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班牙 古根海姆.doc_第1页
西班牙 古根海姆.doc_第2页
西班牙 古根海姆.doc_第3页
西班牙 古根海姆.doc_第4页
西班牙 古根海姆.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西班牙毕尔巴鄂市古根海姆博物馆2012-10-15 20:08:38|分类: 梁馨予 |标签:梁馨予 |字号大中小订阅 我从大街上获得灵感。我不是罗马学者,而是街头斗士。 弗兰克盖里(Frank Gehry) (出处) 被美国时代周刊评为1997年最佳设计之一的西班牙毕尔巴鄂市的古根海姆博物馆是盖里在世纪之交的最主要作品。1996年普利茨克(Pritzker)建筑奖得主、哈佛大学教授、西班牙著名建筑师拉斐尔莫尼欧对它由衷叹服道:“没有任何人类建筑的杰作能像这座建筑一般如同火焰在燃烧。”(出处)“沸腾的天际线”是盖里作品的独特符号。照片: 建筑外观图 建筑模型图 博物馆日景图 入口图 建筑远观图 建筑细节图 核心空间中庭仰视图 夜晚灯光效果图 博物馆入口处图 博物馆远处眺望图 博物馆细节图 博物馆鸟瞰图 博物馆近距离观察图 博物馆夜景图 博物馆与环境的交界处理图 总平面图1.梭飞桥2.那威河3.梭飞桥主路4.梭飞桥支路5.城市上层道路6.下层铁路7.入口广场8.通向博物馆南入口大台阶9.广场西侧通向河岸大台阶10.水池11.东端“塔楼”12.自河岸通向“塔楼”的大台阶13.弧形堤岸名字:西班牙毕尔巴鄂市古根海姆博物馆设计时间:19911997年(博物馆在1998年对公众开放)建造地点:西班牙毕尔巴鄂市城市的历史:毕尔巴鄂市始建于1300年,因优良的港口而逐渐兴盛,在西班牙称雄海上的年代成为重要的海港城市,17世纪开始日渐衰落。19世纪时,因出产铁矿而重新振兴,但随着铁矿枯竭,20世纪中叶以后城市再次式微。1983年的一场洪水更将其旧城区严重摧,20世纪90年代初,毕尔巴鄂市已沦为欧洲藉藉无名的蕞尔小城。 创作者:弗兰克盖里(Frank Gehry)创作者的建筑作品造型特征:包括解构建筑的特征,即散乱、残缺、突变、动势、奇绝。把这类特征推到极致,又带上他的个人特点:他惯于将大小不一的、扭曲的块体,成堆地、杂乱地聚集在一起,整个形体具有强劲的、飞扬飘动的、波浪式的超常动势。(中国)吴焕加,插图珍藏本 外国现代建筑二十讲,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7年1月北京第1次印刷,第417页。盖里的作品显示了他对建筑功能的重视,造型艺术与功能的融合以及重点部位的艺术包装。他认为解决所有功能问题是一种显示智力的练习,建筑师不仅是艺术家,也应当是营造商,要重视造价,重视经济,用廉价的材料创造美。他在设计工程中首先了解全面情况,包括环境和业主的详细要求,然后进行构思,找出moment of truth,这里指的主要是关于造型的基本构思,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谓的“灵感”,然后着手解决不涉及建筑艺术的功能问题。接下来则是通过模型探讨造型,雕塑细部,盖里非常重视造型的细部处理,他喜欢造型具有手工艺的效果,富有人情味,最后是解决工程技术问题。他的设计步骤和一般建筑师并无太大的区别,但是运用模型推敲造型所占用的精力则远非其他建筑师所能比,当今CAD的运用则进一步帮助了他对造型的探讨。 盖里仿佛与美国都市格格不入,他采用多种物质材料、运用各种建筑形式,并将幽默、神秘以及梦想等融入他的建筑体系中。他曾说:“我喜欢这种在建筑过程中看不见的美,而这种美又常常在技术制造过程中失落了。”(出处)盖里在早期的工作中就大胆运用开阔的空间、各种原材料以及不拘泥的形式来进行建造。盖里的建筑也包含了普通的过程,有继续进行的生命、进化中的生命和成长中的生命等。 