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十)学习领域课程计画.doc_第1页
(表十)学习领域课程计画.doc_第2页
(表十)学习领域课程计画.doc_第3页
(表十)学习领域课程计画.doc_第4页
(表十)学习领域课程计画.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表十)學習領域課程計畫台北縣新埔國民中學98學年度第1學期九年級藝術與人文領域課程計畫 設計者:巫曙穎、楊玉梅、李正言老師一、本領域每週學習節數(3)節二、第1學期學習目標:(紫羅蘭色字體表示符合學校教育目標與學校願景;紅色字體表示學校本位主題課程(含溼地課程)綠色字體表示24週年校慶活動課程;粉紅色字體表示去年課程實施後,本學期將修正的部份藍色字體表示教育局本年度重要教育工作;深紅色字體表示重大議題。)1.透過對有關戰爭的藝術作品之呈現,思索戰爭的本質,了解戰爭對人類的傷害,進而學習尊重人權,愛好和平。2.藉由欣賞古今中外不同形式的音樂作品,如通俗流行歌曲、藝術歌曲、交響曲等,認識作品中傳達有關和平與博愛、希望的信息。3.學習表達個人的意見,並以民眾劇場、行動劇及論壇劇場等不同的劇場形式來發展。4.透過合作培養對生活事物及人際關係的深刻認識與體驗。5.擴大個人心胸及視野,並陶冶感性情懷以理性和平態度面對不同衝突的發生。6.經由視覺藝術史經典名作的鑑賞,認識藝術創作的題材類別。賞析繪畫傑作所描繪的故事內容,並了解藝術家的表現方式和創作精神。7.能以文字編寫創作出表演的故事,並表達不同的情感、思想與創意。8.覺察人群間的各種情感特質,透過編劇,選擇主題表現自我的價值觀。9.了解藝術家藉由各種媒材的風景表現,傳達出熱愛自然,深耕立足鄉土並保護自然的心情。10.了解藝術創作與個人、社會及文化的關係。11.表現獨立思考的能力,嘗試多元的藝術創作,並發揮個人潛能。三、第1學期課程內涵:(紫羅蘭色字體表示符合學校教育目標與學校願景;紅色字體表示學校本位主題課程(含溼地課程)綠色字體表示24週年校慶活動課程;粉紅色字體表示去年課程實施後,本學期將修正的部份藍色字體表示教育局本年度重要教育工作;深紅色字體表示重大議題。)教學期程能力指標主題或單元活動內容節數使用教材評量方式備註第1週08.30-09.051-4-1了解藝術創作與社會文化的關係,表現獨立的思考能力,嘗試多元的藝術創作。1-4-2體察人群間各種情感的特質,設計關懷社會及自然環境的主題,運用適當的媒體與技法,傳達個人或團體情感與價值觀,發展獨特的表現。2-4-5鑑賞各種自然物、人造物與藝術作品,分析其美感與文化特質。2-4-6辨識及描述各種藝術品內容、形式與媒體的特性。2-4-7感受及識別古典藝術與當代藝術、精緻藝術與大眾藝術風格的差異,體會不同時代、社會的藝術生活與價值觀。2-4-8運用資訊科技,蒐集中外藝術資料,了解當代藝術生活趨勢,增廣對藝術文化的認知範圍。3-4-9養成日常生活中藝術表現與鑑賞的興趣與習慣。3-4-10透過有計劃的集體創作與展演活動,表現自動、合作、尊重、秩序、溝通、協調的團隊精神與態度。表演藝術1.課程準備2.介紹本學期課程音樂1.課程準備2.介紹本學期課程視覺藝術1.課程準備2.介紹本學期課程3改編翰林版教科書第一單元:和平之愛1.觀察記錄2.參與討論3.課堂問答4.分組報告5.學習單第2週09.06-09.121-4-1了解藝術創作與社會文化的關係,表現獨立的思考能力,嘗試多元的藝術創作。1-4-2體察人群間各種情感的特質,設計關懷社會及自然環境的主題,運用適當的媒體與技法,傳達個人或團體情感與價值觀,發展獨特的表現。2-4-5鑑賞各種自然物、人造物與藝術作品,分析其美感與文化特質。2-4-6辨識及描述各種藝術品內容、形式與媒體的特性。2-4-7感受及識別古典藝術與當代藝術、精緻藝術與大眾藝術風格的差異,體會不同時代、社會的藝術生活與價值觀。2-4-8運用資訊科技,蒐集中外藝術資料,了解當代藝術生活趨勢,增廣對藝術文化的認知範圍。3-4-9養成日常生活中藝術表現與鑑賞的興趣與習慣。3-4-10透過有計劃的集體創作與展演活動,表現自動、合作、尊重、秩序、溝通、協調的團隊精神與態度。表演藝術一、導入活動:天搖地動戰爭起1.將全班分組,每組約5-7人。2.教師播放有戰爭場面的片段情節,並說明。3.各組討論所蒐集的本世紀戰爭新聞(包括戰爭的地點、原因、結果及影響等),以及曾看過以戰爭為主的電影(包括簡單情節及印象深刻的原因)。4.請各組上臺發表。並每位學生於下週以A4紙打字繳交書面報告。二、展開活動:跟和平許一個未來1.說明當今人們對於戰爭乃至各種紛爭的表達方式,如:歌唱、演講、靜坐、集會遊行或是戲劇演出等。2.簡單介紹布雷希特及課文上的圖片。三、綜合活動:討論與回饋1.請學生說說看為什麼會發生戰爭?