用分站甲烷超限断电及甲烷风电闭锁的控制执行时间不大于 2s4.5.6 最大传输距离 分站与矿用传输接口之间的最大传输距离10km (MHYVR 4*1.5电缆,电缆分布参数,分布电容:0.06F/km;分布电感:0.8mH/km;直流电阻:12.8/km)。 分站与传感器、读卡器、执行器之间最大传输距离2km(MHYV 4*1.5电缆,电缆分布参数,分布电容:0.06F/km;分布电感:0.8mH/km;直流电阻:12.8/km)。4.5.7 最大监控容量(每台分站) 8路模拟量输入 8路开关量输入 8路控制输出 4个读卡器接口4.5.8 备用电源连续工作时间与KDW660/18BD矿用隔爆兼本安型电源箱配套使用,工作时间不低于2小时。4.5.9 数据存储功能分站可存储2小时人员信息历史数据。 4.6 结构 4.6.1 分站外壳材质为钢板,金属零部件应进行防锈、防蚀处理。4.6.2 紧固件必须有防止自动脱落的措施,零部件应紧固无松动,插接的活动部件应插接自如。4.6.3 结构安全性:应符合GB3836.1-2000第9章及GB3836.4-2000第6.1条规定。4.6.4 零部件、元器件及其他结构要求应符合MT209第7章、第8章的的有关规定。4.7 外观4.7.1 外壳表面不应有明显的凹痕、划伤、裂缝和变形,表面涂层不应起泡、龟裂和脱落,焊缝不得有明显的焊迹,金属零件不应有锈蚀及其它机械损伤。4.7.2 铭牌与标志应清晰、牢固。4.7.3 零部件应紧固无松动,且不得有锈蚀、毛刺、裂纹等机械损伤。4.7.4 不同功能的指示应色彩分明,说明功能的符号文字及分站的所有标志应清晰端正、安装牢固。4.8 外壳防护性能外壳防护应符合GB4208-1993中的IP54防护等级要求。4.9 电气安全4.9.1 工频耐压: 分站本安端子与外壳间应能承受50Hz、500V的工频耐压,历时1min无击穿和闪络现象,且泄露电流不大于5mA。4.9.2 绝缘电阻: 本安电路与外壳之间的绝缘电阻常态时不小于10M,湿热试验后不小于1.0M。4.10 工作稳定性分站应进行通电时间不少于2d的工作稳定性试验,分站的功能、主要技术指标应符合4.4、4.5.14.5.7的要求。4.11 环境适应性4.11.1 低温工作试验分站在工作状态下应能承受温度为0、时间2h的低温试验,其基本功能及主要技术指标应符合第4.4、4.5.14.5.7条要求。4.11.2 高温工作试验分站在工作状态下应能承受温度为40、时间2h的高温试验,其基本功能及主要技术指标应符合第4.4、4.5.14.5.7条要求。4.11.3 低温贮存试验分站非工作状态下应能承受温度为-40、时间16h的低温贮存试验,其基本功能及主要技术指标应符合第4.4、4.5.14.5.7条要求。4.11.4 高温贮存试验分站在非工作状态下应能承受温度为+60、时间16h的高温贮存试验,其基本功能及主要技术指标应符合第4.4、4.5.14.5.7条要求。4.11.5 交变湿热试验分站在非工作状态下应能承受温度最高为+40、周期12d,其基本功能、主要技术指标及电气安全应符合第4.4、4.5.14.5.7、4.8条要求。4.11.6 振动试验分站在非工作状态下应能承受频率为10Hz150Hz、加速度为50m/s2,每个轴向各扫频5次振动试验,其基本功能及主要技术指标应符合第4.4、4.5.14.5.7条要求,且零部件,紧固件无松动脱落现象。4.11.7 冲击试验分站在非工作状态下应能承受峰值加速度为500m/ s2、脉冲持续时间为11ms,三个互相垂直轴线的每个方向连续3次(共18次)的冲击试验,其基本功能及主要技术指标应符合第4.4、4.5.14.5.7条要求, 且零部件,紧固件无松动脱落现象。4.12 防爆要求4.12.1 分站的防爆性能应符合GB3836.1-2000、GB 3836.4-2000中的有关规定,并应经国家防爆检验部门审查检验合格,取得防爆检验部门发放的“防爆合格证”。4.12.2 在正常工作及故障状态下,分站外壳、导线及元器件最高表面温度150。