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地球一、概念题1、 地理环境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表层。是由自然环境、经济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相互重叠、相互联系所构成的整体。2、光年光在真空中一年时间所走过的距离称为1光年。1光年=94605108(亿)Km=3108m/s(光速)365天/年24小时/天60分/小时60秒/分。3、秒差距恒星周年视差为l时的恒星距离叫做1秒差距。如图2.1所示:当星日连线和星地连线的最大张角为1时,该星日距离长度定义为1秒差距。4、周年视差当恒星与地球的连线垂直地球轨道半径时,恒星对日地距平均距离所张开的角叫恒星的周年视差。5、 1天文单位 即日地平均距离,可用“a”表示,6、银河系是指太阳所在的整个星系,是比太阳系更高层次的庞大天体系统,是由构成银河系的气体、尘埃、恒星、星团以及星云所组成的密集区。7、河外星云或河外星系在银河系以外,类似银河系的庞大的恒星集团,由于它们距离太遥远,看上去也是云雾状天体,称为河外星云或河外星系。8、大陆星除南极大陆外,所有大陆都集结成对,如北美和南美,欧洲和非洲,亚洲和澳大利亚大陆,每对组成大陆辨,大陆瓣都向北极区汇合,组成大陆星。9、总星系以120亿光年为半径的空间范围内所有星系的总称。总星系的星系数目达10亿个以上。10、太阳高度角太阳光线与地平面间的夹角。11、亮度在地球上,肉眼所见恒星的明暗程度称为视亮度。12、光度恒星的真正发光能力叫光度,其等级用绝对星等来表示。13、恒星年地球连续两次通过太阳和另一恒星连线与地球轨道的交点所需时间365天6小时9分9.5秒。14、回归年地球两次通过春分点的平均时间为365天5小时48分46秒。15、地球的轨道平面无限扩大与天球相交的大圆,叫做黄道,是地球轨道的日心天球投影。16、四至点黄道与天赤道相交有两个点,其中太阳作周年视运动时,从南半天球进入北半天球时的交点,叫做春分点,从北半天球进入南半天球的交点叫做秋分点;在黄道上最北的点叫做夏至点,最南的叫冬至点。二、填空题1、 地球构造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它的 圈层性 。整个地球是由一系列具有不同物理和化学性质的物质圈层所构成。这些地球圈层称为 地圈 。地圈由 超外圈(或磁层、磁圈) 、 外圈(或大气圈) 、 地球表层 、 内圈 四部分组成。2、地球外圈(或大气圈)由 散逸层(或扩散层) 、 电离层(暖层) 、 中间层(高空对流层) 、平流层 、对流层 五部分组成。3、地球表层由 对流圈 、水圈 、 生物圈 、 沉积(或成层)岩石圈 四部分组成。4、地球内圈由 地壳 、 地幔 、 地核 三部分组成。地球外部分成:大气圈、生物圈、水圈。5、自然地理环境的物质组成概括为四大类: 固态的岩石 、 液态的水 、 气态的空气 和 活质有机体 。它们是自然地理环境最 基本 的组成成分。这四类物质成分相互联系、相互渗透,普遍存在于自然地理环境中,并各以自己为 主体 构成了自然地理环境的四个基本地圈: 对流圈 、 水圈 、 沉积岩石圈 、 生物圈 。6、自然地理环境的要素组成,包括 地貌 、 气候 、 水文 、 植物 、 动物 和 土壤 ,是自然地理学中应用最广泛的概念。它们是自然地理环境四种基本组成成分在 能量 的支配下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产生的各种 自然地理动态 的物质体系。它们既是 物质 的,又是 动态 的。