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笔记.doc_第1页
《心理学》笔记.doc_第2页
《心理学》笔记.doc_第3页
《心理学》笔记.doc_第4页
《心理学》笔记.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章 绪论一、心理学的概念【识记】心理学是研究人的行为和心理活动的规律的科学。【领会】心理学的基本性质客观性、准确性、可检验性心理学诞生的标志冯特于1879在德国莱锡比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用自然科学的方法研究各种最基本的心理现象。二、心理学的分支【领会】心理学理论领域:1.实验与认知心理学2.人格与社会心理学3.发展心理学4.心理测量学5.生理心理学心理学的应用领域:1.临床与咨询心理学2.教育与学校心理学3.工业与组织心理学4.广告与消费心理学5.法律与犯罪心理学三、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及其特点【领会】1.观察法-客观、真实,观察者处于被动,观察结果的记录和分析容易受到观察者的预期和偏见的影响。2.测验法-要求适应群体3.实验法-条件限制4.调查法-节省人力物力,准确性受影响四、学习心理学的意义【应用】心理学在生活、学习、工作中的意义1.认识内外世界2.调整和控制行为3.直接应用在实际工作上第二章 意识与注意一、意识的概念【识记】意识意识是人类所独有的一种高水平的心理活动,指个人运用感觉、知觉、思维、记忆等心理活动,对自己内在的身心状态和环境中外在的人、事、物变化的觉知。无意识【领会】意识的四种不同状态(1) 可控制的意识状态(2) 自动化的意识状态(3) 白日梦状态(4) 睡眠状态注意与意识状态的关系注意与意识既有联系又有区别。首先,注意不等同于意识。一般来说,注意是一种心理活动或“心理动作”,而意识主要是一种心理内容或体验。其次,注意又和意识密不可分。注意的分配和紧张程度的不同,显示了个体处在什么样的意识状态。意识的状态与注意的参与1.可控制的意识状态-注意集中在对当前有意义的内容上,得到的认识比较清晰和深刻。2.自动化的意识状态-本身要求很少的注意,相应的意识的参与成分也相对较少。3.白日梦状态-人的意识内容不断地变化,实际在这些内容上所分配到的注意极少,心理紧张性也很低,因此,它才不断变化,不会停留在一个问题上。4.睡眠状态-处于一种无意识状态下,可以讲,这个时候,注意已经基本停止了活动,只有受到很强的刺激,才会引起注意,转入有意识的状态。二、生物节律【识记】生物节律指生物的周期性变化。是有机体生理功能周期性变化的结果。日节律在人和动物身上都存在。它的主要表现为睡与醒的周期性循环,此外,还有一些生理方面的节律变化。人的日周期实际是25小时。【领会】生物节律与睡眠睡与醒是受内部节律调节的,如果不顾生物钟,而是在非正常时间睡眠,最常出现的情况是睡眠质量受损,如飞行时差。三、睡眠与失眠【领会】脑电波与睡眠的阶段第一阶段-过渡期-波第二阶段-轻睡期-波第三、四阶段-沉睡期-波REM阶段-快速眼动睡眠失眠的种类1.情境性失眠2.假性失眠3.失律性失眠4.药物性失眠梦的特征与研究1.梦境与自己有关2.梦境受生活环境影响3.睡眠中的外在或内在刺激可以影响梦的内容四、催眠现象催眠的原理受暗示性与催眠诱导催眠与睡眠的区别催眠是有意识的,睡眠无意识。催眠的概念催眠是一种类似睡眠又实非睡眠的意识恍惚状态。催眠状态下的心理特征1. 感觉麻痹2. 感觉扭曲和幻觉3. 解除抑制4. 对催眠经验的记忆消失第三章 感觉与知觉一、感觉概述【识记】感觉的基本概念感觉是人们从外部世界,同时也可以从身体内部获取信息的第一步。感觉是人们的感官对各种不同刺激能量的觉察,并将它们转化成神经冲动传往大脑而产生的。【领会】感受性与感觉阀限感受性是指人对刺激物的感觉能力。感觉阀限是人感到某个刺激存在或发生变化所需的刺激强度的临界值。二、视觉系统【识记】视觉适应适应指定是在刺激物持续作用下感受性发生的变化,适应既可以是提高感受性,也可以是降低感受性。颜色的特征色调、饱和度、亮度【领会】基本的视觉现象和机制、色觉理论基本的视觉现象:视觉适应、色觉。视觉的机制:1.