4.12.3 分站印刷电路板的板厚为1.5mm,线宽不小于0.2mm,线厚不小于35m, 分站印制电路板调试完毕清洗后,表面须均匀地喷涂两遍三防漆,覆盖层应牢固可靠。4.12.4 分站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不小于2mm,涂层下爬电距离不小于0.7mm,本安端子与外壳距离不大于3mm。4.12.5 分站电子元件应进行老化筛选,电阻采用金属膜电阻。与本安性能有关的元件正常工作及故障状态下最大电压、电流和功率不得大于其额定值的三分之二。应双重化保护。4.12.6 分站应通过GB3836.4-2000标准中第10.110.4条规定的火花点燃试验。4.13 本安参数Ui: DC19.2V , Ii: 60mA , Ci : 2.2uF , Li :0mH 。 5 试验方法5.1 试验条件5.1.1除环境试验或有关标准另有规定外,试验在下列环境条件下进行: 温度:1535; 相对湿度:45%75%(+25); 大气压力:80kPa106kPa。 机械环境:无显著震动和冲击的场所。5.1.2 电源条件应符合 MT/T772-1998 中3.2 的规定。5.1.3测试仪器和设备5.1.3.1 装有KJ388煤矿安全监控系统主系统软件的计算机。5.1.3.2 KJ389-J矿用传输接口。5.1.3.3 KDW660/18BD矿用隔爆兼本安型电源箱。5.1.3.4 避雷器5.1.3.5 仿真线(仿真MHYVR4*1.5电缆,电缆分布参数,分布电容:0.06F/km;分布电感:0.8mH/km;直流电阻:12.8/km)。1km仿真线如图1 : 图1 仿真线示意图5.1.3.6 模拟量信号发生器:有能够发出4.5.1规定的信号。5.1.3.7 开关量信号发生器:有能够发出4.5.2规定的信号。5.1.3.8 示波器。5.1.3.9 数字万用表。5.1.4 试验线路 受试分站使用规定的传输介质按树形要求连接,如图2 图中,仿真线 Ll 模拟分站至传输接口的最大传输距离的传输线(10km)。仿真线 L2 模拟传感器及执行器至分站和电源的最大传输距离及供电距离(2km)。计算机KJ389-J矿用传输接口示波器控制执行指示器仿真线L1仿真线L2继电器信号输出仿真线L2信号发生器(2001000Hz)分站电源箱仿真线L2开关量信号输入(1mA /5mA/0mA)图2:5.2 基本功能试验5.2.1接通电源,分站进入初始化状态,然后循环显示被测参数,接通传输接口的电源,打开地面中心站监控主机的软件,地面中心站监控主机首先对各分站下发初始化命令,然后对各分站下发采集、控制命令等,此时分站的收、发通讯指示灯交替闪亮,表示该分站已收到主机的命令并应答。地面中心站监控主机连续巡检各分站,分站收、发通讯指示灯交替闪亮,地面中心站监控主机信息窗口有当前通讯状态的指示。5.2.2 改变传感器、模拟量信号发生器的输出值,检查分站和主机是否在规定的时间内显示相应的数据,该数据是否与传感器和模拟量发生器的输出值相符,且误差在规定的范围内。5.2.3 改变开关量信号模拟器的输出状态,检查分站和主机在规定的时间内是否显示相应的状态。5.2.4 设置模拟量输入的报警值、断电值和复电值,改变传感器或模拟量信号发生器的输出(即分站的输入),检查分站是否实现相应的控制闭锁功能: a)使模拟量信号发生器或传感器的输出达到分站所设置的声光报警值,分站所接对应的传感器或分站所接的声光报警器声光报警;b)使传感器或模拟量信号发生器的输出达到分站所设置的断电值,控制执行器在规定的时间内有与被控设备断电对应的指示且保持;c)使传感器或模拟量信号发生器的输出达到分站所设置的复电值,控制执行器有与被控设备允许供电对应的指示。5.2.5 使开关量信号模拟器的输出处于“局部通风机停”或“风筒风量低”的状态,观察控制执行器在规定的时间内是否有与被控设备断电对应的指示且保持。改变开关量信号模拟器的输出处于“局部通风机运行”和“风筒工作正常”状态,观察控制执行器是否有与被控设备供电对应的指示。 5.2.6 分别模拟相当于分站、电源、甲烷传感器、设备开停传感器、断电控制器等发生故障的状态或断电,观察控制执行器是否有与被控设备断电对应的指示且保持;撤消上述故障或送电,观察 lmin 后控制执行器是否有与被控设备供电对应的指示。