是否需要戰爭的存在?為什麼?2.身為國家的元首,該考量哪些因素來決定發動戰爭與否?3.身為人民,該用什麼心情來面對即將發生在自己國家內的戰爭?4.我們可以用什麼方式來溝通或表達自己對戰爭或生活中各種不滿的意見?音樂一、導入活動1.播放歌曲花兒不見了,教師引導學生認識歌曲創作者及其創作背景。2.請學生舉例說說看,近幾年來世界上各國或臺灣曾發生過哪些天災及人禍?3.教師舉實例告訴學生說明音樂會有助於鼓舞人心,弭平心靈的創傷。以臺灣九二一震災及美國九一一事件為例。二、展開活動1.教師講解反戰歌曲的時代背景與特色。2.播放相關的反戰歌曲,並介紹當代的創作人物,讓學生了解那時的創作歌曲多與時事結合,刻畫出對現實狀況的不滿與期待。3.歌曲教唱花兒不見了三、延伸活動1.請學生回家上網查有關披頭四樂團與歌手鮑伯狄倫的介紹與代表作品。視覺藝術一、導入活動1.教師可從余光中如果遠方有戰爭或其他有關戰爭的相關詩文導入,體會作家如何將對戰爭的觀感付諸文字。2.教師也可引導學生欣賞一段有關戰爭的電影片段(如:搶救雷恩大兵、辛德勒名單等),激發學生學習動機。3.請學生想一想,即使戰爭並不是立即發生在我們身旁,但聽到遠方戰爭的消息,閱讀有關戰爭的新聞報導,我們心中的感受會是如何? 4.教師引導學生閱讀課前蒐集的戰爭新聞,寫下一段心情短文,並與同學分享想法。二、展開活動1.教師帶領學生欣賞戰地攝影作品,想一想戰地記者在拍攝每一張照片時所處的位置、工作環境與心情,並鼓勵學生說出他們的觀察。2.教師介紹被喻為二十世紀最偉大的戰地攝影記者羅伯特卡帕(Robert Capa, 1913-1954,匈)之生平,以及卡帕對戰地攝影的信念與堅持。3.鑑賞攝影作品之美。3改編翰林版教科書第一單元:和平之愛1.觀察記錄2.參與討論3.課堂問答4.分組報告5.學習單第3週09.13-09.191-4-1了解藝術創作與社會文化的關係,表現獨立的思考能力,嘗試多元的藝術創作。1-4-2體察人群間各種情感的特質,設計關懷社會及自然環境的主題,運用適當的媒體與技法,傳達個人或團體情感與價值觀,發展獨特的表現。2-4-5鑑賞各種自然物、人造物與藝術作品,分析其美感與文化特質。2-4-6辨識及描述各種藝術品內容、形式與媒體的特性。2-4-7感受及識別古典藝術與當代藝術、精緻藝術與大眾藝術風格的差異,體會不同時代、社會的藝術生活與價值觀。2-4-8運用資訊科技,蒐集中外藝術資料,了解當代藝術生活趨勢,增廣對藝術文化的認知範圍。3-4-9養成日常生活中藝術表現與鑑賞的興趣與習慣。3-4-10透過有計劃的集體創作與展演活動,表現自動、合作、尊重、秩序、溝通、協調的團隊精神與態度。表演藝術一、導入活動:民眾劇場帶領觀眾從思考到創作1.教師檢測學生的課前準備狀況。2.教師簡單說明介紹民眾劇場、差事劇團及亞洲的吶喊、亞洲的吶喊三夢迴亞洲街。二、展開活動:衝突塑像劇場1.將全班分組,每組約5-7人。2.各組討論出一個曾發生於現實生活中的衝突場景。3.進行簡單排演,並選擇一個最能夠看得出衝突所在的靜止畫面。4.各組輪流上臺表演所選擇之靜止衝突畫面。5.當臺上組別在呈現時,請臺下同學發表該靜止畫面為何種衝突狀況,也請臺上表演組說明選取該畫面的原因。三、綜合活動:討論與回饋1.請學生說說對民眾劇場的看法為何?如果有機會的話,會前往觀賞民眾劇場的演出嗎?會加入其中來表達出自己的意見嗎?2.請學生說說,對於剛才同學所呈現的衝突塑像劇場有何感想呢?對哪一組的呈現印象最深刻?為什麼?音樂一、導入活動1.收回有關披頭四樂團與歌手鮑伯狄倫的介紹與代表作品的報告。2.以歌曲花兒不見了為例,告訴學生臺灣也有作曲家創作有關戰爭苦難和祈求和平的音樂作品。二、展開活動1.音樂欣賞愛與希望2.配合課文講解蕭泰然作品愛與希望合唱曲創作背景和歌曲內涵,及介紹蕭泰然生平與其音樂創作的特色。3.播放音樂CD,提問各段音樂學生聆聽的感受。三、綜合活動:感性時間1.鼓勵學生發表分享個人所想像到的畫面與情境。視覺藝術一、導入活動1.延續上一節對戰地攝影的討論,教師引導學生思考同樣是表現戰爭的場面,戰地攝影記者與畫家在形式與內容上有何不同? 2.鼓勵學生發表意見,教師綜合並整理:二、展開活動1.教師說明戰爭以絕對的武力使對方屈服,在無情的殺戮下死傷無數,畫家往往選擇野蠻的屠殺場面,強烈控訴戰爭的暴行:(1)教師介紹哥雅(Francisco de Goya, 1746-1828,西)的生平、當時拿破崙入侵西班牙的歷史背景,鑑賞1808年5月3日、巨人或是哥雅其他相關畫作。(2)教師介紹畢卡索(Pablo Ruiz Picasso, 1881-1973,西)與格爾尼卡的創作背景,鑑賞格爾尼卡與朝鮮屠殺,師生共同討論對畫作之觀感。2.教師介紹超現實主義畫家達利(Salvador Dal? 1904-1989,西)與恩斯特(Max Ernst, 1891-1976,德),分別以其個人風格描寫詭異駭人的戰爭世界:(1)教師介紹達利的生平與藝術風格。