眼睛:眼睛的构造、网膜上的感光细胞2.色觉理论:三原色说、拮抗理论三、听觉系统【领会】基本的听觉现象1.声音的属性2.听觉的适应于疲劳3.声音的混合与掩蔽听觉机制1.听觉与耳2.听觉的理论:位置学说、频率匹配学说四、知觉感觉的整合【识记】知觉的概念人们通过感官得到了内部和外部环境的信息,这些信息经过头脑的加工(整合和解释),产生了对事物的整体认识,这就是知觉过程。知觉的特性1.知觉的整体性2.知觉的选择性3.知觉的理解性4.知觉的恒常性【领会】知觉的机制1.深度知觉2.运动知觉3.时间知觉【简单应用】感觉的整合-知觉的形成当我们刚刚认识一个人的时候,总是要根据有限的信息对这个人形成印象,这一形成印象的过程称为知觉。 知觉包括从复杂的环境中将一些感觉分离出来加以组织,并根据过去经验做出解释等一系列心理活动。知觉在感觉的基础上产生,是一个比较复杂的心理过程。五、社会知觉【识记】社会知觉的一般概念社会知觉就是指个人在社会环境中对他人(某个个体或某个群体)的心理状态、行为动机和意向(社会特征和社会现象)做出推测与判断的过程。社会知觉的特性(1) 认知对象的独特性:人能体验其内部世界,而物不能所以社会知觉的主体可能同时还是社会知觉的对象。(2) 对他人行为的期望会影响社会知觉过程:社会知觉的主客体能够理解彼此间的行为对对方的利害关系,于是知觉者和被知觉者都可以有意识地操纵和利用彼此。(3) 社会知觉加工过程的特殊性:进行社会知觉也需要对知觉对象的各种信息加以组织分类,但社会知觉往往根据他人的外表和行为进行概括和判断,而且在加工过程中,对信息的处理也更容易采用以点带面的策略,所以个人的经验会严重影响社会知觉的过程。【领会】社会认知的基本过程1.信息的搜集和选择2.信息的整合过程第四章 记忆与学习一、记忆概述【识记】记忆的概念记忆是在头脑中积累、保存和提取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领会】记忆的过程记忆包括三个基本过程:信息进入记忆系统-编码;信息在记忆中储存-保持;信息从记忆中提取出来-提取。记忆的类型1.陈述性记忆和程序性记忆2.情境记忆和语义记忆二、记忆系统【识记】感觉记忆又称感觉寄存器或瞬时记忆,是感觉信息到达感官的第一次直觉印象。短时记忆也称工作记忆,是信息加工系统的的核心。长时记忆是信息经过充分的加工以后,在头脑中保持很长时间的记忆。【领会】三种记忆的特征与区别记忆系统间各成分的关系【应用】说明短时记忆向长时记忆转化的条件长时记忆储存与建构的特征三、遗忘【识记】遗忘【领会】遗忘曲线遗忘的原因消退和干扰。有意遗忘的作用保护自己不受伤害遗忘的影响因素1.与编码信息联系的紧密程度2.情境和状态的依存性3.情绪的作用【应用】如何提高记忆力1.地点法2.韵律法3.记笔记四、学习【识记】学习通过主客观的相互作用,在主体头脑内部积累经验、构建心理结构以积极适应环境的过程,它可以通过行为或者行为潜能的持久变化而有所表现。【领会】学习的过程梅耶的学习过程模式: 外界刺激产生注意,选择信息,同时激活长时记忆中的相关的原有知识找出新信息中包含的内在联系,与被激活的原有信息相联系新知识进入长时记忆中储存起来 简言之,新信息被学习者注意后,进入短时记忆,同时激活的长时记忆中的相关信息也进入短时记忆,新旧信息相互作用,产生新的意义并储存于长时记忆系统,或者产生外在的反应。学习的分类依学习方式划分(1) 接受学习(2) 发现学习(3) 意义学习(4) 机械学习依学习内容划分(1) 知识学习(2) 技能学习(3) 社会规范的学习学习与记忆的关系【应用】学习的策略与方法1.复习策略:复习时间、复习次数、复习方法2.组织策略:群集、摘录、划线、写标题、列提纲第五章 思维与创造性一、思维及其基本特征【识记】思维的概念思维是以人已有的知识为中介,对客观事物的概括的、间接的反映。思维的特征间接性、概括性、思维和语言有密切关系【领会】思维的机制分析综合-比较-抽象和概括二、概念的形成过程【识记】概念的性质和分类日常概念和科学概念概念的功能【领会】概念的形成的过程和条件三、推理和问题解决【识记】推理的概念推理是指从一组具体事物经过分析综合得出一般规律,或者从一般原理出新的具体结论的思维活动。问题解决的概念问题是指尚未被人们解决的某种思想任务。