5.2.7 分别在基本功能试验开始前和试验中,通过主机或编程器调用分站初始化参数配置菜单,设置和修改分站各种初始化参数,在试验中检查结果是否与修改要求相符。切断分站的供电电源,数分钟后重新复电,检查所设置的各种参数是否保持不变。 5.2.8 分别模拟电源、甲烷传感器、设备开停传感器、断电控制器和电缆故障,检查分站是否能作出诊断,并有相应的显示和报警。将模拟故障撤消,则检查相应的故障显示和报警是否解除。5.2.9 甲烷风电瓦斯闭锁功能测试详见附录B。5.3 主要技术指标测试 5.3.1 模拟量输入与输出处理误差测试 5.3.1.1任选3个模拟量输入口进行试验,每一路输入口不得少于 5 个试验点,试验点应包括下限值、上限值在内,且均匀分布。5.3.1.2 调节模拟量发生器的输出为下限值,逐渐平稳增加至上限值,再平稳减少至下限值。在一次循环中依次记录分站或主机所显示的各试验点的实测值。 5.3.1.3 计算各试验点信号所对应的被测量的理论值,按下列公式计算处理误差i式中: Ni被测试验点的实测值Nn被测试验点模拟量所对应的理论值NN被测模拟量相应的量程 5.3.1.4 模拟量输入与输出处理误差应取i的最大值。5.3.2 控制执行时间测试5.3.2.1 使传感器或模拟量信号发生器的输出达到分站所设置的断电值,用秒表测量从信号输入到控制执行器指示被控设备断电的时间。 5.3.2.2 测得的时间与所配置的执行器的动作时间之和即为控制执行时间。5.3.3 备用电源连续工作时间测试切断分站的交流电源,检查备用电源连续工作时间是否满足要求。 5.3.4 人员存储时间:2小时。每半小时1/3卡经过一次,2小时后通讯正常,中心站应能收到中断时间内的人员信息。5.4 结构结构安全性:按MT210-90第5章规定进行。采用目测法进行检查。5.5 外观 按MT210-90第5章规定进行5.6 外壳防护性能试验按GB 4208-1993中规定的方法进行。 5.7电气安全5.7.1 工频耐压:按GB3836.4-2000第10.6条要求进行;5.7.2 绝缘电阻:按MT210-90第7章规定进行。5.8工作稳定性试验按MT/T772-1998中第10章的规定,与系统工作稳定性试验同时进行,测量时间间隔不得大于24h。5.9 环境适应性试验5.9.1 低温工作试验按 GB/T 2423.12001中试验Ab:非散热试验样品的温度渐变的低温试验方法的有关规定进行。受试分站处于通电状态,严酷等级为0 2,持续2h后,检查其性能指标。5.9.2 高温工作试验按 GB/T 2423.22001中试验Bb:非散热试验样品的温度渐变的高温试验方法的有关规定进行。受试分站处于通电状态,严酷等级为+402,持续2h后,检查其性能指标。5.9.3 低温贮存试验按 GB/T 2423.12001 中试验Ab:非散热试验样品的温度渐变的低温试验方法的有关规定进行。受试分站处于非通电状态,严酷等级为-40 ,持续时间 16h ,恢复时间不少于2h,检查性能指标。5.9.4 高温贮存试验按 GB/T 2423.22001中试验Bb:非散热试验样品的温度渐变的高温试验方法的有关规定进行。受试分站处于非通电状态,严酷等级为+60 ,持续时间 16h ,恢复时间不少于2h,检查性能指标。5.9.5 交变湿热试验按GB/T 2423.4中的有关规定进行,严酷等级为:温度+40,周期12d。分站经湿热试验后,基本功能及主要技术指标、绝缘电阻和工频耐压应符合4.4、4.5、4.9.1和4.9.2条的规定。5.9.6 振动试验 按 GB/T 2423.10 的有关规定进行。严酷等级要求:频率10150 Hz,加速度幅值50 m/s2 ,样品状态不通电,振动次数每轴向不低于5次。试验后进行外观检查,再测定其性能。5.9.7 冲击试验按 GB/T 2423.5-1995 的有关规定进行。严酷等级要求:峰值加速度500 m/s2 ,脉冲持续时间11 s,样品状态不通电,冲击次数互相垂直轴线的每个方向3次(共18次),试验后进行外观检查,再测定其性能5.10 防爆性能试验5.10.1 最高表面温度: 按GB3836.4-2000第10.5条规定进行。