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轮综合训练3.doc_第1页
二轮综合训练3.doc_第2页
二轮综合训练3.doc_第3页
二轮综合训练3.doc_第4页
二轮综合训练3.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湖北省黄冈中学高三语文第二轮综合训练(三)第卷一、(15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 ) A弹劾弹丸之地 哽咽狼吞虎咽 责难多难兴邦 B鲜活寡廉鲜耻 泊位淡泊明志 叶韵一叶知秋 C大度审时度势 长进身无长物 解救浑身解数 D参差扪参历井 披靡风靡一时 畜牧六畜兴旺2下列词语中,字形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恶耗 瀚海 门衰祚薄 落霞与孤骛齐飞B蕴籍 阴霾 锱铢必较 三顾频烦天下计C陶冶 踯躅 豆蔻年华 海上明月共潮生D寂廖 纰邻 切中肯綮 钟鼓撰玉不足贵3.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从层出不穷的各种不雅“门”事件,到深圳数千业主资料外泄事件,再到奇虎360推出“隐私保护器”软件引发“3Q不兼容”以及诉讼事件网络不仅再难为匿名网友“保密”,而且,个人隐私通过网络外泄的几率正在增加。B.2010年中国GDP毫无悬念地超过日本,跻身世界第二,值得关注的是,从政府到民间,面对这样的成绩却似乎“无动于衷”,普遍认为“意义不大”。C.苏东坡的潇湘竹石图卷,匠心独运,使人在窄窄画幅内如阅千里江山,是以竹石寄托文人情怀的中国画典范之作。D.范曾在艺术上提倡“回归古典,回归自然”,并处心积虑,创造了一大批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象,开创了“新古典主义”艺术先河。4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8月以来,在甘肃曲丹、四川绵竹、云南贡山等地相继发生了山洪泥石流灾害。B朝鲜最高人民议会常委会副委员长杨亨燮今天证实,金正恩将成为第三代朝鲜的领导人,这是朝鲜官方首次公开这一消息。C围绕以国家发展战略和社会发展需要为中心,积极吸引创新创业人才,是缩短与世界先进水平差距的重要途径。D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于10月15日至18日在北京召开。这次重要会议牵动着社会各界的目光,网民纷纷通过网络表达自己对五中全会的愿景。5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 ) A墙上挂着一幅画,画的题目取自宋朝临川(属江西)诗人谢无逸千秋岁咏夏景中的“人散后,一钩新月天如水”。B茫茫宇宙到底有没有外星人,生命能不能合成,人果真由命运主宰?这一切都引起人们深深地思考。C以后再看到优秀、守信用这类的字眼,总会联想上他,因为他身上奔腾着一种感人的一诺千金的精神。D在鄂西大山的半个多月里,将士们不论是行军还是宿营,都能听到老虎、豺狼、野猪、豹子及其他野兽的叫声,已经习以为常。二、(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书画的装裱书画装裱是伴随着书画创作产生和发展的一种特殊的工艺。至迟在两晋时代,书画装裱进入初创时期,在选材、样式及技法上还并不完善。南北朝时,书画装裱有了初步发展,产生了卷轴这种装裱样式。唐代,以人物、山水、楼宇为题材的大幅绘画勃然兴起,书画装裱获得了很大发展,产生了卷轴和册页这两种新的装裱样式。五代历史非常短暂,但绘画艺术却取得了明显的进步,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一时期,由于画绢幅面的扩大,大型绘画的创作成为可能。