解决问题时,你所知道的与你所需要知道的之间往往存在着差距,这个差距就是问题空间、解决一个问题,就是消除这个空间,这需要通过发现和取得必要的信息来完成。【领会】推理的一般过程三阶段推理、线性推理、条件推理问题解决的一般过程问题解决的理论模式和方法步骤(一)算法式 算法式就是依照正规的、机械的途径去解决问题。 具体做法:将各种可能达到目标的方法都算出来,再一一尝试,确定哪一种为正确答案。 缺点:费时、费力、缺乏效率(二)启发式 通过观察发现当前问题状态与目标状态的相似关系,利用经验而采取较少的操作来解决问题的方法为启发式方法。 缺点:不保证能够准确的找到答案 常见的启发式策略: 1、手段目的分析法 核心:讲一个较为复杂的问题分解为几个较简单的子问题 2、爬山法 以退为进 3、逆向工作法(目标递归策略)四、想像和创造性培养【识记】想像的概念想像是对头脑中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过程。创造性的概念创造性的影响因素和创造力培养创造性的影响因素1.智力因素2.人格因素3.环境因素4.动机因素创造力培养1.建立目标与意向2.训练基本的技巧3鼓励个体取得某领域的具体知识4.刺激和鼓励好奇心5.建立动机,特别是内部动机6.建立自信,鼓励冒险精神7.强调掌握和自我竞争8.培养有关创造力和创造性思维的概念9.提供选择和发现的机会10.促进自我管理技巧11.传授创造性思维的策略与技术12.运用例子【领会】创造性的测量和鉴别第六章 智力一、智力的性质【识记】智商心理年龄与实足年龄的比例比率智商比率智商=(心理年龄/实足年龄)*100 只适用于儿童离差智商离差智商=100+15Z,其中Z=(X-X)/S X代表团体平均分数,X代表个体测验的实得分数,S代表该团队分数的标准差,Z代表该人在团队中所处位置,即他的标准分数。【领会】智力的类型智力的发展特征智力发展的一般趋势智力发展的稳定性和可变性智力与能力的关系【应用】如何看待智力差异 1、智力的个体差异 表现在智力的水平和智力的结构两方面。 首先,在智力发展水平上,不同的人所达到的最高水平及其不同。 其次,每个人智力的结构,即组成方式上也有所不同。 此外,人的智力发展过程有不同形态:一是稳定发展;有一些人早熟;有一些人大器晚成 2、智力的团体差异 最明显的是性别差异。除此之外,不同职业、种族之间在智力上也存在着差别。 在同一群体内部,人们在智力测验分数上的差异可能归因于遗传因素,但不同团体在智力测验平均IQ分数伤的差异则应更多归因于环境的不同。同时,智力测验本身的文化部公平性也是造成不同团体间差异的原因之一。二、智力的理论【识记】智力的一般因素与特殊因素流体智力与晶体智力 卡特尔认为,一般智力(g因素)可以进一步分成流体智力和晶体智力两种。流体智力指一般的学习和行为能力,由速度、能量、快速适应新环境的测量度量。晶体智力指已获得的知识和技能,由词汇、社会推理以及问题解决等测量度量。【领会】各理论的主要观点三、智力测验【识记】常模是解释测验结果的参照指标,由总体测量结果的统计平均值表示。信度即可靠性,是指多次测验结果的一致性程度。效度是指测量的有效性,即一个测验对他所要测量的特性准确测量的程度。【领会】智力测验的性质与类型智力测验的种类 1、个别测验和团体测验 2、文字测验和非文字测验 3、速度测验和难度测验心理测验的性质 1、心理测量的对象是心理特质,是一种科学构想 2、对心理特质的测量是间接的 3、心理测量具有误差 4、心理测量工具的适用性与社会文化背景有关智力测验与向性测验、成就测验的区别 智力测验与性向测验(能力倾向测验)和成就测验(成绩测验或教育测验)同属于能力测验范畴,三者既有相似之处,又有区别。 心理测验最早开始于为筛选学习困难儿童而编制的智力测验,一般注重的是表现在认知活动中的稳定的一般能力。通用的智力测验都可视为对个体的基本能力素质的考察。 性向测验泛指用以测量潜在才能的测验,其目的在于发现儿童的潜在才能,深入了解其长处和发展倾向。 成就测验主要考查受测者在学习和训练后所具有的知识和技能水平。四、智力影响的因素【识记】遗传因素【领会】智力的影响因素1.遗传因素2.家庭环境3.学校教育4.社会实践【应用】如何发挥教育在治理发展中的作用第七章 动机与情绪情感一、 动机与行为【识记】动机动机:激发、维持、调节人们从事某种活动,并引导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部心理过程或内在动力。