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通论二 说文解字的作用说文是中国文字学史上的一部巨著,是许慎遗留给中国传统语言文字学和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份宝贵财富,其作用是很大的。现在从以下几方面加以说明:一、了解汉字的小篆以及古文、籀文的字体 说文的体例是“今叙篆文,合以古、籀”。它收录了9000多个小篆字。同时收录并与小篆相对照的东汉以前的历代古文、籀文计700余字(其中古文约有500个,籀文200多个),这大概是历史上对小篆以前古文字的第一次大搜集、大整理。要了解汉字的小篆以及古文、籀文字体,就得查说文。二、考释古文字的桥梁小篆的形体上承甲骨、金文、战国文字,下开隶体、楷体,是汉字的第一次统一和定型。后代要考释、探讨甲骨、金文、战国文字,就一定要利用小篆这个桥梁。可以这样说:如果没有说文提供的六书理论和文字形音义方面的种种证据,古文字的考释恐怕还只能在黑暗中摸索,只能靠想象和猜测。所以,虽然后来古文字的研究成果也纠正了说文本身的许多错误,但每一个古文字学专家无一不首先是“说文学”专家。他们正是借助于“说文学”去研究古文字学的,是说文为古文字研究奠定了基础,它是识别和研究古文字的不可逾越的桥梁。 三、了解汉字的形体结构关于汉字六书的说法,在许慎以前就有了。但据现在所知,许慎以前只有六书这个名词、概念,而许慎不仅给它们分别下了定义,并且具体分析了9000多个汉字形体结构。说文在每个字的释义之后,都分别说明“象形”、“象某形”、“从某”、“从某某”、“从某从某”、“从某,某声”、“从某,某亦声”等等。如果我们要知道一个汉字是什么形体结构,以及文字形体在体现字义方面的作用,就可以查找说文。而且,它还提示我们在汉字形音义三方面密切结合的道理。当然,许慎由于没有机会见到更早的古文字,所以他只能“溯其形于古籀”,这种探源就难免会出现一些错误;但是反过来说,汉字“自籀篆易为秦隶,字形殊矣”(杨树达积微居小学述林213页),如果没有许慎的这部著作为中介,后人又怎能弄清古文字的来龙去脉?仅此一点,许慎的功绩就是不朽的。四、认识文字的本义,并由此推演引申义说文解释的一般都是本义。因此我们通过说文可以得到汉字的本义,同时它又是进而推演引申义的基础和依据。我们查阅汉语词书,会发现多义词的义项常常有本义、引申义与假借义之分。所谓本义,一般是指上古文献所能提供或证明的原始意义或基本意义。所谓引申义,就是由本义派生、发展而来的、与本义相关的意义。在众多的引申义中,与本义关系较为密切的是近引申义,与本义关系较为疏远的是远引申义。远引申义一般是在近引申义基础上形成的。本义与引申义之间,近引申义与远引申义之间,常常是经过了一个从具体到抽象、从个别到一般的发展演变过程,它们往往自成系统,有规律可循。而假借义则一般是指用作通假字或同形同音词的意义,它独立于引申系统之外。对于具体词来说,假借义很少,多数是本义以下的引申义。掌握了一个词的本义,其他诸多引申义也就很容易掌握了。这就是所谓“一领挈而全裘振,一纲举而万目张”。“领”和“纲”就是词的本义,掌握了它,可以举一反三、闻一知十,对把握词义、阅读古书有事半功倍之效。比如“本”,说文:“木下曰本。从木,一在其下。”徐锴曰:“一,记其处也。”“本”、“末”、“朱”皆用此法。“本”本指草木的根,如国语晋语一:“伐木不自本,必复生。”引申为木材,材料。孟子梁惠王下:“为居室,则必使工师求大本。”