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5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龙氏治脊疗法 颈椎病 一 学术背景 一百多年前 1885年 美国医生首创 脊柱与疾病相关理论 并提出了 神经整脊学 1892年 在美国密苏里州建立了第一所整脊学院 根据有关资料证明 目前世界医学界通过治疗脊椎进而达到治疗内脏器官的病症已达七十余种 且大多数与脊柱的力学平衡失调 失稳 有关 所以 采用手法为主的治疗方法 恢复脊柱的力学平衡关系 从而达到治疗内脏疾病之目的 这就是国内 外广泛兴起的 整脊疗法 学术背景 整脊疗法 将以往的颈 肩 腰腿痛为主要范畴 脊椎病因学发展为一项新的病因学说 国内在这一领域的系统研究卓有成就的有魏征 龙层花教授夫妇 1987年魏征等编著的 脊椎病因治疗学 成为我国脊柱疾病研究的奠基工作 龙氏手法即是整脊疗法的一个流派 具有中 西医结合的特色 在我国的南方以东南亚一带影响很大 医学院校列为本科生课程 许多医院开设了 龙氏脊椎正骨专科 年列为全国适宜推广项目 广州军区总院是培训基地 治脊疗法内容 脊椎综合症是指颈 胸 腰椎的骨 关节 椎间盘及椎周软组织遭受损伤或退行性病变 在一定诱因条件下 发生脊椎关节错位 椎间盘突出 韧带钙化或骨质增生 间接或直接地对神经根 椎动 静 脉 脊髓或交感神经等产生刺激或压迫 而引起临床多种综合症 且常由此发展而致植物神经功能紊乱 从而引起所支配的脏器出现病症 病理变化 治 脊柱相关疾病节段与症状规律举例 颈椎 列表 颈椎病 三步定位诊断法 第一步 神经定位诊断 症状表现部位 询问病情时 根据其疼痛 麻木的部位 无麻痛症状者 根据主要症状的器官部位 按神经定位诊断分析脊神经根损害部位 初步定出发病的脊椎或关节 1有麻木 疼痛的肢体 按周围神经分布作出发病脊椎范围的初步诊断 2有内脏 器官病症的 按交感神经节段进行判断 例如室上性心动过速 检查颈上交感节段 颈上心支属加速神经 所在的颈椎1 3是否错位或压痛 颈上神经节交通支颈中神经节颈下神经节心上 中 下神经3有脊柱局部症状的 除检查脊椎外 还应检查所支配肌肉及韧带附着点是否劳损 第二步 触诊 检查诊断定位法 根据术者进行脊椎检诊结果 包括发现其横突 棘突及关节突偏歪 椎旁压痛 病理阳性反应物 硬结 摩擦音 弹响音 肌萎缩或代偿性肥大等 的部位 或各项试验 神经系统检查结果结合第一步定位诊断 进行第二次定位诊断 进一步确定发病的脊椎 关节及分型 1横突 关节突触诊法 术者用右手拇 食指轻置患者颈椎横突后方与关节突处 先从乳突尖处触及第一颈椎横突 然后向下后方移至2 3颈椎后关节处 向上下滑动对比 触清关节突有无隆起和横突左右是否对称 如有异常 应检查是否同时有压痛和病理阳性反应物 硬结 肌痉挛的索状物 摩擦音等 若有即为小关节错位体征 若无则为先天性畸形 由于颈椎棘突多有分叉 且长短悬殊 触诊容易有误差 以检查横突关节突较好 2棘突触诊法 用于下位颈椎及胸椎的检查 术者右手食 中二指并拢置于棘突两旁作上下滑动对比 遇棘突高低不平和偏歪者 亦按横突触诊法鉴别是否为病现性的还是先天性畸形 3阳性反应物触诊法 术者用拇指在患椎棘突旁 横突 关节突上下揉按触摩 并检查与患椎相连的肌肉远端附着点有无摩擦音 压痛和硬结 若有 即为劳损点或损伤的反应物 如无菌性炎症或肌痉挛 第三步 X线颈椎照片定位诊断 观察颈椎X线片各椎间关系的变化 脊柱轴线变异情况 椎体后缘联线变异情况 环椎错位时会出现的仰位 