需要需要是有机体内部生理与心理的不平衡状态,它是有机体活动的动力源泉。诱因诱因是指能够激起有机体的定向行为,并能满足某种需要的外部条件或刺激物。【领会】动机的基本特征动机的功能、需要、诱因与动机产生的关系动机的种类1生理性动机与社会性动机2内在动机与外在动机3主导动机与从属动机【应用】说明动机强度与工作效率的关系二、 社会性动机【识记】交往动机是指个体愿意归属于某一团体,喜欢与人交往,希望得到别人的关心、友谊、支持、合作与赞赏。成就动机是指人们力求获得成功的内在动力。工作动机是最有效能、最为复杂的社会性动机之一,是一种使个体努力工作,高质量创新并不断完善自己工作的动机。【领会】成就动机的成分追求成功的倾向和回避失败的倾向工作动机理论【应用】影响成就动机高低的因素社会性动机在人们生活、学习、工作中的意义三、 动机理论【识记】本能理论有机体生来即具有一些特定的先天倾向,这些倾向是维持生存所不可缺少的,人们的行为是受这些本能力量所驱动的。匮乏动机是指个体试图恢复自己生理和心理平衡状态的动机,在需要得到满足之后便趋于消失。成长动机是指个体试图超过他以往成就的动机。认知与期待理论【领会】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自我实现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安全的需要生理的需要【应用】用匮乏与成长动机理论、认知与期待解释人们在追求目标过程中的现象四、 情感情绪的概念【识记】情绪情感人类在认识外接事物时,会产生喜与悲、乐与苦、爱与恨等主管体验。我们把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及相应的行为反应,称之为情绪情感。心境心境是一种具有感染性的、比较平稳而持久的情绪状态。应激应激是指在意外的紧急情况下所产生的适应性反应。情绪情感的种类1.情绪的基本形式2.情绪状态:心境、激情、应激3.情感的种类:道德感、理智感、美感【领会】情绪与情感的区别1.从需要的角度看差异2.从发生早晚的角度看差异3.从反应特点看差异情绪情感的表达方式1.表情2.表情的种类:面部表情、身段表情、语调表情【应用】如何保持良好心境五、 情绪情感的功能【应用】说明情绪情感在生活、学习、工作中的作用1.情绪情感的动机作用:情绪具有激励作用、情绪被视为动机的指标2.情绪情感的调控功能:促进功能、瓦解作用3.情绪情感的健康功能4.情绪情感的信号功能第八章 人格一、 人格概述【识记】人格人格是构成一个人思想、情感及行为的特有模式,这个独特模式包含了一个人区别于其他人的稳定而统一的心理品质。气质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脾气禀性。性格是一种与社会相关最密切的人格特征,在性格中镶嵌了许多社会道德含义。自我意识【领会】人格的特性1.独特性2.稳定性3.统合性4.复杂性5.功能性气质类型胆汁质、多血质、粘液质、抑郁质气质与性格的区别气质具有天赋性,性格没有好坏之分,是后天在社会环境中逐渐形成的,是人的最核心的人格差异,受人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的影响。自我调控的三个系统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控制【应用】如何看待人的气质差异二、 人格理论【识记】特质是个体有别于他人的基本特征,是人格的有效组成元素,也是人格的测量单位。个性特质是指个体身上所独具的特质。共性特质是在某一社会文化形态下大多数人或群体所具有的共同特质。【领会】特质的种类现代特质理论人格五因素模式。这五种人格特质(大五人格)是:情绪稳定性、外向性、开放性、随和性、谨慎性。可以通过NEO-R人格调查表来测定。类型的三种模式单一模式-T型人格对立型人格-内向与外向人格多元型模式-阴阳五行说特质说与类型说的关系【应用】描述各种人格差异的特征三、 认知方式【识记】认知方式是指人们在对事物、现象或人进行认识的过程中,个人所偏爱使用的加工信息的方式,也叫认知风格。