又引申为事物的根基、主体或原本,如论语学而:“君子务本。”礼记乐记:“乐者,音之所由生也,其本在人心之感于物也。”以之为主,故又引申为执掌,如汉书爰盎传:“是时绛侯为太尉,本兵柄。”以之为原本,故又引申为根据,如周易乾:“本乎天者亲上,本乎地者亲下。”作副词“本来”解自然也是名词“原本”义的引申。又如“末”,说文:“木上曰末。”即树悄。如左传昭公十一年:“末大必折。”引申为泛指物的端或尾,如孟子梁惠王上:“明足以察秋毫之末。”人的四肢相对于身体躯干也是末,故引申指四肢,如左传昭公元年:“风淫末疾,雨淫腹疾。”也用以指抽象事物的末端,如三国志魏书武帝纪:“光和末,黄巾起。”又引申为最后,如尚书立政:“我则末惟成德之彦。”又引申为衰老,如礼记中庸:“武王末受命。”又引申为不重要的、非根本性的,如商君书壹言:“能事本而禁末者富。”又引申为渺小的,如周易咸:“咸其晦,志末也。”又引申为碎屑,如晋书鸠摩罗什传:“乃以五色丝作绳结之,烧为灰末。”又如“约”,说文:“缠束也。”如诗经小雅斯干:“约之阁阁。”引申为缠束之物,如左传哀公十一年:“人寻约,吴发短。”持指绳索。又引申为约束、检柬,如论语子罕:“约我以礼。”又引申为盟约、条约或相约,如礼记学记:“大信不约。”史记项羽本纪:“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成阳者王之。”盟约即有相互约束之义,故又引申为阻止,如战国策燕策二:“秦召燕王,燕王欲往。苏代约燕王。”由检束、约束义又引申为简约、简略,如荀子不苟:“总天下之要,治海内之众若使一人,故操弥约而事弥大。”简略义又引申为大约,是常见副词,后起义。简约就是简单,故又引申为节俭,如荀子荣辱:“约者有筐箧之藏,然而行不敢有舆马。”又引申为穷困,如论语里仁:“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又引申为卑屈,如国语吴语:“王不如设戎,约辞行成,以喜其民,以广侈吴王之心。”上述诸例表明,通过说文掌握一个多义词的本义,其他引申义的诸多义项就不难掌握了。五、认识本字,并由此辨别通假字通假字在古代汉语特别是上古汉语里十分普遍。那么,怎样才能辨别本字与通假字呢?我们认为,首先要弄清一个词的本义,从而确定一个词的本字;而要想解决这个问题,相当程度上要依靠说文。如:诗经魏风硕鼠:“逝将去女,适彼乐土。”而公羊传昭公十五年疏引作“誓将去女”。考说文:“逝,往也。”“誓,约束也。”“约束”当系指“约束以言”,知二字音同义殊,此文中当以“誓”为本字,用“逝”者,通假字。又如:尚书舜典:“寇贼奸宄。”史记五帝本纪引“宄”作“轨”。左传成公十七年:“乱在外为奸,在内为轨。”释文:“轨,本又作宄。”考说文云:“宄,奸也。外为盗,内为宄。读若轨。”“轨,车彻也。”知二字音同义殊,“奸宄”字当以“宄”为本字,“轨”为通假字。又如:尚书顾命:“凭玉几。”郑司农注周礼春官司几筵引作“冯玉几”。考说文:“凭,依几也。读若冯。”“冯,马行疾也。”知“依凭”字以“凭”为本字,“冯”是通假字。又如:诗经齐风东方未明:“东方未晞,颠倒裳衣。”毛传:“晞,明之始升。”而说文训“晞”为“于”,训“昕”为“日明日将出”,并说“读若希”。可见,“晞”、“昕”二字音近义殊,文中当以“昕”为本字,“唏”是通假字。(以上诸例选自杨树达积微居小学述林说文读若探源)六、保存了大量古义,可借以解释古籍北齐颜之推说:说文“隐括有条例,剖析穷根源,郑玄注书,往往引以为证”(颜氏家训书证)。