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叶臭椒不同部位的挥发油成分及其抑菌活性分析.doc_第1页
大叶臭椒不同部位的挥发油成分及其抑菌活性分析.doc_第2页
大叶臭椒不同部位的挥发油成分及其抑菌活性分析.doc_第3页
大叶臭椒不同部位的挥发油成分及其抑菌活性分析.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大叶臭椒不同部位的挥发油成分及其抑菌活性分析来源:心脏彩超 摘要:目的 分析、比较大叶臭椒果实,叶,茎3个不同部位挥发油的化学成分组成,并探讨其抑菌活性。方法采用水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进行挥发油化学组分分析;纸片法进行抑菌活性实验。结果果实中挥发油提取率为4.73%,主要成分为桧烯(32.43%)、烯(28.91%)和1,8桉树脑(13.55%);叶部分中含挥发油提取率1.89%,主要成分为1,8桉树脑(43.79%)、桧烯(26.89%)和 萜品醇(11.13%);茎中挥发油提取率为0.21%,主要成分为萜品烯4醇 (37.77%)和桧烯(10.58%)。果实中挥发油无抑菌作用;叶提取挥发油对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抑制作用;茎中挥发油对多种菌株均有抑制作用。结论 果实中挥发油含量最高, 且果实、叶和茎中的挥发油成分差别较大;茎所提取得的挥发油有广谱抗菌作用。 关键词:大叶臭椒; 挥发油; 抑菌作用 大叶臭椒Zanthoxylum rhetsoides Drake为芸香科花椒属植物,乔木。主要分布于我国湖南、福建、广西、广东、贵州等省区1。在贵州,主要分布在黔东南地区,其木材可做家具,叶、果可提取芳香油。在贵州民间长期以大叶臭椒的果实为佐料,形成了非常独特的贵州苗族菜肴,如凯里酸汤鱼。与食用花椒不同,该植物果实的麻感很小且香气芬芳而独特。经文献调研,该植物的化学成分未见报道,其挥发油的研究未见相关报道。为有效开发该植物资源,我们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比较了大叶臭椒果、叶和茎这3个不同部位的挥发油的化学成分组成,并分别进行了抑菌实验。发现果中挥发油含量最高,叶次之,茎中挥发油含量最低;由茎中提取的挥发油在浓度为5 mg/ml时对大肠埃希氏菌有良好的抑菌作用,而叶和果中所提取的挥发油对大肠埃希氏菌的抑菌作用浓度则要高得多。 1 材料及方法 实验用样品于200508采自贵州省黔东南,经贵阳医学院陈德缓教授鉴定为芸香科植物大叶臭椒Zanthoxylum rhetsoides Drake. 本实验采用大叶臭椒鲜品水气蒸馏,乙醚萃取,无水硫酸镁干燥的方法提取挥发油2。 1.1 分析仪器及方法 分析在HP6890/HP5973GC/MS(美国惠普公司)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上进行。气相色谱条件:色谱柱为HP-55%PhenylMethylSiloxane弹性石英毛细管柱(30 m320 m0.25 m);升温程序为:60(1 min)4/min2208/min280,然后保持至完成分析;气化室温度为250,载气为高纯He(99.999%)。柱前压为51.98 kPa;载气流量为2.0 ml/min;进样量为1 l(用乙醚将挥发油稀释)。分流比为401。质谱条件是:离子源EI源;离子源温度230;四级杆温度150;电子能量:70 eV;发射电流34.6 A;倍增器电压1 706 V;接口温度280;溶剂延迟3 min;质量范围:10550 amu(m/z)。 1.2 抑菌实验材料及方法 实验用菌种均采购四川抗生素工业研究所。牛肉浸膏,琼脂粉,酪蛋白,均采购于国药集团上海化学试剂有限公司。本实验采用纸片法,样品分别用DMSO稀释为浓度100,10,5 mg/ml,每张纸片分别取5 ml滴加于纸片上,采用牛肉浸膏酪蛋白培养基37培养18 h。 2 结果 2.1 大叶臭椒不同部位挥发油比较 结果见表1。果、叶和茎皮中提取得到的挥发油在室温下(25)为液态;果与叶经蒸馏提取所得挥发油外观基本没有明显差别,由茎皮所提得的挥发油比颜色略深,但收率最低(0.21%),果中挥发油的得率最高(4.73%)。 表1 不同部位大叶臭椒挥发油的外观形态及得率(略) 2.2 大叶臭椒不同部位挥发油中主要化学成分组成的分析比较 见表2。其中同大叶臭椒的茎的挥发油成分跟果和叶的成分差异较大,茎皮的挥发油中分离鉴定出了23个化合物,占总挥发油的97.42%,4-萜品醇为主要成分,占挥发油总量的37.77%,这一成分在另外两种挥发油中的含量均未超过10%;果和叶部份提取的挥发油成分也有差别。在果部位挥发油分离鉴定了23个化合物,占挥发油总量的98.43%,其中含量高达28.91%的烯在叶部位的挥发油中却未分离得到;叶部位挥发油分离鉴定了26个化合物,占挥发油总量的97.22%,主要成分为1,8-桉树脑,挥发油的含量为43.79%。桧烯在3个部位的挥发油成分中含量均较高,分别为果32.43%,叶26.89%,枝10.58%。 2.3 抑菌活性以庆大霉素1 mg/ml为阳性对照,分别将从大叶臭椒的果、叶、枝所得挥发油在100,10 mg/ml和5 mg/ml浓度下分别对藤黄微球菌、大肠埃希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伤寒沙门氏菌、枯草芽胞杆菌、铜绿假单胞菌等7种菌体进行了抑菌实验。叶部所得挥发油在100 mg/ml时对大肠埃希菌的抑菌直径约为6.7 mm;果部所得挥发油在100 mg/ml浓度时对大肠埃希菌和伤寒沙门氏菌有抑菌作用,抑菌圈直径为78 mm之间,由茎枝所提得的挥发油在100,10,5 mg/ml浓度时对大肠埃希菌均有抑菌作用,抑菌圈直径分别为8.04,7.02,7.23 mm。 表2 大叶臭椒不同部位挥发油的化学成分组成比较(略) 3 讨论 从抑菌实验结果可看出大叶臭椒的挥发油成分对大肠埃希氏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叶和果中所提取的挥发油对大肠埃希氏菌的最低抑菌浓度则要比由茎中提取的挥发油高得多。这可能是由于茎所提取的挥发油中含有大量的萜品-4-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