【领会】各种认知方式差异的特点冲动型-反应快,精确度差沉思型-反应慢,精确度高系列型-在解决问题过程中,一步一步地分析问题,每一个步骤只考虑一种假设或属性,第一张假设成立后再进一步考虑第二种假设,一环一环地推导出问题的结果。同时型-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采取宽视野的方式,同时考虑多种假设,并同时兼顾到各种可能性,才能解决好问题。【应用】在教育中如何发挥不同学生认知方式的优势四、 人格测量【领会】人格测量的主要方法1.测验法:明尼苏达多相人格测验、爱德华个人兴趣量表、青年性格问卷2.投射法:罗夏克墨渍测验、主体统觉测验、句子完成法五、 人格形成的影响因素【领会】影响人格形成的因素1.生物遗传因素2.社会文化因素3.家庭环境因素4.早起童年经验5.自然物理因素【应用】在教育中如何塑造学生良好的人格特征第九章 人际交往与社会影响一、人际交往概述【识记】人际关系的概念【领会】三维人际关系理论舒茨:提出人际需要三维理论分为两个方面。一、三种基本的人际需要:决定了个体在人际交往中用的行为,以及如何描述、解释和预测他人行为。三种基本需要的形成与个体的早期成长经验密切相关。包容需要:个体想要与人接触、交往、隶属于某个群体,与他人建立并维持一种满意的相互关系的需要。支配需要:个体控制别人或被别人控制的需要,是个体在权力关系上与他人建立或维持满意人际关系的需要。情感需要:个体爱别人或被别人爱的需要,是个体在人际交往中建立并维持与他人亲密的情感联系的需要。二、六种基本的人际行为倾向:舒茨认为:三种基本的人际需要可以转化为行为动机,使个体产生行为倾向,在表现时又分为主动和被动的两种情况。人际关系的行为倾向:包容需要表现主动性:主动与人交往。被动性:期待与他人交往。支配需要表现主动性:支配他人。被动性:期待他人支配。情感需要表现主动性:主动表示友好。被动性:期待他人的情感表达。人际交往的心理需要1.本能:人的交往需要是一种本能,是在个体发展进化过程中逐渐形成的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它通过遗传直接传递给后代。人类天生就有与别人共处,与别人交往的需要,也只有在与别人正常交往中,保持一定的情感联系,形成亲密的人际关系,人才会有安全感。2.合群需要:与人交往能增加人的安全感,减低恐惧感。3.自我肯定需要:个体对自己真正的了解,必须依赖于与他人的交往。人际交往是认识自己的主要社会来源。二、人际沟通和吸引【识记】沟通的概念广义:人与信息的相互作用,人与机器之间的信息交流,与大自然界的信息交流。狭义:在社会生活中的人际沟通,是信息的发送者与信息接受者之间的信息相互作用过程。在这过程中,沟通的双方彼此交流各种思想、情感、观念、态度和意见,从而建立一定的人际关系。沟通的要素和模式基本要素:1.信息源:拥有信息并试图进行沟通的人。沟通的过程由他们发动,沟通的对象和沟通的目的通常也由他们决定。信息源的权威性和经验、可值得信赖的特征、信息源的吸引力等都会影响整个沟通过程。2.信息:主要是信息源试图传递给目标靶的观念和情感,它们必须被转化为各种可以被别人觉察的信号,包括语词的和非语词的。3.通道:沟通信息的传送方式。面对面的沟通除了具有语词或非语词本身的信号以外,沟通者的心理状态信息、背景信息以及及时的反馈信息等,日常发生的沟通主要是视听沟通。4.目标靶:沟通过程中信息接受者。5.反馈:沟通过程是一个交互作用的过程,沟通双方不断地将自己对接受到的信息的反应提供给对方,使对方了解自己发送的信息引起的作用,了解对方是否接受、理解信息,他们接受信息后心理状态是怎样的,从而根据对方的反应调整自己的信息发送过程,以便达到预期的沟通目的。6.障碍:沟通过程中,障碍可能会发生在任何一个环节,发送的信息没被有效和准确地编码,没有反应。没能建立有效的沟通。7.背景:沟通发生的情境。是影响沟通过程的重要因素。人际沟通的类型:1.言语沟通:语言是一定社会约定俗成的符号系统。人们用语言符号进行信息交流,传递思想、情感、观念和态度,达到沟通目的的过程。是人际沟通中最重要的一种形式。2.非言语沟通:说和写(语言)之外的信息传递,包括手势、身体姿态、音调(副语言)、身体空间和表情等。表情:是非言语沟通的重要手段。