的确,说文中的训释,其保留古义者至多,解释古籍时,往往用得着它。如1 973年马王堆出土帛书竹简医经方十一脉灸经第二种(甲本)中有“肩以(似)脱,臑以(似)折。是肩脉主治”等语,说的是肩脉所主治的症状。这个“臑”,或以为“羊豕之臂”,或以为“牲畜的前肢”,说者纷纭。陆宗达先生引说文说:“臑,臂羊矢也。”是说臂上的羊矢穴。后来引申,也叫臂为臑。用这种解释去读医经方,直接而准确。(见说文解字通论910页)又如左传庄公十年、僖公十年分别有如下两段话: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欲加之罪,其无辞乎!按照一般的解释,“加”就是“增加”、”加上”的意思,这种解释虽然也能讲得通,但总不达原旨。考之说文:“诬,加也。”可见“加”不是简单地“增加”、“加上”的意思。在古代汉语里,“诬”是捏造罪状以陷无辜的意思,如周易系辞下:“诬善之人其辞游。”故又作“欺骗”解,如左传襄公十四年:“定姜曰:无神何告?若有,不加诬也,”可见,训“诬”的“加”也是“凭空捏造,无中生有”的意思,按照这种理解去读上述左传二句,当是再准确不过的。(同上书152153页)七、通过说文了解上古的文化说文还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古代社会的生产生活状况、科学发展状况、古代典章制度、古人习俗等等。下面,我们具体谈谈说文所反映的在婚姻、祭祀、服饰方面的上古民俗。婚姻民俗说文反映了我国上古社会、尤其是周代的婚姻民俗。(一)说文反映了上古社会的“一夫一妻”制和“聘娶婚”民俗1、由“媒”“妁”谋合二姓媒 说文:“媒,谋也。谋合二姓。”段玉裁注:“周礼媒氏注曰:媒之言谋也,谋合异类使和成者。”诗卫风氓:“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妁 说文:“妁,酌也,斟酌二姓也。”桂馥义证:“丁公著云:谓谋氏酌二姓之可否,故谓之媒妁也。”孟子滕王公下:“父母之命,媒妁之言。”2、须有“娉纳”之礼 娉 说文:“娉,问也。”段注:“凡娉女及聘问之礼,古皆用此字。”荀子富国:“婚姻娉内,送逆无礼。”杨倞注:“聘,问名也。”3、男于昏时亲迎说文在解释“婚”字时说:“娶妇以昏时,妇人阴也,故曰婚。”按:上古昏俗为什么在黄昏迎亲?这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掠夺婚的遗风。礼记曾子问:“嫁女之家三夜不息烛,思相离也;娶妇之家三日一举乐,思嗣亲也。”二是古人的嫁娶阴阳观。夫为阳,妇为阴。礼记郊特牲:“玄冕斋戒,鬼神阴阳也。”孔颖达正义:“鬼神阴阳也者,阴阳谓夫妇也。”又认为:昼为阳,夜为阴。礼记祭义:“日出于东,月生于西,阴阳长短,终始相巡。”孔颖达正义:“阴谓夜也,阳谓昼也。夏则阳长而阴短,冬则阳短而阴长,是阴阳长短。”古人还认为:嫁娶是阳往阴来,因此,男方(阳)要在阳时(白天)去迎亲,女方(阴)要在阴时(夜晚)入夫门。这样,男子迎亲的最佳时间就应该是黄昏了。今我国许多地区比如赣北的一些村庄仍有此俗。4、男“娶”女“嫁”娶 说文:“娶,取妇也。”书益稷:“娶于涂山。”嫁 说文:“嫁,女适人也。”诗大雅大明:“挚仲氏任,自殷商,来嫁于周。”国语越语上:“女子十七未嫁,其父母有罪。”5、女家为“婚”,男家为“姻”婚说文:“婚,归家也。”即婚为女家。姻说文:“姻,婿家,女人所因,故曰姻。”姻指男家。