如果说自然地理环境的物质组成强调 物质实体 的一面,则自然地理环境的要素组成更强调物质的 运动方面 。8、银河系是一个包括约 1500 亿颗 恒星 和大量 星际物质 组成的庞大星系级的天体系统。直径约 10 万光年,其恒星的分布是 不均匀 的,中心区域恒星 较密集 ,距中心愈远,恒星愈稀疏。银河系的结构分 银盘 、 核球 和 银晕 三部分。俯视银河系的形状,它是一个 旋涡状结构 的星系。它是由于恒星围绕中心旋转形成的。侧视银河系,似 铁饼状 ,中间厚两边薄。由于我们观测者不处在银心位置,故各方恒星投影在天空上呈现 非均匀 的 光带 。9、恒星日是以天球上的 某恒星(或春分点) 作参考点,时间为23 h 56m4s,是地球自转 的真正周期;太阳日是以太阳的 视圆面中心 作参考点,平均日长为24h,是地球 昼夜更替 的周期;10、地球的轨道平面与其赤道平面交角为 232621”.448 ,此角反映在天球上,即为黄道面与天赤道面交角,简称 黄赤交角 。11、太阳系包括太阳、行星、卫星、小行星、慧星、流星体和行星际物质所组成的。12、变星分为几何变星、脉动变星、爆发变星。13、黄道:地球的轨道平面无限扩大与天球相交的大圆,叫做黄道三、简答题(一)简述我们的宇宙和我们的宇宙以外的无限多的宇宙的区别。1、我们的宇宙:(1)是有限的宇宙,就是科学上的宇宙;(2)是指“观测到的宇宙”,即现在能够观测到的现象的总和,实质上就是总星系;(3)在空间上是有边界的;(4)在时间上是有起源的。2、我们的宇宙以外的无限多的宇宙:(1)是哲学上的宇宙;(2)它没有起源、没有终结、没有中心、没有边界,是无限的。四、论述题(一)试论述地球自转的地理效应(1)天球的周日运动是地球自转的反映。 天周日运动的转轴(天轴)是地轴的无限延长,天轴与天球的交点(北天极和南天极)是地球两极在天球上的投影。 天球周日运动的方向:自东向西 天球周日运动的周期:恒星日和太阳日 不同纬度的天体的周日运动 恒显星、恒隐星和出没星 (2)昼夜交替:地球自西向东运动,晨昏线自东向西移动。 (3)地球坐标的确定 经纬线与地球上的方向 地球坐标的经纬度 地球上的距离 (4)水平运动物体的偏转:地球自转使所有在北半球作水平运动的物体都发生向右偏转,在南半球则向左偏。 (5)地球自转造成同一时刻,不同经线上具有不同的地方时间 。 (6)月球和太阳的引力使地球体发生弹性变形,在洋面上则表现为潮汐。 (7)地球的整体自转运动同它的局部运动,例如 地壳运动,海水运动,大气运动等都有密切关系。 (二)试论述地球公转的地理效应 1太阳的周年视运动2四季的变化3五带的划分(三)简述地球表面结构的基本形态 (1) 除南极大陆外,所有大陆都集结成对,如北美和南美,欧洲和非洲,亚洲和澳大利亚大陆,每对组成大陆辨,大陆瓣都向北极区汇合,组成大陆星。(2) 除南极大陆外,每个大陆都像底边朝北的三角形,即每个大陆都是北宽南尖的。(3) 某些大陆的东部边缘被一连串花彩状的岛屿所环绕,形成向东突出的岛弧。而在大陆西缘没有这这种岛弧。 (4) 南半球除南极大陆外,每个大陆的西部有凹曲,而在东部有突出。 (5) 每对大陆之间被所谓“地壳断裂带”分开,断裂带有很深的海洋和众多岛屿。如加勒比海和墨西哥湾、地中海,以及亚洲和大洋洲之间的海洋和群岛。(6) 大陆表面中央部分比大陆边缘低,反之,海洋中的中央部分都是高于边缘的高地。因此,整个岩石因由南北向的高地带和低地带交替组成。门)北极地区的海域(北冰洋)恰好与南极大陆的面积相抵消。 造成上述特征的原因,尚待进一步探索。