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7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艾滋病的诊断 广西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曾小良 内容 艾滋病历史和现状流行病学病原学发病机制分期实验室检查诊断鉴别诊断治疗进展 艾滋病历史和现状 1981年首次报告 美国同性恋患者 1983年 法国巴斯德研究所首先从1例持续性淋巴结病综合征的男性同性恋者分离到一种反转录的病毒 1986年 国际微生物学会及病毒分类学会将这些病毒统一命名为HIV 1996年美籍华裔医学家提出 鸡尾酒疗法 通过三种或三种以上抗病毒药物联合起来治疗艾滋病 艾滋病流行起源于美国 欧洲 非洲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 亚洲 1982年HIV随着进口血制品进入中国 并于1983年首次感染了中国公民 1985年北京协和医院王爱霞教授诊断并报告中国第一例艾滋病病例 病人是美籍的阿根廷旅游者 2003温家宝向全社会承诺 推行 四免一关怀 政策 快速增长 通过多年的综合防治措施的实施 快速增长的势头得到遏制 HIV与AIDS区别 HIV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艾滋病毒 AIDS 人类免疫缺陷综合症 艾滋病 HIV 经过大约8 10年的潜伏期 人的抵抗力下降 最后完全失去抵抗力 出现多种机会性感染 死亡 流行病学 传染源 病人和无症状病毒携带者 传播途径 性接触传播血液传播母婴传播静脉注射吸毒传播其他易感人群 普遍易感 高危人群 性乱人群 吸毒人群 卖血者 静脉输血及血制品者 单阳家庭配偶 母婴垂直 性活跃人群 艾滋病不会经以下途径传播 共同工作 劳动 共用办公用品 学习用具 农具等 蚊虫叮咬 咳嗽 打喷嚏等 一般生活接触 共同进餐 拥抱 握手 礼节性接吻 游泳 共用马桶 浴盆 衣服 被褥 钞票等 我国HIV AIDS的流行可分为三个时期 1985 988年为输入散发期 1989 1994年为局部流行期 静脉吸毒者 主要在边境地区流行 1995年至今为广泛流行期 1985 2010年全国历年报告HIV AIDS变化趋势 全国累计报告HIV AIDS分布地图 截至2010年12月31日 病原学 病原体 人免疫缺陷病毒 HIV 1983年 法国巴斯德研究所首先从1例持续性淋巴结病综合征的男性同性恋者分离到一种反转录的病毒 1986年 国际微生物学会及病毒分类学会将这些病毒统一命名为HIV 病原学 艾滋病病毒是单链RNA病毒 属于逆转录病毒科 慢病毒亚科 从毒株种类分为HIV l和HIV 2 目前广泛流行于全球的毒株是HIV l型 HIV结构 HIV呈球状 20面立体结构 外膜有72个钉状突起 主要含两个外膜蛋白 gp120 gp41 圆柱状核心含有重要遗传物质及蛋白 HIV外界抵抗力 室温下液体环境中HIV可存活15天 被HIV污染的物品至少3日内有传染性 HIV对高温敏感 100 20分钟可将其完全灭活 56 30分钟可灭活 能被75 酒精 10 漂白粉 2 戊二醛 0 3 过氧化氢等消毒剂灭活 医疗用具经高温消毒 煮沸或蒸气消毒后完全可以达到消毒目的 但紫外线或 射线不能灭活HIV HIV在体液内的含量 精液11 000 阴道液7 000 血液18 000 羊水4 000 唾液1 1ml体液内平均HIV 1颗粒含量 艾滋病传染主要是通过性行为 体液的交流而传播 这些体液主要有 精液 血液 阴道分泌物 乳汁 羊水 脑脊液和有神经症状者的脑组织中 其他体液 如眼泪 唾液和汗液 存在的数量很少 一般不会导致艾滋病的传播 发病机制 在HIV直接和间接作用下 CD4 T淋巴细胞功能受损和大量破坏 导致细胞免疫缺陷 同时其他免疫细胞均不同程度受损 因而促使并发各种机会性感染和肿瘤 分期 中华人民共和国WHO美国CDC GB16000 1995 HIV AIDS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 