创作者简介:弗兰克盖里(Frank Gehry)是世界目前最重要的解构主义设计家,生于1929年,1954年在美国南加州大学获得建筑学士学位,后在哈佛大学攻读城市规划。曾先后在巴黎和洛杉矶的建筑事务所中工作。1962年在洛杉矶自行开业。1989年盖里获普利茨克(Pritzker)建筑艺术奖。1992年获Wolf建筑艺术奖和Imperiale建筑艺术奖。盖里是当今国际建筑界最有影响的建筑师之一,著名的构图大师,20世纪80年代美国有人把他与文丘里、艾森曼和海杜克并列为领导当代建筑潮流的“四大教父”。进入90年代,盖里的作品更加令人瞩目,1993年纽约电视台黄金时间曾播出“20世纪建筑回顾与展望”电视系列片,追踪访问本世纪促进建筑革新的先锋派运动代表人物,被访问的第一位建筑师就是盖里。弗兰克盖里(Frank Gehry)不仅是解构主义建筑最先开始,重要的代表人物之一,而且他是其中影响最大的,他被认为是世界上第一个解构主义的建筑设计家。被誉为“建筑界的毕加索”。盖里的作品曾被建筑评论家贴上过各种主义的标签:后现代、新古典、晚现代、解构、现代巴洛克,但他最主要的成就恐怕还是在建筑构成、建筑造型方面的探索与发展。盖里的作品之所以能够被多数人接受,不仅仅是因为他在造型方面不断推陈出新,更重要的是在强调造型的同时又非常重视功能与环境。世纪之交的盖里在国际上的作品更加引人注目,19911997年在西班牙毕尔巴鄂市设计的古根海姆博物馆或许是他最成功的作品。 (中国)薛恩伦,后现代主义建筑20讲,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6年3月第2次印刷,第144页。他在70年代开始对最廉价的工业建筑材料,比如铁丝网笼、金属瓦楞板、铁皮板感兴趣,他认为这些材料本身具有很好的功能,仅仅是因为长期使用在工业建筑上,特别是临时性的工业、工程建筑上,如仓库、工地等等场合,造成人们对它们的漠视,从而造成对建筑材料的高低之分,其实应该是没有高与低的,仅仅是一个观念的问题。他从解构主义哲学中吸收了反对二元对抗的观念,不认为具有绝对的高与低,工业建筑材料不仅仅是工业建筑用的,因此采用这些建筑材料设计了一系列住宅建筑。(中国)王受之,世界现代建筑史,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8年11月27日,第383页。在洛杉矶的他长期住在洛杉矶海滨城市圣莫尼卡,在那里设计了大量的建筑。他开始逐步采用解构主义的哲学观点,把它融入到自己的建筑中。他的作品反映出对于现代主义的总体性的怀疑,对于整体性的否定,对于部件个体的兴趣,是在后现代时期异军突起的一个新的探索。盖里的设计基本是采用了解构的方式,即把完整的现代主义、结构主义建筑整体破碎处理,然后重新组合,形成破碎的空间和形态。他的作品具有鲜明的个人特征,采用解构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他重视结构的基本部件,认为基本部件本身就具有表现的特征,完整性不在于建筑本身总体风格的统一,而在于部件充分的表达。虽然他的作品基本都有破碎的总体形式,但是这种破碎本身却是一种新的形式,是解析了以后的结构。他对于空间本身的重视,使他的建筑摆脱了现代主义、国际主义建筑设计的所谓总体性和功能性细节,而具有更加丰富的形式感。(中国)王受之,世界现代建筑史,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8年11月27日,第384385页。 解构主义:解构主义(deconstruction)这个字眼是从“结构主义”(Constructionism)中演化出来的。因此,它的形式主义实质是对于结构主义的破坏和分解。从哲学上来讲,解构主义早在1967年前后就已经被哲学家贾克德里达(Jacques Derrida)提出来了,但是作为一种设计风格的形成,却是80年代以来的事情。(中国)王受之,世界现代建筑史,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8年11月27日,第382页。