一些作品成为屏风的装饰,而后人可能在对的屏风修理过程中,将其以单幅作品的形式进行装裱和收藏。 宋代书画名家层出不穷,书画装裱飞跃发展。宋代帝王十分喜好书画,在宫廷内设立翰林图书院,以奉绘事;同时又设立装裱书画的作坊,制定装裱书画的格式。此时,书画装裱工艺进入成熟阶段,装表样式有了新的发展,产生了著名的“宣和装”手卷。随着丝织技术的发展,各种质地花纹的织物为书画装裱提供了丰富的物质基础,被广泛用作装裱材料。不过,著名书画家米芾认为:绢比纸耐磨,书画展开和卷起过程中二者的相互摩擦容易导致书画磨损。因而,他主张以纸来托裱书画,他的这种观点对后世书画的保存产生了重要影响。 明代是我国绘画发展的重要时期,书画装裱进入发展的黄金时期。明朝皇帝把仁智殿作为御用画院,并设立了专门从事书画装裱的机构。此时,江南地区出现了一批通晓诗文书画的文人雅士,文人画有了很大的发展。在这种背景下,以苏州为发祥地的“苏裱”开始兴起并广受推崇,书画装裱出现了“普天之下独逊吴中”的景象。在书画装裱样式方面,原有的手卷、册页等在装裱样式上更加完备,挂轴画已经基本定型并开始普及,万历年间在挂轴的基础上,产生了对联这种新的装裱样式。在装裱理论方面,周嘉胄所著的装潢志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部专门的书画装裱理论著作。 书画装裱因为所在的地区以及使用的工具、材料的不同,加上装裱格调、工艺的差异,形成了不同的流派和风格。清代出现的“京裱”与“苏裱” 并称为中国书画装裱的两个主要流派。“京裱”古朴庄重,讲求防燥、防裂;“苏裱“工艺精湛,用料考究,讲求防霉、防蛀,直至今日,这两个流派仍然影响着中国的书画装裱。 书画装裱能够更好地表现书画的艺术魅力,使书画得以长期保存,对繁荣传统文化发挥着独特作用。五牛图清明上河图等珍贵名画能够幸存至今,很大程度上是经过装裱与修复的缘故。6下列关于“书画装裱”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书画装裱选材、样式及技法的不完善使书画装裱发展迟缓 B各种质地花纹的织物使书画装裱材料有了更大的选择空间 C书画创作的繁荣能促进书画装裱工艺的不断发展和成熟 D统治者的重视促进了宋明两代书画装裱工艺的不断发展。7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用纸托裱画作的装裱方式使得我国古代珍贵名画能够幸存至今。 B装裱志是我国书画装裱进入发展的黄金时期的重要标志之一。 C地理气候的差异使我国不同地区就有不同的装裱流派和风格。 D“京裱”和“苏裱”两大流派代表我国书画装裱工艺的最高水平。8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A五代时期大型绘画因为画绢幅面扩大而只能装裱单幅作品。B讲求防燥与讲求防霉对书画装裱材料有着不尽相同的要求。C社会对“苏裱”的推崇使江南地区文人画在国内独领风骚。D清代古朴庄重的“京裱”的出现能够使书画装裱成本下降。9依据文意,书画装裱形成不同流派和风格的原因是什么? 三、(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1012题。(魏征因上疏曰)又时有小事,不欲人闻,则暴作威怒,以弭谤议。若所为是也,闻于外其何伤?若所为非也,虽掩之何益?故谚曰:“欲人不知,莫若不为;欲人不闻,莫若勿言。”为之而欲人不知,言之而欲人不闻,此犹捕雀而掩目,盗钟而掩耳者,只以取诮,将何益乎?臣又闻之,无常乱之国,无不可理之民者。夫君之善恶由乎化之薄厚,故禹、汤以之理,桀、纣以之乱;文、武以之安,幽、厉以之危。是以古之哲王,尽己而不以尤人,求身而不以责下。故曰:“禹、汤罪已,其兴也勃焉;桀、纣罪人,其亡也忽焉。”为之无已,深乖恻隐之情,实启奸邪之路。