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浅析“大学文化”与“大学精神”段少婧 1310631219【摘要】大学精神是大学的灵魂,在大学的发展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大学精神和校园文化作为大学建设中两个重要的方面,承担着重任,要发挥校园文化和大学精神的功能,产生深刻的影响,首当其冲的是要了解大学精神和校园文化,清楚两者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找到将两者充分结合起来的对策。因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大学精神的培育,在治校理念中凝炼大学精神,在教学科研中提升大学精神,在校园文化中彰显大学精神。一、大学精神与大学文化 (一)大学精神 什么是大学精神?很多学者对大学精神进行过研究,也给出了相应的答案,例如唐耀华认为 “大学精神是一所大学所拥有的稳定的心理定势和精神状态,是一所大学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积淀的最富典型意义的精神特征,是一所大学整体面貌、水平、特色及凝聚力、感召力和生命力的体现。”唐耀华.大学精神的本质特征及其建设思路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27(1).大学精神不是一蹴而就、稳定不变的,而是在历史传统和当代环境中经由历届师生世代累积、共同建构、不断创新而形成的动态精神资源。大学精神不是千人一面、僵化统一的标准答案,而是建立在教育本质和办学规律等普遍共性基础上又自成风格、独树一帜的个性表达。大学精神不是异域学说、西方模式的简单翻版,而是在党的教育方针和普遍价值指导下贴近本土、面向社会、具体可行的自觉自愿的选择,只有这样,既有精神共同性,又具精神个性的当代中国大学才能更有效地履行自己立心明志、凝聚感召和辐射引导的使命,坚定大学的自我意识,推动自身和社会又好又快地发展。吕其庆,李乐.大学精神,守望在民族航行的船头专访清华大学人文学院院长胡显章教授J政工研究动态,2008,(1). (二)大学文化 大学文化是文化的组成部分。美国著名学者华勒在20世纪三十年代所写的教育社会学中提出了“学校文化”一词,这是最早作为校园文化的相关概念的提出。我国明确提出“校园文化”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在上海交大举行的第12届学代会和同年由共青团上海市委学校部召开的“校园文化理论研讨会”上提出了“校园文化”的概念。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展开的对校园文化的探究,有从广义狭义的角度研究,如陈志军、浦解明、左益等认为“广义的校园文化是指以广大师生为主体创造的精神财富及承载这些财富的载体、实践活动和物质形态;狭义的校园文化指以学生为主体,以校园为主要活动空间,以校园精神为主要特征的群体文化。”孙庆珠.高校校园文化概论M.山东:山东大学出版社,2008. 也有从组成部分角度分析,有学者认为可以从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层面来看待校园文化,也有学者将制度文化与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并列,从结构上分析校园文化,如武建国校园文化对高师学生思想道德形成的作用等。二、大学文化的现实体现一个大学的文化首先体现在它的历史和传统中,也具体表现在这个大学在长期的办学历史过程中逐渐积淀下来的一种内在的办学特色,特别是那些经过历史和实践证明对于这个大学来说比较成功的办学经验和思路。例如清华大学在办学历史中形成的中外融合、古今汇通、文理渗透的传统特色。从首都师范大学来说,从它的起源上就与基础教育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甚至就是一批非常有经验的基础教育的教师和管理者参与了学校的创办,是首都师范大学的奠基人。而这也就从根本上决定了学校在服务基础教育方面的基本定位和特色。这种办学历史和传统中积淀和形成的学校文化与精神既能够反映在学校的制度建设中,但它们也往往是无形的体现在学校的日常工作和整体环境中,体现在人们的言行举止中,渗透在学校的各个方面。谢维和. 理解“大学文化”与“大学精神”,光明网-光明日报,2014大学文化还可以表现在学校建设的三个方面,即大学生的文化素质,大学教师的文化素养,以及大学本身的文化品位。尽管大学教育更多地具有一种专业教育的特点,但现代大学教育已经越来越强调和重视通识教育,越来越把文化素质作为评价大学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标准;大学教师虽然更多地属于一种学科方面的专家,但从教师职业的角度而言,文化素养仍然是第一位的;而就大学本身来说,它的文化品位直接影响和决定了大学的办学视野和境界,制约着大学在办学过程中的方向和质量标准。