因此,我们可以总结出解构主义建筑的特征,即:无绝对权威,个人的、非中心的;恒变的、没有预定设计的(很多解构主义建筑家连完整的工程图都没有,仅仅以草图和模型来设计,完全依靠电脑来归纳);没有次序,没有固定形态,流动的、随心所欲;多元的、非统一化的,破碎的、凌乱的。 建造地点的气候特征:西班牙毕尔巴鄂市属温带海洋性气候,盛行西北风。年平均气温最热为35,最冷为一4。全年降雨量约1000mm。平均潮差:大汛高潮为4.1m,低潮为0.4m;小汛高潮为3m,低潮为1.4m。周边自然环境特征:该建筑位于河边。周边社会环境特征:博物馆选址于城市门户之地旧城区边缘、内维隆河南岸的艺术区域,一条进入毕市的主要高架通道穿越基地一角,是从北部进入城市的必经之路。从内维隆河北岸眺望城市,该博物馆是最醒目的第一层滨水景观。材料:主要为钛,还有玻璃、钢和石灰岩。 建筑表皮近距离观察图 成本:使用昂贵的钛金属作为墙面覆盖材料,虽然这些钛片是从解体后的前苏联以比较低廉的价格买来的,但是依然是不可能推广的方式。 地域适应性:建筑与环境的结合十分巧妙,雕塑般的造型与城市大桥、河流有机地组合在一起,成为城市的新标志。 实际功能方面:虽然该建筑外部形态比较夸张,但外部丰富的造型却与内部空间有机地结合,特别是中庭部分犹为突出。博物馆再次展示了盖里的建筑艺术包装才能,这次包装的范围远远超过他的其他作品,但主要展馆仍然是规整的,有利于布置展品,形成基座的首层也相对比较规整,动态造型部分主要是入口大厅和周围的辅助用房。中庭造型和内部空间的处理令人叹为观止,不仅给观众提供交往和休息空间,也充分利用布置展品,更重要的是观众在这里可以得到艺术享受,一种令人琢磨不透的动感,作者显示了丰富的想象力。设计过程中得益于航空设计使用的计算机软件,CAD使盖里的构思如虎添翼。 建筑发展历史:1991年,西班牙北部城市毕尔巴鄂市政府与古根海姆基金会共同做出了一项对城市未来发展影响极为深远的决定:邀请美国建筑大师弗兰克盖里为该市即将兴建的古根海姆博物馆进行建筑设计。该馆由地方投资土建工程、由古根海姆博物馆经营并提供展品,被认为是面向21世纪的博物馆。 建造目的:馆址选在西班牙北部巴斯克地区经济不太景气的毕尔巴鄂市,利用船坞旧址,西班牙政府投资巨资于此,是想通过这幢建筑带动旅游业的发展,振兴毕尔巴鄂市的经济。 建成结果:原估计第一年会有40万人参观,但实际上参观人数已达130万,一向名不见经传的毕尔巴鄂市一下子火爆起来,盖里不仅没有辜负业主的期望,而且,还远远超过了预期效果。 (中国)薛恩伦,后现代主义建筑20讲,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6年3月第2次印刷,第156页。建筑介绍:盖里惊世骇俗的建筑是西班牙毕尔巴鄂市古根海姆博物馆,这个博物馆集中了他后期的解构主义的思想,整个建筑在河边,采用了弯曲、扭曲、变形、有机状、各种材料混合拼用等等手法,体积庞大,形体古怪,他采用了最昂贵的材料钛作为中央大厅的外墙包裹材料,非常薄的钛金属片在阳光下闪烁发光,而且在风中振动,非常特别。不管是晴天,还是阴天,永远金碧辉煌,光彩照人。 这个建筑具有雕塑的特征,而没有重复或者推广的可能性。它被某些艺术评论家比如罗伯特修斯称为“20世纪最重要的两个美国建筑之一”(另一个是弗兰克赖特1957年设计的纽约古根汉姆艺术博物馆建筑)。而部分建筑理论家开始感到解构主义走向过于强调形式的道路,而影响了建筑的功能。这种类型的设计,首先是只能在极少数特殊项目,比如艺术博物馆、教堂建筑中得到应用,而不具有普遍意义,其次是到底盖里对于解构主义的哲学原则把握如何,是个问题,因为有人认为他已经被媒介吹捧得飘飘然,因而在建筑思想上有些走火入魔的地步。但是,在西方总体而论,舆论界对他还基本是持赞赏态度的,他也被视为国际最重要的建筑大师。 面对如此重要而富于挑战性的地段,盖里给出了一个迄今为止建筑史上最大胆的解答:整个建筑由一群外覆钛合金板的不规则双曲面体量组合而成,其形式与人类建筑的既往实践均无关涉,超离任何习惯的建筑经验之外。