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6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中地理精品课程 第二章第二节气压带和风带 热力环流 单圈环流 由于地面的冷热不均 引起大气运动 高低纬度间的温度差异 引起大气运动 大气环流 全球性的有规律的大气运动 它反映了大气运动长时期的平均状态 根本原因 完成P33活动 一 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 1 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大气运动的方向由哪些 2 什么是大气环流 1 假设一个条件 地表是均一的 不考虑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引起大气运动的因素是 高低纬度之间的受热不均 一 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 南极 北极 1 地球表面性质均匀 地球不自转 单圈环流 2 假设二个条件 地表是均一的 考虑自转 不考虑公转 太阳直射赤道 高低纬之间的受热不均 地转偏向力影响 引起大气运动的因素是 副极地低气压带 赤道低气压带 副热带高气压带 三圈环流及近地面气压带和风带 极地高气压带 高纬环流 中纬环流 低纬环流 90 东北信风 盛行西风 极地东风 2 假设地球表面是均匀的 考虑地球自转 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 赤道低气压带 90 60 30 0 极地高压带 分布 副热带高压和极地高压的成因有何不同 副极地低压和赤道低压的成因有何不同 赤道低压与极地高压是热力作用形成的 副极地低压与副热带高压是动力作用形成的 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 赤道低气压带 90 60 30 0 极地高压带 分布 近地面形成7个气压带和6个风带 极地高压带 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 赤道低气压带 90 60 30 0 极地高压带 分布 总结一下地球上的气压带和风带分布特点 高 低气压带相间分布 南北半球对称 气压带和风带相间分布 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 赤道低气压带 90 60 30 0 极地高压带 不同气压带和风带控制下对气候产生怎样的影响 30 60 90 气压带和风带的干湿属性 低气压带空气上升 气温降低 水汽冷却凝结 气候比较湿润 高气压带空气下沉 气温升高 水汽难以凝结 气候比较干燥 风从高纬吹向低纬 气温升高 水汽难以凝结 气候比较干燥 风从低纬吹向高纬 气温降低 水汽冷却凝结 气候比较湿润 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 赤道低气压带 90 60 30 0 极地高压带 不同气压带和风带控制下对气候产生怎样的影响 气流上升湿热多雨 气流上升 温湿多雨 气流上升 温湿多雨 气流下沉干热少雨 气流下沉干热少雨 湿润多雨 干冷少雨 干燥少雨 干燥少雨 湿润多雨 干冷少雨 30 60 90 3 假设三个条件 地表是均一的 考虑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太阳直射点随季节南北移动 气压带风带在一年内也作周期性季节移动 全球气压带和风带季节移动 春分日 夏至日 90 60 30 0 30 60 90 极地高压带 春分日 夏至日 移动规律 3 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规律 夏至日 秋分日 90 60 30 0 30 60 90 极地高压带 移动规律 夏至日 秋分日 秋分日 冬至日 90 移动规律 秋分日 冬至日 冬至日 春分日 90 移动规律 冬至日 春分日 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规律 1 气压带和风带在一年内随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而作周期性的季节移动 2 就北半球来说 大致夏季北移 冬季南移 23 26 N 23 26 S 66 34 S 66 34 N 0 气压带 