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OC接入技术基础知识培训.ppt_第1页
EOC接入技术基础知识培训.ppt_第2页
EOC接入技术基础知识培训.ppt_第3页
EOC接入技术基础知识培训.ppt_第4页
EOC接入技术基础知识培训.ppt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40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EOC接入技术基础知识培训 固网规划 系统部 EOC接入技术基础培训 EOC基本概念EOC技术标准和分类EOC技术比较EOC关键技术指标EOC技术优缺点EOC技术应用场景PON EOC组网EOC技术需要关注的几个问题Q A EOC基本概念 EOC EthernetoverCoaxial以太网同轴电缆的传输技术EOC分为两部分 局端 CBAT CableBandwidthAccessTerminal同轴电缆宽带接入头端 局端线卡 CLT CableLineTerminal可以看做是CBAT内部的1路同轴线卡 LineCard 用户端 CNU CableNetworkUnit同轴网络单元是基于HFC为媒介的双向半双工调制数据传输方式利用基带频段或高频频带 不与CATV频段冲突网络拓扑结构为P2MP 基带EOC除外 EOC是多种标准的统称 是一种技术种类的统称EOC特别适合Cable资源的运营商 EOC基本概念 EOC基本概念 涉及广播电视网的一些基本概念头端 前端 广电机房的播控系统总称 包括信源部分 处理部分 传输部分和管理部分总前端 分前端 由于广电网开展多功能业务导致网络的业务量增大 因而 网络采用了多前端的模式 即设立一个总前端和多个分前端 由分前端分担总前端的部分业务 以成轻总前端所承载的业务量和光纤出纤量 总前端和分前端之间可采用环形光纤网络的连接结构HFC 光纤同轴混合网 同轴电缆的阻抗为75OHM光站 广电光交接箱的位置 光信号终结位置 一般会采用落地机柜或架空方式 会提供电源光端机 放在光站里面的光模拟接收机 并转换成电信号送给同轴网 EOC基本概念 涉及广播电视网的一些基本概念野外型 就是电信室外型 具有三防功能放大器 模拟电视信号放大器 分为干线放大型和楼道放大型 一般情况下 电视信号衰减20db左右 就会加放大器单向放大器 仅放大下行110M 862M电视频道的信号双向放大器 不仅放大下行信号 也放大反向的上行5M 65M频段的信号电源 广电常用同轴电缆进行供电 提供交流60VAC 有条件的地方也提供220VAC EOC基本概念 涉及广播电视网的一些基本概念分配器 分配信号能量的无源设备 它是将一个输出口的能量均等分配到两个或数个输出口 相当于PON中等比的POS 分支器 分配信号能量的设备 它从主路中耦合一小部分能量至分支端口 同时使主路信号在较少损耗的情况下从输入输出通道通过 相当于PON中不等比的POS 接口 PIN TYPE 5 8英寸贯通头 F型英制F型公制IEC型公 母 EOC接入技术基础培训 EOC基本概念EOC技术标准和分类EOC技术比较EOC关键技术指标EOC技术优缺点EOC技术应用场景PON EOC组网EOC技术需要关注的几个问题Q A EOC技术标准和分类 主流技术主要分为两大类 基带EOC和调制EOC调制EOC分为 HomePNA技术 ITU TG 9954 降频WIFI技术MOCA技术HOMEPLUG技术 IEEEP1901 HINOC技术ECAN技术 EOC技术标准和分类 基带EOC 所谓 基带 是指与以太网数据传输速率相关的主要功率谱所在的频带 基带EoC技术基于IEEE802 3相关的一系列协议 也就是把以太网信号在同轴电缆上的一种传输技术 原有以太网络信号的帧格式和MAC层都没有改变 最大的改变是 从双极性 差分 信号 便于双绞线传输 转换成单极性信号 便于同轴电缆传输 EOC技术标准和分类 HomePNA技术 G 9954 HomePNA是HomePhonelineNetworkingAllinace 家庭电话线网络联盟 的简称 HomePNA3 0于2005年5月被国际电联 ITU T 接受成为国际标准 G 9954 HPNA1 0 2 0 3 0 3 1 EOC技术标准和分类 降频WIFI技术 Wi Fi原是无线接入网的别名 IEEE802 11g工作在2 400 2 482GHz 采用OFDM调制 物理层传输速率为54Mbps 数据链路层速率约为25Mbps 降频WIFI利用现有的WIFI技术 