在盖里魔术般的指挥下,建筑,这一章已凝固了数千年的音乐又重新流动起来,奏出令人瞠目结舌的声响。 网址:链接/wiki/%E5%8F%A4%E6%A0%B9%E6%B5%B7%E5%A7%86%E8%89%BA%E6%9C%AF%E5%8D%9A%E7%89%A9%E9%A6%86文化气质方面:该博物馆有鲜明的动感并增加了曲线,与早期现代建筑的构成主义有很大的区别。虽然他也运用一些交叉、重叠、扭转、断裂等当今国际建筑界流行的构成技法,但并不像有些建筑师那么过分追求刺激,以致忽视功能与工程技术的合理性。其建筑艺术性与功能、技术紧密的结合以及强调重点部位的艺术处理,这些都很值得我们借鉴。建筑形体:通过从许多步骤的设计过程中发展而来的是一个从未被建造过的复杂建筑体。其平面揭示出了两个长方形的体积,相互呈正交关系,彼此相交、碰撞,并与一个如浪翻腾的、由许多各种各样 不同形体、尺寸和体块的环绕中庭的曲线空间融合而成。功能上的区别深深地贯穿在这个设计之中。(美国)马文特拉亨伯格(Marvin Trachtenberg),伊莎贝尔海曼(Isabelle Hyman),著,王桂祥,青锋,周玉鹏,包志禹 ,译,西方建筑史从远古到后现代 原书第二版,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年6月第1版第1次印刷,第614页。建筑细节分析:在邻水的北侧,盖里以较长的横向波动的三层展厅来呼应河水的水平流动感及较大的尺度关系。因为北向逆光的原因,建筑的主立面终日将处于阴影中,盖里聪明地将建筑表皮处理成向各个方向弯曲的双曲面,这样,随着日光入射角的变化,建筑的各个表面都会产生不断变动的光影效果,避免了大尺度建筑在北向的沉闷感。在南侧主入口处,由于与19世纪的旧区建筑只有一街之隔,故采取打碎建筑体量过渡尺度的方法与之协调。更妙的是,盖里为解决高架桥与其下的博物馆建筑冲突的问题,将建筑穿越高架路下部,并在桥的另一端设计了一座高塔,使建筑对高架桥形成抱揽、涵纳之势,进而与城市融为一体。以高架路为纽带,盖里将这栋建筑沛然莫御的旺盛生命活力辐射入城市的深处。 网址:链接/architecture/jzsj/200605/8790.html 一座博物馆、一个建筑、一个雕塑,是城市人文精神的折射,又是城市发展的策略。在标志性建筑的背后是城市发展的整套措施和理念:城市是美育的课堂,是文化的载体,也是人们赖以生存的地方。西班牙毕尔巴鄂市古根海姆博物馆和雕塑等艺术作品已经超越了其本身价值,带来经济和社会效益,构成西班牙独有的文化现象。 对后面的影响:对西班牙毕尔巴鄂市来说,博物馆活化了当地的经济(巴斯克省的工业产品净值因此成长了五倍之多),也为该市盈率带来新生。开馆后,很快吸引了世界的眼光,每年不下一百万的参观者,能创造1亿多美元的经济效益。而且,极大地促进了毕尔巴鄂市旅游业和文化产业的兴盛、发展。 这就是著名的“古根海姆效应”,也叫“毕尔巴鄂效应”。 说到底,还是文化引导效应。 在“古根海姆效应”的引导下,毕尔巴鄂市成功地从一个衰落的工业城市,转型升级为开放的、迷人的国际大都会城市。 对弗兰克盖里(Frank Gehry) 来说,该博物馆被报界惊呼为“一个奇迹”,称它是“世界上最有意义、最美丽的博物馆。”成为盖里“晚年变法”,跃升到更高创作境界的重要契机。盖里也由此确立了其在当代建筑的宗师地位,并被委托设计纽约古根海姆博物馆新馆。在20世纪90年代人类建筑灿若星河的创造中,毕尔巴鄂古根海姆博物馆无疑属于最伟大之列,与悉尼歌剧院一样,它们都属于未来的建筑提前降临人世,属于不是用凡间语言写就的城市诗篇。弗兰克盖里真正的声誉还是来自毕尔巴鄂。古根海姆艺术博物馆建成之后,对他在这里设计建成的那座外星来客般的博物馆,建筑界和艺术界评价不一,大众文化界也有分明的不同态度,有电视名人明确地表达出对它的厌恶,有大牌歌星愿选它庭前的草地来跳舞,而旅游者和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