运动自转公转轴心地轴太阳方向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呈逆时针转动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呈逆时针转动周期恒星日:23h56m4s太阳日:24h恒星年:365d6h9m9.5s回归年:365d5h48m46s速度 角速度 线速度除南北极点外都为15度/h近日点快,远日点慢从赤道向两级逐渐递减近日点(1月初)大远日点(7月初)小四、地球表面的基本特征1、太阳辐射集中分布于地表,太阳能的转化亦主要在地表进行。2、固态,液态,气态物质同时并存于地表,使海洋表面成为液气界面,海底成为液固界面,陆地表面成为气固界面,而沿岸地带 成为三相界面。3、地球表面具有其特有的,由其本身发展形成的物质和现象,如生物,风化壳,土壤层等。 4、相互渗透的地表各圈层之间,进行着复杂的物质,能量交换和循环,如水循环,地质循环等,并且在交换和循环中伴随着信息的传输。 5、地球表面存在着复杂的内部分异。 6、地球表面是人类社会发生,发展的环境,尽管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已有可能潜入深海或上升至宇宙空间,但地表仍然是人类活动的基本场所。大气圈与气候系统一、名词解释1、大气压:在任何表面上,由于大气的重量所产生的压力,也就是单位面积上所受到的力,叫做大气压。2、水平气压梯度力:水平面上存在着气压梯度,就产生了促使大气由高压区流向低压区的力,叫水平气压梯度力。 3、地面摩擦力:与空气运动方向相反。4、地转偏向力:由于地球自转而产生作用于运动空气的力。5、大气环流:是大气圈内空气作不同规模运动总称。6、大气的组成干洁空气、水汽、悬浮尘粒或杂质。7、锋 :是冷暖气团之间狭窄的过渡带,是一个三度空间的天气系统。8、露点湿空气等压降温达到饱和的温度就是露点温度。9、海陆风:由于海陆热力差异而引起的以一日为周期变化的风,白天风从海上吹向陆地;晚间风从陆地吹向海洋。10、山谷风:白天风从山谷吹向山坡,这种风叫谷风;到夜晚,风从山坡吹向山谷,这种风称山风11、焚风气流越山后顺坡下沉,基本上按干绝热直减率增温,以致背风坡气温比迎风坡同高度气温高,从而形成相对干热的风。12、城市风城市与郊区间的热力环流。13、大气湿度:表示大气湿润程度的物理量14、水汽压:大气中水汽所产生的那部分压力称为水汽压。15、气团:一定范围内,水平向上气象要素相对比较均一的大块空气 。16、相对湿度:空气中实际具有的水汽压与同一温度下饱和水汽压的百分比。17、饱和水汽压:当跑出水面的水分子与落回水中的水汽分子正好相等时,即系统内的水量和水汽分子含量都不再改变时,水和水汽之间就达到两相平衡,这种平衡称为动态平衡,动态平衡时的水汽压,称为饱和水汽压。18、气温的日变化:太阳东升西落,气温也相应变化,通常天之内有一个最高值和一个最低值。19、气温的年变化:太阳辐射强度的季节变化使气温发生相应的变化。20、副热带高压:在南北半球的副热带地区,经常维持着沿纬圈分布的不连续的高压带,这就是副热带高压带,由于海陆的影响,常断裂成若干个高压单体,这些单体统称为副热带高压。21台风:当地面中心附近最大风速大于或等于32.6m/s的热带气旋称为台风,热带气旋是形成于热带海洋上,具有暖心结构、强烈的气旋性涡旋。二、 填空题1、 气团形成的条件有1、大范围性质比较均一的下垫面,2、有利于空气停滞和缓行的环流条件。2、 垂直分层: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暖层、散逸层3、 垂直分层特点:高层大气1、气温变化受太阳辐射影响2、20003000千米密度小气压低气温高3、80500千米电离层无线通信平流层1、臭氧层影响温度2、气流以平流为主对流层1、地面为直接热源2、对流运动显著3、天气现象复杂多变4、逆温形成原因:辐射,平流,空气下沉5、降水类型: 锋面雨,地形雨,对流雨6、锋的类型: 冷锋、 暖锋、准静止锋、锢囚锋7、太阳辐射1、图中A,B,C 分别表示哪个波段的太阳辐射?A紫外区,B可见光,C红外区2、可见光的波长范围?0.4-0.76微米3、太阳辐射能量最多的波长范围?