(2)引導學生鑑賞內戰的預感。(3)內戰的預感之歷史背景與畢卡索格爾尼卡同為西班牙軍事強人佛朗哥將軍與共和政府之內戰,可比對不同畫家對於同一事件的詮釋方式。(4)教師介紹恩斯特與鑑賞雨後歐洲II,鼓勵學生說出對此作的觀感。3.教師說明蔣兆和流民圖,體會戰爭下平民百姓的顛沛流離:(1)教師說明蔣兆和繪流民圖的緣由與展覽經過,請學生口頭報告對抗日戰爭的歷史之了解。(2)教師引導學生小組合作,共同觀察蔣兆和流民圖的不同片段,分享戰火下不同人群間所發生的故事。3改編翰林版教科書第一單元:和平之愛1.觀察記錄2.參與討論3.課堂問答4.分組報告5.學習單第4週09.20-09.261-4-1了解藝術創作與社會文化的關係,表現獨立的思考能力,嘗試多元的藝術創作。1-4-2體察人群間各種情感的特質,設計關懷社會及自然環境的主題,運用適當的媒體與技法,傳達個人或團體情感與價值觀,發展獨特的表現。2-4-5鑑賞各種自然物、人造物與藝術作品,分析其美感與文化特質。2-4-6辨識及描述各種藝術品內容、形式與媒體的特性。2-4-7感受及識別古典藝術與當代藝術、精緻藝術與大眾藝術風格的差異,體會不同時代、社會的藝術生活與價值觀。2-4-8運用資訊科技,蒐集中外藝術資料,了解當代藝術生活趨勢,增廣對藝術文化的認知範圍。3-4-9養成日常生活中藝術表現與鑑賞的興趣與習慣。3-4-10透過有計劃的集體創作與展演活動,表現自動、合作、尊重、秩序、溝通、協調的團隊精神與態度。表演藝術一、導入活動:行動劇及論壇劇場1.教師檢測學生的課前準備狀況,如:麵包與傀儡劇團由美國哪一對夫婦所創?臺灣有哪些社區劇團常進行論壇劇場活動?2.教師簡單說明介紹麵包與傀儡劇團及論壇劇場。二、展開活動:我的論壇劇場1.將全班分組,每組約5-7人。2.小組討論,每人發表討論最近新聞媒體所報導的社會議題,並記錄下來。3.進行深入討論,互相分析各人所發表之社會議題的意義價值及優劣處各三項,並統計多數看法一致的優、缺點項目。4.再深度思考,看看是否有另類的觀點出現。5.分組上臺發表所討論的其中一項社會議題之意義價值、優劣處及另類觀點。三、綜合活動:討論與回饋1.請學生說說對論壇劇場的看法為何?如果有機會的話,會前往觀賞論壇劇場的演出嗎?會加入表演來幫助溝通、解決問題嗎?2.請學生說說,對於剛才同學所發表的社會議題優劣處有何其他觀點呢?對哪一組的發表內容最深刻?為什麼?音樂一、導入活動1.以路易斯阿姆斯壯的歌聲帶領同學進入美好世界2.教師引導學生認識歌曲的意含,並介紹演唱者路易斯阿姆斯壯生平。二、展開活動:直笛接龍1.帶領學生複習F大調音階中各音的指法。2.分段練習吹奏此曲,注意三連音及二連音的節奏韻律。3.練熟後靖學生分組輪流接續吹奏並互相觀摩。三、延申活動1.教師引導學生思考並討論:覺得人世間最珍貴的情感為何:親情、愛情或友情?2.教師介紹歡樂頌歌曲、詩文主旨、簡介作者席勒生平。3.教師簡介作曲者貝多芬生平和音樂特色。視覺藝術一、展開活動1.教師先提示欣賞雕塑的要點:空間感、均衡感、質感、 量感、動勢。2.教師介紹羅丹(Auguste Rodin, 1840-1917,法)加萊市民群像的故事,鑑賞此雕塑作品,引導學生深入觀察人物神情、肢體與手勢姿態,體會每個雕塑人物的內心情感,並以雕塑的要素賞析加萊市民群像的藝術成就。3.鑑賞韓戰紀念碑群像,比較其與一般在高臺上的紀念性雕像之不同。4.教師簡介聯合國成立之緣由、宗旨、組織與工作,提示學生思考國際性和平組織的功能與重要性。5.介紹關於和平的藝術作品,如:課文中的兩件雕塑品非暴力與鑄劍為犁。6.教師提問:如果你代表政府要致贈一件藝術作品給聯合國,那會是怎麼樣的作品?7.引導學生思索關於和平的象徵物,並簡單描繪出來,可於本節課結束後完成作業。8.教師介紹越戰紀念碑、柏林猶太博物館、二二八紀念碑與臺北二二八紀念館的設計理念,引導學生思索紀念碑與紀念館的意義與價值。(請參見教學研究頁26-29)9.師生可另行欣賞討論辛德勒名單或美麗人生等有關猶太大屠殺的電影,引導學生認識此段歷史,以配合柏林猶太博物館之鑑賞。3改編翰林版教科書第一單元:和平之愛1.觀察記錄2.參與討論3.課堂問答4.分組報告5.學習單第5週09.27-10.031-4-1了解藝術創作與社會文化的關係,表現獨立的思考能力,嘗試多元的藝術創作。1-4-2體察人群間各種情感的特質,設計關懷社會及自然環境的主題,運用適當的媒體與技法,傳達個人或團體情感與價值觀,發展獨特的表現。2-4-5鑑賞各種自然物、人造物與藝術作品,分析其美感與文化特質。2-4-6辨識及描述各種藝術品內容、形式與媒體的特性。2-4-7感受及識別古典藝術與當代藝術、精緻藝術與大眾藝術風格的差異,體會不同時代、社會的藝術生活與價值觀。2-4-8運用資訊科技,蒐集中外藝術資料,了解當代藝術生活趨勢,增廣對藝術文化的認知範圍。