5.10.2 印刷电路板、导线检查: 目测法进行。5.10.3 电气间隙与爬电距离检查: 用计量合格的器具进行。5.10.4 电子保护检查: 根据图纸与技术文件的规定,对其电路用目测检查。5.10.5 火花点燃试验: 按GB3836.4中10.110.4条规定进行。5.11 本安参数测量用计量合格的仪表进行,其测量值应不超过标准规定值。6 检验规则6.1 检验分类检验一般分出厂检验与型式检验两种。6.2 出厂检验6.2.1 每台本安型分站均需进行出厂检验,合格产品应给予合格证。6.2.2 出厂检验一般由制造厂质检部门负责进行,检验项目应符合表2中出厂检验项目的规定。6.2.3 出厂检验的各项性能和指标应符合本标准和相关标准的要求,有一项不合格则该产品不合格。6.3 型式检验6.3.1 在下列情况之一时,应进行型式检验:6.3.1.1 新产品定型或老产品转厂定型时;6.3.1.2 正式生产后,如结构、材料、工艺有较大改变,可能影响分站性能时;6.3.1.3 正常生产时每三年一次;6.3.1.4 停产一年恢复生产时;6.3.1.5 国家有关机构提出进行型式检验时。6.3.2 检验项目应符合表2中的型式检验项目的规定。表2 检验项目表序号检验项目检验类别技术要求试验方法出厂检验型式检验1基本功能A4.45.22主要技术指标A4.55.33结构检查C4.65.44外观检查C4.75.55外壳防护性能B4.85.6-6工频耐压A4.9.15.7.1*7绝缘电阻A4.9.25.7.29工作稳定性B4.105.810低温工作B4.11.15.9.1-11高温工作B4.11.25.9.2-12低温贮存B4.11.35.9.3-13高温贮存B4.11.45.9.4-14交变湿热B4.11.55.9.5-15振动C4.11.65.9.6-16冲击C4.11.75.9.7-17最高表面温度A4.12.25.10.1-18印刷电路板、导线检查a4.12.35.10.2-19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A4.12.45.10.3-20元件安全性能A4.12.55.10.4-21火花点燃试验A4.12.65.10.5-22本安参数A4.13 5.11注:“”为不检验项目,“”为检验项目,“”绝缘电阻检测出厂检验只做常态,“*”为抽检项目,“”表示出厂检验时只测量Ui、Ii。6.3.3 抽样按照GB/T 10111规定的方法,样品应在出厂检验合格的产品中抽取,抽样基数不少于5台,抽样数量为13台。6.3.4 判定规则受检样品为3台,对A类项目,有1项不合格则判该批产品不合格。对B类项目,有1项不合格应加倍抽样重新检验,若仍有1项不合格则判该批产品不合格。对C类项目,有3项不合格,判该批产品不合格。6 检验规则6.1 检验分类产品在定型和生产过程中,必须通过产品标准规定的检验项目的检验。检验一般分出厂检验和型式检验两种。 6.2 出厂检验 6.2.1每台分站必须进行出厂检验,出厂检验由质检部门完成,合格产品给予合格证。 6.2.2 出厂检验一般由制造厂质检部门负责进行,必要时用户可提出参加检验项目应符合表 2 的规定6.2.3 出厂检验各项功能和指标应符合本标准和相关标准的要求。有一项不合格则该产品不合格。6.3 型式检验 6.3.1 在下列情况之一时,应进行型式检验: a )新产品或老产品转厂定型时;b )正式生产后,如结构、材料、工艺有较大改变,可能影响分站性能时;c )正常生产时每三年一次; d )停产一年恢复生产时;e )国家有关机构提出进行型式检验时。6.3.2 检验项目应符合表 2 的规定。6.3.3 样品采用GB/T 10111 规定的方法从出厂检验合格的产品中抽取。抽样基数不少于10台,抽样数量不少于3台。6.3.4产品检验判定:对 A 类项目,有 1 项不合格判该批产品为不合格;对 B 类项目,有 1 项不合格应加倍抽样重新检验,若仍有 1 项不合格则判该批产品为不合格;对 C 类项目,有 3 项不合格,判该批产品不合格。 