温舒恨于曩日,臣亦欲惜不用,非所不闻也。臣闻尧有敢谏之鼓,舜有诽谤之木,汤有司过之史,武有戒慎之铭。此则听之于无形,求之于未有,虚心以待下,庶下情之达上,上下无私,君臣合德者也。魏武帝云:“有德之君乐闻逆耳之言、犯颜之诤,亲忠臣,厚谏士,斥谗慝,远佞人者,诚欲全身保国,远避灭亡者也。”凡百君子,膺期统运,纵未能上下无私,君臣合德,可不全身保国,远避灭亡乎?然自古圣哲之君,功成事立,未有不资同心,予违汝弼者也。昔在贞观之初,侧身励行,谦以受物。盖闻善必改,时有小过,引纳忠规,每听直言,喜形颜色。故凡在忠烈,咸竭其辞。自顷年海内无虞,远夷慑服,志意盈满,事异厥初。高谈疾邪,而喜闻顺旨之说;空论忠谠,而不悦逆耳之言。私嬖之径渐开,至公之道日塞,往来行路。咸知之矣。邦之兴衰,实由斯道。为人上者,可不勉乎? (贞观政要卷五)【注】谗慝(t):这里指奸邪小人谠(dn):正直私嬖(b):私心贪欲10对下列加点的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以弭谤议 弭:消除 B其亡也忽焉 忽:迅速C庶下情之达上 庶:差不多 D予违汝弼者也 弼:纠正11下列各组语句中,阐明不采纳意见、直面错误的危害的一项是 ( ) 此犹捕雀而掩目,盗钟而掩耳者,只以取诮,将何益乎? 尽己而不以尤人,求身而不以责下 为之无已,深乖恻隐之情,实启奸邪之路 听之于无形,求之于未有 高谈疾邪,而喜闻顺旨之说;空论忠谠,而不悦逆耳之言 私嬖之径渐开,至公之道日塞,往来行路,咸知之矣 A B C D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魏征本次进谏的原因,是唐太宗已经表现出了不愿听逆耳之言的端倪:做了一些不当的小事,不想让别人知道,当有人问时,就暴跳如雷,阻止臣下的谤议。B君王的善恶取决于道德教化的薄厚,因而天下没有亡乱的国家,没有不可治理的百姓。C魏征举夏禹、商汤因能严格要求自己而迅速兴起,夏桀、商纣因为一味责怪别人而使国家很快灭亡的例子,规劝唐太宗要“尽己”而不“责下”。D魏征很希望能保持贞观初年的政治局面:太宗闻过则喜,虚心接受意见;忠贞的臣下都毫无保留地进谏。第卷13把第三大题文言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若所为非也,虽掩之何益?(3分) (2)尽己而不以尤人,求身而不以责下。(3分) (3)自顷年海内无虞,远夷慑服,志意盈满,事异厥初。(4分) 四、(共14分)14、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临江仙 送钱穆父 苏轼一别都门三改火,天涯踏尽红尘。依然一笑作春温。无波真古井,有节是秋筠。 惆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淡月微云。樽前不用翠眉辈。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注】钱穆父:苏轼的友人,时被谪出知瀛州。改火:指年度的更替。筠:竹。(1)“无波真古井,有节是秋筠”句运用了何种修辞手法?赞扬了友人什么样的品格?(4分) (2)“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句,有人认为豪放达观,有人认为失意惆怅,你的看法呢?请简要分析。(4分) 15填空。(6分)(1)唐代诗文,都善于写景,借景抒情。王勃写滕王阁之景,“渔舟唱晚, ;雁阵惊寒, ”写出了鄱阳湖景色之美。王维写山中之景,“ ,清泉石上流”活现山中美景。杜甫写秋天之景,“ ,渚清沙白鸟飞回”写出了秋天的萧瑟。(2)韩愈是唐代散文家、诗人,与柳宗元同为“ ”的倡导者,著有昌黎先生文集。(3 )传奇是明代的主要戏曲样式,并持续到清代,其代表作有汤显祖的 、洪升的长生殿、孔尚任的桃花扇。