人们通过表情来表达自己的情感、态度,也通过表情理解和判断他人的情感和态度,学会辨认表情所流露的真情实感,是人类社会化过程的主要内容。眼行为:是表达情感信息的重要方式。功能主要有:注意、劝说、调节、表达情感。身体语言或身体动作:触摸也能表达一定的情感和信息,因而也常被人们用作沟通的方式。但身体接触或触摸是受一定社会规则和文化习俗限制的。四类:象征、说明、调节、情感表露。服饰:从服装上可看出一个人的身份、地位、经济、职业线索和审美品位等。讲话风格人际空间:人与人间的距离也是表露人际关系的语言,传递大量的情感信息。【领会】人际喜欢喝吸引的条件1.相似性与互补性:我们倾向于喜欢那些与我们具有相似态度和价值观的人,并与之表现相互吸引。态度是最主要的因素。一般相似性起决定性作用,但当交往双方角色不同,需要不同时,人们倾向喜欢那些行为与角色相符合的人。双方角色不同,行为不同时,人们喜欢那些与自己能够互补。2.个人品质:人际交往的深入,外在因素变得不再重要,交往者的内在品质越来越重要。热情是令人喜欢的重要个性品质,开朗比冷淡更具吸引力。真诚、幽默、有涵养、礼貌、有能力、聪明等,也是影响人际吸引的重要因素。其次是外表的特点,比如容貌、体形、服装等因素。外貌因素在人际交往中也具有辐射效应。3.接近性与熟悉性:空间上距离较近的个体,相互间接触的机会多,能够增进彼此的了解。尤是交往初期。【简单应用】非语言沟通技能在社会适应中的意义人际关系测量的基本步骤社会测量法实施:1.社会测量问卷或访谈。2.对问卷或访谈结果的分析处理。社会测量法应用:了解群体内部中1.群体中最受欢迎的人。2.群体中有无非正式小群体。3.群体内部的人际关系整体状况。三、群体及其对个体行为的影响【识记】群体的概念和特征群体:成员之间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的集合体。群体的成员一般都有直接的接触或互动。群体特性:1.群体规范:为了保证目标的实现,每个群体成员都必须严格遵守的思想、信念和行为的准则。作用:对成员具有比较和评价的作用,它可为成员提供认知标准和行为准则,用以调节、制约成员的思想和行为,使它们保持一致,群体规范还可作为成员彼此认同的依据。2.群体的凝聚力:能够使成员继续留在群体中的力量。体现了群体的整体性特点,由成员间的信任和约定程度所决定,包括:正性力量:成员间的人际吸引,相互喜欢。使成员留在群体中的动机。群体的有效性和和谐性。负性力量:成员离开群体必须付出更高的代价,成员不能简单地决定是否离开。成员没有选择加入其他群体的机会,而不得不坚持留在原群体中。3.群体中的角色:群体形成,成员就会发展出与之相适应的特定行为模式及角色地位。4.群体的领导:群体中具有法定地位并能够影响群体行为的人采取一定的手段,协调成员之间的关系,领导群体成员实现群体目标的过程。群体的功能1.给成员心理上的归属感(情感方面影响)2.使成员具有认同感(认知方面的影响)3.使成员获得社会性支持(行动方面的影响)总之,群体对个体的影响是巨大的,在知、情、意三方面无所不在。社会助长个体与别人在一起活动或有别人在场时,个体的行为效率提高的现象。从众个人的观念或行为由于真实的或想像的群体的影响或压力,而向与多数人相一致的方向变化的现象。表现为对特定的或临时的情境中的优势观念和行为方式的采纳(随潮)表现为对长期性的占优势地位的观念和行为方式的接受(顺应风俗习惯)。去个性化由费斯廷格等人提出,他们认为:在群体中,人们有时会感到自己被湮没在群体之中,于是个人意识和理解评论感丧失,个体的自我认同被群体的行动与目标认同所取代,个体难以意识到自己的价值与行为,自制力变得极低,结果导致人们加入到重复的、冲动、情绪化的,有时甚至是破坏性的行动中去,这种现象叫去个体化。【领会】群体对个体行为的影响1.社会助长与社会堕化2.去个体化3.群体的决策行为:群体极化、群体思维4.从众与服众【简单应用】从众与服从的原因及其影响因素从众原因:行为参照。个体在自己对情境缺乏把握的情况下。个体对他人的信任和群体对个体的吸引力。害怕与众不同的心理状态。害怕面临压力,缺乏社会支持,处于孤立状态。服从原因:合法权力。一定情境下,社会赋予某些社会角色更大的权力,自己有服从他们的义务。责任转移。一般情况下,我们对自己的行为都有自己的责任意识,服从可以将错的责任转移。