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超声透皮给药 胡正洋10910040104李梅10910040105李涛10910040106 超声透皮给药 超声透皮 即超生促渗 也称超声药物透入疗法 是指利用超声波促进药物经皮或粘膜吸收 经皮给药的方式有很多优点 1 透皮给药系统可避免肝脏的首过效应和药物在胃肠道的灭活 药物的吸收不受胃肠道因素的影响 减少用药的个体差异 2 维持恒定有效血药浓度或生理效应 避免口服给药引起的血药浓度峰谷现象 降低毒副反应 3 减少给药次数 提高治疗效能 延长作用时间 避免多剂量给药 使大多数病人易于接受 透皮给药系统机理皮肤给药系统中 皮肤是药物进入体内的主要屏障 研究发现只有极少数药物具有优良的皮肤透过性 多数药物不易穿过人体皮肤这一有效的 选择性的屏障 表皮特别是角质层是主要的屏障层 一旦它的保护功能丧失 大量的水溶性 非电解质分子会以上千倍的速度扩散入体循环 所以促进药物的透皮吸收主要是减少这一屏障层的阻碍 另外 大多数分子需经由细胞和细胞间的微小间隙进入体内 因此促进药物的透皮吸收也就是要采用合理方法穿过这些间隙或打乱这种致密的结构 通过皮肤表层进入深层及体循环 超声促渗技术的发展史20世纪60年代 利用超声作为物理促进剂的经皮给药技术 超声促渗技术 开始广泛的运用于运动医学 最初的想法是用高频超声 1 3MHz 在表皮的外层角质上聚集超声能 但研究结果表明超声波对皮肤渗透性的影响轻微 几乎无影响 1995年 动物实验证实利用低频超声波能够促进具有生物活性的大分子渗透 明确了频率是超声促渗的一个主要参数 自此开始了对低频超声促渗的研究 Tezel等 5 通过测定离体猪皮导电性来测定猪皮的渗透性 发现低频超声 20kHz左右 比高频超声更能提高渗透性 同时发现在特定的频率下强度需要高于一定的强度 即阈强度 才能显著提高渗透性 在无毛小鼠和人体内 20kHz超声波能够使葡萄糖的经皮渗透比对照组提高100倍 大分子物质如胰岛素和低分子量肝素经皮渗透增加的更明显 超声波并没有破坏这些药物的生物活性 这些经皮渗透入体内的药物在体内显示了它们的生物活性 如胰岛素的降血糖作用和低分子量肝素的抗凝作用 研究结果表明低频超声对提高皮肤渗透性的意义 目前 低频超声促渗技术的研究被广泛应用于临床 超声促渗的作用机制 关于超声促渗的作用机制历来阐述较多 对发挥主要作用的机制说法各执一词 目前认为超声波可能通过热效应 机械效应 空化效应和辐射压力来促进皮肤渗透性的增加 热效应 超声在介质中传播时均可显著的产热 产热过程即是机械能在介质中转变成热能的能量转换过程 产热程度与强度呈正相关 与频率呈负相关 即强度越大产热越大 此外 探头的移动与否 偶合剂的不同形式对产热程度均有影响 热效应是高频超声使皮肤渗透性增加的主要影响因素 但热效应对低频超声促渗的影响不大 机械效应有文献报道超声波可引起药物 介质 细胞内微粒的高速振动 降低细胞的膜电位 增加细胞膜的通透性 改变皮肤脂层结构 因此促进药物经皮吸收 另一理论认为介质或其他粒子在吸收超声能量的同时 产生辐射压力 这种压力对细胞 气体粒子起着推或拉的作用 把药物分子 推 入组织内 亦有可能是药物分子与细胞膜以及内容物近乎同时发生的高速振动 使表皮细胞间隙增大 或是细胞膜相邻部分以不同振幅振动以及汽泡破裂引起的冲击波导致药物分子经细胞间隙扩散的增加 空化效应在超声波的作用下 引起介质和细胞内气体分子 气泡的振动 以及气泡随后发生破裂形成空隙或空囊 称为空化效应 Bommannan在高频超声波导入中用电子显微镜观察到皮肤角质层可能由于空化效应引起的明显空隙 大小约为4 近年来很多研究表明空化效应是超声波促进药物经皮吸收的主要作用机制 这种作用可改变皮肤类脂层的有序排列 引起皮肤外介质空化形成 有助于药物的经皮渗透 特别是在低频 20kHz 超声波导入中 空化效应更为明显 大量水分子进入类脂层 形成水溶性通道 皮肤有效扩散面积大大增加 因此促进药物的经皮吸收 超声波导入的影响因素频率如在高频超声波导入中 采用频率为16MHz 10MHz比2MHz更易促进水杨酸的经皮吸收 Mitragotri等的实验表明低频超声波导入的空化效应较大 改变皮肤角质层类脂结构程度高 