WS293 2008 艾滋病和艾滋病病毒感染诊断标准 艾滋病诊疗指南 2011版 由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艾滋病学组编写发表于2011年 中华传染病杂志 从初始感染HIV到终末期是一个较为漫长复杂的过程 在这一过程的不同阶段 HIV相关的临床表现也是多种多样的 不是每个感染者都会完整地出现各期表现 但每个疾病阶段的患者在临床上都可见到 各时期不同的临床表现是一个渐进的和连贯的病程发展过程 HIV急性感染期无症状期典型的艾滋病期 艾滋病诊疗指南 2011版 由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艾滋病学组编写发表于2011年 中华传染病杂志 HIV急性感染期 通常发生在初次感染HIV后2 4周左右 一般持续1 3周 大部分表现为急性流感样症状 部分重症感染者出现HIV病毒血症和免疫系统急性损伤所产生的临床症状 最常见的临床表现包括发热 斑丘疹 咽炎 口腔溃疡 淋巴结肿大 关节痛 肌肉酸痛 周身不适 体重下降 脑膜炎等 发热 96 且是自限的 经常持续1 3周 一般与细胞因子产生的免疫系统的高应答有关 淋巴结肿大 74 咽炎 70 皮疹 70 口腔 食道溃疡 70 关节和肌肉痛 54 腹泻 32 头痛 32 恶心呕吐 27 肝脾肿大 14 鹅口疮 12 神经系统表现 脑炎 8 末梢神经 8 HIV急性感染期 此期在血液中可检出HIV RNA和P24抗原 而HIV抗体则在感染后2 4周才会出现 CD4 T淋巴细胞计数一过性减少 CD8 T淋巴细胞计数升高 从而CD4 CD8比值 1 部分病人可有轻度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 单核细胞增多 肝功能异常 无症状期 此期可无任何临床症状 仅表现为HIV抗体阳性 持续时间一般为2 10年 其时间长短与感染病毒的数量 型别 感染途径 机体免疫状况 营养条件 生活习惯等因素有关 无症状期不是静止期 更不是安全期 病毒在持续繁殖 具有强烈的破坏作用 艾滋病期 为感染HIV后的最终阶段 病人CD4 T淋巴细胞计数明显下降 多 200 mm3 HIV血浆病毒载量明显升高 此期主要临床表现为HIV相关症状 各种机会性感染及肿瘤 口腔念珠菌感染 巨细胞病毒结肠炎 结肠粘膜的广泛红斑 耶氏肺孢子菌肺炎 念珠菌感染引起的口角炎 脂溢性皮炎 马尔尼菲青霉菌感染 马尔尼菲青霉菌感染 带状疱疹病毒感染 甲癣 卡波西肉瘤 恶性淋巴瘤 弓形虫脑炎 CMV视网膜炎 消瘦 感染艾滋病毒后的自然发展过程 艾滋病感染者 艾滋病病人 窗口期 WHO临床分期 临床 期 无症状期1 无症状2 持续全身淋巴结肿大 WHO临床分期 临床 期 轻度疾病期1 体重下降 10 2 反复性上呼吸道感染3 带状疱疹4 口角炎5 反复的口腔溃疡6 脂溢性皮炎7 瘙痒性丘疹样皮炎8 真菌性甲炎 WHO临床分期 临床 期 中度疾病期1 体重下降 10 2 无原因的腹泻 1个月3 无原因的长期发热 间段或持续 1个月4 持续性口腔念珠菌病5 口腔毛状白斑6 严重的细菌感染7 肺结核8 急性坏死性溃疡性口腔炎 牙龈炎 牙周炎9 无原因的贫血 80g L 中性粒细胞减少 0 5 109 L 或慢性血小板减少 50 109 L WHO成人和青少年临床分期 临床 期 严重疾病期 艾滋病 1 HIV消耗综合征2 耶氏肺孢子菌3 反复严重的细菌性肺炎4 慢性单纯疱疹感染 1个月5 食管念珠菌病 气管 支气管或肺部真菌感染6 肺外结核7 卡波西肉瘤8 巨细胞病毒感染9 中枢神经系统弓形虫病10 HIV脑病11 肺外隐球菌感染 包括脑膜炎 12 播散性非结核分支杆菌感染13 进展性多灶性脑白质病14 慢性隐球菌病15 慢性等孢子虫病16 播散性真菌病 组织胞浆菌病或球孢子菌病 17 复发性败血症18 淋巴瘤19 侵袭性宫颈癌20 非典型播散性利什曼原虫病21 有症状的HIV相关性肾病或者HIV相关性心肌炎 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 CDC 