是把以太网信号经数字以降频的方式调制到950M 1050M 以便适应同轴电缆传输 EOC技术标准和分类 MOCA技术 MoCA同轴电缆多媒体联盟 MultimediaoverCoaxAlliance MOCA1 0 1 1 2 0基于同轴电缆特性开发的标准支持15个频道 并且支持4个频道同时工作MAC层采用类EPONP2MPDBA技术支持丰富参数化QOS EOC技术标准和分类 HOMEPLUG技术 HomePlugAV BPL是由电力线通信技术领域的权威国际机构 家庭插电联盟 HomePlug 制定PLC技术规范 包括HomePlug1 0 HomePlug1 0 Turbo HomePlugAV HomePlugBPL HomePlugCommand ControlHomePlugAV标准侧重电力低压线路的接入HomePlugBPL标准侧重中压和低压线路的接入与分配2009年8月3日通过为IEEEP1901标准草案IEEEP1901标准不再区分HomePlugAV BPL技术 EOC技术标准和分类 HINOC技术 HiNOC HighperformanceNetworkOverCoaxial 高性能同轴网络 HiNOC用户接入技术一种基于同轴电缆的射频调制技术 该技术利用有线电视网同轴电缆的网络布线 通过增加HiNOCBridge HB 和HiNOCModem HM 等相关设备 实现高速和高质量多业务接入 可承载包括IPTV VOD VOIP 高速上网等宽带业务应用 广电总局广科院制定的标准更接近广电总局 面向NGB电缆接入技术需求白皮书 标准和要求 EOC技术标准和分类 ECAN技术 ECAN EthernetoverCoaxialAccessNetwork由oplulan公司制定将EPON网络架构和IEEE802 3ah机理扩展到同轴接入网络 实现同轴电缆上对点对多点半双工数据通讯的支持功能强大的头端 CLT 和极低成本的用户端 CNU 以最佳的成本结构采用5 60MHz的基带传输技术 提供大于100M及未来200MMAC速率的低成本高可靠性的物理层解决方案通过改进的MPCP协议 适用于EoC的DBA算法以及丰富的OAM CLT完成对各个CNU的接入控制 SLA和QoS保障 同时实现高效的带宽利用率 网络性能不受包长和用户数量变化的影响业界唯一EPON EOC的芯片级方案大大提高了同轴接入系统的集成度 ONU CLT 可靠性和可管理性并降低了系统成本 EOC接入技术基础培训 EOC基本概念EOC技术标准和分类EOC技术比较EOC关键技术指标EOC技术优缺点EOC技术应用场景PON EOC组网EOC技术需要关注的几个问题Q A EOC技术比较 基带EOC 基本技术参数 工作频带 0 3MHz 42MHz 调制方式 无 曼彻斯特编码 每频道标称带宽 29 7MHz 41 5MHz 频道实际带宽 15M 3dB 70M 40dB MAC层速率 10Mbps MAC工作模式 CSMA CA 支持用户数 1 链路动态范围 20dB 实测为300米电缆 仅适用于星型网络 P2P方式 目前包转发为硬引擎 EOC技术比较 HomePNA技术 G 9954 HPNA3 1基本技术参数 工作频带 4 52MHz 调制方式 FDQAM 每频道标称带宽 16MHz 频道带宽 16M 3dB 23M 40dB MAC层速率 100Mbps MAC工作模式 CSMA CA 支持用户数 32 链路动态范围 60dB 目前包转发为软引擎 EOC技术比较 降频WIFI技术 基本技术参数 工作频带 950 1050MHz 调制方式 OFDM 每频道标称带宽 40MHz 频道带宽 33M 3dB 71M 40dB MAC层速率 22Mbps PHY 54Mbps MAC工作模式 CSMA CA 支持用户数 256 链路动态范围 80dB 目前包转发为软引擎 EOC技术比较 MOCA技术 MOCA1 1基本技术参数 工作频带 800 1500MHz 调制方式 OFDM 每频道标称带宽 50MHz 频道带宽 44M 3dB 58M 40dB 工作频道数 15 同时工作频道数 4 MAC层速率 120Mbps MAC工作模式 TDMA 支持用户数 31 链路动态范围 10 65dB 目前包转发为软引擎 EOC技术比较 HOMEPLUG技术 HOMPLUGBPL基本技术参数 工作频带 2 30MHz 调制方式 OFDM 每频道标称带宽 28MHz 频道带宽 28M 3dB 33M 40dB MAC层速率 57Mbps MAC工作模式 TDMA CSMA CA 注册阶段 支持用户数 64 链路动态范围 70dB 目前包转发为软引擎 EOC技术比较 