五、现代文阅读(18分)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619题。金色的飘落毛时安 初冬的雨,淅淅沥沥地下了整整一夜。早上,起风了。我和妻子一起推着童车,带着快满周岁的外孙去街上散步。 没想到,一夜的冬雨,竟像最伟大的艺术家,以大地为画板创作了一幅夺人心魄的作品。铺天盖地金黄的落叶,在晨曦湿漉漉的微光中,层层叠叠,一直扑到了长街的尽头,铺到了很远很远高楼和大地交界的地方。这是银杏树的落叶,它不像白杨梧桐香樟的落叶,踩上去没有落叶枯萎沙沙的碎裂声。它很厚实,还带着刚离开树干母体的生命汁液。童车推过去,就像踱步在一片委婉抒情的黄地毯上。落叶的黄同样的耀眼夺目,感人肺腑,但它的金黄,不是梵高笔下向日葵燃烧得令你疯狂的金黄,而是一种比白重一些的淡金、淡黄。有种若有似无,丝丝缕缕,沁入你心灵,让你的灵魂为之轻轻颤动的情调。宝宝睁大了新生儿才有的雪山海子般清澈明亮的眸子,眸子里也倒映着诗一般的金黄。 宝宝来到这世界不久。他从来没有看到过天光下有这么多树叶在眼前这么灵动而壮观地飞扬过舞蹈过。他没法理解落叶的意义,但出于本能,他和所有的孩子一样,能听懂自然、生命和季节的语言。两只鼓鼓囊囊的小手像枝桠伸向蓝天,不断地比划着挥舞着。小嘴不停地“吼吼”地叫着,这是大自然慷慨馈赠给新生儿的无言的童话。 还依稀记得,初春我们搬来不久,嫩嫩的新绿在和煦的春风和清脆的鸟鸣声中,与晨雾一起欢欣地爬上枝头的动人情景。一片片染着新生嫩绿的银杏叶儿,沿着细细的枝条争先恐后地向天空涌去,把青春的梦想涂满湛蓝湛蓝的天空。还清晰记得,盛夏银杏叶儿浓得化也化不开的深绿,一路高歌,沉甸甸地压满整条大街。每到入夜时分,它们伴着温馨的街灯和漂浮着咖啡茶香的气息,彼此依偎,彼此摩挲。在月色星光下,用我们听不懂的语言,倾诉着夏日浪漫的情怀。没想到时间这么快地就让它们走完了一次生命的轮回。更让我惊愕的是,这生命的凋零竟会充满着如此恢宏壮观的诗意。 风,时大时小。就在金黄落叶纷飞的瞬间,我闻到了不远处传来的熟悉的黄浦江的气息,听到了它粗狂而亲切的涛声。在这冬日生命凋零的博大中,杜工部苍凉浑茫的吟诵“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穿越时空向我涌来。想到不久一场冬天的白雪将会彻底埋葬这一声声金色的叹息,一次次金色的飞舞和凋零,一阵忧伤袭上心来。 不懂事的宝宝似乎并不认同我对生命的忧伤。他蹙着小鼻子,一只眼眯缝着,一只眼圆瞪着,作着让你忍不住要笑出来的鬼脸。两只小手各握着一片妻子递给他的银杏落叶。落叶就像两把精致的泥金折扇,熠熠闪亮。他不停地扇着晃着。一路上,就像两只快乐金蝴蝶在飞翔。似乎在和空中飘洒的落叶比试着什么。小苹果般红扑扑的脸蛋上,写满了兴奋。 这时,不知谁家窗口飘来婉转的程韵:去时陌上花如锦,今日楼头柳又新。挨过了眼前的残冬,再过二三个月,满眼的新绿重新会像放学的孩子涌出校门那样,争先恐后跃上蓝天。到那时,我们的宝宝也两岁多了,会满街蹒跚地走路了。 我和妻子推着宝宝,相视一笑,一路穿过随风飘下的落叶,还有孩子手中两只快乐的金蝴蝶 (选自2011年3月7日新民晚报,有删改)16第段是从哪些角度来描写银杏叶飘落的景象的?这样描写的目的是什么?(4分) 17本文用不少笔墨写外孙“宝宝”,有什么样的作用?请简要分析。(4分) 18按照下面的要求,赏析本文的表现特色。(4分)(1)第段运用了什么叙述方法?这样写有什么表达效果?(2分) (2)从修辞手法的角度,对第段中画线句子进行赏析。(2分) 19请联系全文,探究文中蕴含了作者对“生命”的哪几层感悟。(6分) 六、语言运用(12分)20给下面的新闻补上一个总结性的结尾。不超过20字。(4分)“打工挣钱,天经地义!任何一个企业都不能拖欠农民工工资,你拖欠工资就没有良心,良心何在?!我希望今年不要再出现这个问题。”