影响从众的因素:群体的一致性,群体的规模,群体的权威性,个体的人格,自我卷入水平,文化差异与个体差异。影响服从的因素:命令发出者。他的权威性,对执行命令者是否关心、爱护,是否监督命令执行的全过程等。命令的执行者。他的道德水平、人格特征、文化背景等。情境因素。第十章 心理健康(一)心理健康的标准识记:心理健康的概念从广义上讲,心理健康是指一种高效而满意的持续的心理状态;从狭义上讲,心理健康指人的基本心理活动的过程内容完整、协调一致,即知、情、意、行、人格完整协调,能适应社会。心理健康的标准(一)有正常的智力水平(二)能够了解并接受自己(三)能与他人建立和谐的关系(四)善于调节与控制情绪(五)有良好的环境适应能力领会:增进心理健康的有效途径(1)具有良好的心理品质,预防心理障碍的发生 (2)开发自己的各种潜能,提高工作和生活质量(3)激发自己的非智力因素,尝试创造性的学习和工作(4)提高自己人际交往的能力,增强自己的社会适应性(5)增强自我意识,培养自我评价能力(二)心理健康与压力识记:压力的概念压力也叫应激,由汉斯薛利提出。他认为压力是表现出某种特殊症状的一种状态,这种状态由生理系统中因对刺激的反应所引发的非特定性变化所组成的。领会:压力的来源1、躯体性压力源 躯体性压力源是指通过对人的躯体直接发生刺激作用而造成身心紧张状态的刺激物,包括物理的、化学的、生物的刺激物。2、心理性压力源 心理性压力源是指来自人们头脑中的紧张性信息。3、社会性压力源 社会性压力源主要指造成个人生活方式上的变化,并要求人们对其做出调整和适应的情境与事件。社会性压力源包括个人生活中的变化,也包括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事件。4、文化性压力源 文化性压力源最常见的是文化性迁移,即从一种语言环境或文化背景进入到另一种语言环境或文化背景中,使人面临全新的生活环境、陌生的风俗习惯和不同的生活方式,从而产生压力。压力的影响因素1、经验2、准备状态3、认知4、性格5、环境简单应用:压力的应对策略(1)了解自己的能力,制定切实可行的目标 (2)劳逸结合,积极休息,培养业余兴趣爱好(3)加强体育锻炼,生活有规律,睡眠充足 (4)建立和扩展良好社会支持系统,拥有朋友(5)积极面对人生,自信豁达,知足常乐,笑口常开(6)改变不合理观念,通过有意的改变自己的内部语言来改变不适应状况 (三)心理健康与挫折识记:挫折的概念挫折是指个体在通向目标的过程中遇到难以克服的障碍或干扰,使目标不能达到、需要无法满足时,所产生的不愉快情绪反应。挫折的类型挫折既包括挫折情境,又包括挫折感受,两者关系密切。挫折情境导致挫折感受。领会:挫折产生的原因一般可以概括为外在因素与内在因素。外在因素主要指环境方面的,包括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常常是个人意志或能力所不能左右的。内在因素则主要指由于自身条件的限制阻碍了目标的实现,包括个人的生活条件、人格特点、心理状态、经济水平等。挫折的防卫方式常见的防御机制可分为建设性防御、替代性防御、掩饰性防御、逃避性防御、攻击性防御五大类。具体表现为十种方式:(1)否认(2)幻想(3)压抑(4)投射(5)反向(6)转移(7)退行(8)文饰(9)补偿(10)升华简单应用:挫折的应对策略(一)正确认识挫折(二)改变不合理观念:常见的不合理观念有:(1)此事不该发生(2)以偏概全(3)无限夸大后果(三)加强修养,勇于实践(四)优化自身人格品质 (四)心理健康与焦虑毕生发展识记:焦虑的概念焦虑障碍就是指受不合乎现实或不合乎理性的害怕所困扰的状态,它所表现出的行为是多种多样的,但有一点是共同的极度焦虑的体验。焦虑类型(一)广泛性焦虑障碍(二)恐慌障碍(三)恐惧症:1、广场恐惧症2、社会恐惧症3、特殊恐惧症(四)强迫症(五)创伤后应激症领会:焦虑产生的原因简单应用:焦虑的应对策略(一)认清焦虑状况:身体、思维、心理几方面(二)克服焦虑的三个原则:1、不回避2、正面迎战3、做记录(三)学会放松自己(四)运用想像减轻焦虑(五)进行理性思考(六)接受专业治疗第十一章 毕生发展 (一)个体发展的基本理论识记: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个体从出生到青年初期这一阶段,是心理发展变化最为明显的阶段。