可见光(0.40.76)微米)AA1A2ABB1B2CC1C2 1、A、B、C中表示短波辐射是 (A) ,表示长波辐射的是( B、C ) 。2、A1小于A的原因是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具体表现为( 吸收 )、( 散射 )、( 反射 ), A2更小的原因(大气吸收有选择性,对太阳辐射中能量最强的可见光却吸收得很少)3、C1表示(大气吸收地面辐射)。C1A2说明了(地面是大气的直接热源)4 、B1称为(大气逆辐射),有霜的夜晚B1( 小 )(二)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作用形式参与作用的大气成分波长范围作用特点吸收臭氧(平流层)水汽、二氧化碳(对流层)紫外线红外线吸收强烈,有选择性,大部分可见光可穿透反射云层、尘埃各种波长同样被反射无选择性,反射光呈白色散射空气分子、微小尘埃蓝、紫色光最易被散射向四面八方散射有选择性(三) 大气对地面的保温效应(图同上)大气的热力作用对地球生态系统的重要性:(1)大气的热力作用,减少了气温日较差(2)大气的保温效应,形成了适宜生命的温度条件1、全球范围内的气温水平分布特点:(1)等温线分布的总趋势大致与纬度平行;(2)冬季大陆上等温线凸向赤道,海洋上等温线凸向极地;夏季情况则相反;(3)洋流对海面气温的分布有很大影响;(4)最热的地方不在赤道,而在热赤道;(5)南半球冬、夏最低气温均在南极;北半球最低气温夏季在极地,冬季在高纬大陆。2 、气温的垂直变化在对流层范围内,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气温随高度变化的情况,用单位高度(通常取100米)气温变化值来表示,即/100米,称为气温垂直递减率,简称气温直减率。从整个对流层平均状况来看,海拔升高100米,气温降低0.65。三、热 量 带分布规律:从全球范围来看,热量分布总趋势与纬度大致平行,由低纬向高纬呈带状排列,形成地球上的热量带。热量带划分:热带两个温带两个寒带两个多年冰冻带四、大 气 压 强气压场基本形式:低气压,低压槽。高气压。高压脊。鞍形气压区。1、低气压:其等压线闭合,中心气压低,向外逐渐增高。空间等压面向下凹,形如盆地2、高气压:其等压线闭合,中心气压高,向外逐渐减低。空间等压面向上凸,形似山丘五、大 气 环 流大气环流的形成:高低纬间热量差异,地转偏向力,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海陆热力性质差异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在成因和特征上有何差异东亚季风南亚季风成因受海陆热力差异的影响既受海陆热力差异的影响,又受东南信风转向成西南季风的影响特征由于温度梯度及气压梯度都很大,故无论是冬季风还是夏季风,势力都比较强盛。冬季由于北部有喜马拉雅山的阻挡,冬季风比较弱,而夏季由于叠加了转向的西南季风,故风的势力很强六、气 团气团形成的条件1.要有大范围性质比较均匀的下垫面。下垫面向空气提供相同的热量和水汽,使其物理性质较均匀,因而下垫面的性质决定着气团属性。2.必须有使大范围空气能较长时间停留在均匀的下垫面上的环流条件,以使空气能有充分时间和下垫面交换热量和水汽,取得和下垫面相近的物理特性。