风带的南北移动 春 秋分 夏至 冬至 小结 大气环流形成的逻辑关系结构图 太阳直射点移动地球公转 受热不均高低纬间 太阳辐射 单圈环流 地球偏转力地球自转 三圈环流 近地面 气压带风带 气压带风带移动 形成 读图6 回答 1 图6中气压带A的名称是 气压带B与C之间是带 2 图6中气压带A与气压带B控制下的大陆西岸相比 降水较多的是 其主要原因是 3 若用干 湿 冷 热来表示气候状况 则A气压带控制下为 B气压带控制下为 赤道低气压带 盛行西风 A 上升气流 赤道低气压带控制 湿热 干热 下图中箭头表示空气运动的方向 读图完成1 2题 1 若该图为北半球三圈环流的一部分 且甲地纬度较乙地低 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该环流圈为高纬环流B 该环流圈为低纬环流C 甲地为副热带高气压带D 乙地为赤道低气压带2 若该图为南半球三圈环流的一部分 且甲地纬度较乙地低 能正确表示丙处风带风向的是 C B 读 以极点为中心的投影圈 阴影部分为气压带 完成8 9题 8 图中字母与所表示的气压带对应正确的是 A M 赤道低气压带B M 副热带高气压带C P 副极地低气压带D N 极地高气压带9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图示季节为北半球夏季B MN之间为东南风C MN之间为西北风D NP之间为东北风 B C 世界海陆分布图 七大洲四大海分布图 副热带高压带 副极地低压带 冬季 一月 大西洋 太平洋 亚洲大陆 60 N 30 N 二 北半球冬 夏季气压中心 考虑 高低纬间热量不均 地转偏向力 太阳直射点位置的移动 1 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 使带状分布的气压带被分裂成一个个高 低气压中心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自主学习P36 完成活动 二 北半球冬 夏季气压中心 1月份海平面等压线分布 亚洲 蒙古 西伯利亚 高压 阿留申低压 冰岛低压 副热带高压带 副极地低压带 夏季 七月 大西洋 太平洋 亚洲大陆 60 N 30 N 二 北半球冬 夏季气压中心 考虑 高低纬间热量不均 地转偏向力 太阳直射点位置的移动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1 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 使带状分布的气压带被分裂成一个个高 低气压中心 副热带高压带 副极地低压带 冬季 一月 夏季 七月 大西洋 太平洋 亚洲大陆 60 N 30 N 二 北半球冬 夏季气压中心 考虑 高低纬间热量不均 地转偏向力 太阳直射点位置的移动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1 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 使带状分布的气压带被分裂成一个个高 低气压中心 二 北半球冬 夏季气压中心 7月份海平面等压线分布 亚洲 印度 低压 夏威夷高压 亚速尔高压 完成课本p38活动 季风环流 0 冬季 东亚盛行来自蒙古 西伯利亚前缘的偏北风 低温干燥 风力强劲 蒙古 西伯利亚 阿留申低压 冷干 东亚 南亚 探究西北季风的成因 P活动1 0 夏季 东亚盛行来自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西北部的偏南风 高温 湿润 多雨 印度低压 西太平洋副高 暖湿 东南信风北移 东亚 南亚 气压带 风带的季节移动和海陆热力差异 西南季风成因 海陆热力差异 海陆热力差异 气压带 风带的季节移动和海陆热力差异 海陆热力差异 东南风 东北风 西南风 西北风 副热带太平洋 西伯利亚 蒙古 赤道附近的印度洋 西伯利亚 蒙古 温暖湿润 低温干燥 高温湿润 寒冷干燥 我国东部 朝鲜半岛 日本等 主要在印度半岛 中南半岛 我国西南局部地区 长江中下游地区 由于受夏季风的影响 降水丰沛 形成森林景观 植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农业也生机勃勃 撒哈拉沙漠常年受副热带高压和东北信风的影响 降水稀少 形成沙漠景观 P38活动2 1 有关季风环流的叙述 不正确的是 A东亚地区的季风环流最为典型B东亚季风夏季盛行西北风 冬季盛行东南风C季风环流形成的主要原因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D东亚的夏季风来自海洋 