大学文化最重要的体现为大学的基本定位。大学本身是一个学术性机构,或者说它是一个知识传授和教学的机构。但从人才培养的基本含义而言,大学最根本的定位仍然是一个文化机构。学术可以促进人们专业化程度的提高,但它可能并不能够完全保证人能够朝着正确的方向转化和提高,也很难帮助人们形成合理的价值观。而学校与教育机构的主要功能和作用正是这种成长方向与价值观的教育。这也就是大学文化建设的意义。从这个角度说,不注重文化建设的学校,根本就不能算上一个教育机构。三、大学精神与校园文化的辩证关系 大学精神同校园文化之间存在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它们之间相互促进、相互影响,建设校园文化离不开大学精神的渗透,同样,大学精神离不开校园文化的承载。因此,要建设好校园文化,更好地发挥大学精神的影响力,必须要弄清楚两者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一)两者之间的联系 首先,大学精神还是校园文化都不同程度地包含精神文明,都是校园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校园综合竞争力的提升具有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其次,两者的所起的作用类似,例如凝聚作用、教育作用、激励作用、规范作用等,两者功能与作用的相似,使得两者通常会联合起来发挥影响,作用也更加明显。最后,两者造成的影响范围和实效也存在共同之处,两者都是大学文化的组成部分,对于学校建设、人才培养和成长等存在着深远的影响,同时两者对学生踏入社会后的表现也会反映出大学精神和校园文化的印迹。 其次,大学精神是校园文化的精髓所在。大学精神是大学文化的灵魂与核心,是校园精神文化的主要内容,是校园文化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校园文化传承与创新发展的精神力量。大学精神是校园文化获得一定发展后形成的,是校园文化内涵中深层次的部分,体现了大学主体的价值观,同时,大学精神又对校园文化的发展与建设提供了指导,使大学校园文化的发展不与流于表面化、缺乏系统性、行事杂乱无章等挂钩,保证了校园文化的健康发展。 最后校园文化是大学精神的载体。校园文化对大学精神而言,起着发挥平台的作用,是大学精神的载体,大学精神的塑造离不开校园文化这个平台,“没有校园文化建设,大学精神就是一种虚幻的理想主义,在实践中缺乏生更发芽的土壤。可以说,没有校园文化,大学精神将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有了校园文化这个源头,大学精神才有了基础,有了校园文化作为根本,大学精神才有了依托。校园文化处处显现大学精神的印迹,校园精神文化是大学精神内涵的直接体现,在一定程度上等同于大学精神;校园物质文化是大学精神的承载,是大学精神功能发挥的基础;校园活动文化是大学精神的传播的有效手段,能够快速直接地发挥大学精神的影响,校园制度文化是大学精神的制度保证,通过管理和纪律的约束提高大学精神影响的深刻性。 两者的关联并不是简单相互包含,只有当两者结合起来时才能将其功能和作用最大化。大学人如果没有在学校中受过两者的熏陶,踏入社会后受到的影响便无从谈起。 (二)两者之间的区别 尽管校园文化和大学精神之间存在着共同之处,但两者不是完全等同的概念,仍存在着明显的区别。 第一,两者的范畴存在明显差异。从两者包含的范畴角度,校园文化和大学精神更趋近于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校园文化不仅仅包含精神方面,同时也囊括了物质、活动、制度、环境等,大学精神则是仅属于精神范畴,校园文化“构成学校的软实力与硬实力”,大学精神“只构成软实力” 。 第二,两者的地位有所不同。大学精神更加直指深层次的精神含义,大学文化各个要素虽然相互之间都存在联系、相互影响,但其内容纷繁复杂,梳理起来需要花费很大的经历,这也是校园文化建设中遇到的问题之一。 第三,两者不一定会同时存在。大学精神是从校园文化中凝练升华的,但并不是所有的大学都拥有校园精神。也就是说,存在大学精神的校园肯定会有属于自己的校园文化,但有校园文化的大学却不一定会有属于自己的大学精神。 四、深化大学校园文化与大学精神相互促进的对策 大学要获得好的发展,必须要兼备校园文化和大学精神,两者缺一不可。在两者兼具的情况下,怎样协调好两者,最大程度地发挥作用,是急需解决的问题。只有将校园文化建设和大学精神充分结合起来,才是解决问题的正确途径。(一)以大学精神为指引突显校园文化的特色 每一所学校都有校园文化。诚然,各个高校的校园文化存在相同之处,但在历史文化、区域特点、发展传承等因素的作用下,校园文化都不尽相同。保持校园文化的独特性,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任务之一,校园文化要别具一格,就离不开大学精神。