气团的分类1、热力分类法:冷气团、暖气团2、地理分类法:北极(冰洋)大陆/海洋气团,温带(极地)大陆/海洋气团,热带大陆/海洋气团,赤道气团七、气旋反气旋气旋。北半球:北半球低压中心逆时针方向由四周向中心流入 南半球:南半球低压中心顺时针方向由四周向中心流入反气旋。北半球:北半球高压中心 顺时针方向由中心向四周流出南半球:南半球高压中心 逆时针方向由中心向四周流出锋面气旋的天气特征四个阶段:波动、发展、锢囚、消亡。八、锋面示意图九、副高副热带高压的天气特征:1 副高内的天气,由于盛行下沉气流,以晴朗、少云,微风、炎热为主。2 高压的西北部和北部边缘,因与西风带交界,受西风带锋面、气旋活动的影响,上升运动强烈,水汽也较丰富,多阴雨天气。3 高压南侧是东风气流,晴朗少云,低层湿度大、闷热。但当有台风、东风波等热带天气系统活动时,可能产生大范围暴雨带和中小尺度的雷阵雨及大风天气。4 高压东部受北来冷气流的影响,形成的逆温层低、是少云干燥的天气,长期受其控制的地区,因久早无雨,可能出现干旱,甚至变成沙漠气候。台风形成条件:1) 广阔的高温洋面2)要有合适的纬度(3)风的垂直切变要小4) 合适的流场气候和天气的区别天 气气 候概念短期的大气物理状况多年天气的平均特征特点短期多变,不稳定长期少变,比较稳定影 响因 素气旋,反气旋,气团, 锋面活动等太阳辐射,大气环流,地面状况时 间 尺 度5天 5-10天10天-3个月季,年,10年,100年,千年,万年联 系天气是气候的基础气候是天气的综合和概括水文1、水循环:自然界的水在水圈、大气圈、岩石圈、生物圈四大圈中通过各个环节连续运动的过程。2、水的性质:水常以液态(水)、固态(冰)和气态(水蒸气)3种物理状态存在于自然界。水的液态、固态和气态之间的转化,取决于温度和压力。热容量:系统在某一过程中,温度升高(或降低)1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叫做这个系统在该过程中的“热容量”。 潜热:物质发生相变(物态变化),在温度不发生变化时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叫作“潜热”。3、水的功能: 水的热容量与潜热特性,对整个地球上的热量变化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使冬季不致过冷,夏季不致过热。4、水平衡原理:某个地区在某一段时间内,水量收和支出差额,等于某地区的储水变化量。即:I-Q= S5、液态水的功能性质与其它物质比较自然地理系统中的重要意义热容量在所有的固体和液体中是最高的(除NH3外)能阻止温度变幅过大;水体大规模运动时携带和输送的能量巨大融解热最大(除NH3外)由于吸收与放出融解热,使得在冰点时有恒温作用,以此进行热量的调节汽化热在所有的物质中最高.巨大的蒸发潜热对于能量和水分的输送具有特别重大意义.溶解能力一般说来具有比其它液体溶解更多种物质的能力,并有较大的溶解度对于化学风化作用,对于生物的生长等极为重要.透明度相对较大对于红外及紫外的电磁辐射能的吸收大,对可见光部分的选择吸收比较小,因此水是“无色的”,它控制着在水体处自然地理面的厚度.6、水在自然地理中的重要功能1)是一种最活跃的物质,不仅数量多而且作用大,不仅活动的范围广而且交换的速率高。 2) 水是有机界与无机界之间联系的纽带。 作为植物光合作用的基本材料,在此过程中,水释放出氧,提供了氢.3) 水是地球化学过程的主导因素.它是一种最良好的溶剂,它能溶解地球表面上的全部物质。植物营养元素,如果没有水的携带即无法利用.4) 水是生命形成的基本条件之一.