促进亲水性药物的吸收 如低频超声波更易促进皮质酮的吸收 开关比Asona等作了不同开关比 1 2 1 4 1 9 的脉冲超声波导入 频率为1MHz 对吲哚美辛经皮吸收的影响 结果开关比为1 2对药物经皮吸收的促进作用最大 另一项研究表明 保持总超声能量相同 频率同为1MHz 持续超声波导入比开关比为1 3的脉冲超声波导入更能促进吲哚美辛的经皮吸收 导入时间体内外研究表明 超声导入时间亦与药物经皮吸收有一定的比例关系 如在10 16MHz的频率下 导入时间超过20min后 空化效应加强 对皮肤角质层的类脂结构改变加大 因此更易促进药物的吸收 此外 还与药物本身的理化性质 剂型因素 化学促渗剂与超声波导入的协同作用等有关 超声促渗的临床应用 临床应用于治疗主要是低频超声 对局部皮肤病变和肌肉骨骼系统疾病来说 最佳的给药方式是局部给药 使药物在病变局部达到有效浓度 超声促渗技术能够增强药物的局部浓度 因而被广泛用于治疗这类疾病 目前临床应用比较成熟的主要在以下几方面 防治瘢痕 局部皮肤病变 肌肉骨骼系统疾病 皮肤美容等 超声促渗技术也被用于其他领域 例如空化现象可能在细胞和组织间存在 并对细胞和组织造成一定的破坏作用 利用这种现象来抑制肿瘤生长 动物实验表明利用超声波经皮导入胰岛素降低动物的血糖也是可行的 超声促渗的局限性 超声波对皮肤有损害作用离体皮肤在强度为2 3W cm2 高频超声 1 3MHz 辐照下能发生肉眼可见的改变 组织 1 3MHz 辐照下能发生肉眼可见的改变 组织学研究发现角质细胞的多种改变如表皮剥离 水肿和真皮上层胶原纤维的降解 而单用热处理未发现这些损害 透射电子显微镜可见胞浆内细胞器和胶原纤维的改变 皮肤表面可见孔洞 但只要不是长期的 这些损害是可逆的 超声促渗只能对局部有效Gogstetter等采用超声波导入氢化可的松治疗顽固性皮肤结节病 效果良好 但结节很快又在其他部位复发 提示超声促渗技术无全又在其他部位复发 提示超声促渗技术无全身效应 对系统性皮肤肌肉骨骼疾病预后效果欠佳 缺少系统的基础研究尽管超声促渗技术在临床虽然已广泛推广使用 但目前对超声促渗技术的机制和在不同工作状态 超声波频率 强度 皮肤耐受性 工作状态 超声波频率 强度 皮肤耐受性 偶合剂的形式等 的治疗效应还缺少系统的人在体研究 对脂溶性药物渗透性影响低超声波仅对亲水性药物的导入效果好 对脂溶性药物可通过加入化学促进剂再采用超声波导入 药物经皮超声波导入的可行性目前 超声波经皮导入的促渗机制尚处于争论阶段 而且超声波导入的影响因素较复杂 即使同一种药物模型 在不同的超声参数和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计量工程师考试试卷及答案
- 2025年电工摸底考试题库及答案
- 第3课《活着真好》教学设计-生命生态安全五年级上册 (川教版)
- 1.1疆域 第1课时 优越的地理位置 海陆兼备的大国 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
- 九年级体育 第 5周 第1次课说课稿总1 人教新课标版
- 企业电费结算合同范本指南
- 四年级英语期末综合测试题
- 三、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说课稿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六年级下册鲁科版
- 湖南省炎德英才名校联考联合体高三第一次联考政治试题-1
- 浙教版科学七下3.3《重力》说课稿实录
- 医院医保科绩效考核标准
- 基本公卫生服务的项目组织管理灵石武佳波课件
- 电工职业技能竞赛技术规程
- 机电设备调试协议书
- 芪参益气滴丸课件
- 短视频编辑与制作(第2版)PPT完整全套教学课件
- 电梯井内落地脚手架搭设方案
- 新视野大学英语3第三版课后习题答案加解析详细翻译
- 水泥产品生产许可证实施细则
- GB/T 14258-2003信息技术自动识别与数据采集技术条码符号印制质量的检验
- FZ/T 73009-2021山羊绒针织品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