倾位 仰旋 倾旋和侧旋等改变 各椎间关节形态或位移都属颈椎关节错位的表现 观察各椎间盘变性 椎间关节骨质增生 各韧带钙化的部位 程度等 并与第一 二步定位诊断结合分析 作出最后定位诊断结果 1排除脊柱肿瘤 结核 骨折 脱位及类风湿 痛风等病症 2分析椎间关节错位的部位 方向 类型 有椎间盘突出者可行CT检查3分析椎间盘变性程度 早期及中期者可通过牵引下正骨法治疗 骨质增生部位与症状部位的关系 4观察椎间关节有无炎症 骨质松疏及钙化部位 为治疗提供参考 不宜治脊疗法治疗者 脊柱肿瘤 结核 骨折 脱位 局部有化脓病灶 有出血倾向及各种危重病人 颈椎标准侧位像生理曲度 A X线片测量法 图中示正常椎曲 B 图示下颌角A平C2下缘 示第1椎棘突基底部向下至第7颈椎后下缘连线 其中点连线经过C4 5间为正常椎曲 后倾角测量法自第1颈椎前缘至第7颈椎前缘作AB线 E为反弓椎体后上角 AB线与EB线交角为后倾角 示椎曲消失且反弓成角 寰枢关节错位前倾型 左寰椎侧块 线条所指 出现双边征 提示齿状突前倾 椎体旋转 枢椎齿突骨化不愈合 颈椎病 9 颈椎关节错位型式 颈椎小关节错位是颈椎病中最常见的病因 颈椎椎间关节包括颈椎间盘 左 右钩突关节及左 右后关节五对 不同姿势引起的作用力可导致不同关节错位方向的不同 1前后滑脱式错位 当椎间盘损伤 退变时易发生椎间盘关节滑移 触诊同一平面横突左 右两侧均隆起或凹陷 X线侧位片椎体后缘联线中断 上一椎体向后或前滑移 2左右旋转式错位 椎间盘尚好 颈椎扭转时易发生 触诊错位椎的横突偏歪为上下二椎方向相反 X线侧位片可见错位椎体双边 双突影 或椎体后缘联线中断 成角或反张 斜位片见椎间孔内小关节移位而致椎间孔变形 变窄 其左右多不在同一椎间孔 轴向旋转自颈5以下颈椎呈侧位相 双侧关节突投影重合 但自颈4 5阶梯状改变 提示C4 5处有轴向旋转 旋转处变化骤然 非移行改变 左右斜位第4以上椎间孔明显变窄 呈米粒状与颈5 7花生米状形态不同 3侧弯侧摆式错位 椎间盘受损或已变性 颈椎侧屈过度或颈椎侧位挫 撞 伤时易发生 习惯高枕或偏一侧睡者多见 横突触诊颈椎向一侧偏歪或侧弯隆突 另侧陷 症状常出现在错位关节的凹陷侧 X线正位片可见颈轴侧弯 或某二个椎间钩突关节偏歪不对称 侧摆 病程长者常见钩突关节变尖 颈椎正位X线片 1 钩椎关节 2 第三颈椎椎体 3 棘突 4 横突 本例4 5钩椎关节不对称 钩突关节不对称 正位相显示颈3 4间双侧钩突关节不对称 4倾位或仰位式错位 多见于急性外伤或有外伤史者 尤以挥鞭性损伤常见 有时合并有旋转错位 横突触诊兼有前后滑脱式和侧摆式的关节偏歪情况 棘突触诊间距不正常 一宽一窄 侧位X线片可见椎体 棘突 倾位或仰位 上宽下窄为仰位 反之为倾位 5混合型错位 与上述各型兼有二型以上者 6钩突关节型错位 好发于早期变性的椎间盘部位 后关节错位触诊易于发现 钩椎关节错位 除侧弯侧摆式易于触诊外 轻度的扭伤或滑膜嵌顿 虽症状较明显 但关节变形不易触诊 检查确诊时 注意下列三个特征 1 斜角肌紧张呈索状硬结 2 术者以手指沿此索状硬结向上触诊至横突处 重症者可触及绿豆大的粒状硬结 为横突间肌及软组织痉挛形成 3 该处压痛明显 重按可诱发症状 当关节复位后 症状可即行缓解或消失 X线正位片可见椎体侧摆 病程长者 可见钩突关节骨质增生 变尖 7后关节滑膜嵌顿 由于后关节襄松驰 当关节张开在某种姿势较久致关节内膜牵张松驰后 突然活动关节 襄中的内膜 又称滑膜 分泌滑液 内含丰富交感神经组织 由脊膜返回支神经支配 痛觉十分敏感 因松驰而被关节蛟合于关节内 