3-4-9養成日常生活中藝術表現與鑑賞的興趣與習慣。3-4-10透過有計劃的集體創作與展演活動,表現自動、合作、尊重、秩序、溝通、協調的團隊精神與態度。表演藝術一、導入活動1.教師簡單複習前幾節課所教授之民眾劇場及論壇劇場形式。2.解說全民調解大會活動步驟。3.簡單說明課本的劇本。二、展開活動:全民調解大會1.全班分成幾組,抽籤決定即將進行排演的劇本。(劇本可參考課本或自編)2.各自排練團體之間發生衝突的短劇。3.每組分別上臺演出,當一組演出時,另一組充當客觀的觀察員。當演出進行到衝突爆發時,教師扮演評議委員,會同觀察員和演員舉行公民大會。4.請臺下觀察員列舉解決衝突的辦法,臺上演員可回應。待列出所有辦法後,評議委員引導臺上演員們投票表決,選出多數同意的方式,作為劇中衝突的解決方案。5.另一組演出方式同上。三、綜合活動:討論與回饋1.請學生說說經由如此的演出方式,有什麼心得?如:當遇上衝突時,只有一種解決方式嗎?該如何處理自己面對衝突場景的思緒,並做出正確的決定呢?2.說說對於生活中的衝突狀況、新聞中常出現世界各個角落的衝突報導有何看法?可以運用哪些藝術形式做為表達意見或解決這些衝突的方法呢?音樂一、導入活動1.引導學生思考學習經驗中與文學題材結合的音樂作品,並能舉出更多結合音樂與文學的作品。二、展開活動1.介紹藝術歌曲的藝術價值2.認識的歌曲之王舒伯特, 3.歌曲教唱乘著歌聲的翅膀三、綜合活動:抓音大考驗1.請學生聆聽時注意鋼琴分解和絃的伴奏形態與歌曲旋律的進行。2.請學生找出全曲的下行大跳音程,並提醒學生唱時要確實掌握音準,氣息要支撐,避免滑音。視覺藝術一、導入活動1.將全班分組,每組約5-7人。2.由同學分組收集有關現在仍在飽受戰亂或者飢荒的國家,在課堂上做報告並發表看法。3.引導學生思索如何為他們祈福,並描繪或製作出祈福卡來。二、展開活動1.教師先以課本上的圖講解祈福卡的要領及製作程序。2.以本單元先前所提及的作品圖片進行重點提示。3.學生根據所預先準備的草稿逐步進行祈福卡的練習與創作。3改編翰林版教科書第一單元:和平之愛1.觀察記錄2.參與討論3.課堂問答4.分組報告5.學習單第6週10.04-10.101-4-1了解藝術創作與社會文化的關係,表現獨立的思考能力,嘗試多元的藝術創作。1-4-2體察人群間各種情感的特質,設計關懷社會及自然環境的主題,運用適當的媒體與技法,傳達個人或團體情感與價值觀,發展獨特的表現。2-4-5鑑賞各種自然物、人造物與藝術作品,分析其美感與文化特質。2-4-6辨識及描述各種藝術品內容、形式與媒體的特性。2-4-7感受及識別古典藝術與當代藝術、精緻藝術與大眾藝術風格的差異,體會不同時代、社會的藝術生活與價值觀。2-4-8運用資訊科技,蒐集中外藝術資料,了解當代藝術生活趨勢,增廣對藝術文化的認知範圍。3-4-9養成日常生活中藝術表現與鑑賞的興趣與習慣。3-4-10透過有計劃的集體創作與展演活動,表現自動、合作、尊重、秩序、溝通、協調的團隊精神與態度。表演藝術一、導入活動1.教師簡單複習前幾節課所教授之民眾劇場及論壇劇場形式。2.解說全民調解大會活動步驟。3.簡單說明課本的劇本。二、展開活動:全民調解大會1.全班分成幾組,抽籤決定即將進行排演的劇本。(劇本可參考課本或自編)2.各自排練團體之間發生衝突的短劇。3.每組分別上臺演出,當一組演出時,另一組充當客觀的觀察員。當演出進行到衝突爆發時,教師扮演評議委員,會同觀察員和演員舉行公民大會。4.請臺下觀察員列舉解決衝突的辦法,臺上演員可回應。待列出所有辦法後,評議委員引導臺上演員們投票表決,選出多數同意的方式,作為劇中衝突的解決方案。5.另一組演出方式同上。三、綜合活動:討論與回饋1.請學生說說經由如此的演出方式,有什麼心得?如:當遇上衝突時,只有一種解決方式嗎?該如何處理自己面對衝突場景的思緒,並做出正確的決定呢?2.說說對於生活中的衝突狀況、新聞中常出現世界各個角落的衝突報導有何看法?可以運用哪些藝術形式做為表達意見或解決這些衝突的方法呢?音樂一、導入活動1.從學生學過的四季小提琴協奏曲、動物狂想曲與莫札特第39號交響曲,帶入交響詩的形成與發展。二、展開活動1.配合課文講解交響詩的意含與特質,並與交響曲作簡單的比較。交響詩的特質2.介紹交響詩創立者李斯特與集大成者理查史特勞斯的生平、樂風與相關作品。三、綜合活動:腦中動畫大評比1.配合課文講解理查史特勞斯交響詩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樂曲所呈現的內涵。2.學生分六組編出腦中的畫面故事,得票數最高的一組為優勝隊伍,頒發一個小獎品3.以2001太空漫遊電影配樂為例,說明這段音樂在電影中所呈現的畫面與情境,與學生的分享作比較。視覺藝術一、展開活動1.教師先以課本上的圖講解祈福卡的要領及製作程序。2.以本單元先前所提及的作品圖片進行重點提示。