HOMEPLUG技术 HOMPLUGAV基本技术参数 工作频带 5 30MHz 调制方式 OFDM 每频道标称带宽 25MHz 频道带宽 26M 3dB 44M 40dB MAC层速率 95Mbps MAC工作模式 CSMA CA 支持用户数 253 链路动态范围 80dB 目前包转发为软引擎 EOC技术比较 HINOC技术 基本技术参数 工作频带 860 1200MHz 调制方式 OFDM 每频道标称带宽 16MHz 频道带宽 同时工作频道数 4 MAC层速率 40Mbps MAC工作模式 TDMA 支持用户数 32 链路预算 45dB EOC技术比较 ECAN技术 基本技术参数 工作频带 5 60MHz 调制方式 VSB 单载波残留边带 每频道标称带宽 35 46MHz 频道带宽 41M 3dB 45M 40dB MAC层速率 120Mbps MAC工作模式 TDMA 支持用户数 64 链路动态范围 55dB 包转发为硬引擎 EOC技术比较 小结不同EOC方案之间实现技术上的最主要区别在于对数据传输采用不同的频带和调制方式 EOC接入技术基础培训 EOC基本概念EOC技术标准和分类EOC技术比较EOC关键技术指标EOC技术优缺点EOC技术应用场景PON EOC组网EOC技术需要关注的几个问题Q A EOC关键技术指标 物理层指标 调制方式以及PHY层速率工作频带 3db 40db 带外杂散杂散输出抑制比接收动态电平接收灵敏度发送电平反射损耗插入损耗对模拟 数字电视频道的影响 C N CSO CTB MER 抗干扰能力 高斯 单频 脉冲 微反射 EOC关键技术指标 MAC层指标 MAC层协议1 1以及1 N 满载 总MAC速率 64B 1518B 局端 CBAT 的1个CLT带用户数1 1以及1 N 满载 延迟以及抖动 64B 1518B DBAVLANQOS EOC关键技术指标 应用层指标 网管对于终端设备 能够进行远程批量集中管理 故障自动上报 线路质量显示 以减少运维人员上门服务的概率 EOC终端应是零管理终端 用户报故障后 网管中心可根据用户上报信息快速定位用户 确定故障设备 对终端进行远程重启 设置等 以排除硬件之外的故障 这种模式大大可降低运维成本 提高服务效率 EOC接入技术基础培训 EOC基本概念EOC技术标准和分类EOC技术比较EOC关键技术指标EOC技术优缺点EOC技术应用场景PON EOC组网EOC技术需要关注的几个问题Q A EOC技术优缺点 优点 最后100米可以充分利用现有资源 开展业务迅速 投资少 网络架构适应光进铜退发展方向 编码抗各种噪声干扰能力强 网络架构解决了反向漏斗噪声的问题 适应三网融合的发展需求缺点 缺乏统一的频谱规划标准 技术种类多 缺乏全球性的或运营商级的各层统一技术标准 检测标准 互联互通标准 技术发展变数较大 最为电信级接入解决方案的产业链弱小 不完整 芯片二层功能简单 不具备丰富的二层管理内容 不支持包硬件转发引擎 MAC层带宽抖动严重 延时较大 链路维护 定位能力比较弱 作为接入层解决方案的芯片架构不完善 芯片价格较高 EOC接入技术基础培训 EOC基本概念EOC技术标准和分类EOC技术比较EOC关键技术指标EOC技术优缺点EOC技术应用场景PON EOC组网EOC技术需要关注的几个问题Q A EOC技术应用场景 FTTN 广覆盖稀疏模式一个光节点覆盖几栋楼宇CBAT放置在广电光站处放号率率低于10 用户带宽要求不高适应逐步扩容 但扩容涉及网改 光纤下移 EOC技术应用场景 FTTB 中等覆盖模式一个光节点覆盖1栋楼宇CBAT放置在楼头处 光站不下移或者与楼道型光站放在一起 放号率率低于30 用户带宽要求较高扩容方便 增加CLT线卡 EOC技术应用场景 FTTB EOC接入技术基础培训 EOC基本概念EOC技术标准和分类EOC技术比较EOC关键技术指标EOC技术优缺点EOC技术应用场景PON EOC组网EOC技术需要关注的几个问题Q A PON EOC组网 统一网管 PON EOC组网 EOC接入技术基础培训 EOC基本概念EOC技术标准和分类EOC技术比较EOC关键技术指标EOC技术优缺点EOC技术应用场景PON EOC组网EOC技术需要关注的几个问题Q A EOC技术需要关注的几个问题 传输距离和吞吐率的关系不能说传输距离远就很好 不同的衰减对EOC的影响吞吐率是不一样的 对技术人员来说这个关系很重要 如果在30dB衰减时吞吐率有80Mbps 到了衰减60dB时就只有10Mbps了 这样可不行 测试吞吐率时1对多 32或64或2xx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