传统的心理发展观点认为,从婴幼儿期到青年初期是个体的形成阶段,成年期是稳定阶段,老年期是衰老和死亡的阶段。实际上心理的发展并不是随着生理的成熟而告终结的,心理的发展是从个体出生到成年再到老年的持续过程。关键期.认为个体在早期发展过程中,某一反应或一组反应在某一特定时期或阶段中最容易获得,最容易形成,如果错过了这个时期或阶段,就不容易再出现这样的“好时机”。这个关键的“好时机”就是关键年龄或关键期。领会:心理发展年龄阶段的划分划分个体心理发展的年龄阶段,应该考虑两个问题,第一,个体心理发展的每一个时期的重要的特殊的矛盾和质的特点,应该是划分心理年龄阶段的主要依据;第二,在划分心理年龄阶段时,既要看到重点,又应该看到全面。因此,各心理发展阶段主要表现在个体不同时期的主导活动、智力水平和个性特征,以及生理发展和言语发展上。心理发展年龄特征的稳定性和可变性心理发展年龄阶段的划分是相对而言的,一般来说,在一定的社会影响下,在一定的教育条件下,个体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和稳定性,显示出阶段的顺序,每一个阶段的变化过程和速度大体上是稳定的、共同的。但另一方面,相同的教育条件和社会环境在不同的儿童身上所起的作用也可能是不同的,因而在个体心理发展的过程和速度上,也就会形成一定的差距,表现出可变性。应用:能够运用发展心理学实验设计模式进行实验研究设计(二)个体的认知发展识记:认知发展的基本概念领会:皮亚杰关于认知发展的理论儿童认知发展的四个阶段:1、感知运动阶段:人的任何知识都来源于动作,动作是感知的源泉和思维的基础。02岁儿童形成“客体永久性”的概念2、前运算阶段:27岁儿童发展了某些代表性的系统,典型特点是自我中心性或不“守恒”性3、具体运算阶段:712岁儿童逐渐掌握了守恒的概念,可以开始进行一些运用符号的逻辑思考活动,可以形成一系列的行动心理表象。“自我中心”程度下降,开始克服“片面性”,提高了与他人沟通的能力4、形式运算阶段:12岁以后,进入思维发展趋于成熟的阶段。典型特征是抽象思维得到了发展和完善。婴幼儿言语发展的基本阶段和特点口语习得的年龄口语习得各阶段的特征刚出生能够分辨语音刺激与其他声音刺激912个月说出第一个指示词1824个月出现双词话语34岁出现完全符合语法的完整的句子7岁前获得完全符合语法的口头语言(三)个体的社会性发展过程识记:社会性发展的一般概念社会性发展主要指个体在与他人交往的社会生活中,逐渐形成适合于自己生活的社会情境的人格,掌握社会认可的行为方式的过程。领会:社会性发展的主要内容(一)依恋行为:依恋行为的实质是一种社会性的需要,它的形成是通过双方的相互强化完成的。(二)性别社会化社会性发展研究的主题柯尔伯格关于儿童道德判断发展的理论编制“道德两难故事”作为引发儿童道德判断的工具。柯尔伯格认为儿童道德判断的发展要依次经过几个阶段,不能超越,只能循序渐进。后来,增加了“过渡阶段”。青少年个体个性发展的主要特点1、自我意识的发展:自我意识指个体对其自身的意识,包括三个层次:对自己机体及其状态的意识;对自己肢体活动状态的意识;对自己思维、情感、意志等心理活动的意识。2、情绪表现的矛盾性特点:典型的特点是强烈、狂暴与温和、细腻共存,情绪的可变性与固执性共存,内向性与表现性共存。3、人际关系发展的新特点:对友谊非常重视;与父母产生冲突、代沟;开始意识到了性别问题,开始对异性产生兴趣 (三)成年期的心理发展识记:成年初期的主要发展任务(一)求职与升学(二)婚恋与生育领会:中年危机的主要原因自身生理变化、家庭生活变化、事业变化简单应用:如何增进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如何增进人生最优化发展?1. 如何增进老年人的身心健康? 1.安全管理是保证老人身心健康的基础首先加强护理人员的防范意识,并根据现存的或潜在的不安全因素制定有关管理规定。管理人员每天早晚定时和不定时巡视房间,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每天早晨交接班,并认真记录。老人一律不允许自行使用电器和蚊香,专由护理人员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