3.學生根據所預先準備的草稿逐步進行祈福卡的練習與創作。3改編翰林版教科書第一單元:和平之愛1.觀察記錄2.參與討論3.課堂問答4.分組報告5.學習單第7週10.11-10.171-4-1了解藝術創作與社會文化的關係,表現獨立的思考能力,嘗試多元的藝術創作。1-4-2體察人群間各種情感的特質,設計關懷社會及自然環境的主題,運用適當的媒體與技法,傳達個人或團體情感與價值觀,發展獨特的表現。2-4-5鑑賞各種自然物、人造物與藝術作品,分析其美感與文化特質。2-4-6辨識及描述各種藝術品內容、形式與媒體的特性。2-4-7感受及識別古典藝術與當代藝術、精緻藝術與大眾藝術風格的差異,體會不同時代、社會的藝術生活與價值觀。2-4-8運用資訊科技,蒐集中外藝術資料,了解當代藝術生活趨勢,增廣對藝術文化的認知範圍。3-4-9養成日常生活中藝術表現與鑑賞的興趣與習慣。3-4-10透過有計劃的集體創作與展演活動,表現自動、合作、尊重、秩序、溝通、協調的團隊精神與態度。表演藝術一、導入活動1.教師簡單複習前幾節課所教授之民眾劇場及論壇劇場形式。2.解說全民調解大會活動步驟。3.簡單說明課本的劇本。二、展開活動:全民調解大會1.全班分成幾組,抽籤決定即將進行排演的劇本。(劇本可參考課本或自編)2.各自排練團體之間發生衝突的短劇。3.每組分別上臺演出,當一組演出時,另一組充當客觀的觀察員。當演出進行到衝突爆發時,教師扮演評議委員,會同觀察員和演員舉行公民大會。4.請臺下觀察員列舉解決衝突的辦法,臺上演員可回應。待列出所有辦法後,評議委員引導臺上演員們投票表決,選出多數同意的方式,作為劇中衝突的解決方案。5.另一組演出方式同上。三、綜合活動:討論與回饋1.請學生說說經由如此的演出方式,有什麼心得?如:當遇上衝突時,只有一種解決方式嗎?該如何處理自己面對衝突場景的思緒,並做出正確的決定呢?2.說說對於生活中的衝突狀況、新聞中常出現世界各個角落的衝突報導有何看法?可以運用哪些藝術形式做為表達意見或解決這些衝突的方法呢?音樂一、展開活動1.教師播放杜卡斯魔法師的門徒CD,並請同學隨音樂作畫。二、展開活動:抽抽抽1.請同學觀賞幻想曲及幻想曲2000中魔法師的門徒二個版本,隨機抽選同學說明比較其異同。2.教師說明交響詩魔法師的門徒題材來自歌德的敘述詩,配合介紹作曲家杜卡斯的生平與特色。3.曲式與樂曲特色說明。三、綜合活動1.請同學用貼紙貼出班上最有特色的魔法師的門徒大作一張,得勝者參加抽抽樂活動。視覺藝術一、展開活動1.教師先以課本上的圖講解祈福卡的要領及製作程序。2.以本單元先前所提及的作品圖片進行重點提示。3.學生根據所預先準備的草稿逐步進行祈福卡的練習與創作。4.將完成的祈福卡收集起來於校慶時掛在校樹14-15第1次段考3改編翰林版教科書第一單元:和平之愛1.觀察記錄2.參與討論3.課堂問答4.分組報告5.學習單第8週10.18-10.241-4-2體察人群間各種情感的特質,設計關懷社會及自然環境的主題,運用適當的媒體與技法,傳達個人或團體情感與價值觀,發展獨特的表現。2-4-5鑑賞各種自然物、人造物與藝術作品,分析其美感與文化特質。2-4-6辨識及描述各種藝術品內容、形式與媒體的特性。2-4-7感受及識別古典藝術與當代藝術、精緻藝術與大眾藝術風格的差異,體會不同時代、社會的藝術生活與價值觀。2-4-8運用資訊科技,蒐集中外藝術資料,了解當代藝術生活趨勢,增廣對藝術文化的認知範圍。3-4-9養成日常生活中藝術表現與鑑賞的興趣與習慣。3-4-10透過有計劃的集體創作與展演活動,表現自動、合作、尊重、秩序、溝通、協調的團隊精神與態度。表演藝術一、導入活動:天地之間的表演1.教師播放蟲鳴鳥叫聲的自然音樂,向學生說明要將室內布置成戶外田野的感覺,請他們一同來感受看看。2.教師拿出幾張不同表演場地的圖片,依此圖片介紹其表演形式及內容。3.請學生說說自己所找的資料內容。4.以此導入室內與戶外表演場地的不同。二、展開活動:與自然互動1.與學生討論室內與戶外劇場的不同之處,如:設備、人數限制、天候等。2.請學生想像,以一齣戲劇白雪公主為例當公主被獵人追趕至森林的時候的場景,一是將室內布置成森林演出,另一種是在樹林內演出,哪一種的演出較為真實?實地觀賞的方式是否較有臨場感?3.將學生帶至操場或校園的某一處進行討論活動。三、綜合活動:討論與回饋音樂一、導入活動1.以視覺藝術印象主義的畫作與畫風為媒介,引導學生認識音樂史上的印象樂派。二、展開活動1.教師說明印象主義呈現的特點,並闡述印象樂派的崛起背景與音樂風格、內涵。2.教師介紹月光的創作背景、作曲家、曲式結構等基本內涵。3.請學生仔細的聆聽樂曲月光。三、綜合活動:知識大富翁1.將同學分成6組。2.將剛才所提有關印象樂派及月光的相關資料,以問題的方式放在機會和命運中,進行分組問答。 視覺藝術一、導入活動1.