7 标志、包装、运输、贮存7.1 标志7.1.1分站外壳明显处应设有 “ExibI”、“MA”标志计量器具标志,“MA”标志应符合AQ1043-2007 的要求。7.1.2分站的铭牌上应有下列内容:1) 产品型号及名称;2) 防爆标志:3) 防爆合格证编号;4) 煤矿安全标志编号;5) 配接设备;6) 关联设备7) 必要的技术参数(包括本安参数等);8) 检验单位标志:CMExC;9) 出厂日期、编号;10) 制造厂名称;7.1.3 包装箱标志 储运标志应符合GB191的规定;收发货标志应符合GB6388的规定,一般应包括以下内容:1) 制造厂名及厂址;2) 产品型号名称和数量;3) 包装件外形尺寸及重量(包括毛重和净重);4) 收发货地点和单位;5) 生产日期。7.2 包装7.2.1 包装应采用复合防护包装类型,具有防雨、防潮、防尘、防振能力。7.2.2 包装箱内应有下列文件:1) 产品使用说明书;2) 产品合格证;3) 装箱单;4) 随机备件、附件清单;5) 其他必要的技术文件。7.3 运输包装后的分站在避免雨雪直接淋袭的条件下,可适用于水运、陆运及空运。运输符合水路、陆路运输及装载的要求,避免碰撞、水淋和腐蚀。7.4 贮存包装后的本安型分站应能在温度为-10oC +40oC,相对湿度不大于90%的环境中贮存12个月以上。 附录A 风电甲烷闭锁功能试验方法监控分站实现风电甲烷闭锁装置功能时,各路模拟量输入、开关量输入与开关量输出配置如下表所示:风电甲烷闭锁装置传感器配接表编号名称备注模拟量输入1A1口甲烷传感器监测工作面甲烷浓度2A2口甲烷传感器监测回风巷甲烷浓度3A3口甲烷传感器监测串联风甲烷浓度开关量输入1D1机电设备开停传感器监测风机开停状态2D2风筒开关传感器监测风量大小开关量输出1J1控制信号控制工作面电气设备磁力开关2J2控制信号控制回风巷电气设备磁力开关3J3控制信号控制串联风电气设备磁力开关4J4控制信号控制风机磁力开关5J5控制信号控制声光报警器解锁工具:FYF6遥控发送器(1) 定义监控分站的模拟量输入A1口、A2口、A3口接甲烷传感器。A1口接掘进工作面的甲烷传感器,A2口接掘进工作面回风流中的甲烷传感器,A3口接串联通风工作面入风流中的甲烷传感器。(2) 定义监控分站的第1路开关量输入D1接机电设备开停传感器用于监控风机。第2路开关量输入D2接风筒开关传感器。(3) 定义监控分站的控制输出J1控制信号控制掘进工作面巷道内的动力电源。(4) 定义监控分站的控制输出J2控制信号控制掘进工作面回风巷道内的动力电源。(5) 定义监控分站的控制输出J3控制信号控制串联通风区域内的动力电源。(6) 定义监控分站的控制输出J4控制信号控制局部通风机的电源。(7) 定义监控分站的控制输出J5控制信号控制声光报警器(8) 监控分站上电前,监控分站的控制输出J1控制信号断开;监控分站的控制输出J2控制信号断开;监控分站的控制输出J3控制信号断开;监控分站的控制输出口J4控制信号闭合, 监控分站的控制输出J5控制信号控制声光报警器无声光报警。(9) 监控分站上电一分钟内,监控分站的控制输出J1控制信号断开;监控分站的控制输出J2控制信号断开;监控分站的控制输出J3控制信号断开;监控分站的控制输出口J4控制信号闭合,监控分站的控制输出J5控制信号控制声光报警器无声光报警。(10) 监控分站上电一分钟后,监控分站的A1口的输入量低于1.0%甲烷;A2口的输入量低于1.0%甲烷;A3口的输入量低于0.5%甲烷;D1口的输入量对应于“设备开”;D2口的输入量对应于“风筒风量开”;则监控分站的控制输出J1控制信号闭合;监控分站的控制输出J2控制信号闭合;监控分站的控制输出J3控制信号闭合;监控分站的控制输出J4控制信号闭合,监控分站的控制输出J5控制信号控制声光报警器无声光报警。(11)监控分站上电一分钟后,监控分站的A1口的输入量高于1.0%甲烷;A2口的输入量低于1.0%甲烷;A3口的输入量低于0.5%甲烷;D1口的输入量对应于“设备开”;D2口的输入量对应于“风筒风量开”;则监控分站的控制输出J1控制信号闭合;监控分站的控制输出J2控制信号闭合;监控分站的控制输出J3控制信号闭合;监控分站的控制输出J4控制信号闭合;监控分站的控制输出J5控制信号控制声光报警器有声光报警;A1口甲烷传感器有声光报警。