这是年末岁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长尹蔚民在年终工作会议上的“发飙”,这也是尹蔚民面对全国几十名厅局长的发问。虽然尹部长的“发飙”很“给力”,但农民工讨薪事件仍未绝迹。如果监管力度不加强,法律制度不健全,处罚措施不到位,明年、后年乃至更远的将来,如何解决农民工工资被拖欠问题仍将是个难题,部长还得因此事年年“发飙”。但愿 。21请用简洁的文字对下面的新闻事件进行点评。要求:观点鲜明,言之成理,不超过l00字。(4分)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山东省教育厅日前下发通知,严禁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小学校向学生“不加选择地”全文推荐弟子规、三字经、神童诗等,他们担心“带有糟粕性的内容”会“扭曲了学生的价值观念,腐蚀了中小学生的心灵”。无独有偶,湖北的部分学校也早就对三字经等经典文本进行了删节。众所周知的“昔孟母,择邻处”被删除,广为流传的“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也在书中不见了踪影。 22挽联是哀悼死者的专用对联。比如网友为因救落水少年而牺牲的长江大学三名90后大学生所写的挽联:天地无情,救少年献生命;人间有爱,结人梯铸丰碑。请结合有关课文,任选下列一个课文中的人物或作者,写一则挽联。(4分)刘兰芝(孔雀东南飞)刘和珍(记念刘和珍君)漫游者( 宽容序言)史铁生(我与地坛作者,残疾作家,2010年12月31日因突发脑溢血辞世,享年60岁)人物:_上联:_ 下联: 六、作文(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3岁的托尼把手伸进伸进瓶子,满满地抓了一大把糖果,他想抽出手时,瓶口太小,出不来。他一颗糖都不想放弃,手又抽不来,“哇”地一声哭了。 农场主规定每个雇工除了工钱之外,还可以自选一筐水果带走。20岁的托尼看中一个装得最满的大筐,费了半天劲也没搬动。他喘了喘气,重选了一小筐,高高兴兴地走出了果园。老板宣布,谁能追回一笔30万英镑的货款,就把其中的10万奖给他。员工纷纷出马,却都无功而返。58岁的托尼也申请试试,两天后就将追回的20万货款交给了老板。原来他告诉对方只需交21万就算结清,对方终于还款,他也得到了1万英镑的奖金。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综合训练(三)答题卡9.(3分) 13.(1)(3分) (2)(3分) (3)(4分) 14.(1)(4分) (2)(4分) 15.(6分)(1) (2) (3) 16.(4分) 17.(4分) 18.(1)(2分) (2)(2分) 19.(6分) 20.(4分)21.(4分)22(4分)人物 上联: 下联: 综合训练(三)参考答案1 C (Atn/dn,y/yn,nn/nn;Bxin/xin,b/b,xi/y;Cd/du,zhng/chng,ji/xi;Dcn/ shn,m/m,x/ch)2. C(A恶-噩 骛-鹜 B籍-藉 D廖-寥 纰-毗 撰-馔)3.C.(A“而且”表递进关系,所接内容是对上文同向的递进;原文语境最后一句意思与上文意思相矛盾,应用“相反”。B项,“跻身”:指“使自己上升到某种行列”,多指进入某个范围,不指名次。此处应用“跃居”。D项,“处心积虑”,千方百计地盘算,多含贬义,应该用“身体力行”之类的词语)4D(A成份残缺,去掉介词“在”。B语序不当,改为“朝鲜的第三代领导人”。C句式杂糅,去掉“围绕”。)5A(B项有疑问语气,“外星人”“合成”后应为句号。C项应为“优秀”“守信用”。D项“其他野兽”已经表示省略,此处的省略号应删去。)6 A(文中没有提到书画装裱发展缓慢,书画装裱选材、样式及技法的不完善不是书画装裱发展迟缓的原因)7 B(A用纸托裱画作的装裱方式对后市书画的保存产生了重要影响,与我国古代珍贵名画能够幸存至今无直接因果关系。