教師用圖片、錄影帶或其他教學資源,引導學生回顧並分享彼此對自然風景感動的經驗,以及面對大自然的態度。2.教師展示師生準備的風景照片及圖片,並與攝影家們的作品作對照(可使用powerpoint),與學生介紹自然界的美景與這些藝術品的形色之美,進而點出與環境的關連、作品的內涵與意義。二、展開活動1.比較安瑟亞當斯(Ansel Adams, 1902-1984,美)及郎靜山(1892-1995)的攝影作品,了解一張照片的生命起自攝影者對影像的觀想,也代表攝影者此時此地的悸動與感覺。2.教師提問:(1)攝影大師的作品和你平常所拍的風景照片有何不同?(2)這是怎樣的藝術表現手法?(3)紀錄攝影與集錦攝影的不同?3.教師配合課本內容說明西洋風景繪畫的定義與起源,以及介紹北方文藝復興的風景畫名家及其風格特色。中世紀歐洲,視覺藝術作品對自然景象的處理一直受到基督教哲理的影響。相對於永生的精神界,西方的觀念是人的肉體與生生滅滅的俗世稍縱即逝,不需費力關心或描繪。因此自然風景在這個時期的藝術表現上,不過是神聖故事的背景。4.請學生欣賞課本中的藝術作品,透過導覽與賞析,體會風景繪畫在西洋繪畫裡的轉變。3改編翰林版教科書第三單元:自然風情1.觀察記錄2.參與討論3.課堂問答4.分組報告5.學習單第9週10.25-10.311-4-2體察人群間各種情感的特質,設計關懷社會及自然環境的主題,運用適當的媒體與技法,傳達個人或團體情感與價值觀,發展獨特的表現。2-4-5鑑賞各種自然物、人造物與藝術作品,分析其美感與文化特質。2-4-6辨識及描述各種藝術品內容、形式與媒體的特性。2-4-7感受及識別古典藝術與當代藝術、精緻藝術與大眾藝術風格的差異,體會不同時代、社會的藝術生活與價值觀。2-4-8運用資訊科技,蒐集中外藝術資料,了解當代藝術生活趨勢,增廣對藝術文化的認知範圍。3-4-9養成日常生活中藝術表現與鑑賞的興趣與習慣。3-4-10透過有計劃的集體創作與展演活動,表現自動、合作、尊重、秩序、溝通、協調的團隊精神與態度。表演藝術一、導入活動:因環境而劇場1.教師引導學生,其實處處是舞臺,表演場地不限於舞臺上,戶外的大自然場地更可善加利用,並導入環境劇場的介紹。二、展開活動:環境劇場表演無所不在1.介紹環境劇場的特色,有六大方針:(1) 劇場活動是演員、觀眾和其他劇場元素之間的面對面交流。(2) 所有的空間都是表演區域,同時所有的空間也可以作為觀賞的區域。 (3) 劇場活動可以在現成的場地或特別設計的場地舉行。 (4) 劇場活動的焦點多元且多變化。(5) 所有的劇場元素可以自說自話,不必為了凸出演員的表演而壓抑其他劇場因素。(6) 腳本可有可無。文字寫成的劇本不必是一個劇場活動的出發點或終點目標。2.可再補充介紹貧窮劇場、殘酷劇場等資料。三、綜合活動:討論與回饋1.教師與學生討論,主張讓表演在任何場所發生的環境劇場,給你何種感覺?2.對於演員站在你身旁演戲,有什麼樣的感覺?對於走出室內在戶外看戲覺得如何?你會想加入他們的演出嗎?音樂一、導入活動1.教師利用上一堂月光在課本中的譜例,解釋印象樂派常運用的幾項作曲方式:全音音階、五聲音階與九和絃、十三和絃。並以鋼琴範奏,讓學生實際體驗音響上的不同效果。二、展開活動1.欣賞貝加馬斯克組曲中的另三首樂曲:前奏曲、小步舞曲、巴瑟比舞曲。三、綜合活動:超級比一比1.除了德布西月光一曲,尚有貝多芬的月光鋼琴奏鳴曲,請學生聆賞之,並比較二者間的異同。視覺藝術一、導入活動1.教師說明巴比松畫家們面對自然的態度,以及其表現風格上與前者的差異。二、展開活動1.教師描述印象派產生的時代背景,說明其由來及表現風格。提示印象派畫家對於風景、光與生活中平凡事物的關心。教師說明印象派代表畫家其繪畫風格的表現。2.回顧上節課所習得的相關知識與理念,展示欣賞課本圖片及教師蒐集之相關地景藝術及環境藝術圖片(或使用影像播放檔),進而探討大自然環境與藝術可能的互動與關連。三、綜合活動1.欣賞畫作時,除了畫面中表現的內容之外,也可以進一步分析其構圖、色彩等形式表現,以提升鑑賞能力。2.說明印象派對後來現代繪畫的影響。後期印象派畫家們除了延續著印象派的用色方法,卻不滿足於對自然的客觀描繪。強調主觀感受的再創造,因此畫中更展現出以個性為基礎的強烈自我表現。3.在看過各個時期的風景畫作品後,要求學生將這些作品相互比較,並試著歸納個別的特色。3改編翰林版教科書第三單元:自然風情1.觀察記錄2.參與討論3.課堂問答4.分組報告5.學習單第10週11.01-11.071-4-2體察人群間各種情感的特質,設計關懷社會及自然環境的主題,運用適當的媒體與技法,傳達個人或團體情感與價值觀,發展獨特的表現。2-4-5鑑賞各種自然物、人造物與藝術作品,分析其美感與文化特質。2-4-6辨識及描述各種藝術品內容、形式與媒體的特性。2-4-7感受及識別古典藝術與當代藝術、精緻藝術與大眾藝術風格的差異,體會不同時代、社會的藝術生活與價值觀。