直到A1口的输入量低于1.0%甲烷;则监控分站的控制输出J5控制信号控制声光报警器无声光报警;A1口甲烷传感器无声光报警。(12) 监控分站上电一分钟后,监控分站的A1口的输入量高于1.5%甲烷;A2口的输入量低于1.0%甲烷;A3口的输入量低于0.5%甲烷;D1口的输入量对应于“设备开”;D2口的输入量对应于“风筒风量开”;则监控分站的控制输出J1控制信号断开;监控分站的控制输出J2控制信号闭合;监控分站的控制输出J3控制信号闭合;监控分站的控制输出J4控制信号闭合;监控分站的控制输出J5控制信号控制声光报警器有声光报警;A1口甲烷传感器有声光报警。直到A1口的输入量低于1.0%甲烷;则监控分站的控制输出口J1控制信号闭合;监控分站的控制输出J5控制信号控制声光报警器无声光报警;A1口甲烷传感器无声光报警。(13) 监控分站上电一分钟后,监控分站的A1口的输入量低于1.0%甲烷;A2口的输入量高于1.0%甲烷;A3口的输入量低于0.5%甲烷;D1口的输入量对应于“设备开”;D2口的输入量对应于“风筒风量开”;则监控分站的控制输出J1控制信号断开;监控分站的控制输出J2控制信号断开;监控分站的控制输出J3控制信号闭合;监控分站的控制输出J4控制信号闭合;监控分站的控制输出J5控制信号控制声光报警器有声光报警;A2口甲烷传感器有声光报警。直到A2口的输入量低于1.0%甲烷;则监控分站的控制输出J1控制信号闭合,监控分站的控制输出J2控制信号闭合;监控分站的控制输出J5控制信号控制声光报警器无声光报警;A2口甲烷传感器无声光报警。(14) 监控分站上电一分钟后,监控分站的A1口的输入量低于1.0%甲烷;A2口的输入量低于1.0%甲烷;A3口的输入量高于0.5%甲烷;D1口的输入量对应于“设备开”;D2口的输入量对应于“风筒风量开”;则监控分站的控制输出J1控制信号闭合;监控分站的控制输出J2控制信号闭合;监控分站的控制输出J3控制信号断开;监控分站的控制输出J4控制信号闭合;监控分站的控制输出J5控制信号控制声光报警器有声光报警;A3口甲烷传感器有声光报警。直到A3口的输入量低于0.5%甲烷;则监控分站的控制输出J3控制信号闭合;监控分站的控制输出J5控制信号控制声光报警器无声光报警;A3口甲烷传感器无声光报警。(15) 监控分站上电一分钟后,监控分站的A1口的输入量低于1.0%甲烷;A2口的输入量低于1.0%甲烷; A3口的输入量低于0.5%甲烷; D1口的输入量对应于“设备停” 或D2口的输入量对应于“风筒风量闭”;则监控分站的控制输出J1控制信号断开;监控分站的控制输出J2控制信号断开;监控分站的控制输出J3控制信号闭合;监控分站的控制输出J4控制信号闭合;监控分站的控制输出J5控制信号控制声光报警器有声光报警。直到D1口的输入量对应于“设备开” 和D2口的输入量对应于“风筒风量开”;则监控分站的控制输出J1控制信号闭合;监控分站的控制输出J2控制信号闭合;监控分站的控制输出J3控制信号闭合;监控分站的控制输出J4控制信号闭合;监控分站的控制输出J5控制信号控制声光报警器无声光报警。(16) 监控分站上电一分钟后,当D1口的输入量对应于“设备停”或D2口的输入量对应于“风筒风量闭”时;监控分站的A1口的输入量高于3.0%甲烷;A2口的输入量低于1.0%甲烷;A3口的输入量低于0.5%甲烷;则监控分站的控制输出J1控制信号断开;监控分站的控制输出J2控制信号断开;监控分站的控制输出J3控制信号闭合;监控分站的控制输出口J4控制信号断开;监控分站的控制输出J5控制信号控制声光报警器有声光报警;A1口甲烷传感器有声光报警。到A1口的输入量低于1.5%甲烷,则监控分站的控制输出J4控制信号闭合。