称为关节滑膜嵌顿 最常见于落枕患者 起病突然 颈部因剧痛引起反射性肌痉挛而致活动功能显著受限 出现斜颈 触诊于发病关节处有包块样隆起 关节内膜受伤后 渗出水肿至关节肿胀 多呈半球形 按之剧痛 其有关颈部肌肉保护性紧张 颈部X线侧位片可见该椎间关节椎间隙后缘增宽 密度略增高 关节炎表现 颈椎病 7 小关节错位 颈椎正常的生理功能具有伸屈 侧屈 旋转运动 伸屈运动时可引起前后滑脱式错位 X线侧位片呈 椎体后缘联线中断 成角 反张现象 正骨手法可选用推正法 侧屈运动时可引起侧弯 侧摆式错位 X线正位片呈椎体 棘突 钩突排列侧弯 侧摆现象 正骨手法可选用搬正法 旋转运动时易引起左右旋转式错位 颈椎X线侧位片呈双边 双突征 正位片见棘突左 右旋转 纠正错位可选用摇正法 伸屈运动时暴力损伤易引起倾位 仰位式错位 X线侧位片除椎体后缘连线中断 成角 反张外 还可见椎体倾 仰变化 纠正错位可选用牵引下推正法及牵抖冲压法等 混合式错位 综合上述变化在同一椎体间 多关节错位 一种错位型式发生在多个关节处 多关节多型式错位 二种以上错位型式发生在多个关节处 颈椎X线片兼有上述表现 治疗根据情况分别选取用搬正法 推正法及摇正法等 8 颈椎病分期及分型 1 颈椎病分期早期 椎体轻度骨质增生中期 椎体中度骨质增生 早 中期出现椎间失稳 晚期 骨桥形成 椎间重新稳定 2 颈椎病临床分型目前临床上主要以临床症状为基础 将颈椎病分为神经根型 椎动脉型 脊髓型 颈交感型 颈型及混合型六型3 颈椎病病因分型骨关节损害型 关节功能紊乱型 软组织损害型及混合型四种3 1骨关节损害型 病因为颈椎骨质增生 椎间盘变性及椎小关节炎 骨关节炎 其X线片显骨质增生浸入椎管 椎间孔 横突孔 椎间隙变窄 椎小关节炎引起小关节创伤性关节炎改变 骨质增生部位与临床症状的定位相一致 发病多缓慢 3 2关节功能紊乱型 病因为颈椎小关节错位 颈椎小关节滑膜嵌顿或椎间盘突出 其X线表现为颈轴变异 变直 中断 成角 反张 双边征 双突征 椎间孔变形狭窄 椎体轻度滑脱 韧带钙化 临床上增生部位与症状的定位多不一致 发病易突然 3 3软组织损变型 病因为颈部急性损伤后软组织痉挛 或颈肌慢性肌纤维织炎 X线多无变化 临床上增生部位与症状定位诊断多不一致 起病缓慢者多于突发者 3 4混合型 临床症状兼上二或三型 颈椎X线表现同样兼上二或三型 发病多突然 1 概述及治疗范围 由脊柱关节错位或脊椎及其周围组织退变而造成神经 血管损伤 神经根 脊髓 椎动脉 静脉等 而致病者 称为脊椎病因 以脊椎病因理论为指导 应用中西医结合的综合疗法治疗这种病症 异病同治法 称治脊疗法 治脊疗法包括三方面1 主治法 正骨推拿主要针对椎关节错位 牵引主要针对椎间盘退变及骨质增生 其目的去除骨性压迫对神经 血管的损伤 2 辅治法 热疗 理疗 脱水疗法 药物 可消除无菌性炎症 神经根水肿 目的放松颈后肌群起止痛作用 水针疗法可促进劳损组织吸收及内固定作用 3 预防复发 练保健功 太极拳 气功等 使用保健枕 硬板床及纠正不良生活姿势 防止外伤 受凉 勿过疲劳等 颈椎病 2 治脊疗法需要掌握的技术和要领 口诀 学习治脊疗法要领1 要求做到稳 准 轻 巧 手法中须柔中带刚 稳 对病情要细心分析 排除治脊疗法禁忌症 触诊脊椎偏歪时 注意分析是生理性 畸形 还是病理性 符合三步定位诊断 避免误诊误治 对于颈椎错位须分清类型 尽可能以少而准的正骨手法纠正 防止急于求成 判错方向又粗暴复位 发生意外损伤而加重病情 对于病情复杂者 须分析清楚 先易后难 逐步复位 准 病因分型准确 主治法选准 临床分型准确 