2-4-8運用資訊科技,蒐集中外藝術資料,了解當代藝術生活趨勢,增廣對藝術文化的認知範圍。3-4-9養成日常生活中藝術表現與鑑賞的興趣與習慣。3-4-10透過有計劃的集體創作與展演活動,表現自動、合作、尊重、秩序、溝通、協調的團隊精神與態度。表演藝術一、導入活動:生活中的環境劇場1.問學生是否曾經看過街頭表演呢?若有,請問是看過哪些表演呢?是否還有在不同場合可呈現的環境劇場之演出呢?二、展開活動:校園環境劇場引導活動1.將班上空出一塊空位,教師將廢紙貼於地上,當作斑馬線,學生將此當成馬路口,開始作表演。2.先請幾位學生示範,教師可先出題目,如:過馬路的老爺爺、匆忙的婦人在過馬路時,手上的水果掉了滿地、掌控交通的警察等,也可請學生自行編導。3.表演完後,請問學生表演的內容是否與環境符合呢?說明環境劇場的表演內容須與環境相關,如此表演才能真正走入生活。4.展示學校平面圖,並且詢問學生是否知道學校大樓名稱或是各處室的位置。5.教師再介紹校內較有特色的建築物、雕塑品、壁畫,或是有故事性的地方,藉以引起學生共鳴。(可以簡報、照片介紹)6.待學生對校園更熟悉後,告訴學生此次將要請大家製作一齣以校園環境為舞臺的校園環境戲劇。音樂一、導入活動1.提示學生,除月光與倒影,水也是印象樂派作曲家常用的題材之一。二、展開活動1.教師介紹樂曲水之嬉戲之基本內涵並播放之。2.教師直接範彈琶音、分解和絃等,讓學生體會流水波動的感受。3.踏板的使用是本曲製造水感的主要特色與手法,令學生體會踏板使用的重要性與特點。4.教師介紹拉威爾得出聲背景、創作風格影響因素與重要作品。5.教師簡單介紹並說明德布西與拉威爾的相同與相異處。6.音樂欣賞波蕾洛。7.中音直笛吹奏波蕾洛改編曲,請同學回去練熟。視覺藝術一、導入活動1.教師就輔助教材,介紹中國山水畫的起源。並說明山水畫的題材表現、構圖及技巧。二、展開活動1.教師簡介五代與兩宋時期的山水表現特色,並說明藝術家的創作概念。及各個流派的創作概念,使學生能更了解作品要傳達的訊息。2.教師提示鑑賞要點:(1)五代及兩宋時期的山水畫繪畫特色。(2)五代及兩宋時期山水畫家的作品風格有何特色?(3)文人畫風格有何特徵?3.教師可從郭熙早春圖中的高遠、深遠、平遠,請學生比較圖中討論所謂景物之近景、中景、遠景構圖應用原則,兩者作一個比較。 4.比較東、西方風景繪畫在構圖上的差異。5.介紹宋代中葉以後,以及明 清時期的繪畫風格特色及代表畫家。6.介紹畫家的生平和作品。三、綜合活動1.學生針對欣賞的內容提出自己的看法與感想。2.教師就討論的內容,提出補充意見。3改編翰林版教科書第三單元:自然風情1.觀察記錄2.參與討論3.課堂問答4.分組報告5.學習單第11週11.08-11.141-4-2體察人群間各種情感的特質,設計關懷社會及自然環境的主題,運用適當的媒體與技法,傳達個人或團體情感與價值觀,發展獨特的表現。2-4-5鑑賞各種自然物、人造物與藝術作品,分析其美感與文化特質。2-4-6辨識及描述各種藝術品內容、形式與媒體的特性。2-4-7感受及識別古典藝術與當代藝術、精緻藝術與大眾藝術風格的差異,體會不同時代、社會的藝術生活與價值觀。2-4-8運用資訊科技,蒐集中外藝術資料,了解當代藝術生活趨勢,增廣對藝術文化的認知範圍。3-4-9養成日常生活中藝術表現與鑑賞的興趣與習慣。3-4-10透過有計劃的集體創作與展演活動,表現自動、合作、尊重、秩序、溝通、協調的團隊精神與態度。表演藝術一、導入活動:校園環境劇場準備動作1.提醒學生,觀眾可以與演出者互動,演出者也可與觀眾互動。2.請觀賞者在欣賞表演時勿講話,並且要跟著表演者所指示的方向移動,以順利的進行到下一個演出景點。3.請一組的學生至演出場地就定位等待其他同學(觀眾),觀眾一到即可開始演出。二、展開活動:校園環境劇場活動展開1.每組先行各自討論每小組需演出的內容及劇情如何。2.戲劇準備好之後,先由一組帶領其他組輪流至其不同的表演場地觀看表演;依順序表演。三、綜合活動:討論與回饋 1.請問學生,哪一組的表演內容令你印象最深刻?2.哪一組的演出與表演的環境最相近?3.以這種方式演出的戲劇給你什麼樣的感覺?4.請問學生是否更認識何謂環境劇場?音樂一、導入活動1.教師複習波蕾洛直笛曲及欣賞管絃樂曲波蕾洛。二、展開活動1.讓學生體會拉威爾作品中所具有的頑固低音的節奏模式。2.練習波蕾洛頑固低音的節奏拍打。3.以簡單的敲擊樂器,如:三角鐵、響板、鈴鼓等,做不同的頑固低音練習與音色效果的不同變化。4.將學生分成4組,把直笛與頑固低音節奏合併練習。三、綜合活動:世紀大舞台1.分組表演,呈現波蕾洛練習成果。視覺藝術一、導入活動1.教師根據課本的圖片,或蒐集相關圖例加以說明比較中、西方風景繪畫中,構圖以及透視上的不同。2.教師可就中、西構圖表現上的特性,與學生作討論要如何讓畫面達到均衡的效果。例如:物體面積大小、賓主關係、聚散原則等。二、展開活動1.