生命的发生,最初就是在水中开始的,同时它也是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之一。5)水是能量的主要携带者,同时它又是改造地球表面形态及特性的主要外力之一.6.)水是自然地理表面物质运输的基本手段,物质的风化和搬运,化学元素的迁移,都有水的参与。可以这样说,地质循环、大气循环和生物循环都离不开水的循环。7)水是自然地理系统中的控制器.它减缓了地表温度的剧变,它使得地表的复杂程度增高,它使得自然地理系统中可利用的能量增大,从而可以看出水的重要作用来。8)水是能量和物质转换、传输的有效执行者.当水发生相变时,进行能量的转换与传输,这 对整个自然地理面来说是极为重要的。9)水具有不可压缩的特性,地震的横波,不能通过液体水.10.)由液态变为气态时,体积急剧膨胀,成为工业革命得以进行的条件之一。11)在地球平均温度状况下,唯一能同时存在着三种状态的大量物质水,保持在自然地理面的空间中,使地球成为“水的行星” 。7、海水盐度:1000克海水中所含溶解的盐类物质的总量。通常用表示。8、河流:陆地表面经常或间歇有水流动的泄水凹槽。9、地下水:就是埋藏在地面以下,土壤、岩石空隙中的各种状态的水。地下水包括气体状态、固体状态、液体状态等形态。而液体状态的地下水又可分为润湿状态、薄膜状态、毛细管状态和自由重力状态等。各种状态的地下水是彼此互相联系的,并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10、海水热量的收支:海水热量的收入,主要来自太阳辐射的热量。海水热量的支出,主要是海水蒸发所消耗的热量。11、潮汐:潮汐是海水位周期性涨落的现象。潮汐是地球自转及日月引力所致。一般一个太阴日有两次涨落,白天的称潮,晚上的称汐,合称潮汐。12、潮流:是指海水在天体引潮力作用下所形成的周期性水平流动。随着涨潮而产生的潮流,称为涨潮流;随着落潮而产生的潮流,称为落潮流。6、洋流:是海水沿着一定方向的大规模流动,也称海流。13、湖泊:地面洼地积水形成较为宽广的水域,称为湖泊。14、影响海水盐度高低的因素气候降水量蒸发量,盐度低;降水量蒸发量,盐度高。洋流暖流经过的海区,盐度高;寒流经过的海区,盐度低。径流有河流淡水注入的海区,盐度偏低。其他盐度的高低还与海区与外洋沟通的状况有关。海区与外洋沟通少,盐度很难得到外部海水盐度的调节;反之则容易得到外部海水盐度的调节。15、影响海水温度高低的因素太阳辐射同一海区的水温,夏季高些,冬季低些;不同海区的水温,低纬高些,高纬低些。洋 流暖流经过的海区水温高些,寒流经过的海区水温低些。海 深海水温度因海深而变化,即从表层向深层逐渐降低,但变化的幅度不大,特别是1000米以下的水温变化很小。16、世界大洋表面水温分布的总趋势(1)水温从低纬向高纬递减,等温线大体呈带状分布。(2)北半球水温较南半球水温高。(3)水温等温线从低纬向高纬疏密相间,低、高纬等温线较稀疏,纬度40-50带等温线较密。(4)大洋东西两侧,水温分布有明显差异。(5)夏季大洋表面水温普遍高于冬季,但水温水平梯度冬季大于夏季。17、世界大洋水温垂直分布规律(1)从海面向海底呈不均匀递减的趋势。(2)在南北纬40之间,海水可分为表层暖水对流层和深层冷水平流层。18、世界洋流分布规律中、低纬度海区形成以副热带为中心的反气旋型大洋环流,在北半球呈顺时针方向流动,南半球呈逆时针方向流动。环流西侧为暖流,东侧为寒流。北半球中、高纬度海区形成气旋型大洋环流,呈逆时针方向流动;环流西侧为寒流,东侧为暖流南极大陆外围南纬40度海区,陆地很少,海面广阔,终年受西风影响,形成环球一周的西风漂流北印度洋海区因受季风的影响,形成季风洋流。