具有暖湿性质 带来丰沛降水2 7月亚洲大陆最重要的气压系统为 A 冰岛低压B 印度低亚C 亚速尔高压D 夏威夷高压 B B 1 气候基本要素 三 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热带 0 30 终年高温亚热带 30 40 冬暖夏热温带 40 60 冬冷夏热寒带 60 90 终年寒冷 0 15 高温 温和 寒冷 刚果盆地 马来群岛 亚马孙平原 2 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地区 几内亚湾沿岸 热带雨林气候 地带性分布 马达加斯加岛东部 澳大利亚东北部 加勒比海沿岸 几内亚湾沿岸 热带雨林气候的非地带性分布 纬度 信风 暖流 地形抬升 成因 巴西东南沿海 东非高原 南非高原 巴西高原 墨西哥高原 澳大利亚的北部及大分水岭西侧 热带草原气候的分布 纳米布沙漠 阿拉伯高原 南美西海岸南纬5 30 地区 热带沙漠气候的分布 撒哈拉沙漠 澳大利亚中西部 地中海沿岸 加利福尼亚沿海旧金山 洛杉矶 智利中部圣地亚哥 开普敦 珀斯 墨尔本 地中海气候的分布 欧洲西部 温哥华 智利南部 新西兰南北二岛 塔斯马尼亚岛 温带海洋性气候的分布 中南半岛 印度半岛 热带季风气候分布 中国南方 日本中南部 朝鲜半岛南部 澳大利亚东部沿海 亚热带季风气候分布 美国东南部 巴西东南 阿根廷东北 中国秦淮以北 日本北部朝鲜半岛北部 俄罗斯太平洋沿岸 温带季风气候分布 亚欧大陆内部 北美大陆大部 温带大陆性气候分布 格陵兰岛 亚欧 北美大陆北冰洋沿岸 极地气候分布 南极大陆 探究 气压带分布对气候的影响 少雨 多雨 少雨 多雨 下沉 上升 下沉 探究 风带分布及其性质对气候的影响 大陆 较多 较少 大陆西岸 大陆东岸 太平洋 大西洋 赤道低压 多雨 东北信风 少雨 副热带高压 少雨 盛行西风 多雨 副极地低压 多雨 极地东风 少雨 热带雨林气候 全年高温多雨 热带草原气候 热带沙漠气候 地中海气候 温带海洋性气候 热带季风气候 亚热带季风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 亚寒带针叶林气候 苔原气候 冰原气候 温带大陆性气候 极地气候 终年严寒干燥 夏季短促 冬夏季风交替控制 距海洋较远终年受大陆气团控制 赤道地区气流上升 终年高温多雨 副热带高压终年高温少雨 赤道低气压与东北信风交替控制 副热带高压与西风交替控制 西风控制 冬夏季风交替控制 受极地气团控制 纬度高 太阳辐射弱 受极地气团或冰洋气团控制 纬度最高 太阳辐射弱 受冰洋气团控制 距海洋较远终年受大陆气团控制 热带雨林气候 全年高温多雨热带草原气候 全年高温 夏季多雨 冬季少雨热带沙漠气候 全年炎热干燥地中海气候 夏季炎热干燥 冬季温和多雨温带海洋性气候 全年温和多雨热带季风气候 全年高温 夏季多雨 冬季少雨亚热带季风气候 夏季高温多雨 冬季温和少雨温带季风气候 夏季高温多雨 冬季寒冷干燥温带大陆性气候 冬冷夏热 全年干旱少雨亚寒带针叶林气候 夏季短促温暖 冬季漫长严寒苔原气候冰原气候 大陆西岸 大陆东岸 雨热同期 终年严寒干燥 夏季短促 大陆内部 极地地区 赤道地区 1 由单一气压带或风带控制下形成的气候 赤道低压 热带雨林气候副热带高压 热带沙漠气候盛行西风 温带海洋性气候 2 由气压带和风带交替控制下形成的气候 热带草原气候 夏季 副热带高压北移冬季 盛行西风南移 地中海气候 夏季 赤道低压北移冬季 东北信风南移 3 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形成的气候 热带季风气候 及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 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 3 气候类型判断步骤 根据最冷月气温值判断温度带 以温定带 最低温 15 为热带 雨林 季风 草原 沙漠 0 15 为亚热带 季风 地中海 和温海洋 0 为温带 季风 大陆 最热月 0 为寒带 2 以温定带 根据降水季节判断气候类型 以水定型 夏雨型 热带草原 三种季风气候冬雨型 地中海气候年雨型 热雨林 温带海洋气候少雨型 热沙漠 温大陆 极地气候 年雨 年雨 夏雨 夏雨 夏雨 夏雨 冬雨 少雨 少雨 少雨 3 以水定型 2 气候类型的判读 步骤 1 判断南北半球 6 7 8三月气温最高 北半球 12 1 2三月气温最高 南半球 2 判断所属温度带 最冷月气温 