自然風景在光線上並不如人工光源可以隨著作者的要求作調整,因此必須觀察在不同光線下其自然景物的變化。2.教師可向說明學生,因為攝影的構圖不似繪畫般可以獨立構圖,必須透過鏡頭來剪裁取捨,所以拍照前必須謹慎構圖。3.教師可就課本圖片或相關圖例,引導學生研究照片裡的美感要素。例如:光影變化、取景構圖的景深變化、色調表現等。4.除了課本中所提及的風景構圖原則之外,教師亦可進一步說明一般構圖的幾項基本原則。例如:主題表現、垂直水平構圖、選擇角度位置、前後景的搭配。5.讓學生了解所謂的構圖,並沒有絕對的鐵律,可以依循其原則作適度的變化。6.應用各種構圖原理,分組帶數位相機並完成校園系列風景照3改編翰林版教科書第三單元:自然風情1.觀察記錄2.參與討論3.課堂問答4.分組報告5.學習單第12週11.15-11.211-4-2體察人群間各種情感的特質,設計關懷社會及自然環境的主題,運用適當的媒體與技法,傳達個人或團體情感與價值觀,發展獨特的表現。2-4-5鑑賞各種自然物、人造物與藝術作品,分析其美感與文化特質。2-4-6辨識及描述各種藝術品內容、形式與媒體的特性。2-4-7感受及識別古典藝術與當代藝術、精緻藝術與大眾藝術風格的差異,體會不同時代、社會的藝術生活與價值觀。2-4-8運用資訊科技,蒐集中外藝術資料,了解當代藝術生活趨勢,增廣對藝術文化的認知範圍。3-4-9養成日常生活中藝術表現與鑑賞的興趣與習慣。3-4-10透過有計劃的集體創作與展演活動,表現自動、合作、尊重、秩序、溝通、協調的團隊精神與態度。表演藝術一、導入活動:校園環境劇場準備動作1.提醒學生,觀眾可以與演出者互動,演出者也可與觀眾互動。2.請觀賞者在欣賞表演時勿講話,並且要跟著表演者所指示的方向移動,以順利的進行到下一個演出景點。3.請一組的學生至演出場地就定位等待其他同學(觀眾),觀眾一到即可開始演出。二、展開活動:校園環境劇場活動展開1.每組先行各自討論每小組需演出的內容及劇情如何。2.戲劇準備好之後,先由一組帶領其他組輪流至其不同的表演場地觀看表演;依順序表演。三、綜合活動:討論與回饋 1.請問學生,哪一組的表演內容令你印象最深刻?2.哪一組的演出與表演的環境最相近?3.以這種方式演出的戲劇給你什麼樣的感覺?4.請問學生是否更認識何謂環境劇場?音樂一、導入活動1.發聲練習。二、展開活動1.歌曲教唱月朦朧鳥朦朧2.簡介作曲家左宏元與填詞者瓊瑤及賞析歌詞。3.歌唱教唱蘇羅河4.教師簡介歌曲之基本內涵和印尼爪哇島的民謠風。三、綜合活動:默契大考驗1.分組朗誦或演唱此二首歌曲,展現自我音樂表現能力。視覺藝術一、導入活動1.教師根據課本的圖片,或蒐集相關圖例加以說明比較中、西方風景繪畫中,構圖以及透視上的不同。2.教師可就中、西構圖表現上的特性,與學生作討論要如何讓畫面達到均衡的效果。例如:物體面積大小、賓主關係、聚散原則等。二、展開活動1.自然風景在光線上並不如人工光源可以隨著作者的要求作調整,因此必須觀察在不同光線下其自然景物的變化。2.教師可向說明學生,因為攝影的構圖不似繪畫般可以獨立構圖,必須透過鏡頭來剪裁取捨,所以拍照前必須謹慎構圖。3.教師可就課本圖片或相關圖例,引導學生研究照片裡的美感要素。例如:光影變化、取景構圖的景深變化、色調表現等。4.除了課本中所提及的風景構圖原則之外,教師亦可進一步說明一般構圖的幾項基本原則。例如:主題表現、垂直水平構圖、選擇角度位置、前後景的搭配。5.讓學生了解所謂的構圖,並沒有絕對的鐵律,可以依循其原則作適度的變化。6.應用各種構圖原理,分組帶數位相機並完成校園系列風景照3改編翰林版教科書第三單元:自然風情1.觀察記錄2.參與討論3.課堂問答4.分組報告5.學習單第13週11.22-11.281-4-2體察人群間各種情感的特質,設計關懷社會及自然環境的主題,運用適當的媒體與技法,傳達個人或團體情感與價值觀,發展獨特的表現。2-4-5鑑賞各種自然物、人造物與藝術作品,分析其美感與文化特質。2-4-6辨識及描述各種藝術品內容、形式與媒體的特性。2-4-7感受及識別古典藝術與當代藝術、精緻藝術與大眾藝術風格的差異,體會不同時代、社會的藝術生活與價值觀。2-4-8運用資訊科技,蒐集中外藝術資料,了解當代藝術生活趨勢,增廣對藝術文化的認知範圍。3-4-9養成日常生活中藝術表現與鑑賞的興趣與習慣。3-4-10透過有計劃的集體創作與展演活動,表現自動、合作、尊重、秩序、溝通、協調的團隊精神與態度。表演藝術一、導入活動:校園環境劇場準備動作1.提醒學生,觀眾可以與演出者互動,演出者也可與觀眾互動。2.請觀賞者在欣賞表演時勿講話,並且要跟著表演者所指示的方向移動,以順利的進行到下一個演出景點。3.請一組的學生至演出場地就定位等待其他同學(觀眾),觀眾一到即可開始演出。二、展開活動:校園環境劇場活動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