冬季盛行东北风,海水向西流,呈逆时针方向流动;夏季盛行西南风,海水向东流,呈顺时针方向流动19、河流的补给:1.雨水补给 降水中的雨水,是河流补给最重要的形式。特点:(1)补给量随降雨量和降雨特性的变化而变化,呈不连续性和集中性。(2)年内变化大。(3)年际变化大,水旱灾害严重。2.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特点:(1)补给量随春季气温和太阳辐射的变化而变化,补给连续,变化平缓,水旱灾害不严重。(2)具有日变化。(3)由于积雪量有限,具季节性变化。3.永久性积雪和冰川融水补给特点:(1)补给量随气温和太阳辐射的变化而变化,一年内夏温最高,补给量最大,补给量具年变化和日变特点。(2)由于高山地区积雪量丰富,所以补给量稳定可靠,年际变化幅度小。(3)单位面积出水率高。4.湖泊、沼泽水补给特点:(1)江涨湖蓄。(2)削峰滞时。5.地下水补给深层地下水补给特点:补给量大,稳定可靠,变化均匀,受外界影响小,年际变化和季节变化均匀。浅层地下水补给特点:补给量较大,较稳定可靠,变化较均匀,由于直接受外界气候条件影响,补给季节变化大。20、潜水和承压水的比较类型潜水承压水埋藏条件埋藏在第一个隔水层之上的地下水埋藏在上下两个隔水层之间,承受一定压力的地下水补给来源大气降水和地表水渗入补给大气降水和地表水通过潜水补给承压水排泄方式露出地表成泉或直接补给地表水或蒸发补给潜水或补给地表水或露出地表成泉主要特点1.具有自由水面2.受制于地形的坡度,在重力作用下,顺着倾斜方向从高处流向低处3.分布区与补给区基本一致4.埋藏较浅,流量不稳定5.受气候因素影响大,易受污染1.受隔水层顶的限制,承受静水压力2.水的运动取决于静水压力3.分布区、补给区、排泄区基本不在同一地区4.埋藏较深,直接受气候影响较小,流量稳定5.不易受污染,水质比较好21、冰川:在寒冷气候条件下由固态大气降水的多年积累,经过密实和变质作用形成能自身运动并长期存在的天然冰体。22、流量:是指单位时间内通过某过水断面的水的体积。23、成规模可以利用的地下水主要有:上层滞水、潜水、承压水。24、水资源:在广义上,水资源是指水圈中水量的总体。但是海洋水因其含有较高的盐分而难以利用,所以通常说的水资源是指能为人类直接利用的陆地上的淡水资源。25、水分循环:地表水、地下水和生物有机体内的水,不断蒸发和蒸腾,化为水汽,上升至空中,冷却凝结成水滴或冰晶,在一定的条件下,以降水的形式落到地球表面。降落于地表的水又重新产生蒸发、凝结、降水和径流等变化。水的这种不断地蒸发、输送、凝结、降落的往复运动过程。地貌1、地貌的形成因素:营力因素、岩石因素、构造因素、时间因素。2、全球构造地貌:大陆和大洋是全球二种最巨型的地貌。3、流水地貌侵蚀形式:垂直侵蚀(下蚀、下切)、侧向侵蚀(旁蚀)、溯源侵蚀。 作用形式 概 念 对地貌的影响 溯源侵蚀向河流源头方向的侵蚀使河谷不断向源头方向伸长 (V型河谷) 下蚀垂直于地面的侵蚀使河床加深,河流向纵深方向发展 侧蚀垂直于两侧河岸的侵蚀使谷底展宽,谷坡后退,河流向横向发展4、海蚀地貌类型 :海蚀洞(穴)、海蚀拱桥 、海蚀崖、海蚀平台和海蚀柱。5、泥沙横向运动形成的地貌有:海岸平衡剖面、海滩、水下沙坝和离岸坝。6、泥沙纵向运动形成的地貌:湾顶滩、沙咀、拦湾坝、连岛坝。土壤1、土壤:覆盖在地球陆地表面上的具有一定肥力且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层。2、土壤肥力:土壤能为植物生长供应和协调养分、水分、空气和热量的能力,其中养分、水分、空气和热量是土壤的四大肥力因素。3、土壤圈:由于土壤大致呈连续状态存在与陆地表面,正处于岩石圈水圈大气圈和生物圈相互紧密交接的地带,而被称为土壤圈或土被。 