辅治法选准 三步定位诊断准确 治疗部位选准 错位类型准确 正骨手法选准 轻 手法能轻勿重 先轻后重 老少弱者用缓慢复位法 巧 利用体位 杠杆力 对顶力 对拉力 牵引力复位 2 治脊疗法中须采取标本并治 预防复发等综合措施 3 鉴别传统诊断 治疗与脊椎病因学中诊断 治疗的异同点 治疗中须调动医生及患者两个积极性 其中医生占60 而病者占40 共同努力才能彻底治愈 正骨推拿口诀 关节错位需正骨 动中求正是要诀肌肉放松勿对抗 切勿粗暴伤病人 定点 动点 选得准 椎间狭窄加牵引关节开合要充分 轻巧 闪动 定成功 颈椎病 3 治脊疗法操作程序 四步十法 正骨十法 四步十法1 放松手法 揉法 按法 拿法 滚法 2 正骨手法 正骨十法中选用 3 强壮手法 分筋 理筋法 调和阴阳 弹 拨 法 拿 捏 法 推 擦 法 点 穴 法 4 痛区手法 镇静止痛法及兴奋调理气血法 揉 捏 法 抚 摩 法 搓 擦 法 点 穴 法 叩 打 法 震 颤 法 运动法 快速复位法 适用于青壮年 闪动力 缓慢复位法 适用于老年人 小孩 体弱者 生理运动 正骨十法1 摇正法 仰头摇正主要针对C1 2关节错位 低头摇正及侧头摇正主要针对C2 5关节错位 摇肩法主要针对C6 T2关节错位 目的纠正左右旋转式错位 2 推正法 侧 仰 卧推正法主要针对C1 6关节错位 俯卧 床边悬吊 冲压法主要针对C7 T3关节错位 目的纠正前后滑脱式错位 3 搬正法 侧卧搬按法 拉肩法 主要针对C1 6 C6 T2 错位 挎角搬按法主要针对C2 3关节错位 可纠正侧弯 侧摆式错位 4 牵引下正骨法 主要针对椎间盘变性并错位 椎间盘突出 多关节多型式错位者 5 反向运动法 对拉舒筋及对顶复位 冻结肩 适用于松解肌痉挛 肌性牵涉性痛和肌挛缩 颈椎病 4 正骨推拿疗法 正骨推拿疗法是治疗颈椎病病因分型中颈椎关节功能紊乱型的主治法 它是以中国医学传统的伤科正骨 内科推拿法为基础 与现代脊柱生理解剖学 生物力学相结合 根据脊椎小关节错位的病理变化 研究出的治疗脊柱关节错位 椎间软组织劳损 关节滑膜嵌顿和椎间盘突出等病症的有效方法 这种手法既治骨又治软组织 具有准确 轻巧 无痛 安全及有效的特点 正骨推拿法的手法操作分为四步 即放松手法 正骨手法 强壮手法及痛区手法 1放松手法 其目的使患者颈椎上下6个椎间以内的软组织充分放松 主要通过掌心和拇指揉法 也可应用擦法 按法和摩擦法 在棘突 横突附着的肌腱紧张压痛点处做震法 手法应柔和轻松 避开椎小关节肿痛处 或者使用轻手法 2正骨手法 分快速复位法和慢速复位法两种 前者多适用于青壮年及健壮者 后者适用于儿童及有骨质疏松的老年人 对体质弱和急性期疼痛剧烈不能接受快速复位手法者 也可应用缓慢复位法 快速复位法应先选好 定点 及 动点 在操作中加一个有限制的 闪动力 以使颈椎关节因受短速有力的 闪动力 而复位 缓慢复位法的动作与快速复位法基本相同 只是不用 闪动力 重复3 5次的连续动作 让关节在运动中受 定点 的阻力和 动点 的动力而还纳复位 3强壮手法 对于椎旁硬结粘连组织 可用弹拨 拿捏 推拿等理筋法 以散结调理软组织的平衡机能 对于松驰 萎缩的软组织 可用指针点 捻 叩打 摩擦生热等法 以温热补气与强壮 并可选取一组穴位行调和阴阳 行气活血的补益法 强壮手法对病程长 体质虚弱和老年病人尤为必要 同时对颈椎关节失稳有康复作用 4痛区手法 脊柱病除椎旁疼痛外 由于神经 血管继发性损害 还可在四肢 头 胸 腹部出现症状和病症 传统推拿以病症局部治疗为主 治脊疗法的正骨推拿法则是以脊柱部位治疗为重点 只要祛除 改善 脊柱病的骨性压迫 