前提必需是HIV感染者根据临床表现分为A B C三类根据CD4细胞和总淋巴细胞数分为1 2 3级 A类包括原发临床感染 无症状HIV感染和持续全身淋巴结肿大综合症 B类为HIV相关细胞免疫缺陷所引起的临床表现 包括继发细菌性肺炎或脑膜炎 咽部或阴道念珠菌病 颈部肿瘤 口腔毛状粘膜白斑 复发性带状疱疹 肺结核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不能解释的体质性疾病 C类包括出现神经系统症状 各种机会性病原体感染 因免疫缺陷而继发肿瘤及并发的其他疾病 1级CD4 T淋巴细胞 0 5x109 L 总淋巴细胞数 2 0 x109 L 2级CD4 T淋巴细胞0 2 0 49x109 L 总淋巴细胞数1 0 1 9x109 L 3级CD4 T淋巴细胞 0 2x109 L 总淋巴细胞数 1 0 x109 L C类划入AIDS CD4 T淋巴细胞 0 2x109 L或CD4 T淋巴细胞的百分比 14 也可划入AIDS 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 CDC 的分类标准 实验室检测 HIV病原体检测HIV抗体检测艾滋病病毒抗原检测 P24 HIV核酸检测病毒分离免疫学检测 诊断的主要依据 HIV抗体检测的方法 筛查试验 包括初筛和复检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 化学发光试验 明胶颗粒凝聚试验 PA 免疫渗滤试验 免疫层析试验等确证试验 免疫印迹试验 WB 条带免疫试验 放射免疫沉淀试验 免疫荧光试验等 HIV抗体筛查检测流程 HIV抗体筛查结果及结论 HIV抗体筛查结果阴性反应可做HIV抗体阴性报告 筛查试验呈阳性反应 可出具 HIV抗体待复查 报告 不能出HIV抗体阳性报告 筛查阳性反应或可疑阳性反应不能作最终报告通知被检测者 对个体诊断来说 只有经过确证试验 结果阳性才可做HIV抗体阳性报告 HIV抗体确证检测流程 WB被公认为判断HIV感染的金标准 P24抗原检测因HIV抗原在受感染HIV者中出现时间较HIV抗体早 该检测用于HIV感染的早期 核酸检测 检测HIV病毒载量 VL 适用于 高危新生儿的诊断 对血清抗体结果有疑问时 用于HIV抗体阳转前的窗口期 用于对HIV变异和发病机制的研究 定量PCR法检测患者血浆中病毒水平 指导药物治疗 高载量HIV 3万copies mm3 发展快 低载量HIV 5千copies mm3在有效的抗病毒治疗后16 24周病毒载量应检测不到 通常 50copies mm3 免疫学检测 免疫功能 CD4 CD8 的检测广西区CDC实验室正常值 CD4 410 1590 mm3CD8 190 1140 mm3CD4 CD8 1CD4 T淋巴细胞计数意义 是艾滋病疾病分期 确定诊断 制定抗病毒治疗和预防机会性感染方案的标准实验室指标 也是与病毒载量相配合预测疾病进程的可靠指标 CD4细胞计数与机会性感染之间的关系 CD4 淋巴细胞计数 个 ml 带状疱疹 结核 口腔念珠菌病 卡氏肺孢子虫肺炎 食道念珠菌病 皮肤粘膜疱疹 弓形虫病 隐球菌病 球孢子菌病 鸟分支杆菌复合体病 巨细胞病毒感染 隐孢子虫病 进行性多灶性脑白质病 时间 感染HIV后病毒载量 CD4与病程变化规律 病毒载量 火车速度CD4细胞 距离悬崖的距离急性HIV感染时血浆病毒载量水平不能预示疾病进展 在感染后6个月 病毒RNA下降到一定数值 这个数值将预示疾病的进展速度VL 100000copies ml CD4每年下降76个 平均存活4 4年VL 5000copies ml CD4每年下降36个 平均存活超过10年 诊断原则 HIV AIDS的诊断需结合流行病学史 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等进行综合分析 慎重作出诊断 诊断HIV AIDS必须是HIV抗体阳性 经确认试验证实 而HIVRNA和P24抗原的检测有助于早期诊断 尤其是能缩短抗体 窗口期 和帮助早期诊断新生儿的感染 诊断依据 1 