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第10课《峨眉山月歌》课件1 北京课改版_第1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第10课《峨眉山月歌》课件1 北京课改版_第2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第10课《峨眉山月歌》课件1 北京课改版_第3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第10课《峨眉山月歌》课件1 北京课改版_第4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第10课《峨眉山月歌》课件1 北京课改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峨眉山月歌 1 认识生字 能够正确 流利地朗读古诗 背诵古诗 学习借助图画和注释理解古诗大意 2 通过三个层次 第一步读准 读通 第二步读懂字词句 第三步思考读 体会读 的朗读 达到理解诗文大意然后背诵的目的 3 感悟诗的情境 体会作者思念故乡 亲友的情感 唐代的伟大诗人李白非常喜欢月亮 我们以前学过的 静夜思 古朗月行 就是他写的 他还写了许多和月亮有关的诗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写的另外一首诗 峨眉山月歌 读完题目后 问 你知道了什么 你们知道峨眉山在哪儿 峨眉山是李白故乡最有名的大山 也是四川著名的旅游胜地 这首诗是李白年轻时初次离开四川所做 峨眉山 讲授新课 预习课文相关介绍 讲授新课 李白 701年 762年 字太白 号青莲居士 又号 谪仙人 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被后人誉为 诗仙 与杜甫并称为 李杜 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 小李杜 与杜甫并称为 李杜 讲授新课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峨眉山月歌 写作背景 这首诗是年轻的李白初离蜀地时的作品 大约作于唐玄宗开元十三年 25岁左右 是李白即将出蜀时所作 诗境中无处不渗透着诗人江行体验和思友之情 无处不贯串着山月这一具有象征意义的艺术形象 他把峨眉山月作为歌咏对象 通过咏月来表示对蜀地的依恋和对故人的思念 美丽的峨眉山 整体感知 峨眉山月歌李白峨眉山月半轮秋 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 思君不见下渝州 了解诗意 秋高气爽 峨眉山月色特别明朗 月影映入江水 又伴随着 我 顺流而下 诗人乘船连夜从清溪驿出发进入岷江 向三峡驶去 诗人想念友人却又见不到 只能怀着依依惜别的情思 顺江前往渝州 想意境 悟诗情 一个年轻人 初离故土 想象诗人坐在小船上抬头看到了什么 低头看到了什么 这时他会怎么想 心情怎样 全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想一想 说一说 有人说 月 是此诗的关键 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 试加以说明 同意 本文的诗眼是 思 月 贯串整个诗境 成为诗情的诱导物 明月可亲而不可近 可望而不可及 如同思友之情 山月与人万里相随 夜夜可见 使 思君不见 的感慨更加深沉 本诗的章法 01 02 写景 一 二句 描写峨眉山的美丽景色 抒情 三 四句 抒写对友人的怀念之情 想一想 诗文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1 热爱大自然的浪漫情操 2 对故地 四川 的恋恋不舍之情 3 对故人的深深思念之情 峨眉山月歌 是唐代诗人李白初离四川时所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