以大学精神为指导,贯穿于整个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围绕大学精神的培育与弘扬来建设校园文化,才能更好地把师生员工的力量与智慧集中起来,引导他们形成共同的理想信念、奋斗目标与价值观念,同心同德、群策群力,推动学校全面发展。”陈志军,浦解明,左益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研究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09. 大学精神直接且深刻地影响着校园文化的特色。大学精神对于不同的学校而言是不同的,是具有特定校园特色的文化,以大学精神指导校园文化建设,根据自身的特点、优势进行规划建设,突出重点,形成属于大学自己的风格和特质,突显校园文化的特色。 (二)以大学精神为助力发挥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 校园文化与校园主体联系紧密,只要置身于校园之中,就能够受到校园文化的影响,或者是直接接受教育,或者是接受潜移默化的教育。大学精神既是校园文化的核心部分,又是校园文化发展的重要促进因素。 校园文化具有强大的育人功能,表现在它的具体形式上,例如校园基础设施、校园标志性建筑和景观、校园活动等。但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的发挥,如果没有大学精神作为助力,校园文化的各种表现形式就会显得空洞,苍白无力,甚至无法将意图表达清楚和产生混乱。大学精神是在大学文化长期发展中凝练形成的,以大学精神作为选择标准之一,选择积极向上的内容,采取深刻生动的形式,将校园文化表现得更加传神,即使像校园物质文化也能充分发挥其吸引力,产生教育效果。 (三)以校园文化为后盾发展大学精神的新内容 校园文化是大学精神形成和发展的基地,校园文化与大学精神紧密相连,不能够简单割裂开。大学精神是从校园文化中凝练出来的。新时期,大学人“要对校园文化进行萃取,把其中有益的、经得起考验的、反映时代精神的部分提炼、升华为大学精神的新内容” 。这样不断发展不断充实的大学精神才能时时刻刻成为被众多人所接受的精神文化。 “大学精神隐含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它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实质、根本,是校园文化存在的价值意义”。因此,我们要做的就是将隐含在校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考点解析-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物态变化《温度》专项练习试题(含答案及解析)
- 基于加速康复外科理论探究应用加减复元活血汤对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功能康复的疗效观察
- 难点解析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机械运动》专项测试试题(含详解)
- 考点解析-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物质的物理属性》同步训练试卷(解析版含答案)
- 达标测试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声现象》必考点解析试卷(含答案详解)
- 基于深度学习的供水管网漏损声信号特征识别方法与应用
- 重难点解析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物态变化《升华和凝华》综合测试试题(含答案解析版)
- 解析卷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物质的物理属性》专题测试试卷(含答案详解)
- 达标测试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光现象《光的反射》章节练习练习题(含答案详解)
- 解析卷-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机械运动》定向练习试题(含答案解析版)
- 销售市场每周工作汇报表
- 2023-2024学年山东省泰安市肥城市白云山学校六年级(上)月考数学试卷(含解析)
- 语法填空-动词公开课一等奖市赛课获奖课件
- 中医病证诊断疗效
- 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和治疗指南第三版
- 春之声圆舞曲-教学设计教案
- 农业政策学 孔祥智课件 第08章 农业土地政策
- WB/T 1119-2022数字化仓库评估规范
- GB/T 16463-1996广播节目声音质量主观评价方法和技术指标要求
- GB/T 15972.20-2021光纤试验方法规范第20部分:尺寸参数的测量方法和试验程序光纤几何参数
- 胎儿的发育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