临床症状常可立竽见影地减轻或消除 局部病症也可不治而愈 但对病程长 症状重的病人 在结束治疗之前 于脊柱复位后 应在痛区局部常规施行简易手法 起到促进局部组织康复的作用 根据局部症状可以选用补虚泻实的手法 常用手法有揉法 搓擦法 捻弹法 捏拿法 震颤法 叩打法 点穴法和运动法等 必要时随症选用 正骨推拿的要领在正骨 其它手法可以随症变通选用 正骨手法的目的是达到复位 一般选1 4种正骨手法即可 治疗时间短暂而快捷 揉法可以贯穿于整个手法治疗的每个阶段 开始 结束及每个重手法之后 故又称调整手法 病情轻者只用放松手法与正骨手法即可 无颈椎关节错位或关节错位已复正者 可停用正骨手法 加强强壮手法 颈椎病 5 整脊疗法各配合疗法 1对于严重的灼性神经痛者 急性期先作椎旁封闭 2有椎间盘病变或脊髓损害者 同时应用微波治疗 3椎间关节炎症水肿者 治后应用超声波治疗 4椎间盘失稳者 每次治疗后水针作半环形注射 椎旁分层注射法 连续3 5次 起内固定作用 颈椎病 10 颈椎病正骨十法 脊柱错位 必然导致其周围软组织的损伤或慢性劳损 只有同时治疗软组织损害 才能促使椎间失稳的彻底痊愈 脊柱损害可造成椎小关节和神经根无菌性炎症 临床表现为损害局部或其神经支配区疼痛 易引起脊柱功能障碍 神经根受骨性压迫或剌激 在其后支支配的颈背部肌肉会出现紧张状态 表现为局部板硬 压痛 交感神经损害时 可引起内脏功能障碍及血管痉挛 并出现肢体冷劂感 故在综合疗法中 除主治外 应配合辅助治疗 以促进康复和彻底治愈病症 水针疗法水针疗法是有效的软组织劳损治疗方法 能促进软组织粘连软化 使慢性劳损的韧带 肌腱恢复功能 加速脊柱稳定性的康复 而达到病愈 故在主治法使病情缓解后配合椎旁软组织劳损点水针治疗 常可收到事半功倍的疗效 水针疗法作用机理 1促进劳损组织康复 椎周软组织劳损即软组织损伤后 创伤修复不完全 局部组织纤维性变 触诊有摩擦音 机化 钙化 触诊有硬结 劳损点水针注射 针剌能激发局部创伤修复机能 注入10 葡萄糖和复合维生素B液 补给组织营养 热量 有利于创伤的修复 注入10 葡萄糖配合30 胎盘组织液 能软化或松解硬结 促进机化逆转 达修复作用 2内固定作用 利用大剂量注射液对失稳的椎间或椎旁注射 造成人为的水肿区 可对椎间失稳达到一时性的内固定作用 如半环形注射 对早期变性的椎间隙牵引增宽后予以水针注射 可使牵引效果获得巩固 棘突间注射法 对倾位或仰位错位的椎体正骨推拿后棘突间距变窄处水针注射 有助于加强纠正错位的作用 棘突旁注射法 根据棘突偏歪方向选择注射点 在手法复位后注射 有明显的稳定作用 此项注射法葡萄糖液量须增多至每注射点8 12ml 注射点选择1劳损点 以拇指垂直触诊椎间连接的韧带与肌肉附着处的肌纤维 有摩擦音 筋结滑动感处 即为劳损点 好发部位常见于 病椎上 下棘上韧带 棘间韧带 棘突旁1 2cm处的多裂肌 夹肌 半棘肌 大小菱形肌的附着点 棘突旁开3 5cm处的最长肌 颈椎横突后侧各肌附着点 2与脊柱连接的中深层肌肉远端附着点 如肩胛提肌 肩胛内上角 大小菱形肌 肩胛骨内侧缘 前 中 后斜角肌 颈椎横突处 常用药物1劳损点 用10 葡萄糖注射液10ml 加复合维生素B注射液2ml混合后 分注于两侧劳损点 2软组织粘连 硬结点 用10 葡萄糖注射液10ml 加入30 胎盘组织注射液2ml 分1 3点注射 注射后局部行拇指揉压松解手法 3半环形注射法 用10 葡萄糖注射液20ml 加复合维生素B注射液2ml 在棘突间韧带处注入8ml 另外注入椎板后 后关节附近 左右侧各7ml 水针疗法多在脊柱病急性症状缓解后 