4、土壤形态:土壤外部的特征,如土壤剖面构造、土壤颜色、质地、结构、结持性、孔隙状况等,这些特征是可以通过观察者的感觉来认识的。5、土壤发生层的划分:三个发生层,即:腐殖质聚积表层(A)、过渡层(B)和母质层(C)。国际土壤学会六个主要发生层 :有机层(O)、腐殖质层(A)、淋溶层(E)、淀积层(B)、母质层(C)和母岩(R)。6、土壤颜色是土壤最重要的形态特征之一。根据土壤颜色的变化可作为判断和研究成土条件、成土过程、肥力特征和演变的依据。土壤颜色也是土壤分类和命名的依据之一。世界上许多土类用颜色来命名,如红壤、黄壤、黑钙土、栗钙土等。7、土壤质地分类:砂土、壤土、粘壤土、粘土。8、土壤结构:土粒相互排列、胶结在一起而成的团聚体,也称结构体。 9、土壤是由固相(矿物质、有机质)、液相(土壤水分)、气相(土壤空气)等三相物质组成的。10、土壤矿物质的类型:原生矿物、次生矿物11、矿物分解的阶段性:1)碎屑阶段:2)钙淀积阶段:3)酸性硅铝阶段4)富铝化阶段。12、土壤矿物质的地理分布规律(1)一般在干冷气候条件下,土壤中含有较多的原生矿物;湿热气候条件下的土壤中,含有较多的次生矿物 。(2)在强烈化学风化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土壤含有较多的高岭石、水铝石、氧化铁、氧化铝等次生矿物。例如,我国热带砖红壤中水铝石含量占次生粘土矿物的25%、赤铁矿占20%,高岭石占15%。亚热带的红壤中,高岭石占50%,锐钛矿占20%,赤铁矿占10%。(3)在干旱寒冷地区,粘土矿物以伊利石、蛭石、蒙脱石比较普遍。例如,我国干旱地区的棕漠土、灰漠土中多伊利石、蒙脱石、蛭石,但无水铝石。(4)温暖或温湿条件比较适中地区, 粘土矿物也以伊利石为主,但还出现了少量高岭石。例如,我国暖温带的棕壤中,高岭石含量达到15%,但没有出现水铝石 。13、土壤有机质在土壤肥力中的作用(1)土壤有机质是植物养料的源泉和物质基础。(2)土壤有机质具有离子代换作用、络合作用和缓冲作用 (3)土壤有机质能改善土壤物理性质(4)土壤有机质是植物生长激素 14、土壤水分平衡类型:1)淋溶型;2)非淋溶型;3)上升型;(4)滞水型;(5)冻结型。15、毛管水:毛管孔隙中毛管力吸附保存的水分称毛管水。16、土壤的发生过程:1)原始成土过程2)灰化过程3)粘化过程4)富铝化过程5)钙化过程6)盐渍化过程7)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一级建筑师建筑结构建筑物理与设备真题及答案
- 全国防灾减灾日知识竞赛题库及答案
- 2025年分光仪项目规划申请报告范文
- 名酒营销方案
- 德阳建筑安全咨询方案
- 清远bim咨询服务方案
- 国际咨询宣传方案怎么写
- 石膏尾矿资源化技术研究-洞察及研究
- 江干防滑地坪施工方案
- 文化馆特色活动方案策划
- 美发师考试题
- 浙江安保考试题库及答案
- 苏州安全生产教育培训课件
- 2025年专题讲座-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93阅兵
- 兵团面试题目及答案
- 2025贵州贵阳市投资控股集团房地产置业有限公司招聘12人考试参考题库及答案解析
- 免疫细胞治疗安全性评价-第1篇-洞察及研究
- 车间师带徒管理办法
- 桥梁工程监理工作实施方案
- 2025年秋期新教材部编人教版一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进度表
- 服装辅料基础知识培训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