直到D1口的输入量对应于“设备开” 和D2口的输入量对应于“风筒风量开”;A1口的输入量低于1.0%甲烷,A2口的输入量低于1.0%甲烷,A3口的输入量低于0.5%甲烷,则监控分站的控制输出J1控制信号闭合;监控分站的控制输出J2控制信号闭合;监控分站的控制输出J3控制信号闭合;监控分站的控制输出J4控制信号闭合;监控分站的控制输出J5控制信号控制声光报警器无声光报警;A1口甲烷传感器无声光报警。 (17) 监控分站上电一分钟后,当D1口的输入量对应于“设备停” 或D2口的输入量对应于“风筒风量闭”时;监控分站的A1口的输入量低于1.0%甲烷;A2口的输入量高于3.0%甲烷;A3口的输入量低于0.5%甲烷;则监控分站的控制输出J1控制信号断开;监控分站的控制输出J2控制信号断开;监控分站的控制输出J3控制信号闭合;监控分站的控制输出J4控制信号断开;监控分站的控制输出J5控制信号控制声光报警器有声光报警;A2口甲烷传感器有声光报警。到A2口的输入量低于1.5%甲烷;则监控分站的控制输出J4控制信号闭合。直到D1口的输入量对应于“设备开” 和D2口的输入量对应于“风筒风量开”;A1口的输入量低于1.0%甲烷,A2口的输入量低于1.0%甲烷,A3口的输入量低于0.5%甲烷,则监控分站的控制输出J1控制信号闭合;监控分站的控制输出J2控制信号闭合;监控分站的控制输出J5控制信号控制声光报警器无声光报警;A2口甲烷传感器无声光报警。(18) 监控分站上电一分钟后,当D1口的输入量对应于“设备停” 或D2口的输入量对应于“风筒风量闭”时;监控分站的A1口的输入量高于3.0%甲烷或A2口的输入量高于3.0%甲烷;A3口的输入量低于0.5%甲烷; 则监控分站的控制输出J1控制信号断开;监控分站的控制输出J2控制信号断开;监控分站的控制输出J3控制信号闭合;监控分站的控制输出J4控制信号断开;监控分站的控制输出口J5控制信号控制声光报警器有声光报警;A1或A2口甲烷传感器有声光报警。此时可以使用FYF6遥控发送器使监控分站的控制输出J4控制信号闭合,实现人工解锁。直到D1口的输入量对应于“设备开” 和D2口的输入量对应于“风筒风量开”;A1口的输入量低于1.0%甲烷,A2口的输入量低于1.0%甲烷,A3口的输入量低于0.5%甲烷,则监控分站的控制输出J1控制信号闭合;监控分站的控制输出J2控制信号闭合;监控分站的控制输出J5控制信号控制声光报警器无声光报警;A1或A2口甲烷传感器无声光报警。(19) 监控分站上电一分钟后,切断A1口的甲烷传感器的电源,监控分站的控制输出J1控制信号断开;监控分站的控制输出J2控制信号闭合;监控分站的控制输出J3控制信号闭合;监控分站的控制输出J4控制信号闭合;监控分站的控制输出J5控制信号控制声光报警器有声光报警;当接通A1口的甲烷传感器的电源工作正常且运行稳定后,监控分站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养老护理质量控制方案的制订
- 青岛西海岸新质生产力
- 2025年微生物学实验技巧培训考试答案及解析
- 民族工作相关课件
- 安全检测机构管理规定讲解
- 剪力、弯矩方程与剪力、弯矩图
- 2025年法医学法医病理学案例溯源分析答案及解析
- 民族声乐课件
- 2025年生物信息学基因组数据分析论述题考试答案及解析
- 2025年医学影像技术应用与操作规范答案及解析
- 工程力学专业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
-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光现象》单元测试卷(带答案)
- CISA国际注册信息系统审计师认证备考试题库(600题)
- 学校购买文具用品的供货合同2025年
- 物业保安各岗位培训
- iso28000-2022供应链安全管理手册程序文件表单一整套
- 小学二年级下安全课件
- T-CSEA 25-2022 批量热浸镀锌行业含锌固废资源化利用技术规范
- 继发性肥胖症的临床特征
- DB21∕T 3149-2019 玉米秸秆还田机械化作业技术规程
- 报价函(工程项目招标文件资料)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