牵引 正骨推拿后 应用 急性期无菌性炎症多较重 椎小关节炎 局部有明显肿胀 压痛 药液注入炎症区常可引起剧烈疼痛反应 水针能促使软组织劳损康复 其疗程可根据病情需要而定 一般采用隔日一次 每次注射2 4点为宜 失稳者亦可每日注射一次 选取两组注射点轮换注射 10 20次为一疗程 劳损点以摩擦音消除为治愈 硬结以软化为治愈 病情以脊柱恢复稳定性为治愈 正骨疗法1仰头摇正法 适用于枕寰 寰枢关节的旋转式错位 患者仰卧 低枕 术者一手托其枕部 一手托其下颌 使病人头部上仰 仰头可使C2 7颈椎后关节闭锁成 定点 侧转 嘱病人放松颈肌 缓慢动2 3下 待头转到最大角度时 稍加有限度的 闪动力 即可使错位的关节复位 此操作中有时可听到关节复位的弹响 咯得 声 也可取坐位操作 龙层花老师手法治疗 2低头摇正法 适于颈椎2 6后关节旋转式错位 患者侧卧 平枕 低头 中段颈椎错位者约屈20度 下段颈椎错位者前屈须大于30度 术者一手轻拿其后颈 以拇指按压于错位的横突后隆起处下方作为 定点 另一手托其面颊部作为 动点 以枕部为支点 转动头部 当摇头至最大角度时 动点的手用有限的 闪动力 定点 的拇指按压成阻力 使关节在动中因 定点 的阻力而复位 缓慢复位法根据需要可重复2 3次 3侧头摇正法 适于颈椎2 6钩突关节旋转式错位及侧弯 侧摆式错位 患者侧卧 低枕 头前屈 术者一手托其耳区头部 另一手轻拿其后颈 拇指 定点 于错位之横突下方 将头搬起呈侧屈状作摇头活动 动作同低头摇正法 4俯卧摇肩法 适用于第5颈椎至第2胸椎间的旋转式错位 患者侧卧 平枕 上肢垂直 手置臀部 术者立其后方 用拇 食指夹于错位关节的横突前后方 另一手扶于肩部 作向前推 向后拉的摇动 定点 作对抗阻力 使旋转错位在摇动中复正 此法与低头摇正法复位原理及适应症相同 只是 动点 在下 改为摇肩 使作用力易于达到颈胸交界处 尤其对上位颈椎失稳的患者 可避免因低头摇正角度过大而损伤上颈段 注意摇肩时先将其肩向下推 以免关节闭锁影响复位 5侧向搬正法 适用于颈椎2 6侧弯 侧摆式错位的钩突关节错位 患者仰卧 术者立于床头 一手拿其后颈并以拇指按住患椎横突侧方并向隆起处按压 侧摆者只按一点 侧弯者由下而上按压 另一手托住下颌并以前臂贴其面颊部 两手合作将患者头向上牵引并屈向健侧再屈向患侧 让错位关节先开后合 当颈屈向患侧至最大角度时 拇指 定点 不放松 并与 动点 手协同作扳 按 牵联合 闪动力 以使错位关节复位 有时病人可改用侧卧位 去枕 用抬头作侧扳按动作 与侧头摇正法相同 抬头角度加大 C6 T2侧摆 侧弯式错位者 可将 动点 改为推肩拉肩法 此法必须使错位椎间侧屈活动度加大才能成功 6挎角搬按法 适于C2 6后关节错位 或关节滑膜嵌顿 且关节肿胀者 患者取健侧卧位 低枕 将头偏向健侧前屈 充分展开患椎关节 术者双手拇指轻力弹拨其颈部紧张肌腱 提肩胛肌 夹肌多见 作滑膜嵌顿的诱导松解 使嵌顿的滑膜退出 并揉捏颈肌使之放松 然后一手拇指 定点 于肿胀隆起的偏下方 另一手扶对侧头面部 将头搬起屈向健侧前外45度 再搬头向患侧后外45度 如此斜向扳按压该隆突关节 重复2 3次即可复平 7俯卧冲压法 旋转分压法 适于颈胸交界区 C6 T3 的关节错位 以C7棘突左偏 T1棘突右偏伴压痛为例 患者俯卧于软枕上 头在床边悬空 面向颈部放松 术者立于床头 右手掌根部按于C7棘突左侧 力点落在椎板 棘突根 部 左手掌根部按于T1 T3棘突右旁作定点 令患者深呼吸 当其呼气时 术者双手用有限度的冲压力下按 右手 动点力 稍加大 可重复2 3次 