(二)反映了周代贵族的“媵”“妾”制婚俗妃说文:“妃,匹也。”仪礼少牢馈食礼:“以某妃配某氏。”左传桓公二年:“嘉耦曰妃, 怨耦曰仇,古之命也。”礼记曲礼下:“天子之妃曰后。”史记五帝本纪:“嫘祖为黄帝正妃。”娣说文:“娣,女弟也。”尔雅释亲:“女子同出,谓先生为姒,后生为娣。”国语晋语一:(献公)获骊姬以归,立以为夫人,生奚齐。其娣生卓子。”妾说文:“妾,有罪女子。”书费誓:“窃马牛,诱臣妾。”孔传:“诱偷奴婢。”祭祀民俗首先,有祭祀天地之礼禅、谛、雩禅说文:“禅,祭天也。”禘说文:“谛,谛祭也。”雩说文:“雩,夏祭乐于赤帝,以祈甘雨也。”所祭之神有“神”、“社”等。神说文:“神,天神,引出万物者也。”社说文:“社,地主也。”说文引周礼曰:“二十五家为社,各树其土所宜之木。”其次,有祭祀宗庙之礼祠、歟、謎、涜、抜祠说文:“春祭曰祠。品物少,多文词也。仲春之月,祠不用牺牲,用圭璧及皮币。”歟说文:“歟,夏祭也。”謎说文:“謎,大合祭先祖亲疏远近也。涜说文:”涜,后死者合食于先祖。”抜说文:“抜,除服祭也。”祭祀完毕,将宗庙主置于“瞳”(石函)之中。瞳说文:“瞳,宗庙主也。周礼有郊、宗、石室。”徐灏注笺:“宗庙主藏于石室,谓之宗瞳。浑言之,则瞳曰宗庙主,非谓瞳即主也。”第三,有一般的祈禳之祭祈、盃、歡(祝福);禳、凪、鴇(禳灾)祈说文:“祈,求福也。” 盃说文:“盃,祭也。”歡说文:“歡,祷牲马祭也。”禳说文:“禳, 禳祀,除疠殃也。”凪说文:“凪,祀也。”通训定声:“刮除灾祸之意。”祓说文:“祓,除恶祭也。”另外,还有在路上的祭祀“拝”。说文:“拝,道上祭。”又有在军队驻扎之处设祭祭神的“呻”。说文:“呻,师行所止,恐有慢其神,下而祀之曰呻。”等等至于主持祭祀活动的人,一般是祝。说文:“祝,祭主赞词者。”服饰民俗(一)上古的衣裳上古人上“衣”下“裳”,束发右衽。衣说文:“衣,依也。上曰衣,下曰裳。”又:“裳,下裙也。”衽说文:“衽,衣 也。”周代已有“绔”,绔说文:“绔,胫衣也。”段注:“今所谓套裤也。左右各一,分衣两胫。”“绔”又称“褰”。说文:“褰,绔也。”说文:“ ,嗣纽也。”朱骏声通训定声:“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森林防火知识培训必要性
- 森林火灾知识培训内容
- 森林法基础知识培训课件
- 幼儿园培训教学课件
- 2025年老年护理专业招聘考试预测题
- 风湿疾病试题及答案
- 2025健康照护技师考试题库及答
- 2025年物流师中级考试要点预测题集
- 2025年人事处招聘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试题
- 2025年初级导游证考试必-备知识点与模拟题
- 三叉神经痛微球囊压迫术的护理
- 主持人妆 男主持人上镜妆
- 安全伴我行-大学生安全教育智慧树知到答案章节测试2023年哈尔滨工程大学
- LY/T 1828-2009黄连木栽培技术规程
- 安全文明施工措施费清单五篇
- X射线衍射课件(XRD)
- 医院总务设备科管理制度
- 常见皮肤病的种类及症状图片、简介大全课件
- 高中化学学法指导课件
- 吊篮拆除安全技术交底方案
- 2019-2020江西省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总部招聘试题及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