C“我国不同地区有不同的装裱流派和风格”错,地理气候的差异仅仅是有不同的装裱流派和风格原因之一。D“京裱”和“苏裱”两大流派仍然影响着中国的书画装裱,但不能说代表我国书画装裱工艺的最高水平。)8B(A五代时期大型绘画因为画绢幅面扩大,大型绘画的创作成为可能,还能装裱多幅作品。C明代江南地区文人画有了很大的发展。在这种背景下,以苏州为发祥地的“苏裱”开始兴起并广受推崇。D“使书画装裱成本下降”的推断不合情理。)9书画装裱因为所在的地区以及使用的工具、材料的不同,加上装裱格调、工艺的差异,形成了不同的流派和风格。10C(庶:希望)11D(是古代圣王的正确做法;是不采纳意见、直面错误的具体表现) 12B(原文为没有注定亡乱的国家,语意错误)13(1)如果做的事情不对,即使掩盖住它,又有什么好处呢?(赋分点:“所为”“虽”及句意)(2)尽自己的责任但不以此来埋怨别人,严格要求自己但不以此来责备下属。(赋分点:“尽己”“尤”及句意)(3)从近年来,天下没什么值得忧虑的,远方蛮夷因为害怕而臣服,(陛下)开始沾沾自喜,处事方法偏离了当初的方向。(赋分点:“无虞”“慑服”、省略句式及句意)【参考译文】(魏征于是上书说道)有时候,陛下做了一些小事,不想让人知道。一有人问起,就大发脾气暴跳如雷,来阻止议论。如果所做的事情是对的,又何必担心传到外面?如果做的事情不对,即使掩盖住它,又有什么好处呢?从前有一句谚语说:“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要想人不闻,除非己不说。”做了又不想让人知道,说了又不想让人听到,这样就如同想捉鸟而把眼睛蒙上,想盗钟而把耳朵掩上的人,除了被人取笑,还能有什么好处?我又听说,没有注定亡乱的国家,没有不可治理的百姓。君王的善恶,取决于道德教化的薄厚,所以夏朝和商朝在禹和汤的治理下就大治,在桀和纣的暴虐下就大乱。周朝的文王、武王在位时,社会安稳;幽王和厉王时就出现危机。古代的圣君,尽自己的责任但不以此来埋怨别人,严格要求自己但不以此来责备下属。禹和汤善于律己,国家就兴盛;桀和纣放纵自己,所以国家很快消亡。如果只知道责怪别人,不知道自己的过错,长此下去,就会失去恻隐之心,开启通往奸邪的大门。汉朝的王温舒有恶人杀不尽之恨,我对他很是惋惜。我听说尧有敢谏之鼓,舜有诽谤之木,汤有记过之书,武王有慎戒之铭。这些先王都防患于未然,虚心对待臣子,希望真实的情况可以得到传达,朝廷里没有私心,君王和臣属上下一心。魏武帝曹操也说过:“有德操的君王喜欢听取忠言,喜欢稍有冒犯的直言,亲近忠良,抵斥小人。他们全心保护国家,以避免灾难?”自古以来的君王,承担天命,即使不能做到上下没有私心,(如果)能做到君臣同心同德,不也可以做到保全自身及国家,远避灭亡(的灾祸)吗?自古以来的圣明君王,能成就事业的,没有不靠君臣上下同心,改正过失的。贞观初年时,陛下严格规范自己的行为,虚心接纳意见。偶尔有小的过失,只要听到批评一定改正,而且听到诤言总是喜形于色。所以忠臣烈士都敢于进谏。从近年来,天下太平,远方蛮夷臣服,(陛下)开始沾沾自喜,处事方法偏离了当初的方向。虽然高谈阔论,满口仁义道德,其实心里更喜欢溜须拍马的话;空谈忠义,而不喜欢听取忠言。私心和贪欲慢慢滋长,公正和道义慢慢退化,往来的路人都议论纷纷。国家兴亡就是这么转化的。当君王的怎么能不谨慎呢?14 (1)运用了比喻和对偶的手法,赞扬了友人淡泊、坚贞的品格。 (2)是豪放达观,意在劝慰他人。诗人认为人生如行旅,人人都是漂泊的旅人,自当随遇而安。表现了诗人超人物外,恬淡自安的洒脱情怀。是失意伤怅。意在感伤自身。诗人认为自己和友人一样不幸。表达了诗人对仕宦浮沉的惆怅,对身世飘零的慨叹。如说既有豪放达观,又有失意惆怅,心境复杂,言之成理亦可。15(1)响穷彭蠡之滨 声断衡阳之浦 明月松间照 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