由于术者双手作用力方向不同 对旋转式错位较易复正 对滑脱式错位 可改为双拇指同按于后突的椎旁两侧 在双掌牵位头颈时双拇指加按压力 以达到牵引推正之目的 本法亦常用于胸椎段错位 8侧卧推正法 适用于各种前后滑脱式错位 对颈轴变直 反张者有效 患者侧卧 平枕 低头 术者用拇指 二指夹持后突棘突两旁椎板处作 定点 另一手托其下颌 使头作前屈后仰活动 当仰头时 定点 之手稍加力向前推动 使反张的椎体在运动中被推正 滑脱较重者 用牵引下推正较易成功 或取仰卧位于推正时加牵引力 亦可复正 9牵引下正骨法方法 用QY 6型牵引椅 牵引重量 16 20kg 时间5 15分钟 手法 选用推正法 滑脱式 摇正法 摇头 摇肩 旋转式 搬正法 侧摆式 综合法 倾仰式 混合式 反向运动法 斜角肌 适用于颈椎间盘突出 膨出 椎间盘变性并发错位 徒手复位困难者 多关节多型式错位 倾位 仰位式错位及骨质增生合并错位者 利用牵引使椎体间隙相应增宽 加大三条纵韧带拉压力 有利于前后滑脱式错位的复位 牵引后选用摇正法 推正法 侧向搬按法复位 对小关节有交锁和滑脱嵌顿者较为安全和适用 研究证明 对于老年人的椎间盘变性并发错位 用牵引下正骨法复位 较安全 舒适 无痛 而且疗效显著 本法对于重症颈椎病病人 可以减少其手法复位的副损伤或免除手术之苦 对于C1 C2错位同时伴有眩晕者 应先用卧位徒手复位 再用本法治疗中下段颈椎错位 以避免因牵引剌激椎动脉而致眩晕加重 牵引下正骨法与上述徒手正骨法原理相同 患者坐于QY 4型牵引椅上 牵引力及角度同牵引疗法 术者站其后 双手扶病人双肩缓慢向后拉至一定角度 再缓慢向前推回中立位 嘱患者双手随身体做前后摆动 颈肌放松 此为预备 放松 手法 9 1牵引下推正法 适于前后滑脱式 倾位 仰位式和左右旋转式错位者 术者双手拇指 定点 于后突之棘突旁椎板处 滑脱 倾仰者 定位 于同一棘突旁 旋转者 定点 于棘偏处左右不同棘突部 双手拉其双肩到最大角度 向前推动时双手拇指加力推正之 若颈椎为前滑脱 暴力性损伤 则改为由前向后推 拇指 定点 于前滑脱的椎体横突前侧 左右侧分别进行 术者站于病人的侧方 9 2牵引下摇正法 适用于C2 T2旋转式错位者 或作为颈椎关节紊乱的常规调整法 手法与徒手低头摇正法及摇肩法相同 选用复位角度后 让患者双手抓住坐椅后部以保持颈部前屈位 术者一手拇指按压一选好的 定点 隆起横突后侧 另一手用摇头或摇肩法完成正骨 以C4 C5椎间左右旋转式错位为例 触诊横突部C4右侧后突 C5左侧后突 取30度牵引角度 左手坶指 定点 于C4右侧后突的横突 右手扶下颌作摇头动作 在头右转达最大活动度时 左手拇指加阻力 以迫使C3 C4椎间复位 可重复2 3次 缓慢复位法 或加闪动力 快速复位法 术者改用右手拇指 定点 C5右隆起之横突后侧 左手托扶下颌作摇头活动 当左转头达最大角度时 右手拇指加阻力 迫使C4 C5椎间关节复位 可加 闪动力 或重复2 3次 如错位在颈胸交界处 C6 T2 则改用摇肩法 以拇指按于横突后侧或棘突偏歪处为 定点 另一手掌由前向后推肩 单侧肩后旋使上体活动 重复3 5次 再如法做另一侧 9 3牵引下搬按法 适用于侧弯侧摆式错位 钩突关节错位 术者一手虎口扶于错位椎旁隆起之横突侧方 力点以第二指掌关节处为主 作 定点 另一手握患者对侧肘部或腕部 徐徐用力向下拉 使患者颈部侧屈20度左右 此时 定点 手加力推按 然后还原 重复3 5次 颈椎关节侧摆复正即完成 若为系列 C 形侧弯或 S 形侧弯 则应按序列每个按压复位 先作健侧 无症状侧 后作患侧 有症状侧 10反向运动法 用于松解肌痉挛 