流行病学史患有性病或有性病史有不安全性生活史有共用注射器吸毒史有医源性感染史有职业暴露史HIV感染者或艾滋病患者的配偶或性伴侣HIV感染母亲所生子女 诊断 2 临床表现3 实验室诊断HIV抗体检测HIV核酸检测HIV分离CD4细胞检测 窗口期 当机体被感染后 有一段时间血清中不能测出艾滋病病毒抗体 从艾滋病病毒感染到血清艾滋病病毒抗体转阳 这一段时间称为窗口期 性传播时间稍长 一般为2 3个月 输血传播抗体转阳时间较短 一般2 8周 窗口期 一般80 的HIV抗体在6周能检出抗体 几乎100 的抗体在12周能检出抗体 极少数在3个月或6个月后才检出 目前随着艾滋病检测技术的不断发展 艾滋病窗口期不断缩短 HIV窗口期检测技术 第一代HIVAb 6 8W第二代HIVAb 4 5W第三代HIVAb 3W左右第四代HIVAb Ag 2W左右 诊断标准 一 急性期诊断标准 病人近期内有流行病学史和临床表现 结合实验室HIV抗体由阴性转为阳性即可诊断 或仅实验室检查HIV抗体由阴性转为阳性即可诊断 诊断标准 二 无症状期诊断标准 有流行病学史 结合HIV抗体阳性即可诊断 或仅实验室检查HIV抗体阳性即可诊断 诊断标准 三 艾滋病期诊断标准 HIV抗体阳性或病人血浆中HIV RNA 又具有以下任何一项者可确诊 1 原因不明的持续不规则发热 1个月 2 原因不明的持续全身淋巴结肿大 1个月 淋巴结直径 1CM 3 慢性腹泻 3 5次 日 且3个月内体重下降 10 4 口咽或内脏的白念珠菌感染 5 耶氏肺孢子菌感染 6 巨细胞病毒感染 反复出现带状疱疹或慢性播散性单纯疱疹感染 7 弓形虫脑病 8 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或隐球菌肺炎 9 青霉菌感染 10 败血症 11 反复发生的细菌性肺炎 12 皮肤粘膜或内脏的卡波西氏肉瘤 13 淋巴瘤 14 活动性结核病或非结核分枝杆菌感染 15 反复发作的疱疹病毒感染 16 中青年患者出现痴呆症 17 CD4 T淋巴细胞数 200 mm3 婴幼儿和儿童HIV感染诊断 12 18个月内 婴幼儿体内存在来自母体的抗体 18月龄前的婴幼儿不能用抗体检测来判断 在其出生后6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高级茶艺师试题库(含答案)
- 2025年物流园区发展模式与创新案例研究报告
- 2025年绿色金融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实践与绿色基金管理报告
- 2025年特色小镇产业培育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与区域发展报告
- 2025年教育游戏化在家庭教育中的应用与教学设计指南
- 2025年城市黑臭水体治理实施方案中的水环境治理与城市雨水收集利用报告
- 威海鑫山冶金有限公司校园招聘模拟试题附带答案详解完整
- 推拿治疗学练习题及答案详解(考点梳理)
- 护士企业编制面试题库含完整答案详解(历年真题)
- 2025低价股份转让协议及后续股权权益保障合同
- 2025年工业区污水处理厂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4年婴幼儿托育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调研报告
- 特色农产品电商直播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4-2025学年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期末复习卷(含解析)
- 地震破拆技术课件
- 致密油藏中CO2驱油机理研究
- 2025年高校教师岗前培训高等教育心理学知识竞赛考试题库50题及答案
- 电动港机装卸机械司机(高级技师)职业技能鉴定理论考试题(附答案)
- 无人机打药合同协议书
- 《肥胖症诊疗指南(2024年版)》解读课件
- 乡村振兴文化旅游发展规划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