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教育(1)_第1页
心理健康教育(1)_第2页
心理健康教育(1)_第3页
心理健康教育(1)_第4页
心理健康教育(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十一章学校心理健康教育 第一节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概述第二节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性质第三节学生心理健康测评 第一节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概述 一 心理健康的含义二 心理健康的标准三 学生心理健康现状与分析 一 心理健康的含义 一 健康的概念1946年 世界卫生组织 WHO 在其 世界卫生组织宣言 中开宗明义 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现象 而且是一种个体在生理上 心理上 社会上完全安好的状态 健康的标准 1 有足够的充沛的精力 能从容不迫地应付日常生活和工作的压力而不感到过分紧张 2 处事乐观 态度积极 乐于承担责任 大事小事都不挑剔 3 善于休息 睡眠良好 4 应变能力强 能适应环境的各种变化 5 能够抵抗一般性感冒和传染病 6 体重适当 身体匀称 站立时头 臂 臀位置协调 7 眼睛明亮 反应敏捷 眼睑不发炎 8 牙齿清洁 无空洞 无痛感 齿龈颜色正常 无出血现象 9 头发有光泽 无头屑 10 肌肉 皮肤富有弹性 走路感觉轻松 二 心理健康的概念 心理健康是指个体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 生理 心理和社会性方面达到协调一致 保持一种良好的心理功能状态 一 学生心理健康现状 2001年 由北京师范大学沃建中博士主持的教育部重点课题 中小学生心理素质建构与培养研究 公布了对当前我国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研究的结果 从总体来看 我国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良好 小学生 初中生 高中生心理健康的比例在80 左右 而有严重心理行为问题的比例都在5 以下 二 学生心理健康问题 1 学习和升学方面的心理问题2 品行方面的心理问题3 情绪和情感方面的心理问题4 人际关系和青春期方面的心理问题5 个性与人格方面的心理问题6 特种心理障碍问题7 严重心理失常问题 三 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 1 本体因素 1 生物遗传因素第一 遗传因素 第二 病菌或病毒感染 第三 脑外伤或化学中毒 第四 严重躯体疾病或生理机能障碍 2 心理活动因素第一 认知因素 第二 情绪因素 第三 个性因素 2 诱发因素 1 家庭因素 2 学校因素 3 社会因素 第二节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性质 一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含义二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功能三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与任务四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五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六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 一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含义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据中小学生生理 心理发展特点 运用有关心理健康教育方法和手段 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活动 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实施 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 落实跨世纪素质教育工程 培养跨世纪高质量人才的重要环节 二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功能 一 心理健康教育可以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 二 心理健康教育可以推进学校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 三 心理健康教育可以推动社会文明与进步 三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与任务 一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 二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任务 一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 首先从宏观上来看 即从社会角度来看 心理健康教育是培养21世纪人才的重要环节 是提高国民素质的关键 也是一个民族兴衰成败的重要举措 其次 从中观来看 即从教育角度来看 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应与教育目的保持一致 即为社会发展和经济文化建设服务 培养德智体美诸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最后 从微观来看 即从学生角度来看 它的目标是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防止心理和行为问题的发生 增强社会适应能力 优化心理素质 二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任务 1 面向全体学生 开展发展性的心理健康教育2 面向少数学生 开展适应性的心理健康教育 四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 一 全面渗透 二 开设课程 三 个别咨询 四 小组辅导 五 建立网络 五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内容 一 学习辅导 二 生活辅导 三 生涯辅导 六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 一 教育性原则 二 全体性原则 三 差异性原则 四 主体性原则 五 整体性原则 六 发展性原则 七 活动性原则 八 保密性原则 一 认知法 二 操作法 三 讨论法 四 角色扮演法 五 行为改变法 依靠学生感知 想象和思维等认知活动来达到教学目标 包括 阅读和听故事 多媒体教学 参观访问 联想活动等 七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方法 一 认知法 二 操作法 三 讨论法 四 角色扮演法 五 行为改变法 通过学生的言语和动作的操作活动达到目的 包括 游戏 活动 测验 讲演 绘画等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方法 一 认知法 二 操作法 三 讨论法 四 角色扮演法 五 行为改变法 讨论可以集思广益 沟通思想和感情 促进问题的解决 如专题讨论 辩论 脑力激荡 分组讨论 意见箱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方法 一 认知法 二 操作法 三 讨论法 四 角色扮演法 五 行为改变法 通过行为模仿或行为替代来影响个体心理过程的方法 如 哑剧表演 空椅子表演 角色互换 改变自我 双重扮演 魔术商店等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