肌性牵涉性痛和肌肉的挛缩 如颈椎病正骨治疗后屈颈时仍感颈连背处有牵拉性疼痛者 患者坐于凳上 术者立于其后 用同侧拇指或屈肘按住病人背部痛点 稍上 另一手扶其肩部 嘱患者头先仰 然后用力前屈 在病人前屈头时 术者用力按住痛点 力的方向与屈头方向相反 使痛点肌肉因两人作用力相反而得以松解 反复1 3次 常可使顽固性痛点消失 又如 钩突关节错位引起斜角肌痉挛 用牵引下正骨复位后 触诊时仍有肌紧张者 亦可应用牵引下反向运动法使之松解 对于颈肩综合征或老年性肩周炎者 如触诊时有后斜角肌紧张者 同时可触及C5 C7横突前方隆突处压痛 作头手对抗或肩手对抗法 同样可起到作用 颈椎病 11 保健操及保健枕 保健操及保健枕的使用是颈椎病预防和康复的重要环节之一 也是龙氏治脊疗法的组成部分 脊柱病治疗中 有关固定制动和积极锻炼在不同阶段应各有侧重 固定有利于创伤修复 在创伤急性期 短时间适量制动 能尽快减轻剧痛的表现 当颈椎关节复位 骨性压迫和临床症状明显改善后 如果仍采用固定制动法 则不但不利于各肌群的锻炼 影响脊柱及其周围组织的血液循环 长期固定还会使有关肌肉出现废用性萎缩 给脊柱的稳定性带来危害 因此龙氏治脊疗法认为 动静结合以动为主 的治则 在急性期 应劝告患者注意休息 有脊髓损害的重症患者 必要时可用颈托作短期制动 康复期 急性症状改善后 则应鼓励患者进行医疗体育 按患者的不同疾病 不同年龄和不同体质 作出适宜的锻炼方案 指导患者进行锻炼 注意防止锻炼不当而加重病情 康复后 要选择一些保健功作为强身健体 预防复发 脊柱保健功可加强脊柱的稳定性 其中包括三部分 自我推拿 具有舒筋活血作用 自我复位 对各段脊柱骨小关节不稳定及轻度错位 能在脊柱运动中得以纠正 增强体质 包括脊肌练习 加速血液循环 促进新陈代谢作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至2030年中国小叶檀板胡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2025年木材及木、竹、藤、棕、草制品行业市场需求分析报告及未来五至
- 2025年乳胶市场调研报告
- 2025年捆钞机项目立项申请报告
- 2025年一般生产经营单位安全培训考试试题答案5A
- 2025公司、项目部、各个班组三级安全培训考试试题含答案
- 2024-2025安全标准化安全培训考试试题含完整答案【必刷】
- 2025年班组安全培训考试试题及参考答案(研优卷)
- 2025车间员工安全培训考试试题及答案【各地真题】
- 2025年新入员工安全培训考试试题附参考答案【综合题】
- 生产经营单位事故隐患内部报告奖励制度
- 【MOOC】灰色系统理论-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MOOC答案
- 2024年全国统一高考英语试卷(新课标Ⅰ卷)含答案
- GB/T 26659-2011铸造用再生硅砂
- JIS C9335-1-2014 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器.安全性.第1部分:通用要求
- 《石钟山记》教案3
- 报联商——有效沟通PPT课件
- 二年级口算题大全(可直接打印)
- 全国城市文明程度指数测评体系版图文
- 低压电工模拟考试题-急救
- 高速公路企业如何实现有效的精细化管理艺术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