150C 热带气候 最冷月气温 00C亚热带气候温带海洋气候 最冷月气温 00C 温带气候 最热月气温 150C 寒带气候 00 T 200 3 确定具体的气候类型 年雨型 热带雨林气候 温带海洋性气候 少雨型 热带沙漠气候 温带大陆性气候 极地气候 夏雨型 热带季风气候 热带草原气候 亚热带季风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 冬雨型 地中海气候 热带 150C 150C 00C 200C 亚热带 温带海洋气候 00C 温带 00C 判断下列气候类型 热带雨林气候 热带季风气候 热带草原气候 热带沙漠气候 亚热带季风气候 地中海气候 温带海洋性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 温带大陆性气候 气压带和风带是气候形成的一个重要因素 但不是惟一的因素 而是太阳辐射 大气环流 海陆分布 地形 洋流等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 7 分析下图所示的四幅降水量气温月份平均图 指出气候类型判断正确 且排序和图中顺序相符的是 A 地中海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季风气候温带草原气候B 温带海洋性气候热带季风气候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C 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风气候地中海气候D 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热带雨林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 D 读图1 结合所学知识 回答3 5题 3 图1四个箭头中能正确表示全球该纬度带近地面盛行风向的是 A B C D 4 在大陆西岸 长年受该纬度带盛行风和30 附近的气压带交替影响的气候类型是 A 地中海气候B 温带大陆性气候C 温带季风气候D 温带海洋性气候5 副热带高压控制下的地区的天气特征是 A 高温多雨B 高温少雨C 温和多雨D 温和少雨 A A B 5 下面四幅图分别代表一种气候类型 哪幅图代表温带海洋性气候6 主要由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形成的气候类型是A 温带海洋性气候B 地中海气候C 温带季风气候D 热带草原气候 D C 下图表示世界四个地点的气温降水状况 据此完成9 12题 9 位于热带气候区的地点是 A B C D 10 位于南半球的地点是 A B C D 11 位于地中海气候区的地点是 A B C D 12 位于中低纬度大陆东岸的地点是 A B C D D C B A 一 读亚洲某月季风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数据分析师高级面试题集
- 桡尺骨骨折课件
- 2025年图书馆特色资源建设方案策划师招聘面试题解
- 2025年双语数学教学职位应聘面试攻略模拟题及答案解析民办学校
- 2025年区域经济与可持续发展考试试题及答案
- 2025年电力行业安全监理员招聘安全知识预测试题集
- 2026届湖南省邵阳市邵阳县第一中学化学高三上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
- 2026届河南省扶沟高中化学高二第一学期期末考试模拟试题含答案
- 2025年法律行业人工智能应用考察试卷及解析答案
- 2025年注册验船师资格考试(A级船舶检验专业综合能力)综合试题及答案一
- 2025年保安员理论考试题库及答案
- 2025年江苏省综合评标评审专家库专家考试(公共基础知识)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详解(5套)
- 2025废气处理合作协议合同范本
- 麻醉师进修汇报
- 基坑监测评审汇报
- 2025-2026年秋季学期各周国旗下讲话安排表+2025-2026学年上学期升旗仪式演讲主题安排表
- 物业公司电瓶车管理制度
- 肺占位性病变护理查房
- 广告创意与用户体验-第3篇-洞察阐释
- 幼儿园一日常规安全培训
- 5G基带芯片算法验证平台:从设计到实现的关键技术与实践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